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觀后感
通過寫觀后感,觀眾會對電影的藝術性、表現(xiàn)手法、人物塑造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評價,有助于增強自己的審美能力。怎樣才能寫好《四世同堂》觀后感?這里給大家提供《四世同堂》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四世同堂》觀后感篇1
書架上,一本書引起了我的注意,書的名字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氣息,名叫《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記敘了北平淪陷后的畸形世態(tài)中,日寇鐵蹄下和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與震撼。狠狠地鞭撻了附敵作惡者丑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反映出老百姓們的英勇無畏。
書中的人物冠曉荷是住在小羊圈里的住戶,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看到日寇的侵略,千方百計的想和日本人做朋友。他,對日本人畢恭畢敬,向他們的背影深鞠躬,給日本人下跪,卻因為“消毒”丟了性命。他的太太外號叫大赤包,她希望中國被日本打垮,找關系給日本人做事。她的性情火爆剛烈,對自己的同胞毫不留情,但最后和冠曉荷的結局一樣,在他們依偎的日本人手中死去。
我佩服書中的祁家老三祁瑞全,他是一個滿腔熱血的大學生,見到日本的入侵,他不想做亡國奴,而決定離開北平,將自己的生命獻給國家,做一個抗戰(zhàn)的英雄。他回到北京后,他已經(jīng)不是一個急躁的學生,而變?yōu)榱擞胸S富的閱歷和抗戰(zhàn)斗經(jīng)驗的地下工作者,他受組織委派,潛回北平,做情報工作,他在北海公園刺殺了給日本人做特務的招弟,在抗戰(zhàn)勝利時,與鄰居們共享快樂。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國人,他不怕為國捐軀,只希望為戰(zhàn)爭勝利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書中曾經(jīng)講述了一段日本人殘害中國人的片段。日本人發(fā)給北平人的共和面,弄壞了北平人的腸胃,日本人怕這種病傳染到日本居民身上,就把這些暈倒的,鬧肚子七名病人的,都用大卡車拉到野外,把他們活埋了。多么殘忍的暴行!
掩卷沉思,我立志發(fā)奮學習,為國家和社會做一份貢獻,成為一個愛國愛家和自強不息的人。
《四世同堂》觀后感篇2
一口氣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風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郁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yōu)楦锩肥康腻X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于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
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動,漫長的八年,發(fā)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爭,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仿佛有了血肉,而激發(fā)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這部書堪稱得上是中國版的《戰(zhàn)爭與和平》;無悔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
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賞的中國作家,之前也不過看過他的話劇茶館和幾個短篇,‘馬褲先生’、‘抱孫’、‘眼鏡’...他那不著痕跡的幽默讓我徹底折服,他筆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畫肖像,看似夸張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卻又發(fā)現(xiàn)如此神似。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許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chǎn)物,可是卻也會一代代遺傳到今天的我們身上;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塑造了中華民族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筆下,總會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讓人掩卷深思......
《四世同堂》觀后感篇3
《四世同堂》這是一部中國現(xiàn)代長篇小說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寫抗日戰(zhàn)爭,揭露控訴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謳歌弘揚中國人民偉大愛國精神的不朽之作。
國都滅了,能有家嗎?風云變幻的時代背景下,在岌岌可危的中國,家也只是行將滅亡的大廈底下一只難以茍活的螻蟻。生存,已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走向最終勝利的大事。
中華民族幾千年沉淀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造就了中國人善良的的質(zhì),繼而也造就了他們懦弱、不善抵抗的本性。因此,在重大的民族危機面前,惶惑是他們必經(jīng)的階段。然而,惶惑之后,相信中國這頭雄獅也必將覺醒。
《四世同堂》是老舍規(guī)模最大、寫作時間最長的作品,也是抗戰(zhàn)文學乃至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豐碑。一座民族主義文學的豐碑。唯一正面描寫抗戰(zhàn)時期普通民眾生活的長篇抗戰(zhàn)小說。是老舍生前自認最好最滿意的作品。
《四世同堂》觀后感篇4
記得我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是在高三。那時候,繁重的學習令我疲倦不已,糟糕的考試過后,本就不平靜的心情更加波濤洶涌。很偶然地,我從同學那里接觸到這本書,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漸漸的平靜下來。如今重新回顧這本書,得到的便不僅僅是那一份令人平靜的魅力。
故事就展開在北平一個叫做小羊圈的地方。這里住著幾戶人家,錢家、冠家、祁家……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祁老人正計劃著如何圓滿的度過80大壽,日本人卻突然打了進來,使表面本來和睦的胡同變得風云四起。
生活在日本人統(tǒng)治下的北平,沒有一點生機。各種人有各種的活法,冠家攀上了特高科科長李空山,大赤包當了妓女檢查所的所長,祁瑞豐當上了教育局副科長,和新民會的藍東陽結拜成了兄弟。緊衣縮食的祁家,只有瑞宣在英國府做事養(yǎng)活全家。拉洋車的小崔成為了替罪羊被砍了頭,漢奸們更是想盡辦法討好日本人。
前線吃緊,日本人加緊了經(jīng)濟侵略,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糧食的短缺,使街上經(jīng)常發(fā)生搶食物的場景,每個人都瘦骨嶙峋。妞子拒絕吃日本人發(fā)的共和面,死在了勝利的消息傳來的前幾分鐘。
戰(zhàn)爭結束了,沒有勝利的喜悅,更多的是悲壯。結尾一句“起風了”,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中國歷史的車輪始終不斷地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嘆息,我們更應該看見預示著光明的未來。
《四世同堂》觀后感篇5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四世同堂》,這本書的封面上有一個便簽,上面寫著三句話:值得每一代中國人閱讀的文學經(jīng)典;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珍藏的民族記憶;老舍:它是我從事寫作以來最長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書。尤其是老舍先生說的這一句話,最讓我記憶猶新,讓我對這本書有了更深一層的愛意。
首先,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里的26位主人公,他們分別是:桐芳,祁瑞宣,高亦陀,韻梅,李四爺,祁老太爺,孫七,天佑,馬老太太,錢先生,小順,祁瑞全,妞子,祁瑞豐,丁約翰,長順,冠曉荷,白巡長,大赤包,小文,藍東陽,文若霞。招弟,高弟,胖菊子,小崔太太等。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國現(xiàn)代長篇小說經(jīng)典名著。小說在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戶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記敘了北平淪陷后的畸形世態(tài)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的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與震撼,鞭撻了附敵作惡者的丑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謳歌、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忠貞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史詩般的展現(xiàn)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作出的杰出貢獻,氣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多年來的寫作經(jīng)驗,刻畫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曉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讓人廢寢忘食。
《四世同堂》觀后感篇6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置身于那戰(zhàn)雨紛飛的地方。
老舍這部書中以一種樸實無華的敘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淪陷區(qū)一群普通人特別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通過祁老人、瑞豐、瑞宣、韻梅、錢詩人、小文夫婦、李四爺、白巡長、孫七、小崔、馬老太太、常二爺、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出民族存亡之際,真善美與假惡丑的斗爭,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茍且偷安、助紂為虐、賣國求榮的鮮明對照。
本書讓我們看見了北平被日軍占領后的人間百態(tài):有的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其實日軍占領北平后,客觀地說,并沒有什么令人發(fā)指的罪行。沒燒圓明園,也沒搶故宮,也沒有大面積的屠殺等等。但是,他們殘害了南京的人民,作為同胞,我們當然非常憤恨,這是正常的,所以看玩四世同堂,我更加確信了對日本人的恨。
隨著整本書臨近尾聲,心中不禁感嘆人的本性在那樣一個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練后,展現(xiàn)得如此真實,區(qū)區(qū)一個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卻已代表了當時千千萬萬不同心態(tài)的中國人,已成為了那個年代整個中國的一個縮影。
《四世同堂》觀后感篇7
記得《四世同堂》是在自己小學時代第一次讀的,不過那時候體會不是很深,很多情節(jié)已經(jīng)不記得了。現(xiàn)在中央電視一臺正在熱播《四世同堂》,勾起我許多感想,決定重讀一遍原著。
花了3天時間,終于把《四世同堂》讀完了,很受感觸。終于明白為什么自己那么固執(zhí),每次和朋友爭論對日本人或美國人的看法的時候,我的說辭會那么偏激()。盡管在全球化的現(xiàn)代社會,我們不得不和他們打交道,使用他們的產(chǎn)品,但是想要從我嘴里吐出一句贊美他們的話,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記憶里,我從沒說過他們一句好話,因為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熱血的純粹的中國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讓我明白了我們自己民族所受恥辱的歷史,記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會讓自己的下一代明白這段歷史,記住這種仇恨。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我想我們國家都不要大意,永遠不要相信敵人的眼淚和巴結的笑臉。利用和平時代,把自己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打造強大的軍事力量,這樣,就算我們沒有侵略別人之心,也要有足夠的力量保護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防止別人侵略,防止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