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觀后感850字
寫觀后感需要我們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這可以幫助我們增強表達能力,提高寫作水平。下面是一些建國大業觀后感850字免費閱讀下載,希望對大家寫建國大業觀后感850字有用。
建國大業觀后感850字篇1
9月12日夜,我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觀看了首映的、翹首以盼、一票難求的國慶獻禮大片《建國大業》。電影放映前舉行了見面會。導演黃建新周總理、鄧穎超、宋美齡的扮演者與觀眾見了面;趕不及參加映前見面會的導演韓三平也放映結束后與觀眾見面互動,征求觀眾意見。現將觀后感一吐為快。
《建國大業》是國產最牛的獻禮大片。究竟“牛”在何處?且聽在下道來。
一是影片主題牛。《建國大業》以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國體為主題,主題重大,集中、突出,類似反映建國題材的影片較之只能望塵莫及、自嘆不如。
二是主創陣容牛。《建國大業》云集了170多位華語影壇一線明星。明星眾多令導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為難“由于參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戲份會被刪除,可我們真是下不了手。”眾多大牌明星難導演為難的同時,多至8位執行導演也有時令眾明星無所適從人。
三是劇情牛:電影《建國大業》再現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后,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校長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后勝利的光輝歷程。
四是表現手法牛。《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樸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后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
建國大業觀后感850字篇2
《建國大業》這部片子明星陣容強大,而這些明星們不求報酬,不求出鏡率,只要求在這部片中擔任一定的角色就滿足,這種反常態卻是最能體現出他們對中國的熱愛,對建國的這一偉大事跡的認可。也是建國的這一偉大的題材給了明星們強烈的夢想,也給了中國人強烈的喜愛,因此,這部影片正確的選材和正確的放映時間給了觀眾喜愛,獲得了最好的票房也是情理之中和理所當然。
在電影中,大家有沒有關注到國民政府和共產黨組織開會的畫面,兩種氣氛是完全不同的。完全可以用陽光和陰暗來形容這兩種氛圍。共產黨的陽光般的政黨的成員們坐在陽光下,農村的土堆上,但是總感覺像是其樂融融的農村大家庭。沒有壓抑,沒有等級觀念,大家是一家人,共同付出,共同強大的團結精神就在此體現的很突出。但是片中有一次拍攝的是晚上的會議,沒有點燈,可是毛主席爽朗、陽關般的笑聲和話語似乎頓時讓整個房間充滿著光芒。而國名黨政府的天空似乎沒有陽光,陰暗深冷的辦公室,縱使豪華,但是終究是壓抑的,是昏暗的,而拍攝到室外的環境時也總是陰雨綿綿或者陰暗的天。這些都是在片中可以觀察到的。這部片中也明顯的表明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給中國人民真正的陽光,人是需要陽光的,人民自然而然也選擇共產黨的政黨,共產黨的政黨才會給人民完整的其樂融融的家。
建國大業,建成了偉大的中國,建成了幾億其樂融融的家庭,充滿陽光的中國
從教育宣傳的角度講,回顧了歷史,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振奮了民心,面對當年的鏡頭,品位今天的幸福生活很多人都有一種國家和民族自豪感!
雖然因為眾多導演明星的賣力出演,《建國大業》驚鴻一瞥般塑造了馮玉祥、毛人鳳、杜月笙等許多人物形象,也用醉酒高歌、摔杯怒罵等形式試圖拓展對我黨革命領袖的人物塑造。但僅就藝術表現力來說,我和幾個一起看電影的朋友觀點是,《建國大業》最豐滿的人物形象是蔣介石父子,張國立對蔣介石張弛有度的表演證明他不只是電視皇帝,而陳坤則完全可以說是《建國大業》里的一個驚喜,他以往角色揮之不去的陰柔轉化成了空有熱血、片中壯志難酬的壓抑,父子兩人在涼階并肩而坐的鏡頭讓人不勝唏噓。
建國大業觀后感850字篇3
在前兩年,我觀看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一幅幅感人至深、蕩氣回腸的畫面仿佛還在我腦海中回蕩。
《建國大業》簡述了中共與國民黨在抗戰勝利后,對如何建國,如何安撫深受戰爭創傷的百姓采取了不一樣的政策,雙方利益分歧巨大,導致了內戰的全面爆發。共產黨人重視各民主黨派的力量,選擇了民主建國,成立聯合政府,并以分田地的方式關注了勞苦大眾的利益。而已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人卻選擇了無視共產黨人與其他民主黨派的存在,無視勞苦大眾的利益,結果失敗了。 那么共產黨為什么會成功,而國民黨為什么會失利呢?
第一,共產黨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為得民心,二是因為得人才。從電影中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必然性始終灌注在電影中,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則十分混亂,各管各的。
國民黨高級將領李宗仁率部圍剿延安的時候,毛澤東講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會以一個延安換回整個中國"。這正是當年共產黨高級領導人以人為本的真實寫照。死守延安,無疑會傷亡慘重,代價太大,不能做到對人的關愛勝過對地的關愛。毛澤東優先選擇了對人的關愛,他的決策無疑是高明的。
看了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于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曾經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那時卻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
看著電影,想著歷史,我的心中無限感慨。我悲哀自己是個熱血少年卻只能靜靜的坐在這里,觀看著這一幕幕讓人心酸,無奈的歷史;自責自己身為新一代接班人卻沒有實力,沒有本事去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一點點貢獻和犧牲。寒窗苦讀幾年,馬上就考上初中。但是對于自己未來的道路卻是一片迷茫,甚至不知將來要干嘛。
作為一名有理想、有知識的小學生,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成為有用之才,將來報效祖國!
建國大業觀后感850字篇4
9月12日夜,我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觀看了首映的、翹首以盼、一票難求的國慶60周年獻禮大片《建國大業》。電影放映前舉行了見面會。導演黃建新周恩來、鄧穎超、宋美齡的扮演者與觀眾見了面;趕不及參加映前見面會的導演韓三平也放映結束后與觀眾見面互動,征求觀眾意見。現將觀后感一吐為快。
《建國大業》是國產最_的獻禮大片。究竟“牛”在何處且聽在下道來。
一是影片主題牛。《建國大業》以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國體為主題,主題重大,集中、突出,類似反映建國題材的影片較之只能望塵莫及、自嘆不如。
二是主創陣容牛。《建國大業》云集了170多位華語影壇一線明星。明星眾多令導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為難“由于參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戲份會被刪除,可我們真是下不了手。”眾多大牌明星難導演為難的同時,多至8位執行導演也有時令眾明星無所適從人。
三是劇情牛:電影《建國大業》再現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后,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終勝利的光輝歷程。
四是表現手法牛。《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資料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很多篇幅,又到達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樸被害是經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之后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很多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
建國大業觀后感850字篇5
最近看了《建軍大業》,胸口滾燙,握緊雙拳!作為一個中國人,每一段歷史都應牢記在心!
無論過往成功或失敗,此刻開始,從零開始,當勇士!
每一場硬仗,都要全力以赴!
幾場硬仗,比如南昌起義、三河壩大決戰,每一場都驚心動魄,每一場都讓人感嘆指揮將領的滔天謀略,對將士們視死如歸的精神五體投地。在影院里,感同身受,驚嘆眼神堅毅背后的內心堅定,下一刻,我就要抗槍上場橫掃敵人的千軍萬馬。
這是一次修煉也是一場磨礪,對于敵情的考量也是對自己的挑戰。球場如戰場,每一次比賽,無人預料結果,也無人知道90分鐘內會出現何種錯綜復雜的情況。作為一名披甲上陣的戰士,你的選擇,只有全力以赴。
一個有信仰的人,才能組建一支有信仰的軍隊!
“要創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軍隊!”當我聽到這句話時,胸腔熱血,雙拳緊握。在三河壩決戰大軍撤退的畏難之際,需要死鐵部隊掩護。三萬敵軍壓境,這些年輕的生命毫無懼色,“當勇士,不要當烈士!”成為每一個人年輕戰士的信仰,你看,蔡晴川的眼睛里有光有血性!即使身中幾槍,但仍要跨過戰壕,點燃引爆器。以蔡晴川為首的掩護軍隊,無法稱為勇敢,而是孤勇!
生死的較量、大我與小我的權衡,這些年輕卻飽受征戰的命運,倘若沒有堅毅的靈魂和信仰,如何成為一支勢不可擋的雄獅部隊?
剛開始比賽的那幾年,得失心很重,會在意每一個球的得失。但現在深感,比賽結果固然重要,但無論輸贏,我們對于足球的信仰沒有輸贏得失。
在一次又一次的訓練和比賽中,汗水、淚水、血水,凝結在一起加深和兄弟們在一起并肩作戰的決心。是在心里大聲吶喊:“我不認輸!”的體育精神!
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倒下!
賀龍帶領的部隊要端了敵人的老窩。拿著炸藥包的小戰士在槍林彈雨中倒下,炸藥包也隨之掉落在地上。幾乎在同時,另一位小戰士火速搶救起炸藥包朝老窩的方向狂奔而去,我疾呼過癮。
炸藥包存在的意義是直搗黃龍,那在他為完成使命前,他便不會也不應該在任何一個地方爆炸。這是使命!是所有人為之努力的方向。
“一個人倒下了,千千萬萬的人站起來!”
我們告別了生死的戰場,但在球場上一爭高下,賀龍的炸藥包,我們的那顆球!
炸彈爆炸前,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倒下!
每一場比賽結束,無論輸贏,都是磨礪!于我而言,下一場,一切從零開始!
我們球場見!
建國大業觀后感850字篇6
《建國大業》是最近很熱門的電影,很多人留意它,是因為它里面超豪華的明星陣容。然而,作為獻給祖國60歲生日的一部獻禮大片,它向觀眾們展示的卻是一種艱苦奮斗的精神、一種孕育了新中國誕生的精神、一種一直支撐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努力建設偉大的精神、一種我們祖國偉大復興所需要的精神、一種或許正被部分人所遺忘的精神。
看了《建國大業》之后,我的眼濕了。60年前,那么多的革命先輩默默地努力,默默地奉獻,才有了我們今天如此政治如此民主,經濟如此發達,科技如此先進的新中國。
雖然,電影只是描繪了新中國成立前夕一次政治會議的風風雨雨,但是,反映的卻是先人建國之艱辛,在此,我不由得發自內心地向前輩們致敬1分鐘。
……
今天,在網上看新聞時看到一則噩耗,我國航天航空事業的奠基人,革命事業忠實的擁護者,優秀的共產黨員,錢學森先生離開了我們。許多人不由得擔憂,新一代的錢學森們到哪里去了……
這種擔憂不無道理,我們現在處于物質條件極為發達的年代,看起來我們更有實現個人抱負的客觀條件,但是,人的主觀能動性也是爭取革命事業成功的不可忽略的條件。
沒有開國元勛們的浴血奮戰,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沒有鄧稼先,錢學森等科學家的無私奉獻,就沒有“兩彈一星”的輝煌成就;沒有許許多多共產黨員在人民群眾中發揮先進的積極的影響,就沒有中國共產黨“三個代表”的地位。
因此,無論我們身處的環境變得如何優越,我們都不能丟掉60年前開國前輩們艱苦奮斗的精神。即使是在和平年代,我們也要用戰斗的精神去建設祖國。
是啊!我感到十分的榮幸,因為我光榮地成為了一名預備黨員。雖然現在的我,還 不是正式的中國共產黨員,還 不能說是一名時刻保持堅持艱苦奮斗的青年,但我一定會繼續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要求來要求自我。在生活與工作中,自力更生,質樸節約,樂于助人,學會換位思考,在同學群眾中起到帶頭作用;在學習上,勤學苦練,堅持不懈,積極參加學術性活動,培養自我的創新能力。除此之外,還 要努力提升自我的思想素質,關注時政,保證自我的思想覺悟與黨組織接軌。
建國大業觀后感850字篇7
__月__日上午錦州市統戰部組織各民主黨派召開慶賀建國60年大會,會后招待看電影《建國大業》。
《建國大業》講述1945年開始到1949年偉大祖國解放之間的幾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電影中最讓我們錦州自豪的是打遼沈戰役之時毛主席站房屋上,周總理問他在干什么?毛主席說在看錦州,周總理說這離錦州有一千里呢。可見錦州在歷史上是有名的。可書上一筆。當年遼沈戰役的勝利對于全國的勝利起關鍵的作用。
《建國大業》以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國體為主題,主題重大,集中、突出,類似反映建國題材的影片較之只能望塵莫及、自嘆不如。
《建國大業》云集了170多位華語影壇一線明星。
電影《建國大業》再現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后,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后勝利的光輝歷程。
在解放上海后,戰士累的睡在大街上,這一細節感動著宋慶玲先生,才使她能來到她的傷心地北平,促進中國各民主黨派政治協商制度會議開始。
《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樸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后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
細節決定成敗。在炮火連天之時,讓你的心緊張,又來了一個浪漫的場面,主席和總理帶著兩孩子在挖菜,山花燦爛,家庭溫馨,建國之后的幸福生活應是如此。這一細節讓人看到了希望。
建國大業觀后感850字篇8
“抹去歲月厚厚的封塵,一幅幅一幀幀不能忘記的畫面,引領我默默的前行。追尋我生命的那份純真,心中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追尋那屬于我們那份無悔忠貞。我苦苦追尋那人世間的大愛無疆,大道無垠。”老一輩的革命人,也許就像這個詞中所述的那樣,在大陸上苦苦追尋救國救民的方法。就這樣,中國共產黨就這樣成立了。
嘉興紅船之上傳來低沉的《國際歌》,中國共產黨成立了。我坐在電視前看到這一幕不禁熱淚盈眶,“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他們真的做到了!老一輩共產黨人讓我們著著實實感動了!整部電影從1911年寫起,孫中山任民國大總統。到最后中國的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這段歷史,是讓我震撼。一開始出現,清朝幾百年的統治土崩瓦解。多么開心啊!封建社會崩潰是必然的。歷史的進步也是必然的。按照孫文先生的話來說:“結束王朝,停止戰爭,走向共和,皆可讓。”但是,我們也看到了最后的皇帝,最后的太后,他們也有不舍。最后的一道圣旨,小德張的宣旨聲中,沖齡之年繼位,在朝堂之上還想玩蛐蛐。他只是個孩子。隆裕太后的一句“因為你是皇上”,加上濃妝之上的兩行清淚。她是一個悲哀的女人!這世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哀。
袁世凱繼位,不得不說這是一場鬧劇。封建王朝已是一捧碎土了,現在,在想著把他們組起,后果只有一個,被人民的洪流沖垮。許多人終于明白了自由的重要。一位位滿腔熱血的愛國青年投入洪流。湖南的同學決定去法國;中國首次以戰勝國的身份進入巴黎的和會;毛澤東,楊開慧都在李大釗的文章的影響下,認識到了共產主義,也就是“庶民的力量”;學生們形成愛國的洪流,展開了五四運動;毛澤東同志在湖南展開了驅張運動……青年的力量如此大。他們如此有作為,他們有自己的理想,可是他們沒有一個主導。
在一條大道上,李大釗和陳獨秀共同確定了共產黨的雛形。12位各地的先進代表來到了上海,幾經周折,共產黨宣言和國際歌響徹南湖!
整部影片震撼了我的心,這十二位優秀的共產主義先驅,將始終留在我們記憶中。
建國大業觀后感850字篇9
9月12日夜,我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觀看了首映的、翹首以盼、一票難求的國慶60周年獻禮大片《建國大業》。電影放映前舉行了見面會。導演黃建新周恩來、鄧穎超、宋美齡的扮演者與觀眾見了面;趕不及參加映前見面會的導演韓三平也放映結束后與觀眾見面互動,征求觀眾意見。現將觀后感一吐為快。
《建國大業》是國產最牛的獻禮大片。究竟“牛”在何處?且聽在下道來。
一是影片主題牛。《建國大業》以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國體為主題,主題重大,集中、突出,類似反映建國題材的影片較之只能望塵莫及、自嘆不如。
二是主創陣容牛。《建國大業》云集了170多位華語影壇一線明星。明星眾多令導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為難“由于參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戲份會被刪除,可我們真是下不了手。”眾多大牌明星難導演為難的同時,多至8位執行導演也有時令眾明星無所適從人。
三是劇情牛:電影《建國大業》再現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后,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后勝利的光輝歷程。
四是表現手法牛。《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樸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后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