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的日記觀后感300字
觀后感可以記錄下觀影者對影片的印象和感受,同時也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對影片或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好的安妮的日記觀后感300字應(yīng)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安妮的日記觀后感300字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安妮的日記觀后感300字篇1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國法蘭克福,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經(jīng)營著歐佩培克公司,還有母親艾蒂斯和姐姐瑪戈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
1933年希特勒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安妮一家在這里開始了新生活。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生日,一本精美的筆記本就是她的生日禮物之一。安妮還給日記本起了個名字——吉蒂。從她生日那天起,她就開始寫日記。由于納粹的迫害更殘酷。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被迫躲進父親辦公的大樓后面一些隱蔽的房屋里面,這一躲就是兩年,至1944年8月4日遭人舉報而被納粹逮捕,把他們關(guān)進集中營。只有安妮的父親生還,其余人無一幸免,安妮的父親決定將女兒的日記出版。
安妮在日記中直言不諱,把吉蒂當(dāng)成她最信任的人,最可靠的朋友,時不時地與它談心。她在隱蔽的房間中,只有日記相伴的情況下,度過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兩年。她沒有享受到一點花季的幸福、快樂和友情。只有納粹黨的丑惡在時刻刺激她緊張的神經(jīng)。在這樣的條件下,她依然在自學(xué)知識,內(nèi)心沒有沉淪,而是依然向著陽光。但是我們今天身處這樣好的環(huán)境之下,居然還有人不愿讀書,與勤奮的安妮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安妮,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難都勇于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yōu)槭裁淳妥霾坏侥?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難,請千萬不要在逆境中沉淪,我們應(yīng)該勇敢地站起來,奮起抗?fàn)帲詷酚^的心態(tài)直面逆境,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錘煉自己,把自己磨練得更加堅實。以樂觀的心態(tài)將這一切化為了為自己理想而努力、奮斗的動力。
“我能感受到百萬人遭受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我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
安妮的日記觀后感300字篇2
在這個暑假里,我閱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一個猶太女孩在德國納粹大肆屠殺猶太人期間躲在閣樓上寫的一本日記。
她原本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姐姐們都很愛她。但是大屠殺的到來毀滅了這一切:無數(shù)人沒有了親人,沒有了家,無數(shù)人倒在了子彈下,還有無數(shù)人被送往了集中營……但那些人并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就是死亡!
看了這本書,我很感動,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兒竟然能夠在這么非常的情況下寫出這么細膩的日記:她漸漸學(xué)會思考,沉著和冷靜。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筆表達了對的德國納粹的控訴,也告訴了我們她對自由生活的渴望。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禱明天的安寧。
在看《安妮日記》的時我會想,安妮如果不是生在那個時代,那么,還會有寫這本書的安妮嗎?或許,名字叫做安妮的人只會是一個被父母寵溺的幸福女孩,滿足地過完一生,可能會做一名記者一位作家,抑或只是一名庸庸碌碌的職員,但是不會在那個惡夢般的地方含恨而終的。
安妮將她的風(fēng)華正茂獻給了黑暗與恐懼,揮灑出了讓人震撼的篇章,卻是如杜鵑啼血,是用她的寂寞與生命在書寫,所以,安妮,請你繼續(xù)往前走吧,不要回頭,因為我們幸福,快樂,喜歡胡思亂想,有一大堆心事,不吐不快……每天千篇一律地過著有些枯燥卻又無比自然親切的生活。
安妮,你瘦弱的肩膀背負了那么多,卻還沒等二八年華的蠟燭點燃,理想與抱負、生命與親情便轟然坍塌,是那么不堪一擊,卻又是那樣的堅韌,即便是屠戮也難以消弭掉的沉重。
透過《安妮日記》我看到了她的笑容,我會永遠記住她甜美、堅強的笑容!
安妮的日記觀后感300字篇3
“只要我還活著,能從滿布灰塵的舊窗簾布縫里看到這陽光,這無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這樣樂觀、堅強而又令人辛酸的話語出自安妮弗蘭克的筆。《安妮日記》它不是一部虛構(gòu)的小說,它是一個女孩最真實的手筆寫下的一部日記,一部感動世界的日記。
當(dāng)我翻開這本書時,萌生了一種從前閱讀時從未有過的感受,這一個十五歲的少女寫的一本日記,一本普通的日記,是有怎樣的力量,感動了世界呢?我?guī)е闷媾c期盼進入了這個故事。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她在13歲生日時,得到了一份別致的禮物:一個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記本。她稱她為“吉蒂”,與吉蒂分享心事,當(dāng)做自己最知心的密友。為了躲過納粹的破害,一家人躲進了一間“密室”,密室里還有同樣患難的其他4個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diào)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wèi)生間都有非常嚴(yán)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擔(dān)驚受怕。這一切差一點把安妮逼瘋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jīng)歷的一切并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里已經(jīng)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寫道:“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zhuǎn),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xiàn)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仿佛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帶著心中不可泯滅的希望
安妮幾十萬字的日記,就是在這間荷蘭阿姆斯特丹263號的密室中寫成的,對吉蒂這個密友,她毫無隱瞞的坦露,對饑餓的嘲弄,恐懼的傾訴,對于自己的樂觀與一閃而過的悲傷和失望,對愛的渴望,對青春期母女的沖突……對,《安妮日記》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個少女的眼光,觀察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帶來的創(chuàng)傷。
最終,安妮在密室里的八個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關(guān)進集中營,安妮和姐姐瑪戈因傳染上斑疹傷寒而悲慘的死去,她沒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雖然長久的閉上了雙眼,而我們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記了,但她的樂觀、勇氣、感恩于愛,長活在億萬世人的心中!《安妮日記》,它寄托了一個少女的美好愿望,記錄她對自己的思考,感動和啟迪著我和更多人。愿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安妮的日記觀后感300字篇4
今天我讀了安妮日記,書的作者——安妮,同樣是這場經(jīng)歷的受害者。她以第二人稱的形式 將納粹分子的暴力行為統(tǒng)統(tǒng)記錄在日記本上,使后人有機會了解真實的歷史進程。同為猶太 人的安妮,十分怨恨納粹的不講道理的行為[將猶太人趕盡殺絕],她認為這是不人道的。
安妮是幸運的,她和她的家人以及爸爸同事的家人藏在了一個名叫‘’后屋‘’的地方,并 在此居住了很長一段時間,體驗到了生命的價值;安妮又是不幸的,她生得一副美人坯,卻 是無辜受害的猶太人,最終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憑什么,憑什么納粹可以隨便剝奪猶太人的生命?憑什么猶太人就要忍受滅族的悲慘命 運?可憐的安妮雖揭示了恐怖的歷史,但她并沒有改變歷史!我為此感到痛心:一個正值豆 蔻年華的少女竟如此失掉了生命,真是太遺憾了。回首想想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們,沒有經(jīng)歷 過生離死別,天天生活在如此優(yōu)越的環(huán)境里,竟忘了幾百年前一個與我們年紀(jì)相仿的少女在 為自己的明天發(fā)著愁;不知道明天能否繼續(xù)活下去,不知道明天是否就被別人告了密,被抓 到納粹集中營里去。這種對前途的渺茫的遐想,不知道現(xiàn)在有幾個學(xué)生會考慮這些。
安妮在日記里講述了自己對人生,愛情的見解[抑或說成感悟],讓我們重新解讀這個世 界,理解這個世界的種.種,讀來讓人獲益匪淺。
朋友,讀讀安妮日記吧,相信你也會因此變得更成熟,言語更富有哲理!
安妮的日記觀后感300字篇5
《安妮日記》是二戰(zhàn)期間一個猶太女孩兒安妮在密室中的日記作品。
與其他日記或史書不同的是:雖然都是寫戰(zhàn)時的世界,但《安妮日記》讀上去并不讓人覺得沉悶、壓抑。盡管作者安妮在描述密室生活時常常用“可怕”、“難過”、“死寂”、“壓迫”這樣的詞眼。
為什么安妮筆下的文字不令人時刻感到戰(zhàn)火紛飛時的窒息呢?為什么安妮的內(nèi)心并不絕望呢?這是我讀完選文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可惜,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因為我無法詢問當(dāng)事人。于是,我只能靠自己的心去理解那個遙遠而又親切的靈魂。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安妮對未來充滿希望。因為她的年輕、因為她特有的對自己、對世界一如既往的信心。所以,即使周圍是望不盡的漆黑,她也會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哪怕那么一丁點兒的——光明。那光明是對艱難生活的樂觀面對,是對遙遠勝利的殷切期望,也是小心翼翼撥開窗簾、透過積有厚厚灰塵的窗戶觀望大自然時油然而生的快樂。
其次,安妮善于思考。因此在最動蕩不安的環(huán)境中也不怨天尤人。或許是磨難、艱苦帶給她的特殊成長吧。那些關(guān)于信念、關(guān)于夢想、關(guān)于快樂的人生最基本的要素,在她的日記中常被提及或討論。在這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年少的安妮很有哲學(xué)的思想,就像她對宗教的看法。
最后,我認為《安妮日記》之所以可愛、動人、不沉悶壓抑、讓讀者一陣陣替早逝的安妮惋惜,還因為安妮在日記中細膩地展示了一段不斷成長的心靈歷程。對我們來說,是讀同齡人的文字,盡管我們經(jīng)歷的遠遠不及安妮的十分之一,但是屬于這個年紀(jì)的迷茫、堅定,或許使我們更加容易理解她的處境吧。對已經(jīng)走過十六歲的成人來說,安妮的清純、信仰、夢想,都是不經(jīng)意間就輕易打動了他們的因素。成長過程雖然不同,但是生活在我們身上烙上的刻印,心痛快樂,悲傷甜蜜,點點滴滴,都使正在成長和已經(jīng)長大的人有一種對生命共通的默契,因此我們也會更加惺惺相惜吧。
年輕的生命,成熟的思想,溫暖的靈魂。通過文字,經(jīng)過心靈,直達永恒。
安妮的日記觀后感300字篇6
1942年―1944年,戰(zhàn)爭與種族滅絕的陰云布滿了天空,蓋世太保的鐵瓜伸向每一個無辜的猶太人,在歷史上上演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猶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壓迫猶太人的風(fēng)聲緊急,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單調(diào)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wèi)生間都有非常嚴(yán)格的限制。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jīng)歷的一切并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里已經(jīng)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為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愿望在當(dāng)時那股勢不可擋的黑暗洪流下顯得那么脆弱,像閃著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寫道:“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zhí)著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xiàn)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仿佛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
經(jīng)過密室中無數(shù)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蛻變?yōu)橐幻墒斓纳倥T诎材莸?5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xiàn)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quán)利了!”“但獨立也不夠,婦女還應(yīng)該獲得尊重!”“我譴責(zé)的是我們的價值系統(tǒng),和不承認女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多偉大、多困難,同時也多美的男人!”……實現(xiàn)在讓人難以想象的那樣一個戰(zhàn)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shù)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接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見地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深刻的社會問題!讀到此處,我不禁感嘆,戰(zhàn)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占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
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zhàn)爭與丑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的日記觀后感300字篇7
“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受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安妮·弗蘭克
總是想為這本書寫點什么,卻不知道怎么下筆。我想我讀這本日記的時候就是在讀這個少女的人生。安妮有她的主見,有她獨特的想法。戰(zhàn)爭讓這個十三歲的小女孩成長,最終成為一個有深度,對生命、對生命有追求的人。不,其實更加準(zhǔn)確的是……戰(zhàn)爭逼她成長。
安妮在這間狹窄的藏身小屋里,借助對日記的傾訴,思考著人性,世界以及宗教。一本日記,記錄了她從快樂、期望、隱匿、抑郁、悲憤到最后的掙扎和死亡。這本在黑暗中寫成的日記,帶給她自己的和全世界的則是溫暖與堅強。在困境中,每個人對死亡的態(tài)度可能都不一樣。而安妮選擇的,是樂觀與堅強。這本細膩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一頁頁日記,猶如一串珍珠,串聯(lián)起安妮的全部生活。
戰(zhàn)爭可以摧毀一切,但唯獨不能摧毀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這是對納粹德國暴力的訴控!是對反法西斯的堅決抵抗!是猶太人民在二戰(zhàn)期間艱難生活的一個縮影,是戰(zhàn)爭的罪惡,是人性的貪婪與掙扎。
開頭的那句話很顯然地體現(xiàn)出了安妮對待黑暗生活的樂觀。安妮在這間秘密閣樓中的確度過了一個提心吊膽卻又美好的25個月。例如,她和皮特的初戀。我想這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女必不可少的經(jīng)歷,可惜常常不能如你所愿。
“我覺得,不僅政府需要對他們的行為負責(zé),普通公民也有責(zé)任。人的心中藏有太多的欲望,總想駕馭別人,控制別人,否則只憑少數(shù)政客興風(fēng)作浪,是不會發(fā)起戰(zhàn)爭的。”這是我從書上摘抄的一句話。這句話很了然地說明了戰(zhàn)爭的原因。不錯,每個人心中都是有沖動,有欲望的。這使他們不顧一切地滿足自己。或許,在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之后,將會是對和平的漫長而又痛苦艱難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