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觀后感格式
經常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寫作水平,包括語言的運用、結構的安排、主題的提煉等。怎么寫好狼圖騰觀后感格式?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狼圖騰觀后感格式,方便大家學習。
狼圖騰觀后感格式篇1
故事講述的是1967年北京知青陣陣和楊克在上山下鄉期間來到了內蒙古額侖大草原插隊。在大草原上,他們結識了內蒙古族牧民畢利格一家,他見識到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動物:狼。在與狠群的接觸過程中,陣陣對這一物種有了強烈的興趣,甚至有了自己想養一頭小狼的念頭。但就是此時,一群外來人貪婪地掠奪了狼群貯存過冬的黃羊,打破了狼群與牧民之間的生態平衡。而以場部主任包順貴為首的生產隊員更是發起了一場滅狼運動,讓狼群與人類之間的關系陷入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看完電影,感慨良多。法國大導演讓·雅克·阿諾不愧是“世界上最會拍動物”的導演,他完全脫離了小說《狼圖騰》的固有框架的束縛,精心編織故事情節,使這部影片更加豐滿,更具現實意義。
有價值的作品往往是關注人的生存和命運的,但偉大的作品則往往是貫注了人的生命燃燒,情感表達,是關注人類與自然界的和諧共存的。這也是中國道家哲學的最高境界:齊物我,泯主客,一生死。它體現人類的最大悲憫和人文關懷,有著超越意識形態的普世價值。《狼圖騰》在某種意義上就具有這樣的特質。
在荒野生態哲學的視界之內,人、動物、自然界都是上帝的子民,他們生而平等。這讓我想到了一個詞:尊嚴!在我們的大多“官方意識”(這是深具批判意義的文學理論家巴赫金提出的重要理論)的敘事中,小人物的尊嚴往往被忽略。而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這個尊嚴不單是人的,同樣也是動物們的。動物可否談尊嚴?大自然是否有尊嚴?在主客對立的二元世界,在人類中心主義的邏輯思維中,肯定不存在這一疑問,但在荒野哲學的視界內,包括動物、植物、大自然均有尊嚴。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去尊重它、呵護它、愛惜它,相互共生,和平共處。
我認為《狼圖騰》的電影改編是成功的,它超越了小說的某種局限,特別是它突破了小說對狼性的的極度張揚和崇拜。他在緬懷早期人類的圖騰(自由、獨立、頑強、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決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嚴)的同時,著眼于人類精神家園的命題,把人類的生存與狼的生存并置于生態大草原的背景之下,著力表現人類自以為是的傲慢與偏見,為所欲為的強權與霸道,自私與冷漠。影片具有強烈的批判現實主義和反思意義,具有強烈的悲憫情懷。特別是在現代工業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生態問題已然成為全球性問題,環境破壞和污染已經成為地球這個“村落”里人人感同身受而又無法回避的生存危機問題。我特別感動于讓·雅克·阿諾,他是一位深具人類情懷的導演,他有著世界一流藝術家的藝術水準和人文情懷,因此,他的鏡頭下,就不會像中國導演那樣,只會夸張地展示狼性,只會把狼性作為賣點進行肆意渲染,進行娛樂化、商業化放大,從而使人類意識與自然意識完全被遮蔽,張揚狼性成了這部電影的價值賣點,那就會使這部本來有意義的作品流于平庸,且會誤導觀眾。
生態文學古已有之,回溯中國幾千年的文學書寫就會發現,對自然環境、對生態的書寫不但在詩詞歌賦之中均有佳作,但那時的生態文學,是建構于農耕文明的基礎之上,大多是歌詠贊美寄懷之作,而現代意義上的生態文學,或者說文學中對生態環境的觀照和書寫,是現代工業化迅猛發展之后,人類對自身生存危機體認和反思的結果。在他們的作品中,一反傳統文學中“自然”被借用的狀態(要么是文人騷客抒情言志、感時傷懷的工具,要么是詠史懷古、氣氛渲染的“用物”),而是確立了自然生態的主體性地位,以自然生態的“在場”,去展示工業化之后,人類中心主義和工具理性時代,技術“座架”一切,人與自然生態的尖銳對立所導致的人類深刻的生態危機,從而呼喚生態倫理
狼圖騰觀后感格式篇2
其實只要看過狼圖騰這部小說,就不難理解書評們稱狼圖騰為“曠世奇書”了。拿到書,馬上放下手頭的事,一口氣讀完,寫下我的讀后感。我也認為狼圖騰這書是我讀過的最好的小說之一。劇情圍繞蒙古狼的興盛,衰退,茍延殘喘,消蹤來跡展開,算得上是一部悲劇。
書中蒙古狼的聰明震動了我,而它們為達到目的而不惜一切代價的精神又是一次震動了我:巨大的胃包和肥柔的馬腸呼喚一下子落下來,緊接著冰被馬蹄狠狠跺上幾腳。霎時間,草食飛濺,柔腸寸斷。緊接著馬蹄又把肺膽肚食道氣管等等統統扯出來踏在腳下,一上子,原本奔涌著熱血的腹腔,被灌滿一腔冰雪。
也許正是由于狼的睿智與兇殘,才為它們招來了殺身之禍。而農民的到來使得狼群的黃羊儲備消失殆盡,包順貴發起的大力掏狼崽活動,才使得狼群發狠,有了上文的一幕。可包順貴卻把它歸咎于“打狼力度不夠”隨著狼皮價格上漲,新的打狼“英雄”也取代了以前的草原英雄。最終摹狼不得不逃往外蒙古,在過也兇多吉少。當草原狼消失,鼠患瀕繁,土地沙化時,才公布不許打狼。不過為時已晚。人類總是這樣,大多數人只會懺悔。
狼圖騰觀后感格式篇3
以前,狼在我心中的形象一直不好,我把最惡最毒的人說成狼心狗肺,把欺負女人的人叫做大色狼,說最貪心的人是有狼子野心、把美帝國主義叫做野心狼,大人嚇唬孩子,就說狼來了……可是自從我看了《狼圖騰小狼小狼》這本書后狼在我心中的形象完全改變了。
這本書通過一個北京知青陳陣在蒙古的額侖草原跟隨著見多識廣的蒙古老人漸漸的對草原狼著了迷,讓他不停的探索狼的奧妙。在書中狼的自由獨立、強悍卓越、超常的智慧和才能、狼不屈不撓高貴的靈魂、狼堅不可摧的團體意識、狼的親情與友情、狼和草原萬物的關系……給我心靈強烈的震撼和感動。
學會向狼一樣堅不可摧的團體意識,這是我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獲了。
草原上,草原狼是團結的群隊。在狼生存的草原上,孤軍奮戰只會自取滅亡。群狼有組織、有紀律、有忍耐、有配合、,在頭狼的指揮下從容作戰。“狼群是集體作戰的,其中有一頭最大的狼,在墻外站起來,后爪蹬地、前爪撐地,用自己的身子給狼群當跳板。然后,其他的狼,從幾十步以外的地方沖上去,跳上大狼的背,再蹬著大狼的肩膀,一使勁就跳進了石圈,就想飛了進去了一樣。”從書中的描寫可以看出,狼的集體作戰攻勢銳不可擋,狼群在頭狼的統一指揮下,協同作戰、無往不利。在社會上,我們大家也應該學狼一樣有著團體意識,放棄自己的小利益,獲得大利益,比如班級里我們也應該團結。
狼所有的優點我都應該學習。
狼圖騰觀后感格式篇4
看過不少影片,一般看完之后沒有留下什么太深刻的印象。而今年寒假在家看《狼圖騰》,卻觸動了我的神經,像《狼圖騰》這樣讓人有所感觸、能引起人思考的影片不多。
有感1:《狼圖騰》中狼的團結勇敢機敏和草原上萬物和諧的關系,常常讓我覺得狼就是傳說中的人;而當人為了自己的一點眼前利益把草原上的精靈趕盡殺絕任意破壞自然的時候,那種貪婪兇殘本性暴露的時候,我往往是把人看成了傳說中的狼。這部大片三番五次地讓我把影片中的`人與狼錯位。
有感2:世界上所有最偉大的文明,幾乎都誕生于一個民族從野蠻步入文明的時期,就是野蠻與文明各半的時期。孔子說“文質彬彬”,這個詞中的“質”本意就是野性,文質彬彬就是文明和野性各占一半,但被后人曲解了。
有感3:不管是傳說中的龍還是狼,其實都是野蠻時代的崇拜物,一個文明衰老不好,病態也不好,但它不是野性這些東西,而恰恰是現代文明規則的建立,是秩序、公平、公開的社會環境的追求,是對中國人那種陰謀文化的摒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有感4:一個人如何是年輕的,就是他還能對新鮮的世界,新鮮的知識感興趣,一個文明也是。眼睛去看新鮮的一切,就不會老,老是懷念過去,就會衰老。
《狼圖騰》中的狼雖然強勢、機靈等等,但我們不必去崇拜狼,做人要簡單一點,光明磊落一點,一身正氣多些,對自然界好奇心多一點,陰謀算計少一點,離現代文明規則就近一點,離衰老、病態遠了一點。
狼圖騰觀后感格式篇5
《狼圖騰》是讓人愛不釋手的一部姜戎所著的完美作品,我看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本書主要講了書中主人公來到蒙古草原上,從初始狼的品行到愛上那草原牧民的獸祖,宗師,戰神與楷模——狼。并以故事形式告訴我們狼的聰明和機智。
我看完這本書后,不由得贊嘆:這真是部世界上至今為止唯一一部描寫,研究草原狼的“曠世奇書。”姜戎把草原牧民對狼的愛和恨,狼的神奇魔力,以及他與草原狼結下不解之緣作為主題。不僅告訴我們漢人,狼的品行不是用“兇惡”“殘忍”兩詞來表達,而是用聰明、智慧、尊嚴和頑強來描繪狼的一生。那些精靈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查、布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戰術;狼對氣象地理巧妙利用;狼視死如歸、不屈不撓的精神,狼族中的友愛與親情;牧民認為狼與草原的密切關系,還有那主人公養的那只倔強可愛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艱難的成長過程。
狼圖騰觀后感格式篇6
今天讀了姜戎的《狼圖騰》,平生第一次為了一本書而足足站了半天,不覺得累,也不覺得饑渴,全神貫注,像是著了魔。然而,越讀越不忍心看下去。不是別的原因,而是因為狼的命運。
起初以為狼只是喜歡群居的野獸,憑借著數量的優勢捕捉一些小動物,茍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兇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同為食肉類哺乳類動物,它也只能去欺負狐貍。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像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然而,讀《狼圖騰》,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無知。甚至有點愚昧。
狼是智慧的,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得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狼是團結的,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于盡。與群狗的爭斗中狼也是前仆后繼,即便是戰斗到最后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風?
狼處在草原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狼,草原也就不復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了解這一點的。所以他們恨狼,同時也愛狼,殺狼同時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這種微妙的關系中生活了數千年。狼也成為了那里文明的起點,那里人們的歌聲,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無不和狼有著密切的關系。
然而,這一切被一些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壞了。他們開著大馬力的吉普車,扛著射程極遠的步槍肆意捕殺那里的草原狼,并樂此不疲。當我看到一匹大狼被一輛吉普車狂追了20公里,費盡了最后一點力氣,帶著不屈的眼神轟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讀不下去了。這時的狼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動物。
罷了,罷了,不讀也罷,就讓草原的騰格里來懲罰那些在草原展開屠殺的人好了,就讓黃沙掩蓋那些所謂的文明好了。種什么樣的因就得什么樣的果。人類……
狼圖騰觀后感格式篇7
最近我愛上了一本動物小說——《狼圖騰》,它以有趣的寫作手法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了我。書里有北京知青陳陣,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還有令人敬畏的老獵人,更有那稱王稱霸的草原狼,勇敢機智。
這本書是作者姜戎30年的心血,他細致地描繪了倆個北京知青—陳陣和楊克來到蒙古額侖大草原,在一次掏狼崽的任務中收養了一只小狼,通過他們與小狼的朝夕共處,產生生死之情。
文章引用大量的比喻句、擬人句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大草原上狼生活習性和它特有的多面性。
狼生性兇狠毒辣,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價用其超常的智慧才能捕食獵物。其中“狼與老兔決斗”這一片段當我膽顫驚心。小狼看到又肥又大的老兔,先亮出狼牙,使其畏懼三分,接著伸出前爪,試探動靜。老兔也不甘弱抬起強有力的后腿像重炮一般,猛地一擊,差點踢瞎小狼的左眼。小狼立刻退后三步,繞著老兔轉圈試探幾回,終于發現它的弱點,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到老兔的面前,張開強有力的雙爪,抓住兔頭,使勁一拉,發現那對巨炮并沒有傷害它,再用更大的力氣往身邊扯,等老兔氣力用盡,無力掙扎時,用鋒利的牙齒無比精準地咬住老兔的氣管,直至于死亡,最后張開血盆大口,把老兔咀嚼的只剩下幾顆牙齒。在適者生存的大自然里,只有強者才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