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電影觀后感怎么寫范文
寫觀后感需要我們對電影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這可以幫助我們增強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好的愛國電影觀后感怎么寫范文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愛國電影觀后感怎么寫范文,供大家參考。
愛國電影觀后感怎么寫范文篇1
與以往電影不同,《戰狼》的故事背景不是一場演習、緝毒等等,而是一場真實的戰役,因此也更充滿新時代感和戰斗力。《戰狼》作為一部動作戰爭巨制,題材上有著十足的創新與挑戰。影片全面揭秘現代戰爭的真實面目,如氣象作戰、電子作戰等等依托于高科技的戰術博弈全面登場,勢必令人大開眼界。而且首次把包括槍械、坦克、武裝直升機在內的等等一系列中國當下最頂尖的軍事的裝備呈現在大銀幕當中,與眾不同、格局恢宏。叢林野戰、人狼肉搏,極富感官沖擊力;在戰爭電影題材里很少見到,有一定新鮮度。
據悉《戰狼》中的服裝、武器均為現役軍隊標配,戰場也選定在邊境附近演習區。不僅如此,《戰狼》還運用了國內最先進的全景聲、3D技術進行后期制作,電影從籌備到拍攝歷時七年時間,同時上百人的后期團隊制作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據悉片中僅吳京飛檐走壁救戰友、人狼大戰等戲份,僅幾個鏡頭制作成本高達上千萬。通過360°拍攝系統等高新技術,影片將從全方位表現特種兵為保衛國家的熱血瞬間,人狼大戰、中外特種兵肉搏等動作戲碼,將為觀眾帶來一種“沖破銀幕、撲面而來”的獨一無二的視聽盛宴。具備先進軍事武器、高科技戰術的國內戰爭電影首現大銀幕,飛機大炮坦克等尖端裝備及冷熱兵器的激烈交鋒,都可令觀眾血脈噴張。
愛國電影觀后感怎么寫范文篇2
通過觀看《長津湖》使我對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進一步體會到了革命先輩的不易。影片中有很多情景讓人潸然淚下。他們不僅要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在零下三四十多度的惡劣環境中行軍;更要在行軍的途中,防御敵軍空中襲擊。
影片中人物的精神讓我十分感動。在影片中伍仟里連長他們成功破壞了敵人的通信塔,當他們在清理戰場上所獲的裝備時,突然聽到飛機的聲音。不久,敵軍就成功在那個地方投下了標識彈。隨著標識彈的不斷燃燒,敵軍一架又一架的飛機也隨之而來。緊接著,敵軍投下一顆又一顆的炸彈。雷公為了不讓更多的戰士犧牲,他毅然決然的用盡力氣拔起地上的標識彈放在車上,然后一個人開著車往另一方向駛去。他成功的轉移了敵軍的戰火,但他也在此次行動中不幸犧牲了。
楊根思所在的那一個排堅守陣地,多次擊退敵人。到最后整個排只剩下他一個人時,他在倒下的戰友身上拿下炸藥包,毅然決然的沖向敵人的方向。雖然他在此次戰役中不幸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在此次戰役中得到永生。
為何志愿軍戰士在面對敵人的先進武器時沒有退縮,而是選擇勇往直前的向前沖?
不僅僅是因為,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戰,更是因為他們深知戰亂所帶來的苦,所以他們心中便萌發了一個心愿——希望下一代,能夠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他們為了保家衛國、為了讓下一代生長在沒有硝煙的年代,他們為之努力奮斗,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希望下一代,能夠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正是因為這句話讓我的眼眶濕潤。我想說:我們如今能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是革命先輩用鮮血奮斗而來的。我們應該銘記這段歷史,使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薪火相傳!
愛國電影觀后感怎么寫范文篇3
置身于人潮洶涌的大街,聆聽著人世間妙曼的生靈之歌,我的心充滿了一種從所未有的感動與沖動。我閉上眼睛,想感同身受地體會在聾啞人群體中那萬籟寂靜的世界,體驗那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痛苦,卻發現,淚水已經悄悄涌滿了我的眼睛。身為一個耳聰目靈的健全之人,原來本身就是一件多么值得慶幸的事情啊!
影片《無聲的河》生動地記述了一個夢想當歌手的即將畢業的師范大學生文治,由于聲帶長了息肉,不得不到一個聾啞學校實習。在實習的過程中,從未接觸過聾啞學生群體的他,被這一群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對生活充滿著憧憬與執著追求的孩子們所深深打動,由此也結下了濃厚的師生情誼,由最初的心灰意冷到帶著深深的眷戀,重燃雄心壯志而離開……
看完影片,我被這群身殘志堅的學生們所深深震撼。面對生活中不同程度的挫折,他們沒有選擇逃避,沒有在自怨自艾中磨光自己茍且的生命。而是以一種無畏的生活態度勇敢地面對著。為了實現胸中燃燒的理想,他們披荊斬棘,在無聲的世界里艱難地摸索著,執著無悔地追求著。他們沖破了來自社會、家庭、個人的種.種阻力與磨難,展示著生命的頑強與對生活的質樸而強烈的愛與追求。把青少年生涯演繹得異彩紛呈、跌宕起伏。他們本身就是一首可歌可泣的贊歌。
拿破侖曾說:“不可能,只有在愚人的字典里找到。”是的,只有執著,只要執著,美好的愿望都有實現的可能。片中中國第一聾探徐則明以自身的經歷闡釋了這一道理,“別人用了十小時,醫藥,我就用十八小時補回來。”不是嗎?正是由于執著,這一群聾啞學生以正常人的身份參加新人舞蹈大賽而奪得一等獎!正是由于執著,聲帶里長著息肉的文治依然出版了暢銷唱片!荀子云:“契而不舍,金石可鏤;契而舍之,朽木不折。”當患嚴重眼疾的真人扮演者薛天南微笑著迎接城市里的第一縷陽光,“聆聽”花開的聲音,在巨幅白墻上潛心描繪自己的畫家藍圖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他們的執著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韶逝,青春難再。人生豈能閑置?
無聲的河,就像一股悄無聲息的清流,蕩滌了同學們的心靈,磨礪了大家的心志,給予了我們極大的鼓舞。他喚醒了胸無大志、虛度時光、渾渾噩噩的同學,讓他們找不出不思進取的理由;他給了那些目標游移,朝秦暮楚抑或是只會豪言壯語、眼高手低,在苦難面前一籌莫展的同學以當頭一棒!
人生幾多風雨,等閑一笑間。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看吧,自古英雄出少年!來吧,莫讓年華付水流。讓我們就從今日起,讓我們揚起理想的風帆,以執著作槳,用這至真至純的聾啞人群體為榜,堅持不懈,風雨兼程,乘風破浪,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中擦亮最絢燦的智慧之花吧!
愛國電影觀后感怎么寫范文篇4
愛國電影《宜昌保衛戰》觀后感
,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
愛國電影《宜昌保衛戰》觀后感【篇一】
戰爭是殘酷的,侵略更是可恥可恨的,中國軍民在抗日的血淚歷程里,書寫的不僅是民族的仇恨,更有匹夫的義勇,和抗戰兒女的壯烈。全新演繹的抗戰劇《宜昌保衛戰》不僅將目光鎖定在了“宜昌大撤運”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更用荊楚人獨特而英勇的抗日歷程,讓觀眾們重新歷經一次血與恨的洗禮。家仇國恨不能忘,警鐘更要長鳴。
宏大的視角,不僅體現在精制的戰爭場面和震撼的陸海空全都有的硬件方面,還有全劇從開始便濃厚地營造出的真實的歷史大背景下,從兵戎天下的亂世到人心惶惶的個人,從國共各方的不畏生死的努力,到戰火燒身的兵將奮勇,以及諜戰隨行的謎與亂……都讓《宜昌保衛戰》在看似小格局小背景中管中窺豹到整個中國的抗日戰場。尤其是荊楚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才華和意志都在劇中得到了真實的表現。
宜昌,作為荊楚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趙子龍大戰“長坂坡”,張飛橫予“當陽橋”,關公敗走“麥城”被擒“回馬坡”,“夷陵之戰”火燒連營七百里等等故事和遺跡,俯拾皆是。這里還是埋葬關公正身的“五陽”之地,建有氣勢恢弘的關帝陵。同時也是關公文化的考察研究之地。在宜昌這塊熱土上,不僅發生著改變歷史影響歷史的大事,更有如土家人熱愛這一方水土的熱情和奔放。劇中不僅呈現出國共等方面的抗日事跡,宜昌軍民在日軍來襲時的表現,更融入宜昌地區特有的人文風情于這段戰火紛飛的歷史當中。就像土家人鐘愛的擺手舞,收獲時,打獵后,都會用這樣的歡歌笑語來祭奠成功的喜悅。所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宜昌保衛戰》中是那么的人情味兒十足,風土特色十足。
奔涌的長江橫穿宜昌,成就了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更成就了宜昌千百年的歷史。“宜昌大撤運”在這“最后的國門”,保家衛國的抗日高潮在英雄之城宜昌。恰似險灘、湍流、深水匯聚于此的大江,考驗的不僅是纖夫團結勇敢的心,還有勇者無畏的意志。逆流而上的宜昌人,不懼死傷的中國心,在《宜昌保衛戰》的創作團隊的敬業工作里,被詮釋得有血有肉有魂有魄。堪稱又一經典抗戰劇。
耳畔主人公那一句“吾國吾民,舍我其誰哉!”依舊動人心神、清晰有力。歷史若重來,必傾國人血肉,再蕩敵寇!
愛國電影《宜昌保衛戰》觀后感【篇二】
本來是抱著看一部神劇的心情,往下看了幾集,忽然感覺出了一些不一樣的味道,與其說這是一部戰爭劇,倒不如說是一部借題發揮的隱喻劇。
比如『宜昌江防工事腐敗案』,雖然篇幅不算多,但是可以說是本劇的重頭戲。警備司令蔡繼倫和建筑承包商趙全的勾結,重慶特派員和蔡繼倫餐桌上的密談,特派員對胡宜生的威逼利誘……一幕一幕,似曾相識。楊帆一錘子把防御工事砸了一個大窟窿,不由得讓人想起了20__年大汛,全國各地多處的河堤決口,經過專家們的一番調查,得出的結論是『水太大,把河堤沖毀』,聽上去蠻合情合理的,可不是水太大了嘛!可是總覺得不對味,真的僅僅是水大的原因嗎?
再比如土家寨的餐桌上,四妹最精彩的一席話:『在他們的眼里,是他們讓我們有飯吃,而不是我們供養了他們。他們才是我們的恩人』,當真是振聾發聵,相比之下,女一號江美云的辯白顯得蒼白無力,甚至流于官腔,讓人心生反感。四妹的話是說給國民黨老爺們聽的,但更是說給現在的老爺們聽的,這是老百姓真正的心聲。中國幾千年下來,不管這個國家姓劉姓李,姓趙姓朱,還是姓國姓共,官僚們的本質都沒有變化,用大明東林黨流芳千古的一句:『老百姓嘛,在家里等死就好了,干嘛要跑出來給老爺們添麻煩』,這就是官僚們最真實的面目。
兩個長命好運的小鬼子兵也是本劇的一大嘗試,不要疑問他們倆咋不死呢?不用懷疑,他們是肯定要活到小鬼子投降的,還得在回家的輪船上發表一番感慨。這就是一種隱喻的表現形式,兩個小鬼子兵是眾多厭惡戰爭的小鬼子們的縮影,包括過去的和現在的。盡管這種嘗試顯得過于一廂情愿了,但還是要給本劇的編劇點一個贊。
相較于這諸多的隱喻,戰爭方面的描繪就顯得無足輕重了,但還是要說幾句。男一號胡宜生是個十足的『萬金油』,哪兒有問題,哪兒就有他,哪兒有了他,哪兒就一定渡過難關。唯一奇怪的是,這樣一個歷經數場激戰,功勛無數,甚至重傷了老鬼子橫山武彥的戰斗英雄,得到了那么多國軍高級將領的賞識,從41年到43年,三年時間居然還是個少校,我想再傻X的軍隊,也該給他立功晉升了吧?余則成坐了一年辦公室,也混到中校了,你胡某人混得還不如一個文書?太丟軍人的臉了。
而且不但是胡少校,他身邊的三個活寶兵也是出生入死,槍林彈雨了,怎么還是個小兵?好歹領章上要加星了吧?不升官,起碼兵等要升一下了吧?這伙人簡直成了超脫俗世了,成仙了。
對戰場的描繪,張自忠將軍的故事就是極致了,光輝秒殺了其他一切,就是這種感覺。
愛國電影《宜昌保衛戰》觀后感【篇三】
《宜昌保衛戰》是齊星執導的抗戰劇,由徐佳、童蕾等主演
該劇以1938年“宜昌大撤退”、1943年“石牌大戰”兩個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1938-1943五年間發生在宜昌的抗戰故事。
現該劇在中央八臺熱播!
1938年中山艦殉難后受傷的抗戰傷兵胡宜生,回宜昌養傷時正趕上宜昌大撤運。在號稱“東方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行動中,胡宜生結識了共產黨,并在共產黨的感召下積極組織宜昌社會各界投入大撤運工作,使大撤運奇跡般地完成。
胡宜生在成為宜昌英雄的同時,也贏得了土家妹子成四妹的愛情。隨后,胡宜生隨江防軍馳援棗宜會戰,見證張自忠為保宜昌而戰死疆場,深感震撼。宜昌淪陷后,胡宜生拉起一支以土家族劃夫隊為主的民間武裝,號稱紅旗營,不斷襲擾打擊日寇。
1943年,日寇發起鄂西會戰目標直指長江天塹石牌要塞,妄圖拿下石牌,威逼重慶。胡宜生在中共地下黨的指導下,率領民間武裝,廣泛發動群眾,運送糧食與武器彈藥,支援江防軍作戰,在被譽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石牌大戰中大敗日軍,從而譜寫了一曲“民心不失、國門不倒”的抗日壯歌!
愛國電影觀后感怎么寫范文篇5
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以后,我的情緒一向不能平靜,因為英雄的形象總是浮此刻我的腦海里。
地道戰發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為了趕日本鬼子出中國,在每戶人家里挖了一條通道,這做了陷井,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冀中人民最后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但是,高老忠為敲鐘報警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去對付他們,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冀中人發會想到挖地道,家家戶戶連在一齊,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為歷史,我們此刻很少存在戰爭,因為人們不想打仗,他們想有一個溫馨的家,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們小學生,就應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愛國電影觀后感怎么寫范文篇6
我和我的祖國,每當聽到這段熟悉的歌曲后,我總能想到那些為祖國為人民做出奉獻的人,這不,在國慶假期就有一部與他們有關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影片分為了以下幾個部分,雖然事件不同。但都表示出了一樣的愛國情懷。
前夜
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不知有多少人永生不忘,記憶猶新,但你們知道那在當時拉風的電鈕升旗,背后有多少人的默默付出嗎?那個讓五星紅旗成功升到旗桿頂端的人叫林志遠。距開國大典還有一天,為防止國民黨奸細混入開國大典之中,天安門廣場執行了全面封鎖。但對國旗的檢測還尚未完成,林志遠將升旗系統按比例進行了縮小,進行實驗,本以為會成功,終于還是出現了問題,在經歷了種種困難之后,他們獲得了稀有金屬,并制造出了一個新的阻斷球。因為只有林志遠會焊接,所以只有他能完成這個工作,在克服了恐高的情況下,他終于成功了守住了中在在世界上的地位。
相遇
那個年代,是中華民族堀起的年代,那個年代,同樣是充滿了離別與消失的年代。他是核武器研究與制作的一員,他為中國的原子彈研究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為此與家人,愛人斷開了聯系,他為此付出了生命,他的名字是高遠。當核武器爆發出巨響的那一刻,預示著中國的掘起不可阻擋,他倒下了,倒在了人民的歡呼之中。
古今中外,有多少古詩佳句是寫的祖國,陸游的王帥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多么的悲傷,岳飛的黃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雖充滿豪情壯志,但這些都不是完整的中國。
讓我們在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中不斷體會祖國的越發強盛與繁榮富強吧!
愛國電影觀后感怎么寫范文篇7
這個國慶,我有幸觀看了《長津湖》這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影片。其中,一個叫“伍千里”的角色深深的震撼了我。
整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中國于1950年進行時志愿軍們在硝煙四起的戰場上英勇殺敵、不畏犧牲的事跡。在電影的一開頭,伍千里退役回家,偶遇弟弟伍萬里與其他小孩嬉戲。走到家門口,回想起自己父親母親一生一世飄泊于水上,無從定居,從自己從軍時的黑發化為銀絲,伍千里手里抱著自己哥哥伍百里的骨灰罐,重重的給爹娘磕了頭。“爹。娘,來年我一定給你們蓋一所好房子,讓您們過上安穩舒適的生活……”伍千里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我,無論做軍人再怎么忙碌,再怎么盡職敬業,也要做一個孝子,多回來看看父母。
在整裝待發,前往朝鮮支援的路上,伍千里發現了偷跑來從軍的弟弟后,怒發沖冠,大聲斥責弟弟的不孝與沖動。可在私下,他卻平靜而鄭重地對弟弟敘述自己當兵時戰友的傷亡。在進行入伍儀式的發槍一項時,伍千里為保護大家的安全以及對伍萬里的責任,取消發槍。表面上說著懲罰自己的親弟弟,實則在為將來伍萬里的獨立而著想。看到這一幕時,我深深的明白了,作為一個哥哥應有的責任心以及對弟弟適當的關照。
在戰場上,伍千里作為一名老兵,時刻呵護著弟弟與身邊戰友的一舉一動。同時,在發現弟弟高超的投擲技藝后,伍萬里利用好了弟弟,成功將敵人的主力哨塔摧毀。在外人看來,伍千里英勇善戰,伍萬里技藝精湛,但誰又曾想到,伍千里在讓弟弟投擲手榴彈炸哨塔時,何曾不是膽戰心驚,生怕自己的唯一的弟弟讓敵人的機槍射殺?其實,哥哥亦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因為他需要在保護自身的同時,也得保護自己的弟弟,對弟弟負起責任,對父母盡孝。而這,也正是伍千里通過自身行為所想告訴我們的深刻道理。
片里的五千里既生為兒女,又為人兄長,還是一名軍人。在動蕩的年代,要安頓好年邁的父母親,教導年幼的弟兄,還得抗起保家衛國的不易與艱辛。感謝伍千里,讓我明白了這些人生道理,感謝祖國,也感謝老兵,讓我們現在都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向您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