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的觀后感800字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觀眾培養自己的批判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其他觀眾的作品或場所。聊齋志異的觀后感800字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聊齋志異的觀后感8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聊齋志異的觀后感800字篇1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里記錄奇異的故事。
蒲松齡從小就喜愛民間文學,喜好搜集民間奇聞異事,他一生貧困潦倒,當了三十多年的農村教書先生。但是,他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也為創作《聊齋志異》做了一定的準備。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風俗民情開闊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機會接觸社會各階層人物,特別是官僚縉紳和下層歌姬,為他在《聊齋志異》中塑造各種官僚豪紳和眾多女性形象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在這部小說集中,作者寄托了他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孤憤,人物形象刻畫得鮮明生動,多談狐、鬼、花、妖。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惡、丑。他們揭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抨擊了科舉制度的腐朽,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表達了作者既有對黑暗社會現實的不滿,又有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既有對貪官狼狽為奸的鞭打,又有對勇于反抗敢于復仇的平民稱贊。
《鬼哭》就是一個典例。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謝遷之變時,賊人占據王七襄的房子,官兵入城平定賊患,剿滅了盜賊。王學使派人處理掉家里的尸體。從此,宅子里總是出現鬼哭,直到做道場超度他們,這才滅除鬼患。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為人兇狠殘暴,鬼也不會怕他,公道正直,鬼也會感化。以‘人’的面目出現還不能嚇住‘鬼’,請不要裝扮成一副‘鬼’模樣來嚇‘人’!
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鬼神之分。那些損人利己,殘害百姓,助紂為虐,仗勢欺人的人在人們心目中就是“鬼”。反之,在生活中那些助人為樂,無私奉獻,尊老愛幼的人在人們心目中就是“神”。以前的封建社會讓人們無法安居樂業,但現在雖說科技發展迅速,人們不必為吃飽穿暖而發愁,但總有一些貪官、小人做出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不到目的,決不罷休。這些人是社會的敗類,是國家的恥辱。
世界上總有善惡之分,我們雖然不能做什么,但是可以適當的改變。讓善良多一點,惡毒的人少一點,甚至使這個世界沒有惡,只有善,讓世界變成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園。
聊齋志異的觀后感800字篇2
這個學期學習的一篇文章《嶗山道士》,引起了我對《聊齋志異》的好奇心。今年暑假抽時間“拜訪”了一下《聊齋志異》。引發了許多感想。
《聊齋志異》并不是我想象中粗淺的故事,而是充滿了玄幻與美妙。書中包含了大大小小的故事,講述的大多與鬼神有關,與狐仙相聯,動人心魄的故事不僅引人入勝,還蘊含了一個個引人深思的道理。它是一本很耐人尋味的書。剛開始看的第一篇,雖然精短,但也要人反復朗讀,最后才能獲得其中深刻的道理。
第一篇文章名為《考城隍》。講的是一個人因病躺在床上休息,忽然來了一個公差請他去考試。他們來到一個官署,這里的一切東西他都很陌生。不一會兒,試題傳下來了。他寫完后,交了上去,然后,大堂上的人召他去。他去后,交了上去。不一會兒,大堂上的人召他去。他去后,一個人對他說:“河南缺個城隍,你很適合這個位子?!彼牶?,忙說:“我上有七十老母,無人照顧,請讓我回去為老母親送終,然后再來錄用!”眾人聽了十分感動,一查母親還有九年陽壽,便讓他九年后再來。果然,九年后他母親去世了,他便當上了城隍。
我讀后覺得十分納悶。這是什么意思呀?沒有一點頭緒!只好又讀了一篇。
幾遍下來,終于完全明白了它的全部意義。原來,那個公差是一個鬼,他去的時候其實也死了,但他因為文筆好,在陰間考中了城隍,也就是在陰間當一個官,但他卻因為他母親已年邁,而放著這么好的機會不抓緊,要去陪他母親,陰間的人們讀被感動了,便放他回去,這樣,他就:“死而復生”了。并陪著他的母親年度晚年。
我讀完明白后,由衷發出感慨!這么感人呀。原來鬼也是有感情的,他們也會被感動。同時,也說明了那個人是一個十分孝順的人。他的孝心,使鬼神也會因他的孝心所感動。最終,也深刻印證了“好人有好報”,有孝心的人一定也會有好報的。
《聊齋志異》讀完后,我感到十分有趣,它充分滿足了我無窮無盡的想象力,放飛了我的想象,激活了我大腦思考能力。聊齋隨筆包括了人物的貪婪、癡呆等,借妖魔鬼怪之事,演人世百態之情,窮世人相貌,盡古今風情,開文人胸襟,是一本不可不看的好書。
聊齋志異的觀后感800字篇3
為了情,可以不避生死,不論陰陽;為了情,可以起死回生,感天動地。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不懼怕一切的,而人與神、人與鬼之間也擁有超越一切的力量,這是我從蒲松齡的文字中學會的——情。
《聊齋志異》中的人神鬼狐的形象極為突出?!端Р荨分小肮聿坏幂喕?,必再有毒死者,始代之”而被害的祝生卻因痛恨此種輪回,不再禍害別人而盡心盡力去救別人,積成功德成仙;《香玉》里身為花神的牡丹花香玉被人移走,深愛著她的黃生日日哭吊,感動了花神,最后還魂復生,結為夫妻……原來,“愛總有奇跡”在古人心中早已種下了不解之結,在那個“滅人欲”的傳統理念橫行的時代,蒲松齡是個異類,堅守著自己的理念,尊重的是自然本性和自然感情,才歷盡一生的心血成就了這本不朽之書。
情,說來說去總繞不過的一個字,承載了古今多少人、多少事、多少夢、多少苦痛、多少甜蜜才有可能領悟的感受。“寄托如此,亦足悲矣?!痹谶@本書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古人的浪漫以及不顧一切的勇氣與執著,那是現代人身上所稀缺的情感。而今的我們依舊沒有書中所說起死回生、舉翅藍天的能力,更不可能以花為妻、與鬼相談、以狐為友,但是我所執著地看到的是“情”,無論是舍身成仁的友情、感動天地的愛情、苦苦為兒的親情,都是值得現在的我們再一次體會的,也應是我們所珍惜的,因為我們的生活不可能“三年之后”“十月愈后”那樣簡單,我們是要好好生活的,好好尋找屬于自己的故事。
“以人事之倫次、百物之性情說之?!薄读凝S》用它魔幻的筆法構成了一個個小而精的故事,構思奇幻委曲,記事詼譎蔓妙,行文典雅純熟,風調寒峭高古?!读凝S》的魅力就是如此,像一塊巨大的磁石硬生生地吸引著我的眼球,欲罷不能。再談到“情”,在這不同于其它書籍的背景下,又顯得生動而不夸張,靈活而不做作。
狐雖是怪,鬼雖非人,神雖有不可控,但是,情,看上去那么深奧卻容易體會,只在一念之間方能成為刻骨銘心的記憶。聊齋中也有些我不能懂的“愚昧”,孤身一人而被迷惑的蠢,不念家人的孤注一擲,毫無主見的聽從順從,或許那是古人落后思想的阻礙罷了。
為了情,可以不顧自己。
為了情,可以拼盡全力。
為了情,終是為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