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觀后感300字
寫觀后感的過程是一個完整的思考和表達過程,需要運用文字、語言、邏輯等知識,有助于鍛煉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亮劍觀后感300字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亮劍觀后感300字,方便大家學習。
亮劍觀后感300字篇1
“紅旗飄飄,軍號響,劍已出鞘,雷鳴電閃,從來都是狹路相逢勇者勝......”每當《亮劍》的主題曲響起時,我就想到了八年抗日戰(zhàn)爭,不覺間熱血沸騰。
1937年7月7日,日本板垣聯隊對李云龍所帶領的新一團進行了圍攻,李云龍給戰(zhàn)士們動員時說:“我最喜歡什么?你們知道嗎?我最喜歡狼,這種出手敏捷的特點;這種兇狠,一招致命的特點,面對敵人,我們不能當發(fā)面團,不能當一群任人宰割的綿羊,而要做一群嗷嗷叫的野狼。弟兄們,還記得我們的宗旨嗎?狹路相逢。”“勇者勝。”
到了最后,號稱是鬼子精銳的板垣聯隊被李云龍的新一團消滅了。
還有一次,李云龍在他的畢業(yè)論文中寫道: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是何等的凜然,何等的決絕,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氣魄!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么的強大,就算對手(方)是天下第一的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是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事實證明,一支具有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部隊,往往具有培養(yǎng)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優(yōu)秀軍人的出現,往往是由集體形式出現,而不是由個體形式出現。理由很簡單,他們受到同樣傳統(tǒng)的影響。養(yǎng)成了同樣的性格與氣質。任何一支部隊都有著它自己的傳統(tǒng)。傳統(tǒng)是什么?傳統(tǒng)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這種傳統(tǒng)與性格,是由這種部隊組建時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與氣質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
從此不管歲月流失,人員更迭,這支部隊靈魂永在。這是什么?這就是我們的軍魂,我們國家進行了22年的武裝斗爭,從弱小逐漸走向強大,我們靠的是什么,我們靠的就是這種軍魂,靠的就是我們的軍隊廣大戰(zhàn)地指導員的戰(zhàn)斗意志。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但是我們敢于亮劍,我們敢于戰(zhàn)斗到最后一人。一句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亮劍精神,是我們國家軍隊的軍魂。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李云龍一身戎裝,征戰(zhàn)一生,他反復提到“亮劍”這個詞,我們回過頭來看,抗日戰(zhàn)爭我們?yōu)槭裁磿A?因為我們敢于亮劍,敢于拼搏。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么的強大,就算對手(方)是天下第一的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是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
八年抗戰(zhàn),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二十二年的武裝斗爭,正是亮劍精神,使我們從弱小走向強大。
“紅旗飄飄,軍號響,劍已出鞘,雷鳴電閃,從來都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亮劍觀后感300字篇2
深夜,捧著一本書,仰頭觀望著星空,仿佛將要被吸入那浩瀚的空虛之中,也許,人能夠很偉大,指天問地,也能夠很渺小,如滄海一粟,低下頭來,看著堆滿塵埃的書面,那赫然刻著兩個大字——“亮劍”。
看完這本書,費時一個月又一個星期,總想著要精讀細讀,即使以前對它提不起什么興趣,但如今,英雄的種子早已播在了心中,我只能夜夜“澆水”,滋潤那棵嫩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那震撼人心的故事早已在我心里落地生根,今夜,月色正好,何不來談談那番薄見呢?
《亮劍》以我軍將領李云龍的個人命運為主線,以歷史為背景,講述了從他任八路軍某獨立團團長率部在晉西北英勇抗擊日寇開始的人生傳奇故事。體現了他作為中國軍人,作為開國將領,作為共產黨員所體現出來的忠誠,勇敢堅忍不拔的優(yōu)秀品質,個性是作品所體現出的亮劍精神,更是讓人深入骨髓的崇拜和敬仰,即使如此,卻有著和其他英雄故事不一樣的地方。“應對強大的敵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
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句話曾一向在我腦海里縈繞,像初生的藤蔓糾纏不休,那是一種品格,一種生命的標志,世上,終究有這樣一種人,是以這樣的風姿活著的,他在渺小的自我心中,筑起了高大的圍墻,保家衛(wèi)國,風吹不倒,雷打不動,如此努力著,奮斗著。“逢敵必亮劍”——在晉西北應對擁有先進武器的山崎大隊,在敵眾我寡形式下,李云龍率領著“獨立團”亮劍了;在解放戰(zhàn)爭中,應對武器精良,軍事理論過硬的老對手楚云飛時,他毅然亮劍了,沒有猶豫,沒有退縮,多的只是應對不一樣對手時靈活運用的戰(zhàn)術和策略,也正是他這種敢于亮劍的精神,使得他全殲了山崎大隊,取得了最后勝利。“狹路相逢勇者勝”,也正是對他驍勇善戰(zhàn)的真實寫照。
我喜歡李云龍,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我想,不僅僅是我,很多人都盼望著能成為像他這樣的人。“亮劍”精神體現了一種勇氣,一種魄力,所以,同樣“亮劍”精神不只屬于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也適用于現代社會,我們的生活、工作。人們常說:狹路相逢勇者勝。何謂勇者,勇者不僅僅僅是指那些敢于直面敵人炮火的革命英雄,同時也是指那些敢于應對困難,在困境中也能夠求生存、求發(fā)展的人。在戰(zhàn)爭年代,兩軍對峙,雙方爭奪的是陣地,退一步就等于是把自我的陣地讓給了敵人,也等于是把勝利的期望讓給了敵人。
正因為解放軍在敵人面前的勇往直前,毫不退縮,才將鬼子趕出了中國,把國民黨趕出了大陸,成為真正的勇者,成為笑到最后的勝利者。同樣,在商海中也是這樣,商場如戰(zhàn)場,戰(zhàn)場上爭奪的是陣地,商場上爭奪的則是市場的占有率,利潤最大化。在戰(zhàn)場上我們的戰(zhàn)士要有“亮劍”精神,明知不敵也要勇于亮出自我的寶劍,與敵人拼個你死我活。同樣作為商海中弄潮的成功企業(yè)家們也應具備這種“亮劍”精神,不能把自我的任何一塊“陣地”拱手讓給我們的競爭對手。對商海弄潮的成功企業(yè)家們來說敢不敢是態(tài)度問題,能不能才是潛力的問題,只要勇往直前不能也會變?yōu)榭赡埽q猶豫豫、唯唯諾諾能也變?yōu)椴荒堋N乙幌蛘J為,亮劍亮的并不只是劍,而是亮的一種勇氣和魄力,一種大氣、豪氣,一種壯志豪情,一種威信,一種精神氣概。在如今這個時代,誰能拍著胸脯,義正言辭的說,“我不需要這種‘亮劍精神’”。
就是因為擁有了這份人格魅力,李云龍才會如此受歡迎,感受到那份深層次的熱情和沖動,我相信,只要我們獲得勇氣,勇敢的闖蕩生活,未來必須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夜深了,倦意襲來,抬起頭望著窗外,朦朧的月色擁抱著夜幕,安靜的沉睡著,這一片和諧寧靜,誰都不愿去打破。我撫著跳動不已的胸口,深深地嘆了口氣,期望,一夜好夢,醒來后,世界依然一片完美,而我,也將好好地過我的生活,為我的高考而好好奮斗。
亮劍觀后感300字篇3
“應對強大的敵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句話就是李云龍,這位“戰(zhàn)神”式將軍的一生寫照。
我個人是不喜歡看電視劇的,因為我自我覺得國產的電視劇都似乎是有個模子里刻出來的,沒有太多的創(chuàng)造性,更重要的是一個缺乏真實性,這個真實性不是說不容許虛構,是說在虛構的資料中顯得缺乏真實。
藝術本就是虛構出來的,魯迅先生以往說過:“藝術真實不代表生活的真實,他是生活真實精華的濃縮。”海外的我不太清楚,只是大陸最近一段時間的戰(zhàn)爭片什么“小兵張噶”什么“敵后武工隊”之類,真的是讓鄙人大跌眼鏡,我只想問這些導演是不是喝涼水長大的,戰(zhàn)爭是殘酷的,不是鬧著玩的,是不能拿來當兒戲的,無論什么時候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只會是災難,而片中似乎人民都很樂于戰(zhàn)爭嘛,鬼子似乎成了傻子,要明白在二戰(zhàn)時候日軍的戰(zhàn)斗力與素質在整個亞洲戰(zhàn)場都是首屈一指的,不然也不能僅憑區(qū)區(qū)一百萬三十的兵力對抗國軍近800萬的陸軍了,想一想幅員遼闊的大中國,想一想那時比此刻落后百倍千倍的軍備,130多萬人算的了什么?大半個中國啊,好好思考思考,缺營養(yǎng)的導演們。
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這個電視劇,只看了一集,我便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它拍的很真實,八路軍戰(zhàn)士以苦為樂,少吃少穿,也沒有日軍成批倒下的虛假場面,更沒有國民黨軍隊不抗日這樣的虛假宣傳。這便是真實。看了幾集之后,然后欲罷不能,這是一部難得的經典,它用了以小現大的手法反映出了中國人民為了抗戰(zhàn)所做出的犧牲,它從一個側面宏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塑造了李云龍這個耿直剛正,大義凜然的形象。這之中的故事環(huán)環(huán)相扣,人物關系清晰明朗,起伏高潮每一個波動都會引起人的巨大的反應。
確實的,我被感動了,我不得不被感動。我被震撼了,那是我從未被獲得過的力量,我被召喚著,做一個男子漢應當做的。我想說作為一個中國人都應當看一看這一部片子,我想我們需要去理解這一份精神的感化,而不是去吹毛求疵的尋求片中的骨頭。它有一種精神,這中精神是中華民族獨有的,不是軍國主義,不是大民族主義,是什么呢?還得我們自我去尋求了,此刻很多國家都把這部片子當做軍事教材來研究,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教授說:“亮劍中的作戰(zhàn)手法是中國軍隊所特有的手法,他這是美國部隊所不具備的,也是每一個西方國家都難以招架的。”亮劍不是個人的神話,它只是千千萬萬個中國軍人的縮影,實踐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別在叨叨李云龍沒有文化,創(chuàng)造歷史的人是任何理論都無法追趕的。一但開戰(zhàn),一切計劃都會跟隨實際的需要隨時變成廢話。
在戰(zhàn)場上,無論你做什么都有可能會死,包括你什么也不做。李云龍?zhí)幵谌A北戰(zhàn)場,無論他做什么都有可能會死,他的軍隊都有可能會被消滅,所以他消滅了一個鬼子就是為國效力了,請別在說什么李云龍不愛惜軍隊的話,一個中國軍人,他的宗旨就是以戰(zhàn)死沙場為榮。別無所求。
亮劍觀后感300字篇4
看了《亮劍》后使人熱血沸騰,相信這是大多人的感受。沒錯,《亮劍》里面所表現出來的英雄氣魄與民族大義都深深的觸動著我們的內心,我們都希望成為像李云龍那樣的熱血男兒。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亮劍》里面最吸引讀者的人物當屬李云龍了。他敢愛敢恨,他講義氣重感情,他桀驁不馴,他生性豪邁??他有著太多太多讓人既愛又恨的性格特點了。
李云龍是一位叱咤風云百戰(zhàn)沙場的職業(yè)軍人,是一個一生都在血和火中搏斗的名將。他有著上面令人感覺驚心動魄的人生信條。在戰(zhàn)爭與和平的轉換中他的命運注定要充滿悲歡離合——無論是政治生涯還是婚姻愛情??喜歡李云龍的人固然很多,然而我相信喜歡楚云飛的人也不在少數,楚云飛是在《亮劍》里李云龍難得的對手,他們亦敵亦友。楚云飛也是一個令人敬佩的人,他能在私下里和敵人做相見恨晚的朋友;他能在戰(zhàn)場上毫無保留的至那個朋友于死地;他能無所畏懼的公開悼念那個亦敵亦友的朋友。他的這份胸襟令人敬佩。
楚云飛與李云龍的相識就是一個鬧劇。李云龍的蹭吃蹭喝,卻換來了一個難得的朋友,這也算是一段奇緣了。戰(zhàn)場上,兩人也互不想讓,李云龍送給楚云飛一梭梭子彈,楚云飛同樣送給李云龍一個迫擊炮。這種在戰(zhàn)場上互不相讓,在私下親如手足的情誼我很敬重,因為他們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職責。幾十年后,世事難料,李云龍因成“反派”而遭受刑法,最終含冤而死,楚云飛在海的對岸也第一時間送來了悼詞,表達了沉痛的哀悼之情。這也為兩個人一輩子的恩恩怨怨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我相信這兩個人的傳奇故事也將被傳成一段佳話。
該小說也刻畫了趙剛這一偉大的形象。趙剛本是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的主要負責人之一,燕京大學的學生,在八路軍隊伍里算是鳳毛麟角的人才了。連李云龍在他的渲陶下對文學上的詩詞也略知一二。如果說李云龍與楚云飛之間的情誼是英雄間的惺惺相惜,那么他和趙剛之間的感情便是肝膽相照的手足之情。兩人初見,都是一肚子的不愉快,桀驁不馴的團長看不起念書的“小秀才”,燕園的高材生憤怒于團長的目中無人。然而戰(zhàn)場上小秀才的遠程狙擊讓團長刮目相看,小路上團長的坦誠認錯讓政委心下釋然。從此,團長和政委,再也分不開。一個桀驁,一個儒雅;一個粗獷中顯著細心,一個心細處透著豪放。兩種互補的性格,兩個肝膽相照的兄弟。
明知不可為,明知勝敗早成定局,卻至死也不退縮,至死都在進攻,直至戰(zhàn)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哪怕陣地上只剩下一個人,也要堅守陣地,就算死,也要死在陣地上;他們真正做到了:人在陣地在。這般視死如歸的情懷,是那個戰(zhàn)爭年代中國軍人特有的英雄氣概,令人敬仰!無數的先烈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腳下的這一片土地。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是何等的凜然,何等的決絕,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氣魄!這就是亮劍精神。
“亮劍”精神體現了一種勇氣。亮劍讀后感“亮劍”精神體現了一種力量。
“亮劍”精神體現了一種魄力。
一種勇氣——敢作敢為,永不服輸。
一種力量——移山倒海,勢不可當。
一種氣魄——令敵人望而生畏,令隊友充滿信心。
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強大的敵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
亮劍觀后感300字篇5
“亮劍精神”體現了一種勇氣,一種魄力。
魄力是面對困境時的果斷抉擇,是永不言敗的信心,是鍥而不舍的執(zhí)著。魄力讓敵人望而生畏,讓隊友充滿信心。李云龍曾經對他的士兵說過:“我最喜歡狼,它又兇又滑,尤其是一群狼更可怕,就連老虎見了也要怕它三分。我希望我的部下也能變成狼,一群有著共同信念的狼。”具有這種魄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戰(zhàn)士,真正的軍人,真正的領導者,是國家、民族、團隊真正的不屈的脊梁!亮劍精神講的就是驚天駭地的氣魄。
“亮劍精神”體現了一種力量。
“亮劍精神”是一種團結。歷史證明,英雄往往以集體的形式出現。
"亮劍精神"是一種氣魄。一個有魄力的果敢領導者,才能帶領團體無懼無畏,勇往直前。魄力是面對困境是的果斷抉擇,是永不言敗的信心,是鍥而不舍的執(zhí)著。魄力讓敵人望而生畏,讓隊友充滿信心。具有這種魄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戰(zhàn)士,真正的軍人,真正的領導者,是國家、民族、團隊真正的不屈的脊梁!亮劍精神講的就是驚天駭地的氣魄.
“ 亮劍精神”不但是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更是一種人性的升華。凡事爭取就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不爭取成功的概率就只能為零。只有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用更廣闊的視角去籌劃一件事,去洞察周圍的世界,才能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人的存在很簡單,但是人的生存很艱難,成功更艱難,因為它需要我們給予生命更強大的智慧和力量。這本《亮劍精神》汲取了《亮劍》精華,教你在工作中如何亮劍,以氣勢和本領攻克一個個難題和堡壘,劈出一片讓自己能施展拳腳的天空,和大部隊——企業(yè)一起朝著陽光奔跑,擁抱成功的太陽。
亮劍觀后感300字篇6
電視劇《亮劍》終于看完了,除里面的炮火連天的畫面不斷的浮現在自己的眼前外,更令我銘記于心的是里面李云龍及其所領導的無所畏懼、不怕犧牲的部隊的那種軍人的氣質。軍人除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有在強敵所至而毫無畏懼、敢于亮劍的氣魄。
令我深思的是劇末李云龍的那段“亮劍精神”的精彩演講,使我突然心里有個疑問:亮劍精神與現代化企業(yè)管理中的團隊精神是否是如出一轍呢?我給自己的答案是否定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個人認為:亮劍精神應該與現在的團隊精神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我這么說,你們可能不明白是為什么,下面是我摘自《亮劍》里的亮劍精神的演講稿,看完后你們應該就找到答案了。
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么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
事實證明,一支具有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部隊,往往具有培養(yǎng)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優(yōu)秀軍人的出現,往往是由集體的形式出現,而不是由個體的形式出現,理由很簡單,他們受到同樣傳統(tǒng)的影響,養(yǎng)成了同樣的性格和氣質。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蘇聯空軍第16航空團-P39飛蛇戰(zhàn)斗機大隊就產生了20名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王牌飛行員,與此同時,蘇聯空軍某部,施羅德飛行中隊產生了21名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模范飛行員。
任何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傳統(tǒng)是什么?傳統(tǒng)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這種傳統(tǒng)和性格是由這支部隊組建時,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從此,不管歲月流失,人員更迭,這支部隊靈魂永在。
同志們,這是什么?這就是我們的軍魂。我們進行了22年的武裝斗爭,從弱小逐漸走向強大,我們靠的是什么?我們靠的,就是就是這種軍魂,我們靠的就是我們廣大指戰(zhàn)員的戰(zhàn)斗意志。縱然是敵重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但是我們敢于亮劍,我們敢于戰(zhàn)斗到最后一個人。一句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亮劍精神就是我們這支軍隊的軍魂!劍鋒所指,所向披靡!——摘自《亮劍》
亮劍觀后感300字篇7
大概一兩個月把電視劇從頭到尾又刷了一遍,之前都是斷斷續(xù)續(xù)看,沒什么頭緒,這次看了之后,發(fā)現真正說戰(zhàn)爭中的事情并不多,大概只有整個電視劇的1/3,甚至更少,現在看完原著,印證了這點,戰(zhàn)爭后李云龍的故事才是真正的“亮劍”。
讀第一章的時候就有強烈的感覺,畫面感太強了,電視劇簡直就是直接搬的原著的詞,贊嘆原著寫的好的同時還是要說下李幼斌演得也是超級棒。
也查過李云龍的原型,但我想沒必要和小說里去做對比,小說人物設定本身就是各種人物的合理或者不合理的結合,不必要字斟句酌,那樣太費力了。
還是和很有優(yōu)秀的小說一樣,畫面的呈現很難達到文字的高度,大概是文字給人想象的空間更大一些,而畫面的的呈現是眾口難調,我想沒有人會否認這是一部很棒的小說,文字接地氣,還有頗多笑點。
關于“亮劍”精神,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我的理解,就是真實的做人做事,不違心,不刻意,對得起天地良心。可能這樣不會活得光鮮亮麗高人一等,但問心無愧,是做人的根本。
滿分好評,推薦,比電視劇精彩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