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勞觀后感300字
通過寫觀后感,觀眾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影片的特點和意義,同時也可以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情感和態度。要怎么寫生死疲勞觀后感300字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生死疲勞觀后感300字,供大家參考。
生死疲勞觀后感300字篇1
超兒為我在網上訂購的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的《生死疲勞》一書基本上看完了,以前讀他的《檀香刑》一書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原因是好看,小說構架獨特新穎。這部50萬字的小說《生死疲勞》是以山東高密東北鄉地主西門鬧含冤死后先后轉生為驢、牛、豬、狗、猴及大頭嬰兒藍千歲的生命歷程為主線,通過敘述西門鬧、藍臉、黃瞳三家的故事,描繪了從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50年的歷史。圍繞土地改革、入社、“四清”運動、大躍進、“________”、改革開放等歷史重要時期,闡釋了農民與土地的關系。
小說從“我的故事,從1950年1月1日那天講起”到世紀嬰兒大頭藍千歲出生。故事的敘述者是經過了六世輪回的大頭藍千歲和藍臉的兒子藍解放。
藍千歲何許人也?他的前身是冤死的地主西門鬧,他認為自己雖有財富,并無罪惡,因此在陰間里為自己喊冤,依次轉世為愛折騰的驢、犟勁的牛、愛撒歡的豬、忠于主人的狗、和富于靈性的猴兒,他在不斷地輪回中消除了“恨”才得已轉世為人,也就是大頭藍千歲。每次轉世為不同的動物,都未離開他的家族、離開山東高密東北鄉這塊土地。小說正是通過他的眼睛,準確說,是各種動物的眼睛來觀察和體味農村的變革。
小說開篇題記上有“生死疲老,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這樣16個字,也正是因為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這樣幾個令我醍醐灌頂的偈語,才頓時產生了強烈的閱讀渴望。年過半百的我對這十六個字有著自己的理解:不貪錢,不貪權,不貪功,不貪色,就一定可以吃飽睡好,身心健康,精神豁達,頤養天年。這實際上也是小說的精神主旨。不知道世間的人有誰做到了少欲無為,但我知道,小說中的藍臉得了個壽終正寢,藍解放和黃互助最終得了個身心自在,還有那個經過了六世輪回消除了“恨”的大頭藍千歲。
《生死疲勞》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它有自己的無可替代性。正如諾獎小組說的那樣,它把魔幻與現實相結合;它采用了章回體把古今手法揉和在了一起。
讀《生死疲勞》我想到了曹雪芹的《紅樓夢》,同樣敘述了一個家族存亡的過程。曹雪芹意在批判封建王朝,而莫言卻是想告訴我們一個“少欲無為,身心自在”的道理。《紅樓夢》里也曾有言: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關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生死疲勞觀后感300字篇2
越往后越扯,驢刻畫的最好,牛也不錯——豬干脆有點荒誕,雖然本就是荒誕小說,狗不夠豐滿,猴子簡直消失了,總之是不錯,說歸說,隨著越來越無羈荒誕,也走入了21世紀,也許這是一種暗合吧——
反思,但是,很多作者是無能為力的!只能讓這些西門鬧的轉生死去, 最后,終于,西門鬧不再鬧了,他屈服了,他安靜了,大頭嬰兒的結局呢?也就是寫了這本書,然后就消失吧?其實就是老太婆一般嘮嘮叨叨吧,當你講出口,那么,故事顯然已經結束,在最后的希望——春苗意外死亡之后結束——美好的春苗是必須死的,作者試圖挽救她不死,但是,不能夠,因為故事終究要結束,而春苗的死又那么的毫無鋪墊,好吧,有點鋪墊可以了吧,春苗突然死了,死的干脆,恰恰說明作者的不情愿,作者的憋屈!!!
藍千歲是21世紀的開始,也是這個故事的結束。然而,還是無法接受吧,所以,干脆沒有將來!!!始終是期待和失望,無限的輪回,閻王的那句話令人冒冷汗——只有沒有仇恨才可以轉世為人。是的,六道輪回都是虛幻的,抗爭是無用的,閻王不是也接受現實了嗎?
作者喜歡女性,文中女性無一個不美好,到了春苗發展到了極致,哦,龐春苗,太美好,雖然龐抗美是有些邪惡的刻畫,但是,那還不是為了西門金龍嗎???抗美獻出了自己——女性代表大地,代表理解和寬容,代表包容一切的深邃。高密東北鄉一定是有作者難以割舍的記憶,同時也有某種忘不掉的印記。
但是,男性都是有缺點的,書中的西門金龍,常天紅,洪泰岳,藍臉,藍解放,小莫言,藍開放,有著自己的陰暗,頑固,男性總是物質的,雖然有時候,他們的缺點不好描述,但是,總是會感覺到的那么點邪惡。
生與死 ,都是疲勞的,訴說,是快意的,而自己和自己對話,就是現在的你和我了。
生死疲勞觀后感300字篇3
莫言,是我們中國的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
莫言,對于我這種90后,是十分的陌生。
或許,沒有諾貝爾獎的襯托,我這輩子都不會知道“莫言”這個十分文藝的名字。
而就因為這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我也對莫言產生了十分大的興趣。
在寒假空閑的時間里,我看了莫言先生所寫的《生死疲勞》,為什么會選擇這本書來讀?作為游戲愛好者的我,對于這種書名,還是很感興趣的。說說《生死疲勞》這本書吧。故事從1950年開始,一直寫到2000年。貫穿50年漫長路程的是西門屯一個小村落的變遷史,也可以說是中國土地改革的變遷史。貫穿這一變遷史的是西門一個大家庭的榮辱興衰。關于這種大家庭的故事,我們90后大大的受到偶像劇的熏陶,對這種故事,還是有一定興趣的。
“作品以一種魔幻的藝術形式表現在大家面前。作者通過一世為人,一世為驢,一世為牛,一世為豬,一世為狗的生死輪回的形式,以人的眼睛和動物的感官來敘述故事,故事人物眾多,情節繁縟復雜,但是先生卻以不急不慢的不溫不火的方式向我們訴說了這樣一個荒誕又莊嚴的故事。”_____書評
這本書讀完以后,我也好奇的去百度了一下這本書,令我大吃一驚的是,這本書竟然是在40天左右寫完的?一個文學大家,不可能會如此的快啊!
“先生自己講《生死疲勞》這部小說僅用了40多天就完成了。是什么力量讓先生提筆一揮而就的呢?我想是先生對這片故土的熱愛,對這片故土的責任,對這片故土的未來的憧憬驅使著先生的思想,驅使著先生的筆觸,驅使著先生的義務。心中不禁對先生充滿敬意。”
百科也給了我答案。
這本書,真的推薦大家讀一下,學習我們中國的諾貝爾獎的寫作方法,也是不錯的。
生死疲勞觀后感300字篇4
莫言寫《生死疲勞》用了40天,我讀《生死疲勞》差不多也用了40天,這其中的緣由:一是自己有工作在身,不能連續拜讀。二是文章實在是寫的精彩,舍不得一下讀完,而是每天讀一段,像美酒一樣,一小盅一小盅地慢慢品嘗,慢慢回味。
莫言能寫出如此精美的文字,別的咱不敢妄加評論,單就他描寫農村生活,這與他長時間在農村的生活體驗,小時候受到貧窮的折磨,特別是饑餓的折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的童年比我的童年還要苦,他曾經吃過煤塊兒,和我說的舔肉肉石油香油香的一個感覺,他還啃過榆樹皮,可惜白頭溝沒有榆樹,我沒有啃它的皮的機會。他家里就養著牛、驢、豬、狗、羊、雞、貓、兔這些牲口,無聊的童年天天和這些動物打交道,日常的細微觀察對 寫西門鬧的轉世有別人不具有的優勢,他讓西門鬧轉的都是他最為熟悉的牛、驢、狗、豬、猴,所以他寫起來下筆千言洋洋灑灑得心應手,他對這些動物的擬人化的描寫,那文筆,那文字,那形容、那比喻,都到了巔峰狀態,別人不可企及。
《生死疲勞》寫了中國農村50年來變遷史,也就是最后的那句話:我的故事從1950年1月1日那天講起……50年的時間,50萬字的篇幅,從始到終圍繞農民與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透過藍臉這個全高密乃至全中國唯一的單干戶闡述了一個農民對土地那種割舍不斷的關系,并且透過一種近乎荒誕的生死輪回,展現出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民兄弟的生活和他們頑強、樂觀、豁達和堅韌的性格。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莫言說,他去禮佛,看到了這句話,他立馬感到一步長篇通過生死輪回的方式已經躁動于母腹快要臨產了。在小說里生死疲勞的是誰?是那個一直不服氣感覺很冤枉想復仇想討個公道說法的西門鬧?是那個一直想跟隨黨的步伐的而又和不上節拍被人當做瘋子的洪泰岳?是那個想有所作為的西門金龍?結果是西門鬧六度輪回,成為西門驢,牛,豬,狗,猴,和大頭嬰兒千歲,及到最后西門鬧再也鬧不起來了,數十年的風雨叫什么恩怨都已經放下。西門金龍無疑是一個狠角色,為了成就大事而不顧忌親情,愛情,人情,最后成為高密首富,時代改革的先鋒,但最終因為自己的貪欲和一種命運的捉弄嘲笑,死的可悲可憐。最最感動人心的卻是一直追隨土地,抑或是追隨真誠的藍臉,和他當年當長工的時候的老掌柜“西門狗”在自己很早前就挖好的墳墓里安詳地躺下。誰是誰非?在50年的歷史長河中,莫言用他筆下的一個個活脫脫的人物,把各個時期中國大地發生的近乎魔幻的荒誕的故事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他通過不同的動物的視角和冷漠的眼神來看這個混亂的世界,可笑的世界。或喜或悲的事件,數十年間的滄海桑田,以及在亙古不變的大地上所上演的一出又一出鬧劇,寫出了農民對于土地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農民對于土地的忠誠以及為此所付出的代價。零零總總,龐雜喧嘩之后是莫言最真的祝福,這祝福已經化作唯美的詩篇。祈禱祖國莊嚴、寧靜,祈望人類的生命祥和、自然。
莫言的文字有上千萬,朋友,我給你推薦這本書《生死疲勞》,真的值得你一看。
生死疲勞觀后感300字篇5
一輪皎月,幾束月光,讓莫言的文字在靜靜的夜里,走進了我的世界。此刻,我的靈魂,仿佛受到了生死的洗禮。
《生死疲勞》是莫言筆下幻覺現實主義的又一驕人之作。它沖破了宗教對文學的束縛,以大膽的思維講述了西門屯的地主西門鬧被槍斃后,幾經轉世成為驢、牛、豬、狗、猴、大頭嬰兒,以“動物之眼”看農民與土地關系變遷的故事,講述了中國鄉村50年的歷史。
“我知道自己已經焦煳酥脆,只要輕輕一擊,就會成為碎片。我聽到從高高的大堂上,從那高高大堂上的輝煌燭光里,傳下來閻王爺幾近調侃的問話:‘西門鬧,你還鬧嗎?’”剛剛翻開《生死疲勞》這本書,里面西門鬧對自己此刻狀況細膩的描寫和閻王爺極具詼諧幽默的話語,就深深的激起了我對這本書濃厚的閱讀興趣。同時也深深地啟發了我: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必須擁有大量極具生動而細膩的描寫。
當我秉著一顆對這部作品十分的尊敬之心將它徹底讀完時,我發現了這是一本“講述農民”的書。全書上下幾乎都是圍繞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了農民與土地的種.種關系。
書中就有這樣的兩個主人公。一位是藍臉,另一位是洪泰岳。藍臉因堅持單干而拒接加入合作社,因此遭到了社會上對自己的巨大沖擊,雖然過程十分痛苦,路程十分艱辛,但歷史與結局證明他的堅持是對的。而洪泰岳這個“忠”于國家的基層干部,伊始,緊隨著錯誤的步伐,而光明時期卻又頑固守舊,最終在抗爭中死去。面對這兩個似同非同的人物,作者深深地感慨“這是個性相似的兩個人走了不同的方向,互為正負,合起來是一個人,像一枚硬幣的兩面。”
其實,作者這也是在告訴我們,無論處在了多么模糊而多變的環境中,都要學會擦亮自己的雙眼,辯證世事的是非,清楚自己選擇的錯與對。只有這樣,人生的追求才會有完美的結局,哪怕過程再艱辛,都是值得的!
“生死疲勞”不是對生的過程充滿厭倦,更不是害怕死去,而是對靈魂的追尋與死后對求生的執著。莫言用《生死疲勞》告訴了我,只有不斷執著的追尋,才有“生”的希望!
生死疲勞觀后感300字篇6
今天,讀完《生死疲勞》后,使我受益匪淺。
它主要是寫西門鬧地主,被槍斃后由人轉生成驢,豬,狗,猴,大頭嬰兒藍千歲。寫得生動,形象,有趣。而且,莫言真厲害!能寫出2000年的事。我的心里不由泛起了敬佩之情。也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這本書真是一本深奧的書啊!
生死疲勞觀后感300字篇7
在莫言獲得若貝爾文學獎之際,高一特優班的孩子們送了我一本莫言寫的《生死疲勞》,這書名怪怪的,我納悶為啥起這個名呢?我立馬百度了一下“《生死疲勞》的扉頁上有一句話:”佛說: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看莫言的解釋:雙方都是相互依存的,這四句話是佛教的經典,《八大人覺經》,《八大人覺經》第二覺經的一句話。它所表達的意思大家很清楚,就是講述六道輪回,生靈在這六道當中的生生死死,是相當疲勞的狀態,只有人脫離了這個生死輪回的狀態,進入了佛的境界,才可以脫離苦海,他把人在人世里面,動物在畜生道里當做一種疲勞和痛苦來理解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痛苦和疲勞,就是因為人有各種各樣的欲望,欲望越多實現的可能性越小,痛苦就越大,這個跟日常生活當中的很多說法不謀而合,我們經常贊揚很多有道德的人,無欲則剛,一個人為什么會軟弱呢?為什么會怕呢?會投降呢?就是因為有欲望,如果沒有欲望,就可以保持剛正不阿的人格,這在日常生活當中已經變成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常識。
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理解來,每個人在生活中也需要這樣的道理來開闊自己,怎么樣度過痛苦,怎么樣看世界上不愉快的事情。
這幾句話為什么寫在書的扉頁上,正好也是小說的內容跟這幾句話非常吻合,恰好是非常難得的機遇。《生死疲勞》這本書里面描述的人物和所講述的故事,是經過了我很長時間考慮的,或者說這里面的人物已經跟我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輩子,我一直認為他們必將成為我小說里面的重要人物,但我一直找不到一個恰當的形式和合適的方法寫出來。所以我也開玩笑地說過,這本書看起來寫了43天,實際上我醞釀了43年。 ”
帶著好奇心,我花了幾天時間看完這本書,當我看完后的第一天,我問我的弟子們看完這本書沒有,孩子們一臉苦笑“沒有時間啊!”,可憐的孩子們每天被9科作業糾纏不休,我立馬百度一個關于《生死疲勞》的簡介放在博客里,算是一個快餐吧,孩子們有空看看。
這本書跟我們的過去的很多生活體驗相似,我越看越覺得他貼近我們的生活,看著看著,把身邊所有事情放下,莫言這廝太厲害了,寫到我們生活的骨髓里去了,里邊的驢、牛、豬、狗、猴的眼光還不是我們普通大眾的眼光,用畜生的嘴說人話,搞笑,有趣。雖是寫農民,但還是把過去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描述出來了。宏觀性強,歷史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