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觀后感影評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培養(yǎng)自己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技巧,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我不是藥神觀后感影評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guī)砦也皇撬幧裼^后感影評,方便大家學習。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影評篇1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從一個患了“慢粒細胞白血病”,和一群“慢粒細胞白血病”患者求生欲望開始。演繹了一場現代社會,患病的人們在疾病痛苦,和商業(yè)模式下所謂規(guī)則面前的渺小。其實人很簡單,就是想活著!健康的活著。即使是病魔纏身,即使是身臨絕境,只要有一線希望,他們也想活著。影片中最感人的,就是為了存活“牧師”的妥協;為了女兒媽媽變成了舞女;看到愛人能夠活著的喜悅和感動;一群有便宜藥吃,就開心的不得了的病人!人,其實就是活著,健康的活著!看到這些,覺得沒病真好!
導演用簡單的手法,表達著人對生存的渴望,對活著的渴望。也在提醒那些沒有病、很健康的人們,珍惜自己的擁有,珍惜自己還沒有被病魔,沒有被死亡追殺的那種恐懼。
片中的病友們,為了能活下去,可以說是傾家蕩產。他們吃不起昂貴的藥,但誰都不想死,都想活著。這個可以代替正規(guī)藥的“假藥”,是正品合法藥品十分之一的價格,但仍然吃不起。而另一面印度藥品,其價格只有世界藥品價格,乃至中國藥品價格的百分之一。這個現象正好反映當下社會教育的失敗,反應了人們道德淪喪,唯利是圖的互害模式。何止是藥品,任何一項與商業(yè)掛鉤的東西,里邊都存在著暴利和互害。而大多數人,則成為這種暴利行業(yè)和互害模式的犧牲品。
其實,我抱怨一圈后,靜下心來發(fā)現。“人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用起居有常、食飲有節(jié)、不妄作勞,來盡可能保證自己的健康”。社會,從古到今都是用血的代價換太平、公正、安分守己。
活著,就是為了體驗生命的喜悅。與愛人的相遇,與父母的依戀,對孩子深情的愛!你我本來平凡,生死原本自然。活著,就把自己想做的都作了,這樣才會死而無憾。
回憶起小時候媽媽病的不能動,那時候也和片中人一樣,有著對親人的依戀。我的人生也是因為對孩子的愛而改變。現在接觸到更多對病苦無奈的人們,看著他們因為平凡的“起居有常,食飲有節(jié)”,練功調理而喜悅康復,覺得此生甘愿平凡。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影評篇2
聽說今年有一部關于人性的電影非常火,叫做《我不是藥神》。我很喜歡看電影,不過對于大家都說好的電影我并沒有急于一探究竟,慢慢地也就淡忘了。幾個月之后,在電視上搜到了這部《我不是藥神》,上周六看了一個開頭,覺得并沒有什么。今天是周六,早上6點起床,就趁著清晨安靜的客廳沒人打擾,打開電視,繼續(xù)前幾天的《我不是藥神》。
不得不說,今天早上的觀影感受,和之前只看了開頭的感受截然不同,電影進入后70%,對于人物心理的把控,情感的敘述,在整個運作藥品的流程中,拍攝讓我感受一新,那種精誠合作的友情和兒女情長的感情、父子夫妻間的親情都被記錄下來,充滿溫情。
我被感動的差點流淚有兩場戲,都是關于親情的,當徐崢飾演的男主人公程勇看到朋友的一個新生兒時的那場戲非常精彩。面對一個生死線上曾經掙扎過的人,小兒子的出生如同一顆求生的良藥,讓他不再想死,影片開頭也提過就是這個人的求生欲望讓徐崢去印度采購藥品,沒有這個關鍵人物的&39;出現,整部電影就黯淡不少,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這個人最后還是死了,但是,他的死喚醒了程勇的責任心,我認為還有一點自責,隨后,整部電影開始了逆轉,原先為了賺錢去販藥,現在變成了賠錢去賣藥,賣一瓶虧一瓶,這種事情,放在電影開頭,我相信,程勇絕不會去做,但是,朋友的過世讓他的良知覺醒了,也讓他意識到了這件事情的意義,在影片的片尾,我被程勇在警車上的一幕又感動的幾乎落淚,徐崢演的真是到位,程勇眼淚在眼眶中打轉,臉上卻露出了微笑,我覺得,這個微笑意味著做這件事情的意義發(fā)生了改變,原本他上有老下有小害怕被抓坐牢的心情早已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卻是那種一往無前,勇者不懼的俠義精神。
最近,一直在看金庸先生的小說,聯系到這部電影,我覺得程勇也可以稱之為大俠。金庸先生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深以為是。這部電影背后的意義,正是要做一些讓人們關注的事情,小人物的命運牽動著那么多人的心,那么,我們的社會作何反應呢?影片結尾處有好幾行文字描述,描述著在此事件之后,國家對于高價藥品的管控和納入醫(yī)保的措施,令人欣慰。
以前看電影,往往是為了放松心情和消遣,對于導演及創(chuàng)作者們?yōu)槭裁匆ヅ倪@部電影沒有過多的思考,看完《我不是藥神》之后,我一直在想,為什么徐崢拍__囧之類大火的片子之余,還要去拍一部很可能引起爭議的電影,《無人區(qū)》我是看過的,拍的是好,但是又有多少人喝彩呢?過了許久,我明白了,作為一個電影人,徐崢和徐崢所代表的那一群有社會責任感的電影人關心著民生,他們不僅僅提供娛樂電影,還要留給社會一些值得思考的精神食糧,讓社會去進步是這些有責任感電影人的使命。為社會公義,不計個人得失,義無反顧去做,這就是大俠的完美詮釋,徐崢讓我佩服。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影評篇3
這幾天被《我不是藥神》電影的推文刷屏,都說口碑不錯,今天是周末,抽空去看了。記得上次去影院還是《后來的我們》,說實話,看完了之后,我也覺得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為什么?我總結為,輸出正確的價值觀。
我最被這部電影感動的一幕,就是當程勇被警車帶走的時候,沿途有很多的病友來送他,我相信這一刻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樣會產生共鳴吧。讓我聯想到歷史課本上,周恩來總理的故事,出殯時候,沿途有約10萬民眾送行,我相信這不僅是金錢能夠驅動的,而是一種價值觀的認同。這種價值觀是什么呢?是為了別人,或者說解決了別人的某一個問題,在病人當中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能夠延續(xù)生命。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影評篇4
今天,我和我表哥看了場電影,叫《我不是藥神》,這一場電影的主要內容是:
影片的主人公程勇,一個賣走私印度神油店老板,面臨著爭奪孩子的撫養(yǎng)權與支付不起父親醫(yī)藥費的雙重壓力,在隔壁老板的介紹下,認識了一位慢粒白血病病人,呂受益。在巨大利益下,他選擇了走私藥品,并認識了群主等人,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但因害怕坐牢,把代理權賣給了假藥販子。幾年后,假藥販子了
被人舉報。呂受益沒有藥品而進入急變期,最終不想拖累妻兒,而自殺身亡,程勇幡然悔悟,毅然決定虧本賣藥救助其他病人,雖然最后被抓入獄,但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政府針對此情況做出了許多有效措施。
在這一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主人公如何從一個利欲熏心的老板變成了一個一心一意救助他人的“天使”,也了解到了慢粒白血病的危害。
這場電影主要講了人性的覺醒和良心的發(fā)現。當我們面臨金錢和人性的選擇,我們應該恪守內心的底線。即使我不是藥神,但我們依舊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影評篇5
前兩天看到朋友圈都在刷這部電影,我想,應該也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半夜11點跑到電影院去看,看完以后都凌晨了,哈哈。
我在想,目前票房賣的不錯的,都離不開共鳴感,如果這部電影和觀眾產生共鳴,那么網上水軍自然而言幫你推廣,回想去年戰(zhàn)狼2的時候,我看我以后,就覺得不是看電影,就好像是真的一樣,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也是一樣,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一種縮寫,我想起樂嘉老師說的,任何技巧都不如真實有力量,從這些事情更加驗證這個理論的正確,何為真實?就好比,武俠小說里面,當武功練到極致的時候,就是無招勝有招,沒有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其實這個絕技在銷售行業(yè)也可以行得通。
做銷售,很多人認為,嘴巴會說,聰明,就可以做出業(yè)績,不可否認,的確會出業(yè)績,只是這個業(yè)績未必很多或者很大,這個社會,大家都缺乏安全感,有的人,笨的像頭豬,但還發(fā)了大財,為何?因為大家都喜歡和這樣的人打交道,最起碼,不會被坑,被騙,給人實在的感覺,相反,太聰明的人,時時刻刻都要防著他,以免一不小心就被套路,做銷售,做好的技巧就是沒有技巧,就是真實,實實在在給客戶解決問題,考慮問題,為客戶著想,客戶自然而言找你下單,支持你,客戶不是笨蛋,心里都有桿稱的。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影評篇6
去看了最近大熱的《我不是藥神》,看完之后感觸頗多,希望以后可以由更多這樣高質量的國產電影。
首先說一下大概的故事情節(jié)吧。主角程勇,開始時只是個印度神油的油膩中年男子。離婚、愛走小關系、落魄到交不起房租等等,最終為了給父親湊治病的錢,答應了白血病患者呂受益去印度廉價藥,印度格列寧。一瓶正版格列寧售價4萬元一瓶,而印度仿制版成本價500元一瓶,程勇到國內賣5000元一瓶。而白血病病人幾乎每個月就要服用一瓶來穩(wěn)定病情。在正版藥的天價壓力之下,印度格列寧的程勇搖身一變,成為眾多白血病患者的救世主,同時也賺了個盆滿缽滿。而到了電影的后半段,程勇逐漸在與這些病人的相處中,感受到了他們生活的不易,以及對于生命的決心。
而他跟其中的一些病人,也逐漸成為了至交好友。其中一開始找他的白血病人呂受益的死亡,也讓他下定決心為病人,且只要500元的成本價。電影最后,他因違禁藥被抓,判刑。在去監(jiān)獄的路上,大家都來送他。白血病人們拉下了層層口罩,讓自己暴露在有菌環(huán)境下,只是因為程勇說過,“戴著口罩不禮貌。”也以此表達自己的尊敬。而電影的原型,也來自于真實的案件,陸勇案。他自己就是個白血病人,正版格列寧雖沒有電影里的4萬元那么夸張,但在當時也有2萬多元。陸勇幫助病友代購印度格列寧,最終因為金額巨大,被司法機關查抓。引發(fā)了眾多病友聯名,希望他能無罪。
這件事中到底誰有罪?我想這也是看完電影之后很多人心中都有的疑問。我認為制藥公司沒有罪,司法沒有罪,病人更沒有罪.那為什么所有人都沒罪?卻所有人都在受罪?其實問題最根本的癥結不在于藥從做出來到給到患者手中的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是在于即使去掉了中間的那些問題,即使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沒有黑幕,這種大病、絕癥無論在哪個年代,無論在哪個國家,都只有有錢人才治得起.正如電影中假藥販子,對主角說的那句話那樣:“我發(fā)現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人是平等的,但是在死神面前,富人比窮人享有了更多的資源,窮人因為經濟原因看不起重病、大病,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這問題在全球哪里都一樣,這很殘酷,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不過,這個世界并不是完全絕望的,如果整個社會都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可以讓情況變得稍微好那么一些。現在國家在進行醫(yī)療改革,雖然醫(yī)藥改革的這條路道阻且長,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在路上,就總有一天能夠到達!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影評篇7
他不是藥神,但他有藥神之心。想來,這是對程勇最貼切的贊譽。
那就先從藥開始說起吧!
影片中的格列寧,是印度仿藥。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來說,卻是神藥。以老呂為代表的患者,急需格列寧救命,于是,他找到了程勇。
印度神油小店主程勇,妻子離異,兒子和父親是他唯一的希冀。掙錢不多,用錢的地方卻很多:房租,父親,兒子……對程勇而言,生活就是絕望的困境。困獸猶斗,為了父親的生命和兒子的幸福,他選擇了鋌而走險。
程勇掙了錢,老呂們續(xù)了命。日子似乎一度安好。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去老呂家做客,妻子和孩子就是老呂所有的希望。“因為有你啊,勇哥,病好了的話,兒子找個好媳婦,我也就可以放心去了。”老呂看著熟睡的孩子,心里滿是愛意。
但是,因為恐嚇與要挾,因為愧疚與忐忑,因為良知與法律,程勇把代理權轉交給了張長林,自己退出江湖開小廠去了。但張長林卻把藥價愈炒愈高,只為一己私利。
老呂買不起張長林賣的藥,病情惡化,他走了。人永遠不知道,哪次不經意說了再見,就真的不會再見了。程勇的記憶碎片也隨之連綴,他記得老呂笑起來并不好看,總會把嘴咧得老大,眉眼擠在一起。
老呂走了,程勇又回歸到了這個群體中。這次,只為“生命”這兩個最珍貴的字。他回來了,他延續(xù)了更多人的生命。他在竭盡全力,因為印度制藥工廠被封,只能在藥店買藥,到被抓時,他虧損了十幾萬。
張愛玲曾說:如果你認識以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是的,如果你認識那個費勁周折自掏腰包給病人買藥的程勇,也許會原諒現在坐在被告席上的程勇。他被減了刑,兩年后釋放了,格列寧被列入醫(yī)保了。故事也隨之結束。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渺如草芥的眾生,看到了命運的捉弄,看到了生活的困窘,也看到了人性的復蘇,看到了平凡的溫暖。
每一部經典的藝術作品,都一定是取自生活。該故事的原型是無錫人陸勇,他是白血病患者,也是一位企業(yè)家,許多白血病患者稱他為“藥神”。
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隨后開啟他漫漫尋藥之路。一直覺得自己在做好事的陸勇,2013年竟因涉嫌販賣“假藥”,被警方帶走。之后千余名白血病病友簽名為陸勇求情,最終有關部門“撤回起訴”。
另外,電影中的制藥企業(yè)被塑造成了冷血自私、唯利是圖的反派,而事實并非如此。
程勇說,我不是藥神,而現實中的格列衛(wèi),真的堪稱神藥。該藥由瑞士諾華公司研制出,是第一個用于抗癌的分子靶向藥,在它問世之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被視作絕癥,而在格列衛(wèi)誕生之后,慢粒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被提高到了85%以上,且生存質量幾乎和正常人無異。
從某種意義上說,格列衛(wèi)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奇跡。然而,從費城染色體的發(fā)現,到美國FDA的加速批準,中間依舊間隔了41年。期間,多少科學家夜以繼日地研究?多少資金支持如石沉大海渺茫無望?如果沒有專利保護,怎么能收回成本繼續(xù)研發(fā)藥物?新藥研發(fā)之不易,由此也可見一斑。
作為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真實地展現了慢粒患者的艱難處境,但仍然無法拍出全部的現實。白血病,對窮人來說,就是在與死神招手。
兩年,吃掉一棟房子,并不稀奇。走著,走著,生命就無力了,縱有千般不舍,也只得撒手人寰。對于癌癥患者群體,國家該做些什么?
《我不是藥神》的熱映,讓抗癌藥的價格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電影《我不是藥神》引發(fā)輿論熱議已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等相關措施。“癌癥等重病患者關于進口‘救命藥’買不起、拖不起、買不到等訴求,突出反映了推進解決藥品降價保供問題的緊迫性。”總理在批示中指出,“國務院常務會確定的相關措施要抓緊落實,能加快的要盡可能加快。”
愿更多的生命受此惠澤。
生命,是的,生命最貴。一個人的力量常是渺茫的,一個群體的力量,也常微不足道。但是,我們也堅信,每一個推動社會前行的力量都是由一個又一個人的力量匯聚而成的。感謝藥神喚起了更多人對癌癥患者的關注,愿我們都能在命運的道路上向勇而生!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影評篇8
前兩天看了電影《我不是藥神》,一開始比較歡樂,后面就比較悲傷了,看到最后眼睛濕了。特別是那個小伙子去世的時候,徐崢和他小舅子發(fā)脾氣的時候說的話他才20歲,他只想活下去而已,聽了這話當時就控制不住眼淚了。
是啊,我們只想活下來,多么簡單的一個訴求,可是有時候真的很難。當你面對無法治愈的病痛時,無論你是窮人還是富人,上蒼都是一樣對待。但是疾病的來源無非就是兩種一個是先天的,一個是后天的。先天的我們只能依賴科技的進步去治愈,而后天的估計就要從我們自身去考慮了。
從我們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要注意,特別是吃的,盡量少吃一些對人體有危害的食品,少吃一些含有亂七八糟的東西的食品,經常保持運動,也要保持好的心情,這樣說不定能夠讓我們健康。
健康其實就是一種習慣,需要你去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