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創新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觀眾培養自己的批判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其他觀眾的作品或場所。要怎么寫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創新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創新,供大家參考。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創新篇1
古人云,人生有三件大事:做人、做事、做學問。其中做人是核心,是基礎,是靈魂。所謂做人,就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意大利詩人但丁有句名言:“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我們在成長求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爭取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
中國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每當看到五星紅旗在蔚藍的天空中飄揚時,我們就會想起 “升國旗,要敬禮;唱國歌,要肅立”。今天我們在這里向國旗敬禮,向國旗宣誓,從小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我們_大學自20_年5月舉行 "向國旗敬禮,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網上簽名寄語活動以來,先后開展了“傳唱優秀童謠,做有道德的人”、“文明從我做起——做文明有禮的中國人”等一系列提升道德、塑造品質的活動,使我們從一入校門便有了道德航標的指引。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三國時期的劉備曾經以此教導過他的兒子。我們如果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于律己,那么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溪,以成江海。我們要善于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我們堅持講文明語言,堅持做有道德的事,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有序地排隊上公交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俯身揀起地上一張廢紙;攙扶一位盲人過馬路;公交車上的一次讓座;為媽媽洗上一次衣服;在校園里甜甜的問候“老師好” ;過馬路時紅燈前耐心的等候……這些都是我們身邊完全可以做到的小事。日行一善,善行一生,讓善行永遠與我們相伴,讓善行象春風一樣永遠蕩漾在我們人民小學的校園。
為了表示我們的這份信心和決心,讓我們一起在國旗下莊嚴承諾:在家孝敬父母,在學校尊敬師長,在社會奉獻愛心。播種思想,收獲行為,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愿同學們在思想上重視,在行動上落實。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爭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創新篇2
每個人都有一雙與眾不同的眼睛。教師有一雙鼓勵學生的眼睛,醫生有敢與死神搏斗的眼睛。盲人雖然沒有眼睛,但盲人有一顆可以替代眼睛的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這是一位偉大的女性所撰寫的自己的一生,她便是美國的海倫.凱勒,9個月大時突發疾病變成了一個盲啞聾的人,就在她快對世界失去希望時,一位天使來到她的身旁——安妮.莎莉文老師。沙莉文給予了凱勒活下去的希望與信心,她陪著凱勒度過了種種難關,她像一束光,照亮了一個內心灰暗的孩子。
哎呀,下面我要說的是我親眼見過的一件事。那是一個冬夜,我幫媽媽去超市買油,回來時看到一個女盲童正拄著盲杖站在一家娃娃店門口,她的母親站在她的身旁。“媽媽,芭比娃娃好看嗎?小溪有一個,一下課好多同學都圍著她要看。”女孩的聲音突然響起,像百靈鳥一樣好聽。那個站在女孩身邊的女人沉思了一會兒,笑了:“那你覺得呢?”“它應該是穿著粉色的裙子,有一頭金發的漂亮的小公主吧!”女孩說著說著便笑了,笑得那么甜,像一朵花兒一樣,可愛極了。我看著女孩對自己的媽媽興奮地敘述著自己想到的一切,心里突然一暖,驅散了周圍的寒冷。
是啊,也許盲人看不見,但他們有一顆感受美的心和天馬行空的想象。有時候,普通人看不見的美,而他們的心可能就是眼睛一般,享受著旁人感受不到,看不到的美。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創新篇3
《開學第一課》的小學生觀后感
又迎來了一個開學日,又升高了一個年級,我們似乎有必要學到更多的東西。《開學第一課》就給我們真真正正上了一堂課。下面是關于《開學第一課》的小學生的內容,歡迎閱讀!
《開學第一課》的小學生觀后感1
自從成為小學生后,中央電視臺的《開學第一課》成了我每年開學第一天必看的節目。
今年的節目以“中華驕傲”為主題,共分為五節課,分別為“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載道”、“絲綢新路”,引導我們中小學生從我們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尋找中國自信的源泉,繼續傳承和保護中國傳統文化。
首先登場的是"漢字叔叔",讓我沒想到的是,那位投入半輩子時間研究中國漢字的人,竟然是一位美國人,他對漢字的熱愛令我肅然起敬并且深深感動。叔叔花了他幾乎所有的積蓄把研究漢字的成果做成了一個網站,讓更多的中國人知道漢字演變而來的過程和道理。是的,漢字是我們中國的驕傲,以前我寫漢字的時候,根本不會去想漢字的歷史和由來,現在我總算體會到了漢字那悠久的歷史,表明了中國偉大的復興,真心希望中國漢字悠久的歷史,能與天地同壽,代代相傳。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隨著動聽的歌曲,進入了徐子航VS特奧的“人機大戰”。彈奏《野蜂飛舞》時徐子航緊張的汗流浹背,而特奧卻一點都不緊張,因為他是機器人。比賽的結果徐子航輸給了特奧。智能機器人是人類發明的,凝聚著人類付出的汗水和智慧。雖然現在科技十分發達,家務活、做手術、下棋對弈等等,都可以用機器人來完成,而且它們可以將每件事情都做的十分完美,但大家還要記得在家中要多勞動,要勤奮,不能所有事都讓機器人做,這樣的話我們只會越來越懶惰,最后反而會造成社會和科技的退步。
緊接著我又觀看了其他幾節課,真是課課精彩絕倫!
中華驕傲,是我們的文字與眾不同。中華驕傲,是我們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中華驕傲,是我們的未來將更加美好!看到這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濤:前進吧,中國!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將發奮圖強,努力學好本領,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開學第一課》的小學生觀后感2
開學啦,開學啦,又是一年開學季,我們像往年一樣相約而至,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開學第一課》。不同的是,今年播放時間比往年晚了一個小時,但我們仍精神抖擻地等待著直播。
今年的主題是中華驕傲,由董卿阿姨和撒貝寧叔叔給我們上課。分為五堂課: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載道,中外交流。
我最喜歡“武以振魂”這堂課了。只見一群武術弟子們身穿各色的武術服,襯映著他們紅彤彤的臉蛋,個個都精神抖擻邁著整齊的步伐來到舞臺上。他們三連沖拳,用力推掌,橫掃擺手,使出渾身解數,表演著精彩的“童子功”。他們雙手緊握棍棒,在身子兩側飛快轉動,只聽見“呼呼”的風聲。臺下每一個人都打起十二分精神,看得熱血澎湃,嘴巴都張成了“O型”。
沒想到《戰狼2》的導演兼演員吳京叔叔也發視頻來和我們聊武術,雖然今年暑假我能和爸爸媽媽看這部影片,但從他們口中能感受到武術的靈魂,感受到中華的驕傲。我們要學習吳京導演,做一個有擔當、有骨氣的中國人。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代表,它源于中國,屬于世界。武術是養生文學,通過進行武術活動的鍛煉,慢性疾病無形中消失了。中國的太極拳因其強身健體,修心治病的功用被西方人稱為“東方舞蹈”、“東方文化的瑰寶”。而且中國功夫是具有豐富精神內涵的創舉,帶到國際舞臺上,演繹了一幕又一幕的精彩。
武術操,最近在各學校是一個熱點話題。小學生學,中學生也在學,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熟練,從熟練到比賽,這就是成功。每一個完整動作的背后都有那一份平衡的努力,沒有偷工減料,只有腳踏實地,這也許就會創造一個成功的機會,這也許就是所謂的“二力平衡”,從中也能悟到它的魂:任何事,腳踏實地便會成功。就像武術操那響亮的名字一樣——“英雄少年”!這,便是我們成功后的代號!
心中的武術魂,魂就在心中,心中的那份堅持,心中的那份勇氣,心中那魂的深處——腳踏實地!
《開學第一課》的小學生觀后感3
晚上九點,《開學第一課》在吳磊演唱的《夢想開始的地方》拉開序幕。今年的主題是“中華驕傲”!
北大教授王寧從甲骨文說起,給我們上了一堂精彩的課程。漢字是學習中華文化的基礎。五千年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字是最為神奇的智慧結晶。一個個方塊字橫平豎直、千變萬化。每一個漢字都有歷史,都值得我們研究。王教授舉例了“正直”兩個字。王教授將“止”字的甲骨文寫在黑板上,像一只腳,是停下腳步的意思。再將“止”的甲骨文上邊加上個“口”字,就是“正”的甲骨文了。而奔向目標就是正了。“直”的甲骨文由“丨”和“目”組成。組合起來就是目視前方。因此,可以了解到“正直”是奔向目標、目不斜視的意思。
現在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有位美國人叫理查德。西爾斯。癡迷于漢字四十五年,20__年花了30萬美元建立了網站為中國漢字普及而努力。
還有這位九十六歲高齡的許爺爺,他從8歲開始學英語學。剛開始,他記不住w、x的讀音,就在它們旁邊注了“打潑了油”“嚇得要死”。如今已獲得全世界最高翻譯獎——“北極光”獎杯。雖已九十六歲高齡,但仍堅持每天翻譯。他還會把中國古翻譯成外文,介紹給世界。真是一位令人欽佩,值得我們學習的老人啊!
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我們當代小學生應該肩負起傳承文化的責任,努力學習并發揚中華優秀文化。正如梁啟超所說:“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奮斗吧!讓我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盡情奉獻!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創新篇4
今晚我在家長的陪同下觀看開學第一課節目,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夏伯渝老人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期間不僅僅有他多次攀登最終得以成功的勵志,而且對于一名老人來說憑借義肢攀登峰頂實在令人感慨,正因為如此我才希望能夠學習夏伯渝爺爺堅持不懈的毅力與決心。
電視屏幕中關于他們曾經攀登珠峰的畫面多么令人激動啊,從他們講述的故事中也讓我明白了當年的艱苦條件下想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是多么不容易,無論是第一次登山員們搭人字梯來到峰頂還是后來在第二臺階架設“中國梯”,從他們后來的談話可以想象得出當年的畫面是多么令人震撼,畢竟在風雪交加的高峰之下冒著被凍傷的風險完成這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戰,從中吃過的苦又怎么可能是自己這名學生能夠體會到的呢?
夏伯渝老爺爺那種身殘志堅依舊想要攀登高峰的毅力是值得自己去學習的,尤其是后來夏伯渝老人和北京大學攀登隊握手的畫面讓人感動,其中穿插的歷史畫面以及“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字句更是令人難忘,或許這便是作為當今學生的自己需要學習的精神吧。通過電視中的畫面再聯想到自己還真是感到羞愧呢,平時在家備受父母呵護的自己哪怕遇到小小的困難都會產生放棄的想法,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像自己這般無用又怎么可能完成那么多看似不可能的挑戰呢?
當自己看到夏伯渝爺爺的那雙金屬義肢的時候真是熱淚盈眶,為什么我在平時遇到困難的時候就不能夠像這樣再次站起來呢?當夏伯渝爺爺第四次攀登珠穆朗瑪峰距離終點不超過百米的時候選擇放棄,或許最后他能夠為了隊員的安全選擇放棄觸手可及的夢想,但是從他眼中晶瑩的淚花可以感覺到內心是多么地不甘。當夏伯渝爺爺第五次攀登成功的時候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對方的高興,那時夢想終于獲得成功以后收獲喜悅的笑容,也是歷經挫折直至達成目標以后表現出來的激動神情,正因為如此我才應該要學習夏伯渝老爺爺身殘志堅的毅力。
或許此刻的自己想要達到這一點還需要時間的積累,但是我相信通過日后的學習必定能夠將這種頑強的毅力傳承下去,因為我相信作為新一代的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教導下茁壯成長。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創新篇5
每年的9月份我都收看《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每看一次我都有不一樣的體會。也許是自己逐漸的長大了,理解了成功的光環不僅來自于努力,更來自于對未來信仰的一種堅持,對愛的一種執著。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別有一番風味,從孝、禮、愛三個方面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使我受益匪淺。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在如雷般的掌聲中鄭淵潔老師向我們講述了父親深夜里偷偷地幫他往鋼筆灌墨水,以及“原子彈電視機”和“原子彈蝦”的故事。鄭淵潔老師還說:“你與你的父母就像一列火車,小時候父母是車頭帶著你學習、成長;長大后你就變成了車頭要帶著父母一起前行。
在每個人生命的最初,父母都是愛的起點,也是愛的教育的起點。原黑豹樂隊主唱秦勇是第三節課的主講嘉賓。在兒子身患重癥的情況下,決然的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既然改變不了過去,那就用愛改變孩子將來”。在他的堅持努力下,兒子大珍珠學會了他幾乎不能實現的游泳、騎自行車……有了很大的進步。
當看到舞臺上秦勇父子時,我哽咽了。不知是被秦勇對孩子無私的愛所感動,還是被父子倆真摯的情感所折服。是啊!愛的力量是偉大的,純潔的,只要心中有愛,堅持對愛的那份純潔,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有一句名言這樣講到: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于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我們也要心中有愛,戰勝困難,做生活的強者。世界上有各種各樣,與眾不同的愛,母愛、父愛、親情、友情……心中有愛就是我們戰勝困難的動力和支柱。如果沒有愛,怎能換來汶川大地震中億萬兄弟姐妹的同甘共苦,如果沒有愛,怎么會有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愛是偉大的,是寶貴的、是美好的。愛包含著千絲萬縷的情。它如同鉆石般潔白無瑕,如琥珀冰清玉潔。它釋放出來的能量奇偉磅礴,令人嘆為觀止,《開學第一課》讓我明白了這個道理。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創新篇6
開學了,我們全國中小學生共同收看了“開學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乘著夢想的翅膀”。
雖然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因為有很多困難,有時我們就會不想繼續下去,但我們只要去堅持,必須會離夢想更近一步,聽到堅持自學鋼琴,再手把手教給自閉癥兒子的加油站女工鄭亞波的'夢想,我就是想的。堅持,只有堅持,才能讓鄭亞波的夢想實現。關于夢想,我們有說不盡的話題,我們年級雖小,但是夢想是跟年齡無關的,任何年齡的人都能夠有自己的夢想,夢想離我們并不遠,只要肯堅持,夢想就觸手可及。
王亞平是中國第二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員,還進行了首次太空授課,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說,自己小時候夢想能夠做一名飛行員,在參軍后看到中國首次載人航天行動成功后便勵志要做一名女航天員。而在夢想成真的那一刻,她感受到夢想融合在了自己的驕傲和自豪當中。
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更加明白了夢想的重要性!我必須會堅持著我的夢想!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創新篇7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300字以上
(一)300字以上
每年的開學都會有一個節目叫《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讓我明白了“孝,樂其心,不違其志”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個節目吧。
《開學第一課》中有許多讓我印象深刻的人有快樂家族的何炅.童話大王鄭淵潔.搖滾老爸秦勇……其中,我比較喜歡的是搖滾老爸秦勇。他的兒子一生下來就患有一種病,但是秦勇不放棄把兒子養大;和他一起開心,一起歡笑。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每天五點多起床,煮好飯在家里。等我和媽媽起床,他卻去工作了;我多么想在他面前說一聲:“您幸苦了。”而聽到《十年只為你》這首歌我更傷心了,爸爸這幾年來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什么,都是為了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在你們家長面前說一聲:“我愛你。”
時光正在飛速前進,我們正在逐漸長大,而你們都變成了什么樣子了?《開學第一課》不但是一個節目,也是點亮未來的明燈。讓我們永遠守候著他們那些曾經愛過你們,陪你們成長的爸爸媽媽。變成什么樣子了?《開學第一課》不但是一個節目,也是點亮未來的明燈。
(二)開學第一課觀后感300字以上
《開學第一課》談論了“夢想”這一話題,從中,我明白了應該如何去堅持夢想、探索夢想。
“我的夢”是第一節課的主題。這節課點燃了我們心底對夢想的渴望。從孫中山先生的三峽夢,到方志敏烈士的強國夢,再到我們每個人的夢想匯聚成的中國夢……其實,每個人的夢想都影響著這個社會。“人有兩只手,一只是用來幫助你完成夢想的,另一只是幫助你用感恩的心回饋他人、回饋社會的。”李連杰叔叔在第一課中的話,有一種讓人難以忘卻的深刻。這種深刻,讓我更深一層的了解了夢想的真諦。
“堅持夢想”與“探索夢想”分別是第二、第三課的主題。所謂堅持,就是一步步向前,不拋棄,不放棄;所謂探索,就是在追逐夢想的途中,大膽創新。堅持與探索,是追逐夢想最重要的精神。出生于軍人之家的試飛員李中華,用他的故事向我們證明了堅持不懈戰勝一切的精神對于夢想在追逐過程中的重要性:一次試飛中,李中華叔叔操控的飛機在高空中忽然發生了裂口的狀況,情況緊急,生死一線,李中華叔叔本可按規定跳機逃生,但他沒有,他要抓住每一個機會完成試飛任務。他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是因為在他心中,有一個藍天夢,這個藍天夢,支撐著他,讓他有了堅持不懈的勇氣與力量。人生需要有夢想,而夢想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
“我的夢,中國夢”,第四節課的總結,讓我對夢想的了解更加深入。中國夢承載著自強不息的精神,它由我們每個人的夢想堆砌而成,化零為整,集腋成裘,原來夢想的力量如此強大!
(三)開學第一課觀后感300字以上
我們告別了炎炎夏日引來了金秋九月,秋高氣爽的新學期。今天我看了開學第一課,看完后十分感動。分別有四節課,主要講了“孝”“禮”“愛”“強”。第一堂課講的是“孝”,孝指的是孝順父母,孝順長輩。孝順,是稍縱即逝的骨肉親情,孝順,是無法彌補的至親至愛。在父母健在時,經常抓起手邊的電話想打就打,問候他們是否安好,并報自己一聲平安。或常回家看看,幫父母刷刷碗,陪父母聊聊天,在他們膝下承歡,共享天倫之樂。你陪一天,就少一天了,老人就多一天的幸福,你就少給自己留一份遺憾!第二堂課講的是:“愛”,“愛”是世界上最美的字。愛親人,愛朋友,愛生活。第三堂課講的是“禮”,“禮”,“禮”指的是禮儀。尊重長輩,尊重他人。做人要有禮貌,要講禮儀。你上學時,跟父母說一聲:“我去上學了。”你回到家時,跟父母說一聲:“我回來了。”遇見老師,跟老師打聲招呼。大家都這樣的話,世界變得多么美好。容祖兒用自己的實際例子告訴我們,要從小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第四節課講的是“強”,張家振老師帶著孤兒院的孩子們到藝術學院學習武功,讓孩子們有了父愛,讓他們更加堅強。“孝”“愛”“禮”“強”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開學第一課》用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小學生應該把傳統美德時時刻刻的記在心里,教導我們做一個懂得孝順父母,關愛他人,文明有禮,堅強有感的小學生!
(四)開學第一課觀后感300字以上
今年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分為“孝”、“禮”、“愛”“強”四個篇章。主講嘉賓有“童話大王”鄭淵潔,容祖兒,秦勇等,其中有一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是鄭淵潔他第一次寫《皮皮魯外傳》時,鋼筆寫了3天依然有墨水,整整寫了一個星期,鋼筆還是有墨水。有一天睡覺時,聽見書房有聲音,這才發現父親正在給他的鋼筆灌水。鄭淵潔說,為此,他把《童話大王》寫了30年,為了讓父親高興。家長對孩子要注意身教,身教就是家庭教育。還有一次,在1986年,他托關系買了一臺直角平面電視。他帶著兒子鄭亞旗借朋友的車去拉彩電,鄭亞旗問他:爸爸,咱這是往哪兒開啊?鄭淵潔說:電視要拉到爺爺奶奶家看。為了讓兒子不鬧,就跟兒子說:“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買臺電視孝敬他們,咱們將來還有看原子彈電視的機會。”過了幾天,他去市場買了對蝦,跟鄭亞旗說自己吃蝦過敏,為的是讓兒子多吃點。鄭亞旗就說:“鄭淵潔,你吃吧,我將來吃原子彈蝦的機會都有!”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首次將“父母”的角色引入了孩子們的開學課堂。“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希望通過這堂特別的《開學第一課》,讓孩子和父母們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將“父母教會我”的優良家風傳承下去。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創新篇8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課堂非比尋常,設置了兩個“教室”,還有云課堂。
新冠疫情對全球的影響實在太大了,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除了懵懂不記事的娃娃,對于新冠,這個全世界給出一致差評的事物,無一不恨的牙癢癢。它打斷了我們中國人民的春節,逼停了世界孩子對于課堂的向往。那段時候,路上絕對不堵車,因為透過窗去——幾乎沒有一輛車。有時馬路上出現了車的身影——但一般都是先聽到了警鈴聲,再看到白色的紅十字車在疾馳。
敵人有多強大,英雄才有多偉大。本次開學第一課,講的不單單是病毒的可恨,如果只是那樣,充其量只是負能量的“抱怨第一課”。而正是病毒的未知與可怕,才有英雄本色的極致彰顯。像“共和國勛章”、“人民英雄”這樣的稱號,大多數人只是可望不可及,鐘南山院士等四名工作者獲得了,他們配得上。因為他們為人民服務,并且起到了重要的領導與楷模作用。相比鐘南山院士他們,大多數醫生只是一個“小醫生”,但是若是沒有他們夜以繼日工作,中國也未必不會存在一片混沌之中。當你因為疫情在家仰天長嘯,他們因為救治病人而淡然一笑;當你在家里哭爹喊娘,他們在家門口告別爹娘,奔赴前線。不管他們是“小醫生”還是“大院長”,只要有報效祖國的信念,造福人民的決心,并付諸于行動,就是英雄。
除了贊揚,還有勵志。先輩們的行為,無不在影響著后輩。今年因為疫情與英雄,有越來越多的人意向投身醫學領域中,治病救人,造福社會。擁有相對成熟的偶像觀,選偶像,是要有激勵作用的,而不是平平淡淡的“僅供娛樂”。思想會牽動行為。有了正確的志向,用上心思,吃苦耐勞,就可以每天進步一點點,挫折過后總達彼岸。
這次的開學第一課,在我看來圍繞兩個詞展開:禮贊與激勵,對應的是國家對有所成之人和奮斗中之人的要求,我屬于后者。有了目標就要追尋,珍惜當下:此刻打盹,你將做夢;此刻學習,你將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