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影評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提高人們的交流能力。怎樣才能寫好建國大業影評觀后感?這里給大家提供建國大業影評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建國大業影評觀后感篇1
“抹去歲月厚厚的封塵,一幅幅一幀幀不能忘記的畫面,引領我默默的前行。追尋我生命的那份純真,心中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追尋那屬于我們那份無悔忠貞。我苦苦追尋那人世間的大愛無疆,大道無垠。”老一輩的革命人,也許就像這個詞中所述的那樣,在大陸上苦苦追尋救國救民的方法。就這樣,中國共產黨就這樣成立了。
嘉興紅船之上傳來低沉的《國際歌》,中國共產黨成立了。我坐在電視前看到這一幕不禁熱淚盈眶,“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他們真的做到了!老一輩共產黨人讓我們著著實實感動了!整部電影從1911年寫起,孫中山任民國大總統。到最后中國的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這段歷史,是讓我震撼。一開始出現,清朝幾百年的統治土崩瓦解。多么開心啊!封建社會崩潰是必然的。歷史的進步也是必然的。按照孫文先生的話來說:“結束王朝,停止戰爭,走向共和,皆可讓。”但是,我們也看到了最后的皇帝,最后的太后,他們也有不舍。最后的一道圣旨,小德張的宣旨聲中,沖齡之年繼位,在朝堂之上還想玩蛐蛐。他只是個孩子。隆裕太后的一句“因為你是皇上”,加上濃妝之上的兩行清淚。她是一個悲哀的女人!這世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哀。
袁世凱繼位,不得不說這是一場鬧劇。封建王朝已是一捧碎土了,現在,在想著把他們組起,后果只有一個,被人民的洪流沖垮。許多人終于明白了自由的重要。一位位滿腔熱血的愛國青年投入洪流。湖南的同學決定去法國;中國首次以戰勝國的身份進入巴黎的和會;毛澤東,楊開慧都在李大釗的文章的影響下,認識到了共產主義,也就是“庶民的力量”;學生們形成愛國的洪流,展開了五四運動;毛澤東同志在湖南展開了驅張運動……青年的力量如此大。他們如此有作為,他們有自己的理想,可是他們沒有一個主導。
在一條大道上,李大釗和陳獨秀共同確定了共產黨的雛形。12位各地的先進代表來到了上海,幾經周折,共產黨宣言和國際歌響徹南湖!
整部影片震撼了我的心,這十二位優秀的共產主義先驅,將始終留在我們記憶中。
建國大業影評觀后感篇2
9月12日夜,我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觀看了首映的、翹首以盼、一票難求的國慶60周年獻禮大片《建國大業》。電影放映前舉行了見面會。導演黃建新周恩來、鄧穎超、宋美齡的扮演者與觀眾見了面;趕不及參加映前見面會的導演韓三平也放映結束后與觀眾見面互動,征求觀眾意見。現將觀后感一吐為快。
《建國大業》是國產最_的獻禮大片。究竟“牛”在何處且聽在下道來。
一是影片主題牛。《建國大業》以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國體為主題,主題重大,集中、突出,類似反映建國題材的影片較之只能望塵莫及、自嘆不如。
二是主創陣容牛。《建國大業》云集了170多位華語影壇一線明星。明星眾多令導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為難“由于參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戲份會被刪除,可我們真是下不了手。”眾多大牌明星難導演為難的同時,多至8位執行導演也有時令眾明星無所適從人。
三是劇情牛:電影《建國大業》再現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后,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終勝利的光輝歷程。
四是表現手法牛。《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資料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很多篇幅,又到達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樸被害是經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之后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很多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
建國大業影評觀后感篇3
今日,我和爸爸、媽媽一齊看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爸爸告訴我:《建國大業》的演員陣容強大,百名巨星齊上陣,共同來為祖國成立60周年獻禮,幾乎囊括了中國電影界的所有明星和知名導演,可視為對中國電影演藝隊伍的一次大閱兵。毫不夸張地說:一不留神一個大明星出現了,一眨眼功夫幾個大明星就出場了。要是想在這部片子里面去看大明星,那你必須會看的眼花繚亂。據說這些赫赫有名的大明星們都是不計報酬自愿來演這部戲的,因為大家都想為自我母親的60歲華誕奉獻一份自我的力量。爸爸異常強調:“全世界僅有中國才能匯集如此多的明星,才能拍出如此震撼、如此生動、如此精美、如此優秀的電影!”并且一邊兒看,一邊兒給我解釋我看不懂地方。
我們看得都很認真,最終共產黨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贏得了最終的勝利。在喜悅和歡呼聲中,我們開始建設我們的新中國。我想:新中國成立真不容易啊,看看毛澤東和周恩來他們喝酒,把頭緊緊地碰在一齊,可見他們的興奮之情,對我們的開國領袖毛主席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尤其看過《建國大業》之后,對毛主席更加敬佩和崇拜了,還有周總理、朱老總、任弼時等革命老前輩們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代價,當演到開國大典那一時刻,毛主席在神圣的禮炮聲中,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我忍不住熱淚盈眶,心潮澎湃。
我必須要好好學習,熱愛自我的祖國!長大了為建設祖國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建國大業影評觀后感篇4
“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是影片《建國大業》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它標志著中國將逐步走入富強。
昨日,我去電影院看了《建國大業》這部影片,影片講述了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間發生的一些故事。影片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愛國人士的風采,其中毛主席和周總理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
影片中,毛主席常常因為戰事而徹夜不眠,每當有主要戰役的戰報還沒有傳到時,他總會跑到屋頂上凝望遠處,期望搜尋得到一點象征著勝利的標志。其中有一個鏡頭很有意思:在得知國門的反動派的55萬大軍被紅軍全部吞噬掉后,中央領導們擺酒席慶賀,毛主席喝醉酒后倚靠在床上,酣然入夢。在平時因為牽掛戰事而難以入睡,而如今得知自我的軍隊大勝而不由得酣然入夢,這樣的人領導的軍隊不取得成功還有誰會成功呢毛主席也時時刻刻以廣大人民的利益作為革命的目標,心中始終是在為人民著想。正是由于毛主席這種為民的精神以及尤為強烈的 職責感,才訓練出來不貪民眾一分利的紅軍,才會打敗獨裁的蔣介石,建立起新的中國。
還有一位值得我們尊敬的人就是周總理,周總理是個令整個紅軍隊伍都敬愛的一位領導,他的和藹可親在隊伍里是出了名的,他經常到最基層的紅軍部隊去做動員工作。可是在建國大業中,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周總理。在得知韓玉祥將軍因為共產黨的邀請被國民黨的特務殺害后,他十分憤怒,把所有的關于這件事的負責人都叫到了他的辦公室里,狠狠地把他們給罵了一通,直到毛主席來了,它才控制住自我的情緒。可是這絲毫沒有損壞他在我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反而讓我們讓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了這位偉人,一位和藹可親,有職責心,對待工作兢兢業業的偉人!
此外,影片中還為我們塑造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壯志難酬的蔣經國,心系人民的張瀾,甚至是陰險狡詐的李宗仁,都為我們留下了鮮明的印象。
當然,值得我們尊敬和銘記的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大到中央的領導人,小到最基層的群眾,戰士,只要是在解放中國的戰爭中為民族獨立流過血和汗的,都應成為我們尊敬與銘記的對象,他們的名字應當被世代傳唱!
如今,中國已經變得富強了。可是我們也不能忘記過去那段屈辱的歷史,我們還是要努力學習,有朝一日該為民族奮斗,該為人民奮斗的就是我們這一輩的人了,所以,我們要時刻做好準備,為中華民族而奮斗!
建國大業影評觀后感篇5
十月一日放假期間,我無意中發現了一部抗日影片,名字叫做《建國大業》。看了以后令我受益匪淺。《建國大業》講的是共產黨為了與國民黨抗戰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新中國的成立也有很多人做出了犧牲,比如,1946年10日,李先生被國民黨暗殺了,聞一多先生為李先生的死而感到憤怒,他當眾說:“李先生到底做了什么事被暗殺,他不過就是拿筆寫寫文章,用嘴說說話而已。”從此,聞一多先生就成了國民黨的眼中釘,肉中刺。不料,聞一多先生當晚就被暗殺。看到這里,我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心里有充滿了惋惜。
經過不懈的努力,新中國終于成立了,天安門廣場上五星紅旗飄揚。人們的歡呼聲,鞭炮聲充斥了整片天空。主席在天安門廣場上說了一段慷慨的演講。此時,我的心情既興奮又激動。新中國終于成立了!新中國終于有立足的地方了!
看了這部影片,我懂得了建立新中國是多么的不易,明白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前輩的血換來的。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
建國大業影評觀后感篇6
寒假里,我觀看了影片《建黨偉業》,影片中主要講述的是: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我國的東北三省及青島都被西方侵略者占領了,并且還逼迫清政府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清政府的懦弱激起了國人的公憤。當蘇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傳到中國,社會上出現了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秘密召開了共產黨的首次會議,他們對中國革命的勝利充滿了信心。
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他當時積極推崇“共產主義”,讓國人都理解“共和”之真理,大家團結起來,萬眾一心,拯救中國。在影片中這樣一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毛澤東站在高高的臺階上高喊“人民萬歲,中國萬歲!”的口號,臺下則是報以排山倒海的掌聲和激昂的吶喊聲。救國,刻不容緩!
在中國的革命道路上千千萬萬偉大的革命先輩為了救國灑下了無數的鮮血和汗水。1919年,李大釗等領導學生上街討伐賣國賊,并在北京大學和陳獨秀一起大力宣揚“共產主義”精神,激情高昂地高喊“打倒溥儀‘打倒張勛!”得到了廣大學生的支持。那時,他們的手不約而同地緊緊地握在了一起。大家都明白,緊握在一起的手,不僅僅是對北京大學學生激情澎湃的鼓勵,也是預示以后中國革命一定勝利!同時,在辯論會上李大釗他們與辜鴻銘等人的保守思想的沖突與絕妙的辯詞。讓在場的所有人拍手稱快。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帶領我們一路風風雨雨、披荊斬棘地走來,已經走過了100年了,今天我們國家昌盛、民族興旺、人民安居樂業。觀看《建黨偉業》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和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建國大業影評觀后感篇7
十月一日放假期間,我無意中發現了一部抗日影片,名字叫做《建國大業》。看了以后令我受益匪淺。《建國大業》講的是共產黨為了與國民黨抗戰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新中國的成立也有很多人做出了犧牲,比如,1946年10日,李先生被國民黨暗殺了,聞一多先生為李先生的死而感到憤怒,他當眾說:“李先生到底做了什么事被暗殺,他不過就是拿筆寫寫文章,用嘴說說話而已。”從此,聞一多先生就成了國民黨的眼中釘,肉中刺。不料,聞一多先生當晚就被暗殺。看到這里,我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心里有充滿了惋惜。
經過不懈的努力,新中國終于成立了,天安門廣場上五星紅旗飄揚。人們的歡呼聲,鞭炮聲充斥了整片天空。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上說了一段慷慨的演講。此時,我的心情既興奮又激動。新中國終于成立了!新中國終于有立足的地方了!
看了這部影片,我懂得了建立新中國是多么的不易,明白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前輩的血換來的。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
建國大業影評觀后感篇8
今年是國慶60周年華誕。也是祖國的花甲年。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群峰騰躍,平原奔馳的祖國。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的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后苦難的中國人民終于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只巨龍,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東方!然而,為祖國喝彩的一部電影圣誕演出---《建國大業》
縱觀全片,無不隱含著唯物辯證法的三大基本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對立統一規律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之中,解決問題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回味曾經的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去,飽經戰亂的中國依舊前途未卜,中國將向何處去,這是一個決定民族命運的深刻命題。八月二十八日,為了最終實現和平民主的建國大業,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從延安飛往重慶,與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進行和平談判。可見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
馬克思主義是毛澤東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他終身從事的主要工作,不管是建國前還是建國后都是一以貫之的。然而,從性質上來看,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科學的體系。“馬克思列寧主義是科學,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任何一點調皮都是不行的。”[1]所謂科學的體系,其一,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先進生產力的理論,是無產階級的理論,它能夠準確地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正確地指出無產階級的革命道路。其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科學的方法和原則的統一,它的客觀要求是必須按實際情況辦事。實際情況包括客觀效果,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就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其三,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嚴格的思辨性,它是以對社會深刻的洞察力和充分的說理性,以其合理的嚴密論證證明自己的魅力和價值的。
觀看到片子中,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仿佛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馬克思哲學說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體的、特殊的,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從開始的雙十協定中,毛澤東和蔣介石都穿的是中山裝。然而,中央日報的記者問過這樣的一句:“我注意到今天兩位都穿著中山裝,那在今天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里,一樣的著裝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蔣介石回說:“中山裝,是民國政府公務人員的正式著裝,中正,身為國府主席,今天是代表政府,迎候先生蒞臨陪都,自然要穿中山裝以顯莊重。”
毛澤東回說:“原因很簡單,委員長和我都是中先生的弟子,國共兩黨繼承的是中先生民主革命的衣缽,同宗同源,存續相依。中先生的傳人都穿中山裝,那是再自然不過了。”
由此可見,中國歷史的痕跡典念含味的服飾---中山裝。韻味了中國未來的服飾
抗日戰爭結束之后,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于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占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后。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么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通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李公樸、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后,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于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么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共產黨就是在這樣三番五次的否定之否定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起來的政黨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周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建國大業影評觀后感篇9
9月12日夜,我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觀看了首映的、翹首以盼、一票難求的國慶獻禮大片《建國大業》。電影放映前舉行了見面會。導演黃建新周總理、鄧穎超、宋美齡的扮演者與觀眾見了面;趕不及參加映前見面會的導演韓三平也放映結束后與觀眾見面互動,征求觀眾意見。現將觀后感一吐為快。
《建國大業》是國產最牛的獻禮大片。究竟“牛”在何處?且聽在下道來。
一是影片主題牛。《建國大業》以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國體為主題,主題重大,集中、突出,類似反映建國題材的影片較之只能望塵莫及、自嘆不如。
二是主創陣容牛。《建國大業》云集了170多位華語影壇一線明星。明星眾多令導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為難“由于參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戲份會被刪除,可我們真是下不了手。”眾多大牌明星難導演為難的同時,多至8位執行導演也有時令眾明星無所適從人。
三是劇情牛:電影《建國大業》再現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后,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校長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后勝利的光輝歷程。
四是表現手法牛。《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樸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后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