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后感1000字
經常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愛思考的好習慣,從電影中得到啟示和感悟,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優秀的流浪地球觀后感1000字是什么樣的?下面給大家帶來流浪地球觀后感1000字,供大家參考。
流浪地球觀后感1000字篇1
電影《流浪地球》講述的是未來某一天,太陽的壽命到了極限,再不久就要產生大爆炸,所以人類前所未有的團結,拿出所有的科研技術,在地球上建立了一萬個推進器,給地球供給能量,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這個計劃的時間是2500年,剛看到這個時間的時候,我想:這個計劃得幾百代人的努力啊!任重而道遠。還有太陽真的會爆炸嘛?
不管在技術上是否能實現,故事的發展總是有曲折,吳京主演,自從上一次看過吳京拍的《戰狼2》后,很久都沒有去電影院看過電影了。
在地球流浪的路上,遠離了太陽,地表溫度下降到零下八十多度,所以把人類搬遷到了地下層生活,只是看不到星星。
地球表面零下80多度的時候,風雪飄搖,以往繁華的北京和上海不在了,真的是沒法想象:在外面不超過一分鐘可能就會凍死了,必須得攜帶氧氣和做好保暖措施。
在地球靠近木星的時候,受到木星強烈的吸引力,地球的流浪之旅的軌道受到了影響,直接要撞向木星了,同時地球表面出現了大地震,太平洋板塊出現斷層和推移,巖漿淹沒了杭州地下層。
在最關鍵的時候,大家想到了點燃木星計劃,因為木星上90%都是氫氣,利用最強烈的沖擊波,把地球推開,從而避免地木相撞。
犧牲了很多的人,尤其是吳京主演的孩子的父親,估計很多人當場都要掉眼淚了。
關于人類物種繼續延續這個問題,科學家已經做了很多的工作,太陽確實會在五十億年后爆炸,木星可能會吸收宇宙更多的質量,成為新的恒星,散發光和熱,吸引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圍繞起其轉動。
當然所有的一切只是推測,木星是否會在太陽隕落之前變成新的恒星發光發熱,中間的時間又是多少?
還有地球它的壽命,科學家推測也就是個五十億年,當然前提是在我們保護自然,不破壞大氣環境的各種條件下,那么太陽也是五十億年的壽命,地球是否會隨著太陽一齊發生爆炸或者隕落,使得整個的流浪計劃出現問題呢到時候不僅僅是地球的“流浪”,應當是全人類換一個星球了呢?
作為一個小小的人類,對于五十億年只是我們其中的一個瞬間,至于我的后輩子孫如何,我也不明白,整個人類的發展和禮貌肯定是越來越好,向著可持續發現前進,所有的一切都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發展。
自然的變化有自我的規律,浩瀚的宇宙更是如此,不管未來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作為一個小小的人類,還是回歸當下,努力地生活好每一天,不管是追逐明天,實現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還是能否推動人類禮貌的提高,只是一代又一代人,慢慢努力的結果。
流浪地球觀后感1000字篇2
我選擇希望進入寒假倒計時模式。我的作業還沒有完成。我媽媽已經開始了“獅子吼”模式,但我爸爸實際上決定帶我去看電影。什么?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真是前所未有的。
走進電影院,我看到到處都是流行電影《流浪地球》的海報。就連售票處也排起了長隊。這是一場將沖擊吉尼斯紀錄的大火嗎?
這部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不久的將來,當太陽即將被摧毀,地球即將被木星捕獲并在脫離軌道時受到木星的撞擊,人類使用高科技手段將地球從木星帶走,并在太空中找到新的家園。
整部電影宏大、壯觀、緊張而有意義。看完之后,它讓人們感覺非常情緒化。我對人類強大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感到震驚。我對未來高科技的應用感到驚訝。人類建造的地下城深達15公里,相當于地球下沉1。飛機飛行高度的5倍;超過10,000個行星引擎,每一個都有十幾個火山那么大,可以在幾秒鐘內殺死珠穆朗瑪峰。坦克形救援車,方向盤是一個又大又圓的導向球.人類的科技進步可以說是從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的移動,這真的值得“敢于召喚太陽和月亮來改變新的天空”。
但在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最打動我的是人類團結的精神,面對大災難永不放棄。面對地球家園前所未有的危機,人們沒有選擇逃離地球,而是團結一致與地球同甘共苦。救援車輛即將墜入深淵。為了保存珍貴的燃料“燧石”,人們拯救了卡車并犧牲了自己。在絕望的邊緣,許多國家的救援力量都選擇了放棄,并制定了一個計劃,最終與地球同在。然而,以劉淇為代表的球隊堅持不放棄最后的希望。他們設計了一個計劃,利用行星引擎的火焰點燃木星,然后利用木星燃燒推力,推動地球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逃離。中學生通過宇宙無線電向所有救援隊發出呼吁。人們的希望再次被點燃,空前團結。他們克服了成千上萬的風險和困難做出了最后的努力,但是因為5000公里的差距而功虧一簣。在地球生存的最關鍵時刻,我們的英雄中校·劉培強,一位中國宇航員——,孤注一擲,義無反顧地用30萬噸燃料將空間站駛向木星,英勇犧牲,成功拯救了地球.
絕望中,我們選擇了希望!這部電影不僅警告人們要善待地球,還向我們傳達了永不放棄的偉大精神。我相信在遙遠的未來,太陽一定會被毀滅,然后人們一定會設計出更好的逃生計劃,讓人類文明在宇宙中永存!
流浪地球觀后感1000字篇3
這個假期,我們全家人看了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還看了由它改編的同名電影。雖然電影和書的出入挺大的,但是講的都是地球人想辦法要帶著地球離開太陽系的故事。為什么地球要去流浪呢?因為太陽即將發生氦閃,也就是說太陽快要死亡了。發生氦閃后,太陽將不再是恒星了,而成為一顆由恒星爆炸而生成紅巨星。
地球上的科學家們計算出了太陽發生氦閃的時間大概是四百年內。所以想出一個方法,就是在地球上安裝上萬臺功率巨大的推進器,先把地球的自轉停下來,然后再讓推進器把地球推向離地球最近的人馬座的比鄰星。雖然比鄰星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但是還是非常遙遠,有4。3光年的距離。地球大概需要2500年才能到達新家。
太陽為什么會死呢?氦閃是怎么回事?我們目前的科學常識告訴我們,宇宙是有壽命的。比如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目前太陽已經50億年了。在《流浪地球》這部小說里,作者是這樣假設的:太陽將在四百年內發生氦閃。氦閃就是太陽內部的氫快要燃燒殆盡、全部轉化為氦,氦元素的聚變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太陽內部,由此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之后,太陽將變為一顆巨大且暗淡的紅巨星,它膨脹到如此之大,地球將在太陽內部運行!事實上在這之前的氦閃爆發中,我們的星球已被汽化了。所以,地球要在太陽死亡之前趕緊移民外太空恒星系。
這部小說的構思和想象力都非常豐富,場面恢弘,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是科幻小說,但是我覺得這部小說實際上也在提醒人類——正視自己所處的環境,一定要到意識到環保節能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現在還沒有意識到保護賴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萬一未來的哪一天真是需要移民去外星系,我們的地球還能適合長久的“流浪”嗎?也許還沒有等到移民外星系的那一天,地球就“千瘡百孔”了,物種滅絕殆盡了。
我們要做到物盡其用,節約使用各種能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能源,開發更多清潔易得的能源,逐步淘汰污染嚴重、難以分解、對地球環境危害大的垃圾。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一份報告說:目前地球上每分鐘消失一種植物,每天消失一種動物。這遠遠高于自然的“本底滅絕”速率。這是一個警鐘。我們要給人類自己和其他生物一個安全和適宜的環境。從自身做起,保護生態環境,這樣,我們人類和其他各種生物才能夠延續。
流浪地球觀后感1000字篇4
這個假期,我們全家人看了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還看了由它改編的同名電影。雖然電影和書的出入挺大的,但是講的都是地球人想辦法要帶著地球離開太陽系的故事。為什么地球要去流浪呢?因為太陽即將發生氦閃,也就是說太陽快要死亡了。發生氦閃后,太陽將不再是恒星了,而成為一顆由恒星爆炸而生成紅巨星。
地球上的科學家們計算出了太陽發生氦閃的時間大概是四百年內。所以想出一個方法,就是在地球上安裝上萬臺功率巨大的推進器,先把地球的自轉停下來,然后再讓推進器把地球推向離地球最近的人馬座的比鄰星。雖然比鄰星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但是還是非常遙遠,有4。3光年的距離。地球大概需要2500年才能到達新家。
太陽為什么會死呢?氦閃是怎么回事?我們目前的科學常識告訴我們,宇宙是有壽命的。比如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目前太陽已經50億年了。在《流浪地球》這部小說里,作者是這樣假設的:太陽將在四百年內發生氦閃。氦閃就是太陽內部的氫快要燃燒殆盡、全部轉化為氦,氦元素的聚變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太陽內部,由此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之后,太陽將變為一顆巨大且暗淡的紅巨星,它膨脹到如此之大,地球將在太陽內部運行!事實上在這之前的氦閃爆發中,我們的星球已被汽化了。所以,地球要在太陽死亡之前趕緊移民外太空恒星系。
這部小說的構思和想象力都非常豐富,場面恢弘,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是科幻小說,但是我覺得這部小說實際上也在提醒人類——正視自己所處的環境,一定要到意識到環保節能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現在還沒有意識到保護賴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萬一未來的哪一天真是需要移民去外星系,我們的地球還能適合長久的“流浪”嗎?也許還沒有等到移民外星系的那一天,地球就“千瘡百孔”了,物種滅絕殆盡了。
我們要做到物盡其用,節約使用各種能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能源,開發更多清潔易得的能源,逐步淘汰污染嚴重、難以分解、對地球環境危害大的垃圾。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一份報告說:目前地球上每分鐘消失一種植物,每天消失一種動物。這遠遠高于自然的“本底滅絕”速率。這是一個警鐘。我們要給人類自己和其他生物一個安全和適宜的環境。從自身做起,保護生態環境,這樣,我們人類和其他各種生物才能夠延續。
流浪地球觀后感1000字篇5
在20__年年初,我聽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這部著名的科幻小說改編成了電影,我心想這一定是中國為數不多且十分好看的科幻片了。
一開始,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就給自己的兒子戶口講述有關木星的知識,也借此說明了當時太陽系的狀況和其他背景。我認為這樣拍不僅給后文埋下了伏筆還給當時的背景作了介紹,十分巧妙。這種方法應該也能用在作文中,借助故事前的對白從而達到旁白的效果。
中間這部分,在戶口的姥爺死了這時,CN1711-11救援隊的一名隊員為了救戶口的姥爺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姥爺的生命,我想這一定說明了整個救援隊并非只在乎“火種”的安全,雖說戶口不知道,但這已經讓觀眾明白了。
在最后,戶口把點燃木星的計劃告訴了他的爸爸劉培強,帶著一隊人開始救援行動,卻發現推進器的“波”無法觸及木星,劉培強就操控飛船去“撞”木星。這種力量一定是真正的父愛以及軍人的品質。
全片最后一句,“地球活了!”我認為意味深長。一是指地球死里逃生逃過一劫。二是與小說中一句著名的活相呼應“太陽死了!”一個是九死一生的激動,一個是無力回天的無奈。
整個影片中,最終讓韓朵朵相信“希望”的一定是戶口的不屈,劉培強的無私和奉獻,這也是影片的精髓吧!
流浪地球觀后感400字今天老爸帶我去電影院看了科幻片《流浪地球》。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不適合人類生存,為了尋找新的家園,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座行星發動機。這個舉動,被稱為“流浪地球”。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國際空間站的中國航天員劉培強為了讓地球能夠成功脫離木星的引力,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駕駛國際空間站,使空間站中的30萬噸燃料引爆木星。劉培強常常對自己的兒子劉啟說過一句話:“當你想你爸爸的時候,便遙望木星,倒數三秒就能看見我。我就在那兒。”可當劉啟長大后知道了父親是在騙他,并對父親的離開不理解,甚至記恨父親。
劉培強的離開是為了更多人的生存,他為了地球文明的延續而不惜犧牲自己。在劉啟的心中,他并不理解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偏偏是他的父親要離開他,別人卻享受著父親最終成功的果實。我覺得,人要有正義感。當全世界的人都覺得地球將會毀滅,人類再無挽回的機會時,必須要有人站出來,他不是在逞能,他是在為了大局的利益上而不惜犧牲家庭,他具有顧大局,舍小家的精神。這才算是一個有著正義感的英雄。
【流浪地球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流浪地球觀后感1000字篇6
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20__年春節檔中,票房穩居第一,帶著對劉慈欣科幻小說的信任與欣賞,我對流浪地球的期望值異常高。
結果,它給我帶來的震撼遠遠超過了我的期望,它充分展現了人類智慧的力量,感情的偉大。在龐大的宇宙系中,渺小的人類用他們渺小的力量創造期望,守護地球。
機器人那么強大,那么理智,為什么統治不了世界?他們能夠在最快的時間給你最佳的解決方案,就像柯潔和阿爾法狗的對決一樣,接近圍棋上帝的阿爾法狗太出色啦。人類最頂尖的圍棋選手應對人工智能,也一樣不堪一擊。
可是人類擁有機器永遠無法代替的東西——愛。“愛”包括了太多,人類能夠為了愛,拋下一切,而機器不會,他們沒有感情,他們終究不是人類。
《流浪地球》中,在災難前,或者說是事關人類存亡的大災難前,機器人莫斯(,MOSS)選擇了生存;人類,選擇了期望。
王磊上校身上背負著的期望,是他死去親人的期望,他的任務就是讓火種安全到達杭州,不惜一切代價,包括隊友的生命,自我的生命,所以他做了隊友周倩、劉啟、韓朵朵眼中的惡人,也正是這不一般的惡和堅持,成就了最終翻倍的期望。
劉啟的期望一向都很簡單,他想讓妹妹韓朵朵有更好的生活,想讓他的姥爺安心離開這個世界,想帶他的家人回家。他期望達成的最終一個臺階就是讓地球不被毀滅,他身體里那份飽滿的愛,能夠為了期望,全部犧牲。
韓朵朵從一個不理解“期望是什么”的不良少女,到最終的用期望呼吁起人類期望的英雄少女,她經歷了爺爺的犧牲,哥哥的堅強,同伴的努力。她看著,卻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用自我的親身經歷,把對期望的理解,經過電波信號傳輸到每個人腦海中。
劉培強中校選擇將伏特加扔向火花,拒絕所謂的理性,拒絕像機器一樣思考,帶著30萬噸燃料奔向木星。他明白自我這樣做意味著什么。他的耳邊,是17年未見面的兒子的呼喚;他的前方,是有去無回的木星。
“你就數,一、二、三,抬頭,就能看到爸爸了,這次,你必須能看到我。”劉培強中校帶著他對妻子的愧疚,對劉啟的思戀,對老馬與他的友誼,點燃木星,點燃35億人類的期望,換來了地球脫離木星引力的成功。
整部影片中,你看不到超級英雄,孤身一人去闖蟲洞,也不是復仇者聯盟里,寥寥幾人就能夠拯救世界。人類的全部救贖,期望,分給了每個人,僅有全部人類一齊才能夠拯救世界,拯救這個被聯合國拋棄的35億人類。與其說是人類共同體散發出的團結一致的強大魅力感動了觀影人,不如說是觀影人因為這部電影,喚起了內心的那一刻英雄心。
無論最終,命運將我們或者地球變得怎樣,我們都選擇相信期望!
流浪地球觀后感1000字篇7
周末,爸爸帶我去神文國際影城看了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聽了名字我便開始想象內容,地球都找不到“家”了,那人類肯定也沒有家了,想到這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進去觀賞影片。我早早地坐進了電影院,在我耐心等待下,電影終于開始播放了,就讓我帶你走進《流浪地球》吧!
主人公劉啟的爸爸是一名航天員,在劉啟四歲那年就開始了“流浪地球”的計劃,原因是太陽內核持續老化,將會越來越大,與地球相撞,這將會使地球分裂、消失,人類生命就會消失。所以,聯合政府準備在地球外層修建四十萬多個星行發動機來驅動地球,選擇三十六名優秀航天員在太空中“迎接”地球,劉啟的爸爸也在內。
地球即將脫離軌道,全球人只有往該市區的地下城躲避,才能夠生存。地下城有限,劉啟的媽媽身有重病,放棄了去地下城,而是讓身強體壯的人進入地下城,這樣就多一個生命,所以,在劉啟四歲的時候,媽媽就去世了,爸爸參加了航天事業,劉啟是和姥爺在一起生活,練就了堅強的品質,善于動腦的習慣,在危難之時,劉啟沒有放棄求生,沒有失去希望!
七年過去了,劉啟大了,由于爸爸從四歲時就離開了他,所以他恨爸爸,便帶著妹妹離家出走了,再出走的路上劉啟經歷了很多困難。在去上海市的路上,由于地球的流浪,上海市被吞沒,只能從一個隨時都可能坍塌的雪山縫隙里穿過,可他毫不懼怕;他經歷了親友的離去,在爬隧道的過程中,他的姥爺犧牲了。一場場挫折向他奔來,可他還是頑強不屈,在最后聯合政府決定放棄地球時,他看著近在咫尺的木星,想起了小時候:“爸爸你去太空后什么時候回來?”“在你不用望遠鏡就能看到木星時你就能看見爸爸了。”“木星是什么?”“木星是一個體內90%都是氫氣的球體。”……氫氣!突然劉啟茅塞頓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利用氣體燃燒的阻力,最終拯救了地球!可是劉啟的父親在拯救地球時英勇的犧牲了。
《流浪地球》就是這樣,讓我的心情跌宕起伏,當看到劉啟和朵朵之間吵嘴的幽默風趣,讓我不由自主開懷大笑;當看到地球將要毀滅時,讓我心驚膽戰;當看到劉啟不屑一顧地犧牲自己拯救地球時,讓我由衷敬佩;當地球脫離了危險,讓我長長地舒了口氣,主人公劉啟堅持不懈,勇敢頑強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流浪地球》告訴我們要不斷發展科技,探測開發更多的星球供人類生存。假如地球發生了災難,人類也有足夠的準備。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黃靜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