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范文
宮崎駿是日本著名的擁有很大影響力的漫畫家之一,也是最溫柔的。相信朋友們看過很多的宮崎駿老爺爺的作品,今天來給大家推薦一部千與千尋,好不好看看一下大家的觀后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范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范文1
今天又看了2遍《千與千尋》,感受濃烈……
“千”與“千尋”,迷失的自我與最初那個純粹善良的自我。
千尋離開父母的保護,初來乍到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面對各種“妖魔鬼怪”的客人,感到害怕、孤獨。千尋也正如我們獨立生存一樣,第一件事就是得找工作,沒有工作就無法在這個世界生存。
油屋(澡堂)正是我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的縮影,里面有很多勢利、拜金的人,但也有友善真誠的人。無臉男的形象是黑暗的,它只有一張沒有表情的面具,它沒有臉,它不是某一張臉,因為它是每一個寂寞、空虛、迷茫又渴望善良、真誠、溫暖與愛的人,是眾人共同之處的總和,它代表很多人。當無臉男迷失在了油屋(澡堂)的紙醉金迷里時,是單純、誠摯、善良的千尋救了它。是的,可以拯救迷茫、空虛、寂寞的是溫暖、善良、赤誠,拜金、勢利、貪婪只會使人粗鄙、暴戾。
湯婆婆極其奢靡、拜金,金錢迷惑了她的雙眼,以至于身邊最重要的人被換了都未能察覺。
電影很美,感受到了電影所傳遞的那份溫暖赤誠、不忘初心的力量。最初,我們每個人都是善良、真誠、純粹的孩子,但愿我們閱盡繁華還能保留那份最初的真誠、善良、溫暖。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范文2
《千與千尋》看似是一個寫給10歲小孩的童話,但里面卻蘊含許多東西,不是一個10歲的小孩可以理解的,我覺得她更適合大人看,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世界。影片中的主角是一個年僅10歲的小女孩千尋,她迫于現實的無奈,只能和熟識的同學,朋友,老師們分別,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去往新家的路上,沿途的風景雖然很美,但千尋卻無暇顧及。由于爸爸的過于自信,他們在一個岔路口迷路了。故事從千尋拒絕走入未知的隧道彼端,到害怕或孤獨影響了她尾隨父母之后開始。
后面的歷險也就接踵發生了……這些就是心靈蘇醒的引線。 然后一切開始改變。幽暗的廟宇隧道盡頭,隱藏著多少灰黑煙塵,對一個小女孩來說,固然無法預言。 在一家美味飄香的飲食店里,父母貪心偷食,而千尋卻沒有一點被吸引,她一個人在外面游玩。受到小白的警告,她跑回了那家店,但一切都已面目全非的。原來他們由于貪食而觸犯規條而變成了豬。千尋為救父母,而在這個虛幻的世界里靠艱辛的體力勞動生活。面對或暴戾或無情的眾神仙們,在艱難中無從選擇,只能 從基本的生存中尋求出口。
神仙的世界里,有好人也有壞人。無論是表面冷俊內心復雜的小白,還是銳利熱烈的小玲,抑或沉著寡言有很多手臂的鍋爐爺爺以及幫他填煤球的“黑色小精靈”們,他們都給予千尋很多幫助。與蠻橫的湯婆婆相比,我們可以感受他們的平靜, 以及被宿命控制的內心圖景。而另一個澡堂來客無面人,卻缺乏性格,比現實中的千尋更加軟弱,隨波逐流。因此,千尋自此甘當無面神的導師,為他尋求生活的出口 。
片中有一段攝走了我的魂魄,碧藍天空下,茫茫大海里的火車,千尋和無面人安靜的坐在位置上,其他乘客造型類似照相式繪畫里的影子,無比安靜的上車,下車,或者等候自己的那一趟列車。這個景象讓人強烈的想到人生,宮崎峻描畫的往往不是列車在路上安靜前行的日常景象,就是到站時的末日景象。路途似乎沒有盡頭,但卻總會在什么地方與什么人相逢,所謂命運,不過如此。他的影片里總有御風而行的生靈,天與海分不清楚的界限,很難說宮崎峻秉持的是圣埃克修佩里一般的飛翔激情,還是如同押井守所說的,把神風突擊隊的精神貫入到他的電影里。但是好在至少人們可以在他的電影里回憶起童年的純真,分享他對人類未來的思考。至少那些默默無言純凈世界的樹始終在那里,為我們,也為所有人展開想像的翅膀。至少愛幻想的人可以乘上宮崎峻的火車,跟著他安靜的看風景,眼睛悲憫。雨一直在下,流淌過懸崖匯聚向低地,太陽出來的時候,山谷已變成海洋,樹木在水下繼續蒼翠,火車在海面照舊每日飛馳過一個個小站。小玲用木頭澡盆將千尋送去車站,看到鐵軌后,千尋跳下水脫掉鞋子慢慢向站臺跋涉。我努力搜尋著對電影殘余的回憶,始終浮現那一條隱浮在海面的軌道,被蔚藍寂靜 的大海擁抱。當千尋牽著尋回名字記憶的小白(那時他已經恢復原名“琥珀川” )的手,在現實的那片天空中云翔,心情暢然,了無牽掛,故事也走到了盡頭。
宮崎駿將《千與千尋》送給所有女孩子,或許就是因為它適合所有即將或已經踏上人生征途的旅人,如何自茫然無措中獲得勇氣,這是人生的必經一課,其實無關男女。如果單從主角冒險經歷來看,《千與千尋》可能是宮崎非?!捌綄崱钡囊徊孔髌?,千尋不用拯救世界,也不用和軍隊抗爭尋找失落的城市,她的身上沒有國仇家恨之類的宏偉目的。她要做的只是要在父母變豬后,一個人在神怪世界中獨立求生,并且拯救回父母和白龍,這個小女孩的主要工作(冒險)地點甚至只是一家浴室,雖然里面好像神怪展覽。千尋“有限、簡單”的遇險經歷,反而提供給觀眾一個真實、充滿余味和自省的幻想空間。居住過平房的孩子,誰沒幻想過雨后水洼里跳出條鯉魚。當看到千尋為骯臟的河神沖澡,結果沖出一大堆污穢的破抹布、廢舊自行車時,你是否意識到宮崎駿的環保主題依舊常青,他虛晃帶過的一筆譴責之色已經讓人無地自容。千尋的神幻歷險是如此的平實,以至于每個成年人都能從她的淚水和歡笑中看見自己童年的回憶。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范文3
因為聽了久石讓先生的音樂,喜歡上了一首曲子,發給朋友鏈接,對方說起來這是千與千尋的里面的曲子,說是一部很好看的動漫電影,我立馬翻出來仔細認真的看了下來。觀看后有一些感想,想寫下來。
至純之心。人應該做個至純之人,不可有貪欲,再退一步至少要控制貪欲。千尋父母因為貪食,而在商家不在的情況下誤食食物,變成了豬受到了懲罰?,F實中,也會有各種誘惑,這些誘惑比單純的美食大多了,有金錢、美色、權力等等,往往也會被誘惑導致不純的行為。而另一面,千尋在各種誘惑下,保持了一顆至純之心,最后獲得了成功,得到了重生返回現實世界。人不能有一絲僥幸心理,誤以為一個小錯誤可以蒙混過關,能逃脫惡果的降臨。即使讓你今天逃了一次,只會更加加深心中的僥幸心理,最終釀成一個更大的惡果。所以,保持一顆至純之心,一顆純粹的心,讓純粹引領自己,而不是欲望。
信念之心。人必須得有信念,并且用信念堅持下去,哪怕受到阻撓,也要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躲避去獲得心靈上的庇護,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心靈只有得到錘煉才能強大起來。若是能守著信念,忍著痛苦做下去特困難和別人做不了的事,那么你就是成功的王者,歷練后就成了強者,別人也會刮目相看。要想不被別人忽略,就得自己強大,而不是抱怨別人。湯婆婆對千尋留下工作的各種阻撓和陰謀,在千尋堅定信念的情況下沒有得逞,反而千尋獲得了留下來工作的機會。并且在巨大惡臭的河神來臨下,別人由于受不了惡臭,都避而遠之,只有千尋忍著難受迎難而上,最終完成了給河神洗澡的任務,并且獲得了河神的賜予——河神丸,后來將河神丸分別給予白龍和無臉男食用,解救了他們。困難都是直接來臨的,不要驚慌失措,讓沖動代替了理智,守住信念一步步解決方為正道。佛度自度者,守住信念、努力認真的人,能獲得自己內心的寧靜,也會受到別人的關注、關愛和幫助。千尋就是在自己的努力認真下,才受到了鍋爐爺爺、白龍、小玲、錢婆婆的幫助,最終回到了世界。
感恩之心。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有困難、有磨練、有開心、有成功;有愛、有恨、有理解、有誤解,都要懷一顆感恩之心去面對、去擁抱,而不是只想著好處而排除壞處。千尋懷著感恩的心,去面對了困難和幫助,尋得了最后的勝利;并且在獲得了大家的幫助下積極幫助守護別人。如無感恩心,來世有何用。感謝一切,造就了現在的自己。
最后總結一句話:生活啊,真是好安排,要好好珍惜她哦!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范文4
十多年前第一次看《千與千尋》,一個不愛看動畫的人,愛上了動畫!
再見《千與千尋》,頭腦中的很多畫面還在,但是很多細節刻畫少許出入。
感謝經歷人生很多事情后再次觀看這部勵志的影片,
我無法想象一個日本的高齡老頭宮崎駿怎么有如此可愛的思維,
刻畫的這個小小人兒感動了幾代人,
那個世界很奇異,
不僅有充滿冒險的工作,
嚴厲的老板湯婆婆,
值得信賴的白龍,
慈祥的鍋爐爺爺,
怪異的客人……
你身邊是不是有個面具男,
一直追隨,
他想把他認為最好的都給你,
可是他根本不知道你到底要的是什么?
再看看那個小東西,
當出來了之后才發覺,
離開湯婆婆的過度關愛下的風景,
如此美妙……
其實我們大人給予的,
并不是他們想要的,
太過的溺愛,
于他于你都是錯!
電影整個畫面感,
色彩搭配,
故事描述,
細膩處理、刻畫等都非常好。
感謝宮崎駿給我們帶來了這么美好的觀影感受,
謝謝我們的再次遇見。
千與千尋電影觀后感范文5
很喜歡寫些讀后感、觀后感之類的文章??蓪τ谇c千尋,卻一直沒能寫些什么;對于最喜歡的動漫影片卻一直沒能寫些什么??赡芤驗樽约簩懙貌缓玫木壒?,不敢寫吧。怕寫出來自己不滿意。今天,我又一次看了一邊千與千尋,這已經是第三遍了。才突然想要寫一點什么,不好也沒關系。
剛看這部電影是在初二的那個寒假,瀟湘電影頻道正好有在放。我卻是從中途看的,也就是千尋找湯婆婆要一份工作時。最開始引我注目的是影片中的美少年白龍。宮崎駿的畫風和少女漫畫是完全不同風格的,雖然少男沒有其他漫畫中的那么細膩,帥氣,但是他的白龍卻有一種吸引人的味道。我很喜歡這種風格的人物,簡單但是又有特別的感覺。
第二次看已經是在高二美術課堂上了。美術劉老師給我們欣賞《千與千尋》。我當時很興奮,因為可以從頭開始看了。仿佛這是緣分般。同學們也都在問我這部影片到底在講些什么。的確,我自己剛看完這部電影時很迷惑,似乎很難從這樣離奇的故事情節找到有關于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以一個十歲的女孩作為主角,給觀眾看的動畫又有什么意義呢?剛開始,我以為是強調千尋是一個只懂得自己的女孩,從影片的第一幕轉學到鄉下就明白似乎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經歷了那件事后,學會了怎樣為別人著想。這是我個人所認為的,感覺上好像也沒錯。
后來,我買了宮崎駿的作品集,隔一段時間就看那么一、兩部。
所以,今天才有機會重復看影片,終于找到一個合理的答案,那就是“千”與“千尋”的區別。
影片中反復強調著這樣一個情節,千尋被油屋的最高統治者湯婆婆奪去了名字,而她的回歸,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她是找回自己名字的人。所以可以說,名字是聯系她的本體和原來世界的一個最為關鍵的點。湯婆婆奪走她的名字就是為了奪走她的自我。失去了名字的人,也就失去了在那個世界的身份和生存的依據,這正是作者宮崎駿所要向我們表達的。
他要告訴我們的是,一個人的存在,于已于他人,都是特定時空所賦予的。時間的定義給一個人實體的真實。所以,失去了在原來世界的記憶又存活于現在這個意境,便等于將自我完全迷失,然而如果能牢牢記住自己的名字,記住自己的過去,便依然不會迷失自我,依然掌握著回到真實的鑰匙。
影片中錢婆婆對千尋說過一句話“曾經發生過的事不可能忘記,只是想不起來了而已?!?/p>
因為那些“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我們才得以存在,我們才會繼續存在。
所以,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
除了千與千尋,我還喜歡宮崎駿的《天空之城》、《哈威爾的移動城堡》、《貓的報恩》、《幽靈公主》、《風之谷》、《龍貓》、《懸崖上的金魚姬》、《魔女宅急便》和《夢幻街少女》。這些都是很精彩的動畫影片。他的影片幾乎都是以女孩子作為主角,講述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少女旁邊還有一個少年或者是伙伴陪著。
我真的非常喜歡他的作品。會一直喜歡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