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暖春》觀后感
影片《暖春》是一個平凡、樸實而又感人的故事。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影視暖春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電影《暖春》觀后感1
《暖春》講述了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女主人公小花兩歲時便失去了父母,由于無法忍受后爹后娘的虐 待,7歲時她逃了出來,被一位好心的爺爺收留,卻遭到了這家叔叔嬸娘的反對。后來小花上學了,在班上她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她用自己的一舉一動感化了叔叔嬸娘。小花在鄉親們的幫助下考上了一所大學。為了報答鄉親們,畢業后小花又回到了生她養她的這片土地,決定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教育事業。
看看小花,想想自己。在家里,小花尊敬長輩,有時她還自己做飯、打掃衛生,一個8歲的小女孩,幾乎什么都會做。而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學習上怕苦怕累,生活上講吃講穿,鋪張浪費,得不到東西時還常常跟爸爸媽媽生氣,甚至還狡辯。與小花相比,我感到多么的慚愧呀。雖然我的條件好,但沒有她的學習干勁足,沒有她的生活能力強。
小花學業有成,本可以留在繁華的都市,可是她放棄了,毅然回到了這片生她養她的土地,因為她沒有忘記那里的父老鄉親,是那里的鄉親們撫養她長大,供她上學,才有了成績。她要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傳授給村里的孩子們,讓孩子們一個個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她的這種赤子之心是多么的鼓舞人心啊!
人生的道路崎嶇漫長,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要向小花學習,以她為榜樣,面對困難不低頭,從小艱苦樸素,學好本領。而且,我還要將平時積攢起來的零花錢,捐給那些貧困山區讀不起書的同學們;將自己穿小的衣服、不用的物品與看過的書整理出來,送給山里的小伙伴們。讓他們感到,同在一片藍天下,有時刻關心他們的兄弟姐妹!
電影《暖春》觀后感2
《暖春》涉及三代人:爺爺、嬸娘和小花。三代人的品質代表我國建國以來的三代人的思想品質的發展狀況。影片令人深思爺爺一代是經過艱苦樸素的一代,因為他對生活苦難實踐太多,他更能理解生活,所以他堅強和善良,他能承受更多的生活的艱辛。他會對小花具有愛心嬸娘一代,他們在繼承了爺爺一代的勞動成果卻沒有沿襲老一代的優良品質,他們更懂得珍惜自己,具有了更多的自私,他們更懂得生活的享受,沒有對生活艱辛的挑戰,她會對小花排斥。
小花一代,理應是富足的一代,受寵的一代。但影片給了我們一個特例:讓7歲的孩子處于爺爺一代的艱苦環境,他繼承了爺爺的優良品德,善待別人。
從三代人的生活我們知道:爺爺一代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和贊賞的,嬸娘一代人的品質是需要修改的,我們的下一代應該是小花那樣的。其實影片給我們現在的生活指引了一個方向:發展中的嬸娘一代經濟建設富足卻精神建設不足,而他們卻是中流砥柱,他們的正歪,直接影響著我們民族的發展。影片認為通過上下兩代人的共同努力來糾正嬸娘一代的錯誤,這樣三代一心,在具有良好思想品質下共同發展我們的民族。
可我們的生活發展令人擔憂:我們的下一代沒有小花那樣的環境,也就沒有象小花一樣繼承爺爺的優良品質,更無從讓小花一代來影響和感化嬸娘一代,下一代的嬌奢更不如嬸娘一代。可是我們正處在嬸娘一代,我們在為小花流淚的同時為什么不對自己做更多的反思呢?我們應該勇敢的拾起我們丟掉的東西:老一代堅強、善良、愛心的優良品質來糾正自己的錯誤,只有我們中流砥柱正了,下一代才可能不歪。我們嬸娘一代是關鍵的關鍵。
老一代漸漸退去,可他們的優良品質應該由我們嬸娘一代繼承并傳給下一代,而不是由老一代直接傳給下一代,他不符合生活規律。我們在實踐老一代優良品質的同時更應該給下一代創造實踐生活的環境,這樣生活才會象影片的結尾一樣;皆大歡喜。我們的民族才會穩健發展。
電影《暖春》觀后感3
星期三下午,我們班看了一部電影,電影的名字叫《暖春》。
這部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個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小花。她的身世非常的悲慘,剛出世父母就雙雙離她而去。后來,因為她的養父養母不給她吃,不給她穿,還每天對她又打又罵,所以,在一個寂靜的夜晚,趁人們熟睡的時候,小花連夜逃出了那個家,那個村。當人們發現她時,她已經暈倒在離村子挺遠的一條馬路上,幸虧有一位好心的大爺收留了她。當小花從昏迷中醒來,第一次看到老大爺時,由于恐懼而本能地蜷縮在墻角,可想而知她以前曾遭受過怎樣的苦難,她幼小的心靈曾經歷過怎樣的創傷啊!
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發現小花是個非常懂事的小女孩。她只有7歲,但小小的年紀卻會洗衣服,做飯,自己的事情樣樣自己做,從不麻煩大人。她還常常幫爺爺砍柳條,編竹筐……一天,她的叔叔送來一盆雞肉,因為小姑娘從來沒吃過雞肉,所以她看到雞肉特別興奮,眼里閃著亮晶晶的光,雞肉的香味此時饞得她直流口水,她捧著雞肉左聞右聞,左看右看,還用食指碰了一下放到舌頭舔了舔,可是,她在爺爺回家之前卻始終沒有吃一塊……
看著電影,我們一次一次地被電影情節所感動。看完電影,我想到了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從我們剛剛降臨到這個世界起,我們就生活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筑造的蜜罐里,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愛里面泡大。我們平時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不洗一片菜葉,從不疊一床被子,連最簡單的整理書包都是媽媽幫我們完成的,上學時還要媽媽幫我們背書包。家里有了好吃的,理所當然地拿來自己吃,卻想不到可以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分享……
和影片中比一比,我們的社會在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新一代小孩的思想和作為卻在倒退,我們決不能再這樣繼續,我們要像小花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懂得愛,懂得感恩,懂得孝敬長輩,讓暖暖的春意彌漫在每一個家庭,彌漫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電影《暖春》觀后感4
最近,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暖春》。影片圍繞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展開,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我被主人公的行為所震撼,讓我的心靈得到了凈化。
《暖春》主要講述了寶柱爹把一個名叫小花的女娃領回了家,卻遭到了兒子和兒媳的埋怨。媳婦香草想方設法騙走小花,但被寶柱爹一次次找回。香草惱羞成怒,寶柱爹帶上小花另起爐灶。寶柱和香草的刻薄,小花非但沒有記恨,反而用善良的心去接近和感動他們。最終大家消除了隔閡,小花擁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十四年后,小花成為了村子里第一位大學生,她甘愿留在山村當教師,用一生來報答父老鄉親。
電影中一個鏡頭對我產生了極大的觸動。在得知吃螞蚱可以治療香草的不孕之癥后,小花每天都帶上一個罐子,在上學和放學途中不斷捉螞蚱。小花的辛苦沒有白費,當十幾個裝滿螞蚱的罐子擺在眼前時,香草感動了
看到這一幕,我聯想到了在生活中的所作所為。記得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一個同學打傷了我,雖然老師處理了這件事,但我卻一直都對他心存不滿。一次,他找我借橡皮擦,我卻輕蔑地瞟了他一眼,傲慢地把頭扭向一邊:“不借!”聽了我這話,他愣了愣,隨后再次懇求我,我仍然固執地拒絕了他。看著他臉上焦急萬分的模樣,我幸災樂禍,得意極了。
回憶起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再看看鏡頭中的小花,她善良、寬容、上進的形象與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倘若面對每一個傷害我的人,都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的話,我的朋友將會逐漸變成我的敵人,而一個失去朋友的人將是多么的悲哀。想到這里,我深為自己狹隘的心胸感到羞愧不已。因此,我需要以寬大的胸襟面對以后的人生,正如清朝賢臣林則徐所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電影已經結束了,但是主人公以德報怨的精神卻永遠駐留在我的心中。
電影《暖春》觀后感5
影片《暖春》是一個平凡、樸實而又感人的故事。影片中小花的懂事孝順,讓我深深震撼了。
影片中的為嬸嬸生孩子而去捉螞蚱的情景、與爺爺相依相伴的情景、村民捐出糧食和錢的情景……都催人淚下。
看了《暖春》,也許是心靈的觸動,眼淚不由自主地掉下來。感嘆平片中小花的命運波折,被那沒有血緣關系的祖孫兩代的親情所感動。
她只是個七歲的女孩,那種求知的渴望,真令我自嘆不如,為了學習認字,她偷看鄰居孩子刻字;為了讓爺爺少砍幾根柳條,她請求老師用鉛筆給她批作業。我們現在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還有先進的教學設備,與她相比,簡直天壤之別,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認真學習呢?
她只是個七歲的女孩,這是一種怎樣的寬廣胸懷!如和收養她的爺爺一樣,他們的心胸都是如此的寬廣。能夠用誠懇的愛去對待所有人,不記恨別人。試想:世界上能有幾個人能做到這一點?很多大人都做不到,而她卻做到了。
她只是個七歲的女孩,但她有一顆善良的.心,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和她的生活環境大有區別,我的父母很愛我,很寵我,有時,還可以鬧情緒、撒撒嬌,我不必為“愛”,而去捉螞蚱。
他,為了一個跟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陌生女孩而操勞,他為了讓小花上學而拼命背回柳條,怎能不令人感動呢?善良、真誠這兩個詞的含義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爺爺這樣的美德,那該多好呀!
“是愛,讓我成長,讓我明白,生活中不止是血是熱的!”如果不是愛,她就沒有機會生存;如果不是愛,她就沒有機會求學;如果不是愛,她就沒有機會回報這片生她、養她的土地!
讓我們行動起來,讓世界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