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觀后感150字
寫觀后感時可以對電影的某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也可以引用其他人的評價和觀點來支持自己的看法。寫清明節觀后感150字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清明節觀后感15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觀后感150字篇1
今天4月_日清明節,天空如此陰暗,像要下場傾盆大雨,但阻止不了我去給外婆掃墓。看著墓碑,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和外婆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
那時我才四歲,從小和外婆住在農村,是外婆一手把我帶大的。我和外婆之間的感情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記得那時每天上幼兒園,外婆都會在我口袋里準備兩個雞蛋。有時我吃膩了,說不要,她就會偷偷地把雞蛋放進我的書包里。現在我明白:外婆是怕我餓了。有一次,我和鄰居打架,臉也被她抓傷了。回到家里,我以為會被外婆責罵。沒想到她二話不說直接跑到鄰居家去為我討公道。現在我明白:外婆是怕我再被別人欺負。
一轉眼,幾年時間過去了,我也要上小學了。爸爸媽媽回來了。他們常年在外地,只有過年才回來。聽爸爸跟外婆說:“媽,非兒要讀小學了,鄉下的教育不好,環境條件也不好,而且你身體也不好。我想帶她回……”沒想到爸爸媽媽這次回來是要接我回城里讀書。我一下子就急了,大聲說:“不!不!我不去!我就不去!我要和外婆在一起……你們說不要我就不要我,現在想要我就帶我走,我不去!”我抓住門框,死死不放。爸爸一把把我抱上了車。我兩眼淚汪汪的哭喊著要外婆。外婆在車窗外說:“我會來城里看你的,菲兒要聽話。”
沒想到這次的離別,竟然是永別!直到放暑假我回老家時,才發現老家的一切都變了,沒有外婆的家顯得冷冷清清。原來爸爸媽媽怕我過分悲傷會影響我的學習,就一直把外婆去世的消息隱瞞著我。我沒有責怪爸爸媽媽,我知道他們和外婆一樣都是為了我好。我傷心了好幾天,把該流的淚都流干了,但我知道我應該變得更優秀才能報答外婆的恩情,于是我不再哭了……
從這以后,每年的清明節和暑假,我都要回老家,去外婆的墳前靜坐,向外婆默默訴說無盡的思念。
陰暗的天空突然亮了許多,太陽好像要出來了,似乎是外婆在看著我笑了。我也跟著笑了……
清明節觀后感150字篇2
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流至今日仍被代代相傳,它正在以他雄偉的氣魄,崇尚的科學向世界訴說著他深長的歷史。
清明祭祀,就是他的一部分。
清明節,我們對此都不陌生,我們經常隨大人在每年的清明節“上墳”“燒紙”等一些活動。人們總是在清明前后祭奠已故的親人,以表對其的尊重與思念。
不過,我們要祭奠的對象不僅僅是自己的親人,還有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的創造者,那些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中華民族的興盛作出重大貢獻的先輩升值因此而獻上自己寶貴的生命。
在今年的清明節,我們學校組織全校學生去西路軍瓜州縣最后一站遺址紅軍紀念塔舉行了清明掃墓的活動。站在紀念塔前,聽著徐校長講的七十年前紅軍在這里戰斗的事跡。我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了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面,仿佛我就是七十五年前的紅軍的隊伍里一名戰士,正在為著保衛祖國疆土保衛祖國人民而浴血奮戰在疆場上……
再回到現今的生活當中,我們今天所擁有的美好生活,是多少戰士用生命的代價換回來的。所以今天 你也可以投稿,我們再次來到紅軍紀念塔前,向革命先烈獻上我們的思念與敬重,獻上我們最真摯的贊歌。
祭祀先烈,讓我們再翻歷史;祭祀先烈,讓我們不忘國恥;祭祀先烈,讓我們邊恥辱為前進的動力;祭祀先烈,讓我們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祭祀先烈,讓我們更加珍惜美好今天。
祭祀清明,重要的不是它的過程,而是它的意義。它寄托了我們對故人的思念之情,對故人的`思念之義。它猶如一只船只將我們的思念與敬重帶向遠方……
清明節觀后感150字篇3
經過一番顛簸,我們來到了烈士陵園。一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碩大的石碑,上面生動的刻畫了戰士們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的畫面。這又讓我想起了當年那段戰爭歲月。
有句古詩說得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話生動地描寫了清明時節的景象。清明是每個人祭掃親人的日子。然而,我們的親人是誰呢?就是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所以今天下午,我校全體六年級師生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了雙鳳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
這一次的外出與平常有很大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再是那么興奮了,而更多的是莊嚴和哀痛。
經過一番顛簸,我們來到了烈士陵園。一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碩大的石碑,上面生動的刻畫了戰士們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的畫面。這又讓我想起了當年那段戰爭歲月,無數革命前輩,為了共和國的誕生,和敵人英勇作戰,有許多戰士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在老師的帶領下緩緩地走到了寬闊的廣場上,在寫著“革命前輩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的紀念碑下,我們全體師生舉行了隆重的祭掃儀式。從朗誦到宣誓,每一句真摯的話語都代表了我們對革命烈士們的無限崇敬和懷念。接著,我們繞著位于陵園中心的圓形烈士墓走了一圈。這里長眠著二十四位烈士,有的連姓名都沒留下。我的耳畔傳來陣陣低沉的哀樂,輕輕的,每一個同學的腳步都是輕輕的,生怕吵醒了已經“熟睡”的烈士們。我們為烈士們獻上了自己動手做的小白花,花朵雖小,也不精致,卻代表了我們的心意。最后,我們來到了歷史博物館,它為我們展示了無數烈士們的感人事跡與生平簡介,為我們陳列了烈士們的光榮證明和遺物。雖然他們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他們都監守著自己的崗位,為祖國、為人民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即將離開的時候,我被門口一塊不大的石碑吸引住了。上面刻著偉人親手寫的八個大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不就是描寫了所有犧牲了的革命先輩們嗎?
走出烈士陵園,我感慨萬千。讓我們共同繼承先輩遺志,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積極向上,長大為祖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清明節觀后感150字篇4
清明雨
天色微明。
落起清澈的雨,寒冷的雨。
雨中,微涼的空氣浸入一座座荒山,送去一片片的安靜與凄涼。
來了,是掃墓者。雨絲一次次將火燭撲滅,火燭卻又執拗地被人們再次點起,讓陰陽兩隔之人的心靈再次相通。那空氣中的一小縷青煙,既是生者對逝者由衷的懷念;又像是逝者的魂魄淡然的俯視著大地,表達著對生者的欣慰。肅穆的人們正對眼前的墓碑不住的磕著頭,絮絮叨叨地訴說著,任由細雨濡濕自己的臉頰和須發。
天亮了,雨卻不止。
跪在墓前,父親不語,不知在回想什么。待他起來,臉上不知是雨痕還是淚痕。爺爺的墓碑就在前面,上面的刻字已經有一點不清晰。大家都靜靜的,沒有一個人擾亂寧靜祥和的氣氛。墓碑下是一堆黃土,人,是從黃土而來,一輩子與黃土打交道,最終,又會歸于黃土。
雨珠和淚珠交匯著,譜出的是悠遠的思念,是離別的苦情,又是遠方的希望。
紙錢,被點燃,變成黑糊糊的焦碎片,隨風雨升上天空。仰望著漸升漸遠的碎末,這是前往冥界的通行證,冉冉升起的它,承載著我們對遠在天邊的爺爺莫大的思念與愛,希望他一路走好的同時,也盼他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幸福安康。雨,打不滅燃燒我們思念的火焰。
風雨俱靜,濕潤的空氣飄散著。
欲斷魂的行人將去,給留在黃土中的人不舍地作別,細雨沾濕的衣裳未干,地上殘留的雨水正向天空化為碎粒、翻騰、回轉,將我們的哀思帶去,還我們一個清爽的內心。走時,只聽后面傳來一陣陣的鞭炮聲……
珍惜親人,懷念親人,作別親人。別離之后,才懂得為我們付出之人的情。永久的悲傷不能改變一切,被懷念的人也會更加希望我們開心地生活下去。忘記,才是更好的懷念。
驀然回首,雨靜,在與我們作別。
大夢初曉,細雨紛紛。
清明節觀后感150字篇5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00多年歷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后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現代人眼里,“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系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于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干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后,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后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凈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發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于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于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背負一團心冷在風里哀號盤旋。
清明節觀后感150字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四月_日,天上下起了傾盆大雨,溪水發出的“丁冬”聲,在此時聽來,似乎是一首悲惋的樂曲,濕軟的土地上印著人們深深的腳印,這好像是大自然的&39;哭訴,是對死去的生靈的哀悼。
我和大人們撐著傘,走在每年這個時候都會經過的小路上,心情十分沉重。
走了一會,我們來到了躺著太爺爺的墓前,我一出神,眼前仿佛出現了太爺爺活著時候的和藹和帥氣,雖然我出生時,太爺爺就已經不在了……在不知不覺中,我瞟向了身后已滿頭白發卻不顯老的爺爺,他比我更出神地望著用石頭砌成的墓,兩只有神的眼睛里有幾顆晶瑩的淚珠在滾動,臉上則是我平時從來都沒見過的憂愁和傷感。
雖然下著雨,可我們并不在意。我們仔仔細細地將長得到處都是的雜草給清理掉,原本雜草亂生的墓在我們齊心協力之下煥然一新。我幫助媽媽燒一些買好的紙錢和帥氣的“西裝”,而爸爸則幫助爺爺將早就準備好的食物擺在太爺爺的墓碑前。做完所有的一切掃墓工作后,我們才快馬加鞭的收拾好東西朝山下趕去。
回家的路上,悲傷已悄悄跑沒影了,爺爺的臉上也重新掛上了嚴肅,可我的心里卻一直裝著兩個問題:1:為什么清明節會在四月四日:2:關于清明節到底有著哪些傳說?于是我拉著媽媽的手使勁搖換著,向她提出了這兩個問題,可是媽媽卻搖搖頭表示不知道,我無奈的低下頭去,擺弄著懸在空中的兩只小腳,心想:哼,等我再長大一點后,一定要找遍所有的電腦,找到答案,一定要!下意識地,我握緊了拳頭。此時,我忽然相信這兩個關于清明節的問題好像已經在我心里生根發芽了,它就等著開花結果的那一天,等著答案浮出水面的那一天!
四月_日,清明節,你是我們與死去的親人近一步的橋梁嗎?
清明節觀后感150字篇7
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流至今日仍被代代相傳,它正在以他雄偉的氣魄,崇尚的科學向世界訴說著他深長的歷史。
清明祭祀,就是他的一部分。
清明節,我們對此都不陌生,我們經常隨大人在每年的清明節“上墳”“燒紙”等一些活動。人們總是在清明前后祭奠已故的親人,以表對其的尊重與思念。
不過,我們要祭奠的'對象不僅僅是自己的親人,還有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的創造者,那些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中華民族的興盛作出重大貢獻的先輩升值因此而獻上自己寶貴的生命。
在今年的清明節,我們學校組織全校學生去西路軍瓜州縣最后一站遺址紅軍紀念塔舉行了清明掃墓的活動。站在紀念塔前,聽著徐校長講的七十年前紅軍在這里戰斗的事跡。我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了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面,仿佛我就是七十五年前的紅軍的隊伍里一名戰士,正在為著保衛祖國疆土保衛祖國人民而浴血奮戰在疆場上……
再回到現今的生活當中,我們今天所擁有的美好生活,是多少戰士用生命的代價換回來的。所以今天 你也可以投稿,我們再次來到紅軍紀念塔前,向革命先烈獻上我們的思念與敬重,獻上我們最真摯的贊歌。
祭祀先烈,讓我們再翻歷史;祭祀先烈,讓我們不忘國恥;祭祀先烈,讓我們邊恥辱為前進的動力;祭祀先烈,讓我們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祭祀先烈,讓我們更加珍惜美好今天。
祭祀清明,重要的不是它的過程,而是它的意義。它寄托了我們對故人的思念之情,對故人的思念之義。它猶如一只船只將我們的思念與敬重帶向遠方……
清明節觀后感150字篇8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來了,十字路口出現了行人們開始為自己已逝去的親人燒紙錢。但是,我認為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去祭奠我們逝去的親人——用鮮花代替紙錢;用燒香代替炮竹。之所以我這麼說是因為燃燒東西時會產生二氧化碳,這在無形之中對環境又造成一次傷害。我家今年的祭祀活動就進行了一次“改革”。
清早一起床我們帶著媽媽準備的鮮花去祭奠我敬愛的爺爺。一路上,我看到許多像我爸爸一樣身處異鄉工作的叔叔、阿姨們,都會來祭奠自己的親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跋涉,我們終于來到了爺爺的墳前。看著爺爺的墳頭,我想起了與爺爺相處的一幅幅畫面,我的眼睛慢慢的濕潤了,眼淚在眼眶里打轉,我強忍著不讓它流下來。我想爺爺也不希望我流眼淚吧,大家也不希望我掉眼淚吧。吃過午飯后,我們從老家往回走。一路上我看到許多行人都愁眉苦臉的,好像一個個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樣,哀思綿綿。我想這就是唐代詩人杜牧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所要表達的意思吧。
在這個悲傷的節日里,整個城市都顯示出一個悲傷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