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港囧觀后感作文
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一般來說,觀后感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電影港囧觀后感作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電影港囧觀后感作文1
走進金逸的IMAX大廳,感覺很不錯嘛,銀幕和普通的電影廳不同,它是凹進去的,不是平的;電影的聲音效果非常好,座位也很寬大,真是很棒的觀影空間。港囧是徐崢的系列喜劇的第四部,也是他親自導演的第二部,前一部是泰囧,而人在囧途和心花怒放的導演不是他,他只是參與演出。這四部電影我都看了,我覺得港囧差不多要算最好的一部,所以它的票房能創造更大的奇跡!
我是一個喜劇愛好者,笑點低,港囧的笑點可能比泰囧略少,比人在囧途和心花路放要多。前面的三部電影基本上可以算公路片,追逐戲很多,也很重要,而港囧雖然也很重視追逐,但并不是典型的公路片,而是一部動作片!現在,徐崢與其說是一個笑星,不如說已經轉型為007和湯姆克魯斯那樣的動作巨星,劇中有很多驚險鏡頭,劇中人都驚呼清風徐來變成了成龍,但我覺得他的目標不是成龍,而是湯姆克魯斯!
追逐是本片的一個主題,從婚戀愛情的'追逐到外在的動作追逐,無處不在:一開始,清風徐來追逐杜娟演的楊伊,趙薇演的蔡菠主動追逐徐來;后來蔡菠和徐來結婚,徐來受不了趙薇一家人的欺負,又想起了杜娟,在香港旅游的時候抽出12小時,瘋狂追逐杜娟;但緊急著,徐來的行為被他的老婆的弟弟蔡拉拉(包貝爾)發現,展開了包貝爾對徐崢的追逐,然后兩人瘋狂奔跑,打斗,相助你追我趕。這條主線所之外,還穿插了香港警察葛民輝、李燦森的追兇行動,這條副線和徐崢包貝爾糾纏在一起,產生了很多笑料,增添了很多香港元素。
港囧這個標題不是寫香港人很囧,也不是寫大陸人在香港旅游遭到香港人挑釁而顯得很囧,它實際上是徐崢的一次心理冒險,一次想打破鐵頭緊箍咒的突圍行動,但最后還是失敗了!這個鐵頭緊箍咒也許是趙薇家族給他的壓力、欺凌和侮辱,也許是各種不甘心,也許是婚后不能生育的尷尬,總之都是徐來自己一個人的問題,與香港無關。反過來,徐崢導演對香港充滿了欣賞和贊嘆,這個彈丸之地,曾經爆發出巨大能量,創造了中國電影的各種神話!他為了向香港電影致敬,像撒胡椒面一樣四處天女散花,把香港電影的歌曲,海報,臺詞,爆炸道具,甚至演員,導演,全都呈現在內地觀眾面前,包括我這樣對香港電影并不熟悉的小觀眾面前。爸爸看的津津有味,我卻看的云里霧里,對很多典故一知半解。其實我也看過重慶森林,大話西游這些碟片的,但要在劇中馬上聯想到哪句臺詞出自哪部電影,還是很有難度的,這必須是香港電影的死忠粉絲才行,而徐崢和趙英俊就是這樣的死忠粉絲,他們選擇的香港電影歌曲都非常好聽,有力地烘托了本劇的各種追逐狂奔!
這部電影的劇情和臺詞我給9.5分,就剛開始包貝爾的臺詞不行,有點出戲,其他都很完美;音樂給10分,攝影9分,表演8.5分,總分給98.5分!推薦觀看!
走出電影院,我看到一個巨大的球體,灰色的球體,原來是月球啊!這可是比陶虹給包貝爾發獎還要令人驚喜的彩蛋啊,現代社會的時尚元素真是無處不在!
電影港囧觀后感作文2
囧系列的只有此片是在電影院看的。首先還得感謝中國人壽給的觀影機會,在下線前一天到影院看看的。
開頭看著年輕時代的故事,很文藝,埋下了梵高繪畫的暗線。橋段就是我愛你,你愛她,沒什么對錯只是緣分的錯過。
到香港后的一些段子還有點兒接受無能的。里面港片的元素很多,二層游覽車,密集的居住樓,還有小渡輪,以及蠱惑仔等等,再配上上個世紀的經典老歌,欣賞性很強,表現的張力是有的。
這個喜劇我看得是有哭有笑。細節還挺感人的,那個藥不能停的盒子,那份盒飯。幫你打理生活的那個人,遠比初戀來得重要。得不道的才是最好的,失去的才是最重要,這種得失心,讓很多人忘了一句俗話,“一鳥在手勝過兩鳥在林”,其實擁有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看上去很美,還是遠觀莫褻玩得好。
那個藥不能停的盒子,還有法國的畫廊。菠菜記得徐來的夢想,一直在為整個家默默奉獻,但也有著小女人的一面。在最后露臺上還撒嬌的說魚刺的梗,很可愛,最后的畫面扣。
電影就不劇透了,說多了不好笑,大家有空就看看吧。
電影港囧觀后感作文3
假期因為受不了各大景區的爆棚只好老老實實的宅在家里,每天自然醒的日子爽得很,但無聊的時間也是難以打發的,近來《港囧》上映以來票房火爆,于是看電影成了不二的選擇。
因為有了前兩囧的鋪墊對第三囧的期待值自然會很高,但事與愿違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整部電影有種想笑卻笑不出來的感覺,唯一印象深刻的是徐崢的一句臺詞:“這么多年來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我與徐崢同屬70后,從中學到大學直到工作,我們是看著香港電影,聽著粵語歌曲長大的一代, 在《港囧》里徐崢的確帶我們重溫了從陳百強的《偏偏喜歡你》、張國榮的《為你鐘情》到《英雄本色》、《花樣年華》、《阿飛正傳》、《大話西游》這些當年耳熟能詳的影視歌曲。然而缺少了黃渤、王寶強的襯托,整部電影成了徐崢的個人獨角戲,正如徐崢在電影中所說:“我的青春歲月真實存在過”,到此為止我似乎明白徐崢為什么不用黃渤和王寶強了,徐崢是在拍一部回憶錄電影:找回自己曾經失去的青春歲月,電影中大部分是徐崢個人略顯蒼白無力的道白,盡管可能是他本人的真情流露,但缺少了穿針引線的細節支撐,而使得電影有些平鋪直敘亮點不多,沒有引起的觀眾的共鳴;整部電影與前兩囧有了一些明顯的變化,在喜劇片中加入了劇情片的元素,顛覆了觀眾在前兩囧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囧系列電影的固有模式,使得大部分觀眾乘興而來,敗興而歸,與其叫《港囧》不如更名為《徐囧》更為貼切。
徐崢在前兩囧積累起來的人氣和資金足以使得徐崢有資本有底氣去拍自己想拍的電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用當下比較時髦的話來講就是:有錢就可以任性。《港囧》可以說是徐崢想在前兩囧的基礎上有所突破的處女作,如果說前兩囧是因事而起的話,那么《港囧》則是以人而終。《港囧》中徐崢集導演和主演于一身,光環自然無人可比,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評心而論上戲出身的徐崢作為演員,在演技上比不上中戲出身大器晚成的吳秀波,在商業片的導演手法上與香港導演王晶還有一段差距,但徐崢卻在《港囧》中,集導演和主演于一身的確有些讓人費解,在這一點上似乎與姜文有些共同之處。姜文在功成名就后也走上了一條自編自導之路,有錢就是任性同樣適用于姜文身上,《一步之遙》可能是姜文的得意之作,但作為普通觀眾卻是一部晦澀難懂的電影,也許姜文不在乎,老子就是拍些你們看不懂的電影!
八十年代中期到整個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其間有代表性的導演吳宇森:1986年執導槍戰片《英雄本色》,該片不僅獲得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同時也奠定了吳宇森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1990年憑借動作片《喋血雙雄》獲得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93年赴美國好萊塢發展。1997年憑借電影《變臉》獲得全美華裔藝術基金會金環獎,2002年后執導的戰爭片《風語者》更是讓人眼前一亮,也見證了吳宇森導演風格的轉型,與《港囧》同期上映的《太平輪》更是史詩篇的巨作。吳宇森已經完成了從香港導演到好萊塢導演的角色轉換,也跳出了香港電影的局限走向一個更高更大的舞臺。
中國電影的希望不僅僅在票房上,觀眾更希望看到中國版的斯皮爾伯格、卡梅隆、伊斯特伍德。也許下一部電影作為導演還是演員或者二者兼有之,成了徐崢痛苦的選擇。雖然《太平輪》的票房不如《港囧》的火爆,但觀眾不可能一直囧下去,徐崢,你呢!
電影港囧觀后感作文4
其實我在看《泰囧》的時候,我前前后后看了大概四遍吧,看到最后的時候我都會有想哭的感覺,從來沒有一種爆笑的感覺,真的是無奈,被命運捉弄的感覺當然不是每個人的感受都那么深,但是我也會聽到我的妹妹說這個不好看,一點都好笑,我不要看,好慘啊。這個世界都是悲喜劇,沒有絕對喜劇,沒有絕對悲劇。然后到了這么一部《港囧》,宣傳做的足夠好,鋪天蓋地都是,影片在香港,看點也很足,無非就是為了票房嗎,但是它的故事絕對不是無厘頭,就是真實的生活,徐崢說來源于他一個大學同學,所有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有人說這其實就是一個講中年危機的故事,對啊,就是啊,導演人在中年,拍了一個關于自己以及同齡受眾層的電影,用喜劇外表包裝起來的一個故事片。這就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啊!
關于趙薇的演技,可能大家身邊沒有這樣的人,就是那種很逗的人,率性,自然開心果,陽光燦爛的人,所以她在玻璃板上也可能會有那種情況,我覺得演的不算最好,但是這也可能是其中一種演法。
過氣的演員,雖然我不是演員,但是我覺得這個對演員是一種莫大的侮辱,一個演員能夠演戲他就是演員,怎么也不會過氣,過氣的叫明星,明星才是一陣一陣的,港囧里面的那個客串,他們何時紅過,但他們一直在演,他們就是演員,沒有過氣!
電影港囧觀后感作文5
看完徐崢的《港囧》,我還是忍不住想給他多點幾個贊,雖然像他電影里說的“我辛辛苦苦忙碌一整天半夜三點多回來還要在朋友圈給你們挨個點贊”是一種很苦逼的生活,我卻很想套用他的這句經典臺詞:
我辛辛苦苦忙碌一整天晚上連飯都沒吃就跑去電影院看你的《港囧》,笑中帶淚地看完還真心覺得徐崢你就是個人才!圈里要發長文給你點贊!
在我的心目中,真正稱得上喜劇導演的只有四位:許冠文、周星馳、王晶、徐崢。前三位都是香港導演,只有徐崢是大陸的。許冠文和周星馳的風格屬一脈相承,作 品都著重描述香港底層社會小人物的命運,周星馳后期的作品則拓寬了題材和展現出更多不同的風格,包括古裝、黑幫、穿越、校園電影等,王晶的喜劇片主要以黑 幫、都市情感為題材,后期作品顯得有些青黃不接,至于徐崢,雖然導演作品不多,但卻一再刷新我們的喜劇觀感,況且他本身的表演也可圈可點,絕對是中國大陸 不得多得的喜劇天才。
當初很多人稱香港喜劇導演許冠文為“冷面笑匠”,意思就是他自己不笑,卻能把很多人逗笑,我覺得這個稱號用在徐崢身上也不為過,在表演中,徐崢總是一副置 身事外的樣子,就如他自己所說:“這本來是我表演的一個毛病,容易過于地理性,我去參加那種綜藝節目,我和王寶強、黃渤在一起,其實他們表現得比我更投 入,我盡管也是笑,但是你總感覺我其實是站在旁邊看的那個人。”而許冠文也曾在媒體面前公開表示很欣賞徐崢,認為他是中國大陸非常不錯的喜劇演員,正可謂 英雄惜英雄。
別看徐崢現在總是一副光頭佬的樣子,其實以前的他就像《港囧》里的徐來一樣,是一個十足的文藝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