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觀后感700字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思考所觀看的內容,從而更好地理解其主題、情感和思想。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一些孔融讓梨觀后感700字參考,希望對大家寫孔融讓梨觀后感700字有幫助。
孔融讓梨觀后感700字篇1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講了孔融為家人讓梨,自己吃小的,給人家吃大的。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知道了要團結友愛,尊敬長輩。
我的同桌王澤亮有個雙胞胎哥哥叫王澤陽,他們在和父母吃早飯時,早飯不多,最后還剩一個生煎,父母要他們兩兄弟吃,他們互相推辭后,最后給了父母。這樣的家庭氣氛,多讓人感動呀,這兩兄弟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孔融嗎?他們尊敬長輩,因為父母要去工作,體力消耗大,容易饑餓。
我很喜歡看寓言故事,最近看了一個故事:有兩只小羊,過獨木橋,誰也不讓誰,還互相斗毆,最終誰也沒有好果子吃,紛紛落入水中。這個故事與《孔融讓梨》形成了對比,孔融為家人讓梨的孝心讓后人們一直流傳至今,廣為流頌,而這兩只小羊過獨木橋的故事,雖也被人們流傳,但是卻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反面教材,人們經常用這個故事來諷刺那些不懂謙讓的人。
在生活中,其實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父母每次把好吃的東西留給我,小時候我將這些含“愛”的食物囫圇吞棗的吃進肚里,不會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而現在,有時還是這樣,認為父母就是應該給我的。可是,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實在是太羞愧難當了。從此之后,父母得我的食物,我也會讓給父母。而且還感到,互相謙讓,還能增加生活氣氛,增強親密感,其樂融融。
我們都應該讓長輩與親人得到快樂,自己隨后。“百善孝為先”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人人都應該明白。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他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們從點滴起,感恩父母,感恩長輩!
孔融讓梨觀后感700字篇2
中國,素來都享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文明禮儀都代表著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恐怕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
就是這個故事更加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孔融讓梨》講述了孔融四歲時,他與兄弟們一起吃梨,大家讓孔融先挑,他挑了一個最小的給自己。身邊的大人覺得很奇怪,問他為什么拿最小的梨。他說:“跟哥哥們比,我年紀比較小,理應吃最小的梨;跟弟弟們比,我的年紀比弟弟大,應該把大梨留給弟弟。”大人們聽了贊賞不已。千百年來,這個故事家喻戶曉,成為教育少年兒童謙虛禮讓、尊老愛幼的典范。回顧兒童時代,那時的我總是把好吃的居為己有,臉上還時不時地露出一副警惕的神情,現在回想起來既覺得我很慚愧,又覺得很好笑,再看看孔融,他那么小的年紀竟已明白了并做到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真了不起。”我不禁在心中由衷地贊嘆。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有這樣有孝心的人。
我曾在《吃西瓜》這篇文章中遇到了這樣的人。在文中,“我”為了讓爸爸媽媽奶奶吃上最甜的西瓜,不再像往常一樣把甜的西瓜留給我,而自己吃不甜的西瓜。于是就做好了記號,但后來因為拿了一塊其實并不甜但卻很大的西瓜而遭到了父母的誤解。
最后“我”雖然受到了誤會,但是父母和奶奶都吃到了甜滋滋的西瓜。“我”的心里也像吃了蜜一樣甜。讀了這篇文章,我的內心深受感動,感觸到了那份最溫暖的親情。 尊老愛幼是中國幾千年來亙古不變的文明禮儀。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應該將這份文明禮儀繼續傳承下去,以最好的姿態向世界展示我們中國人的文明禮儀。讓“禮儀之邦”這個美譽永遠成為中國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