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馬觀后感免費
寫觀后感不僅可以表達我們對電影的感受和見解,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個人思考和分析能力。怎樣寫戰馬觀后感免費?這里提供戰馬觀后感免費分享,供大家參考。
戰馬觀后感免費篇1
看著家里那幅老舊的奔馬圖,心里疑惑不解,為什么不管是身邊人,還是世界偉人,都喜歡那個被鞭子抽打的笨馬?它們忠厚老實,不自由;它們笨手笨腳,不機靈,它們就是人類的交通工具,是人類的搬運工。
之后,看了劉老師推薦的影片《戰馬》,才對它們有所改觀。在影片中,那匹叫作喬伊的馬,它受到寵愛,經歷戰場,遭到虐待,最終,它回到最初——主人的身邊,那時,它已經從一匹可愛的小馬駒變成了飽經風霜的“老馬”。它瀟灑威風,對于觀影者來說,它是自強不息的駿馬;對于主人來說,它是忠實可靠的朋友;對于國家的戰士來說,它是經歷百戰,與他們同行的烈士!經過無數戰爭,它又像幸運兒降臨在主人身邊,那白雪皚皚的景象,柔和的為他們慶祝。
我看完后,激動的淚水忍不住落了下來,“馬”這個僅三畫的字,再看,就卓然不同了,三畫里包含的不僅是駿馬那壯美的體魄,更是它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勇往直前的堅定,赤膽忠心的信任,人都達不到這崇高的境界,但它,馬,它做到了。
此時再想到家里那幅奔馬圖,它那瀟灑的風神,高昂的脖子,好像是在告訴別人:“我是主人的驕傲”!是啊,它值得擁有它的人驕傲,自豪。從此我愛上了馬,它不再是我眼中那個笨手笨腳的“搬運工”了,也愛上了“馬”這個字,再次寫“馬”這個字的時候,心中無限感慨!
戰馬觀后感免費篇2
本來是不想去看這部電影的,覺得關于一匹馬的電影有什么好看的,但最終還是去看了,一是因為導演是斯皮爾伯格,二是老公說非常好一定要去看,所以就看了。看了以后才知道,確實是部好片子,值得一看。
影片的大概內容是:一戰前夕,在英國的某小鎮,男孩艾爾伯親眼目睹了小馬駒喬伊的誕生,從那時起,他就喜歡上了這匹小公馬。當小馬駒喬伊漸漸長大后,就被拉到集市上售賣,它被頻繁叫價,最終被艾爾伯貧窮的父親用僅有的30基尼買到,雖然埃爾伯的媽媽很生氣,但這阻止不了艾爾伯與喬伊在嬉戲玩耍中漸漸產生的濃濃的情感。但是,好景不長,農場主登門要租子,稱如果他們還不起租子,就讓他們全家離開農場,而且要弄走喬伊喬伊。艾爾伯被逼無奈,為喬伊套上了馬鞍,強迫它犁地,喬伊不負眾望,將一片石頭地開墾成菜地,正當一家人要過上幸福的生活,德軍來襲,一戰開始了。父親被迫將馬變賣給騎兵軍,換了30基尼。艾爾伯雖然心中不舍,可拗不過父親,只能含淚送別喬伊。在戰爭中,喬伊的主人不停在變,從英俊但短命的英國上尉,老農場主的美麗孫女,到德國的小騎兵,喬伊很幸運,遇到的這些臨時的主人都是善良的人,愛馬的人,他沒有受到什么虐待,但是戰爭中,人況且生死未卜,何況一匹馬呢,在喬伊傷痕累累奄奄一息之際,它終于見到了他的主人艾爾比。最終埃爾比將喬伊帶回了家,與父母相擁而抱,非常溫馨的結尾。
不得不承認,名導演就是名導演,拍出的影片就是耐人尋味,一匹戰馬都能拍得如此傳情,令觀眾無不為之動情。觀影過程中,總能聽到旁邊有人在唏噓,有人在抽泣,有人在輕輕的嘆息,當然我的紙巾也是濕了一張又一張。
當駿馬喬伊不愿意淪為一匹耕田的馬,而拼命掙扎不肯套上馬鞍,可是當它看到小主人艾爾比為了能留住農場,留住自己,而辛苦所做的一切努力,它還是任由主人為他套上馬鞍,做了主人想讓他做的一切。在大雨中,在田地里,不愿犁地的喬伊回頭看了一眼滿臉無奈,眼含熱淚,大聲喊著“喬伊,走,喬伊,犁地”的小主人,仿佛是明白了艾爾比的心思,突然一揚蹄,拼勁全力,將所有的石頭地犁成了菜地。那一刻,我的眼淚奪眶而出。
當喬伊必須要跟隨軍隊去打仗,艾爾比抱著喬伊的頭久久不愿放開,買了喬伊的那個英俊的軍官對艾爾比說,“我知道這匹馬的價值遠不止30基尼,但是我身上只有這么多錢了。我以一個軍人的榮譽,向你保證,如果我活著,我會安全的把你的馬送回來,送到你手里!”可是,那位軍官卻沒有兌現諾言,因為他死在了一次戰役中。但是,臨死前,他卻托人給艾爾比帶來了一封信,信中有他為喬伊畫的素描,因為他知道喬伊的小主人每時每刻都在想念著他的喬伊,看到這里,我的眼淚又流了下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通過一匹馬體現的淋漓盡致。
當喬伊在戰爭中受驚,飛奔在戰場上,最后被鐵絲網纏住不能動彈,最終倒在地上,這時,正在對峙的兩軍中卻分別走出來兩個人為這匹良駿解圍,他們兩個仿佛不是敵人,而是朋友,他們一邊給喬伊剪斷鐵絲網,一邊聊著家常,甚至女人,當喬伊終于站立起來,他們竟然像朋友一樣握手道別,互相說“祝你好運”其中一個對另一個說“嗨,低著點頭,躲著點子彈。。。”,看到這里,我的眼淚又流了出來,要是沒有這場戰爭,他們也許可以成為摯友,因為這匹馬的存在,他們有了這短暫的緣分,也許過一刻,他們又互相開火,不知誰會死在誰的槍下。
最后,當奄奄一息的喬伊,聽到主人艾爾比熟悉的哨聲,一下就將馬上要倒下的身軀站立了起來,向著艾爾比的方向看去,當被毒氣熏瞎了眼睛的喬伊,踟躕的從人群中走出來,憑借曾經與喬伊在一起的印象,對著眾人述說喬伊的體貌特征,苦苦哀求軍醫,希望軍醫相信喬伊是一匹戰馬,而不是敵軍的馬,希望他能夠救活喬伊的時候,我的眼淚不禁又掉了下來。
這是什么情感,在這世間,唯有純純的不帶任何雜念的情感最能感動人心,而《戰馬》正是利用這一情感,擊中了我們的軟肋,讓深處快節奏的生活而無暇顧及內心世界的我們,用眼淚濕潤了我們干枯許久的眼睛。讓我們的眼睛以及我們的心靈有了片刻的清亮。
戰馬觀后感免費篇3
昨天,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名叫《戰馬》這本書詳細地寫敘述了一匹叫喬伊的小馬從普通的小馬變為一匹威風凜凜的戰馬的過程。
喬伊的第一個主人叫艾伯特,他對喬伊格外喜歡。戰爭開始了,喬伊被賣到部隊變成了戰馬,它交了一個好朋友-----托普桑,是一匹最威風,大的戰馬。戰爭中,喬伊的表現令人驚嘆不已,可它的第二個主人尼科爾斯上尉犧牲了,在后來的戰爭中,托普桑也不幸的身亡了,喬伊非常悲痛。艾伯特為了找到自己心愛的喬伊便去參軍了。喬伊為了尋找食物辛運地與艾伯特重逢。可它腿部受了重傷,得了破傷風。在艾伯特的請求下,馬丁少校治愈了喬伊。戰爭結束了,馬丁少校卻要把經歷過洗禮的戰馬賣掉。曾細心照顧過喬伊的艾米麗的爺爺高價買下了喬伊,低價賣給了艾伯特,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照顧好它。艾伯特和喬伊過上了幸福美滿和快樂的生活。
這本書告訴我們即使是人與動物之間也是可以產生感情的。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友情的可貴,也真正體會到了戰爭給人和動物帶來巨大的危害和打仗時期的艱苦。朋友們,好好珍惜和平生活帶來的友情吧。
戰馬觀后感免費篇4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戰馬》。這本書詳細地敘述了一匹名叫喬伊的小馬從普通的農用小馬變為一匹威風凜凜的戰馬的過程。
但是,喬伊不同,它是匹良種馬,在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為了戰爭差點失去了生命。從開始尼克爾斯上尉來買喬伊時,到在戰爭中被德國兵奪走后,有許多的騎兵都騎在它身上,這些騎兵都是善良的也都是不幸的,有的失去了生命,有的給別人當了奴隸,但他們都很愛喬伊。喬伊在戰場上雖然經歷了許多生死磨難卻也得到了許多忠誠、義無反顧的情誼:當它和托普桑做了德國軍的俘虜時,高個兒的跛腳軍官并沒有讓它們受苦而是把它們當做英雄看待;當它獨自在無人區被鐵絲網困住時,本是敵對的英國兵和德國兵卻共同幫它弄斷鐵絲……至少戰爭沒有將人性中的那一抹善良帶走。
如果說世界上有什么比金錢更有說服力的話,那就是愛,只有愛才能征服一切!
戰馬觀后感免費篇5
《戰馬》這本書的作者是邁克爾·莫波格。他是英國歡迎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迄今為止,已創作了百余部兒童文學作品。代表作《戰馬》初版于1982年,隨后被改編為舞臺劇和電影,風靡全球。
這本書是以戰馬喬伊為第一人稱來描寫的。故事講的是一位農夫買了一匹紅栗馬,他的兒子艾伯特給它取名為喬伊,從此他們成為了的伙伴。有時艾伯特會牽著它去散步,有時會騎著它去放羊,有時也會唱歌給它聽。每當艾伯特吹起口哨,喬伊就會飛快地向他跑過來。可是后來農場沒錢了,這時戰爭也爆發了,農夫把喬伊賣給了軍隊,艾伯特只能和喬伊分開了。臨走前艾伯特對喬伊說:“我一定會找到你的。”在軍隊里喬伊成了一匹戰馬,它先成為了尼科爾斯上尉的戰馬,后又成為了騎兵沃倫的戰馬,經歷了種.種磨難,最后竟成為了一匹拉車的馬。戰爭中喬伊始終沒有忘記艾伯特,也沒有忘記他的口哨聲。最后他們終于團聚了。
我覺得,這本書中的友誼十分珍貴。喬伊和艾伯特都分開十幾年了,但雙方都始終記掛著對方。喬伊很勇敢、堅強,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和危險,它一樣挺了過來,就為了找它的伙伴——艾伯特。自從喬伊賣給了軍隊后,艾伯特就想參軍,可是因為年齡沒有達到參軍的要求,當時沒有如愿,長大參軍后還在不停地尋找喬伊。他們的友誼真的像山一樣高,海一樣深,十分感人。
戰馬觀后感免費篇6
電影是從一個看上去瘋瘋癲癲的醉鬼,莫名其妙的競價,最后以令人不可思議的高價拍下一匹戰馬戰馬開始,有人說電影史詩般的描述了一戰的殘酷。。。。。。我卻從中看到了英國法治中契約精神對于民眾的深遠影響。
拍賣結束之后,孤單的老人木訥對著這匹小馬駒的時候,也許他的心是酸楚的。從馬駒看到未來,沒有人懂他那獨到的眼光,他血性的競價,為他贏得了這潛力的馬駒,也為他背負上了沉重的債務。回到莊園,老頭無可奈何的說:我們不得不留下他,別無他法。。。。。。這正是契約精神的體現,人就應為自我的行為埋單。
債權人帶著賬薄到老頭的家里收債,老頭支付了僅有的15基尼,沒有支付潛力的狀況下,農場主能夠收回他的土地,但是老頭提出了解決方案:寬限到10日,用開墾的土地豐收的蘿卜期權擔保,農場主告訴老頭:你會尊重契約吧,我給你寬限到十月。。。。。。那里的強勢一方、弱勢一方,談論的或者說平衡的關鍵依然的契約,在那里我沒有看到,黃世仁那樣的地主胡攪蠻纏仗勢欺人獲取利益。
但是,要開墾一塊布滿石頭的土地又是談何容易。小家伙阿爾伯特雖然一絲不茍的開始耕地的準備,結果仍然是拉著犁鏵在地里找不著北。下雨了,但是生活還得繼續,戰馬神奇而或偶然的拉著犁鏵犁開了沉睡的黑土地,應對農場債主,女主人手握毛線簽咄咄逼人的咆哮:或者我的馬、或者我的犁、或者我的地、或者我的農場。。。。。。這不是,血性而或個性的體現,這是法律賦予給她的權利。
跟著鏡頭繼續,我們看到戰爭,撕破了國界線,一隊士兵沖進了老人的莊園,老人憤然質問:我叫博納特,這是我的私產,你們來那里做什么。。。。。。雖然這些呼聲在戰爭的殘酷下很力不從心,但是我們依然看到一個法治給予民眾的底氣和信念。同時也展現了,國家,才是這一切最后的支柱,同樣在國家更替的時候,輝煌的羅馬法也因為失去支柱,而力不從心。
在炮火紛飛的夜里,我們看到戰馬在火光的照映下,一躍而起,跨過坦克,躍過戰壕,一路狂奔,最后在鐵荊棘網絡的纏繞中,疲憊的倒下。一位熱愛生命的士兵,舉著白旗走出了戰壕,槍聲之后,他質疑著:這是白旗,沒有看見它嗎?根據戰爭的法則,給予白旗的定義,即便是一個士兵,但是非戰爭力量的時候,依然受戰爭法則保護的。
這忽然想我想起了中國古代的戰爭法則“不殺二毛”,當時我們是春秋戰國時期,那是一個思想自由的國度,之后被學者譽為:中國歷史有兩個時代,一個是春秋戰國,還有一個是民國,恰恰這兩個時期中國人向全世界貢獻了很多的思想家,以至于我作為中國人只有想到這兩個時代才驕傲。恰好,春秋開始了中國法的源起,民國我們建立了體系的六法全書。當然,俱往矣。
那位搖著白旗,向前去營救戰馬的士兵,一路上緩緩的吟唱著《圣經。詩篇》大衛之詩:“主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引我至可安歇的水邊。”透過這組鏡頭,透過這部電影,我們看到,宗教、信仰、法律,貫穿于所有人始終,平民、農場主、士兵,無論是和平還是戰爭,這些信息濃郁得無處不在。。。。。。
最后作戰雙方的士兵,攜手割去縛住戰馬的鐵荊棘,應對這無主馬匹的歸屬:“我帶給了解救馬匹的工具,這馬當然歸屬我方”以及“看眼睛,它是英國的,這么明顯”。在特殊的時期,特殊的地點,沒有充分證據、沒有居中裁判的法官,于是人們選取了拋硬幣這一古樸的方式決定馬的歸屬,但是應對約定,雙方對這個結果依然給予了充分的尊重,充分體現了私法領域的意思自治。
戰馬,這部戰爭題材的電影,同樣是一部贊揚英國一戰時期法治理念的電影,電影處處透露著法律、權利、自由的光芒,這神圣的光芒昭示著,對于人們對法律信仰追求向往。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們跟他們的距離。當然,這也需要時光,正如一句英國諺語說的:“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默默祈禱,在法治這長長的路上,讓我們慢慢的走。。。。。。
戰馬觀后感免費篇7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電影戰馬。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個青年男孩阿爾伯特(十幾歲),看著一匹很漂亮的生了馬寶寶,等小馬長大了之后,農場主拿去拍賣,阿爾伯特的爸爸和一個富人一直在把價錢往上抬。最后,阿爾伯特的爸爸中了圈套,因為他沒錢,家里還 要交房租,他把價抬到30元(英國幣種)的時候,富人突然不說了,這匹馬歸阿爾伯特的爸爸,他爸爸跟那位富人借了錢,現在,他壓力更大了……(具體可看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我比以前更喜歡馬了,但是看到那些戰斗中死去的馬,我真心疼,雖然我知道這些馬不是真正死去,可是現實戰斗中死去的烈馬們真是太可惜、可憐了,還 有那些軍人,我們真應該感謝他們。
現在想想,馬的命運跟許多人(包括一些動物,比如:狗、熊等)是一樣的他們可能被人賣掉;可能被人買來當做賽馬;可能被迫到軍營去訓練、戰斗;可能幫農夫干農活;可能在窮的地方拉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