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王子》觀后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電影《小王子》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電影《小王子》觀后感1
法國人拍的《小王子》動畫片里面的小王子長大后就忘了過去,他成了一個膽小無聊的、名叫「王子」的大人。
這其實蠻符合邏輯的。你從原著里,也能讀出小王子并不是一個敢于承擔的人。
他愛玫瑰,他內心也知道沒有他在星球上拔掉猴面包樹的小苗,很可能兩天后,巨大的猴面包樹就會撐破整個星球。即使這個慘劇不發生,大風也可能會刮到玫瑰,小羊也可能會吃掉玫瑰。總之,他不在,玫瑰很可能會凋零,但他依然把玫瑰留在B612小星球上。
他愛狐貍,他馴養了它,但是又離開了它,從此,狐貍就守望著那一片像他金色頭發一樣顏色的麥田,想念著他。
他愛飛行員,明知離開會讓飛行員難過,但依然選擇讓毒蛇的牙齒嵌入身體,用自殺的方式和飛行員說了再見。
你看,無論你用多少美好的詞句形容小王子,依然無法遮蓋,他骨子里是一個習慣用逃避解決問題的人這個現實——我也是最近幾年才對小王子有這樣的認識。我依然喜歡他,只是不會因為這份喜歡而看不到他的自私、軟弱、不負責。
實際上,創作小王子的圣愛克蘇佩里在生活中也是這樣一個缺乏責任感、和現實關系緊張、長不大的小男孩。在他妻子龔蘇蘿的回憶錄《玫瑰的回憶》里,圣愛克蘇佩里極度以自我會中心——他向龔蘇蘿求愛時用的方式是:一見鐘情后把她“綁架”上了飛機,以墜機為要挾求她答應。他反復無常——把龔蘇蘿從千里之外召喚而來,在一起不到一個小時就呵斥她說:“走開,這兒沒你位置。”
他最后和世界告別的方式也很像是一場逃逸——執行任務時,駕駛著飛機消失在空中。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普遍猜測是飛機失事。
電影《小王子》觀后感2
相比片中的小王子,我更喜歡那個喜歡聽老飛行員講《小王子》故事的小女孩。
小女孩在發現小王子變了的時候,她沒有因為偶像隕落而傷心落淚,而是用積極行動去改變事件走向——她開著飛機撞破了商人設計的玻璃罩,讓罩內被囚禁的星星們回到夜空,繼續自由地轉動、發光。
她還用自己的勇敢善良、自信無畏喚醒了王子先生心中的小王子。
我相信,這樣的她長大后,應該會是一個真正優秀的大人,一個內心不會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孩子的大人。
老羅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很認同,大意是,「最激烈的理想主義者最容易蛻變成徹底的虛無主義者。」
原因很簡單,你越希望世界真善美,越容易在看到假丑惡時難過幻滅。
我在后臺常看到一類提問,大意是「我一直覺得做人要正直誠實,但看到周圍人靠厚黑學那套不要臉的方法上位,心里會不平衡,求怎么破。」
我承認,在國內這種社會環境下,某些節操更少的人的確會混得更好。那些不夠堅強的人,往往就抱著「世界這么亂,裝純給誰看」的想法同流合污去了,更過分的還會嘲笑那些繼續堅守的人幼稚無知。
在這種情況下,你如果想保持住童心,不成為那種無趣無原則無底線的大人,你得比那些人內心更強大、頭腦更聰明、意志更堅強才可以。
只有這樣,你的童心才能存活下來。
你越不想長大,越逃避現實,越可能變成糟糕的大人。
在我還是小孩時,曾把成人世界視為洪水猛獸,覺得復雜丑陋,會在同學錄上,最討厭的動物那一欄,惡狠狠填上「大人」兩個字。
這些年過去,我也早已成了大人,我慢慢知道,長大和童心從來不是一對反義詞。
真正的成長是,你越來越有能力保護好自己心底那個孩子,你甚至可以去喚醒別人心中沉睡的孩子,去守護他人的童心。
電影《小王子》觀后感3
對于這部電影一直想看,只是沒有合適的時間,說實話對于小說版的《小王子》一直給我以童話故事般,雖說故事簡單但我卻沒有深入的去思考它的深層意義。
電影版的很形象很深刻,開頭也反應了很大部分家庭對孩子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各種對孩子的規劃與期望,是否真的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不要把孩子好不容易漏出來的天真也給扼殺了。
電影中的老飛行員卻想保留著孩子該有的歡樂與活力,不該讓他們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所以當他被推進病房的那一刻,我也很傷感,就怕連這唯一的溫暖也消失了,這同樣讓孩子知道,我們不能就這樣一成不變的生活,去尋找那讓老人一直牽掛的小王子。
每個人都是從孩童時代過來的,雖大人的世界與小孩是不同的,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拋棄這份天真,我們也要保留著這份珍貴的記憶,要知道這是我們每個人最寶貴的財富。
現在的我們改變還來得及,不是嗎?
電影《小王子》觀后感4
小王子在第四顆行星中遇到的商人,他實在太忙碌了,工作太多了,做的都是正事,不斷計算,講究精確,沒有閑工夫去胡思亂想。小王子問他“你拿這五億顆星星做什么呢?”他糾正是五億一百六十二萬二千七百三十一顆,并說“不做什么。我占有他們。”“占有可以使我富有”“我把我的星星的總數寫在一張小紙片上,然后我把這張小紙片放進一個抽屜鎖好。”小王子反駁他“我占有他們,對火山有好處,對花兒也有好處。可是你占有星星,對它們沒有好處。”商人張口結舌,無言以對。一路上,小王子自言自語:“這些大人們真的好奇怪。”
商人其實和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人很像。每天干的都是“正事兒”,忙忙碌碌,為了心中無盡的欲望,無窮的利益,卻在很多時候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稍微停下就會覺得生活空虛、迷茫,只能通過讓自己忙起來來稍事使自己忘卻心中的不確定性。沉湎于快速的節奏、喧囂的聲響和色彩的魔術,夜深人靜反省起來卻覺得自己無比孤獨與可憐,快樂早已不再。“我很孤獨,我很孤獨,我很孤獨······”小王子心中的吶喊也喊出了現代人的焦慮。“又干,又尖,又鋒利。
人們一點想象力都沒有。他們老是重復別人對他們說的話···”這或許就是我們如今的生存狀態,一復一日重復地過活。總是行色匆匆地穿過鬧市,手里拿著表思考,吃飯時眼睛盯著商業新聞,不復有閑暇沉思,愈來愈沒有真正的內心生活。如今我們急于用外在的匆忙和喧囂來麻痹內心的不安,用財產和知識的富裕來填補精神的貧困。“我們一旦接近了自己的真實,我們自己的完整性也就土崩瓦解,我們的自我的存在也就不復堅實。”我們走得太“遠”了······
“當我是個小男孩的時候,圣誕樹的燈光,午夜彌撒的音樂,人們甜蜜的微小,都曾像這樣輝映著我收到的圣誕禮物,讓它熠熠發光。”孩童時代的我們真的活得輕松簡單,純粹真實。也許就是一個毛絨玩具、一個糖果、一個擁抱,我們都會開心很久,會很懂得珍惜。這些東西或許在現在的我們看來微不足道,但那時的我們卻把它們看得很重要,它們是陪伴我們成長的“伙伴”,是不讓我們感到孤單的“朋友”。
我們為它們,花費了時光。金錢可以給過路的陌生人,“時間”卻只給能讓我們溫暖快樂的人。就像小王子星球上的玫瑰,對于他來說,單單就那一朵,就比那些大片大片一樣的玫瑰花重要的多。“因為我給澆過水的是她,我給該國罩子的是她,我給遮過風障的是她,我給除過毛蟲的也是她。我聽她抱怨和自詡,有時也和她默默相對。她,是我的玫瑰。”正如狐貍對小王子的話“正是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費的時光,才使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
電影《小王子》觀后感5
我似懂非懂地看完了,只是覺得小王子是個憂傷的孩子,他的話總是帶著一絲憂傷和甜甜淡淡的感覺,直擊讀者的心坎。漸漸,我又似乎懂得了小王子徹骨的憂傷和愛的沉重,卻又不能體會,但我又好像隱隱懂得了其中的一絲道理。一種關于愛的道理。
《小王子》以作者為故事敘述者,講述了小王子與他的玫瑰發生了矛盾,他告別了自己的星球,從自己星球出發,去各個星球訪問,認識了國王、虛榮者、酒鬼、商人、點燈人和地理家。在地球上認識了作者、狐貍和蛇,也找到了愛。最后,蛇幫助小王子用生命的代價回到了家鄉。
這本童話書不像其他童話一樣,擁有美好而幸福的結局,但在故事中卻處處找到充滿童趣童真的想象,并告訴我們除了真善美之外的道理。
就像小王子離開玫瑰時說:“我太年輕,以至于不知道怎樣去愛。”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很多人年輕時都認為身邊愛自己的人,對自己好是應該的,是天經地義的,所以也就不會懂得珍惜。但當自己歷經滄桑,慢慢老去時,回想往事,就一定會為自己年輕時的輕狂而感到后悔。所以老人就總是會仰天嘆息,哀嘆聲就如天上的星星一樣多。如果小王子早一點學會愛,最后就不會用生命去實踐愛。假如我們都學會了愛,也就不會那么多的悲傷和后悔。對待父母也是,千萬不要認為他們的愛是應得的,作為子女我們要用雙重的愛回報。
我特別喜歡《小王子》中狐貍說的一句話:“你下午四點鐘來,那么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有了幸福感。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覺得我就如狐貍一樣,總是那么期待幸福,給自己滿滿的幸福感,我會對自己說:“不用羨慕別人的幸福,因為說不定也會有人正在仰望著我的幸福。”不能否認,我和狐貍都是會享受幸福的人。
每個人都有過童年,有過天真無邪的童心,但也許這些童心會一點點地被歲月的流逝侵蝕,大人也會在利益斗爭的世界里,慢慢忘記自己曾經是一個小孩子,曾經擁有那么多爛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