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海王》觀后感
《海王》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動作奇幻片,由華裔導演溫子仁執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電影《海王》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電影《海王》觀后感1
今天我和爸爸去美莎威尼斯電影院看了場名叫《海王》的電影。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亞瑟。他的母親是亞特蘭蒂斯女王,父親是燈塔守護人,亞特蘭娜當年因反抗婚姻,逃到陸上與一個燈塔守護人相愛,生下半人半神的亞瑟。幾年之后,亞特蘭娜被迫回到海底國家,生下兒子奧姆。奧姆長大后對陸地人類充滿憎恨,開始用使用計謀打算吞并海底中國家的兵力,一舉消滅陸地人。海底王國澤貝爾的公主湄拉打算阻止這場戰爭,她到陸地找回亞瑟,讓他以亞特蘭娜女王長子身份回亞特蘭蒂斯把王位爭回來,而且湄拉還協助亞瑟找回能統治大海的失落的三叉戟 ,最終戰勝了奧姆。迎來了和平!
電影《海王》觀后感2
《海王》這部電影的確很讓人震撼,無論從特技,男女主角的形象,都讓人眼前一亮。除此以外,我們還要思考一個問題:亞瑟靠什么當上的海王?
亞特的身份很特殊,他是海底王國亞特蘭娜女王和守燈人的孩子,它具備了當王的的血緣關系。也因為這種血統,他具有了常人沒有的特異功能。亞瑟力大無窮,能在水里自由的呼吸、說話,還能和海洋動物交流。
亞瑟常常出沒大海中,去幫助那些遇到海盜的人。當他就出被困的船員時,人們認出了他,說明他不是第一次做這件事,而是經常性的,大家還認識了亞瑟。他做這件事,不是為了出名,而是他本心想去做而已。
當海底的公主湄拉找到亞瑟,讓他去爭奪王位,從而阻止同父異母的弟弟奧姆時,亞瑟對那個王位是不感興趣的,他關心的是陸地上他愛的人。當他被迫進入海底去阻止奧姆時,他心里還是不想爭奪弟弟的王位。即使到了找到真正的三戟神叉時,守護神叉的怪獸問他為什么要拿走神叉時,亞瑟說了這樣的話,他不是想要王位,他是不得已才這么做的,為了阻止海洋對陸地發生的戰爭。亞瑟不想要王位,但是當時的情境必須讓他去當海洋的統治者。
而他的弟弟奧姆,本可以安靜的在海底當王,但是擴張的野心讓他失去了理智,強行讓其他海底王國加入他的隊伍,利用陸地上的強盜,不惜傷害自己的哥哥。這樣的人即使天生就會繼承王位,但是他在這個問題位置上也不會做長久的。
電影《海王》觀后感3
如果是三D電影中評選代表作,《阿凡達》可以說類似于李昌鎬之于圍棋界,喬丹之于籃球界,費德勒之于網球界般,存在著壓倒性的優勢。
已經過去了快9年時間了,科技依舊能持續進步,電影拍攝技巧也能破舊立新,然而至今為止,依然找不到第二部可以與阿凡達一較高下的經典三D電影來,無論是《復仇者聯盟》,或者《星球大戰》,或者《變形金剛》。
還好,今天看到的這部《海王》,有了那么一點追趕《阿凡達》的影子,雖然劇情有些干涉,邏輯略顯混亂,情節不是那么通順。但在電影特效方面,在人類妄想的大膽方面,在打斗方面的激烈程度上,《海王》是可以與《阿凡達》相提并論的。
今年的電影產業,可以說國內影片有了長足的進步,無論是《我不是藥神》的拷問人心,或者是《紅海行動》的熱血激情,或者是《唐人街探案》的懸疑推理,再加上《西紅柿首富》的荒誕不經,國內影片在票房號召上,延續了去年《戰狼2》的神奇。而好萊塢大片,則在20--年乏善可陳,沒有哪部作品是讓人眼前一亮,或者說可以讓人看了之后大呼過癮的。直到昨天上映的這部《海王》。
影片講述了大海深處的亞特蘭蒂斯國女王,一個神奇的情景下結識了一位燈塔看守人,于是愛情產生了,并誕生了跨種族的具有亞特蘭蒂斯王族血統的亞瑟。伴隨人類對海洋的日益侵擾,以及亞瑟的同母異父的兄弟的野心,一場海洋與陸地的世紀大戰即將打響。這時,海底七國中的一國公主,為了挽救生靈,到陸地召喚亞瑟運用自己亞特蘭帝斯王族的身份,去制止此次世紀大戰的打響。
于是,年輕的亞瑟,歷經各種磨難困難,終于拿到象征海王權利的魔力三叉戟,并用三叉戟,將自己的同胞弟弟,擊敗于眾海族面前,于是亞瑟拯救了人類,也拯救了海族。
可以說故事是傳統的略顯乏味的美國式的英雄主義電影,海族與人類的結合體亞瑟,天生神力和特異功能,但也由于其是人之子,也會恐懼和有退縮之心,而編輯似乎對這個矛盾沒有更深度的解讀,只是輕描淡寫的就略過了一個英雄成長應該經歷的心路歷程,讓亞瑟王的形象,過于干澀和不飽滿,導致情節和劇情也沒法讓人太信服。這也是本片距離經典還有距離的最大原因。
再次說回近十年來最經典的`影片《阿凡達》,正因為劇情的飽滿、取景的用心、三D拍攝技法的純熟,造就了至今難以超越的傳奇。《海王》可以一看,但還是算不上一部經典,只能說時無經典,使《海王》成名也。
希望中國的電影產業,能在不久的將來,誕生類似《阿凡達》那樣的經典影片。
謝謝閱讀!
電影《海王》觀后感4
看了《海王》,有幾個點比較打動我,準備一一寫下來,今天是第一篇:關于命運。
電影中有個場景印象很深,幼年亞瑟參觀海洋館,遭到同學的欺壓,然后他身后的鯊魚憤怒了,開始用力撞擊防護玻璃。亞瑟見此,伸出手,散發出他的超能力信息,讓鯊魚平靜了下來。每次看到這種情節,我都會激動得起雞皮疙瘩。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小時候一樣,希望有一天發現平凡無奇的自己其實是“命定之人”,讓那些嘲笑我的人跌破眼鏡,然后我會很大度地揮揮手,頭也不回地離去,只留下一個傲嬌的背影。
一邊寫一邊都覺得好笑,這種只能用“白日夢”來形容的想法,也算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吧。青春期的時候,覺得現實很殘酷,生活毫無希望。慢慢地,隨著年齡增長,心理越加成熟,我現在覺得,現實確實是殘酷的,但這只是一個客觀事實,并不是針對我一個人。我雖然不是“命定之人”,但是我可以有世俗的“命運”——努力奮斗,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結果。
《小白找朋友》,20--年凱迪克金獎繪本,其他獎項也無數,由彭懿、楊玲玲翻譯。這本書值得推薦的理由很多:迪士尼御用插畫師精心之作;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友誼的真相等等。但我最喜歡的一點是:努力尋找。當你想要什么東西或者一個結果,你不能只等在原地,要勇敢踏出腳步,不斷嘗試,努力尋找。
這本書講了一個“找啊找啊找朋友”的故事,住在遙遠小島上的幻想朋友們一個一個都會被一個真實的小孩“接走”,只有小白一直沒等到,終于,他鼓起勇氣,“披荊斬棘”,來到了現實世界。他找啊找啊找,找啊找啊找,經過很多次失望,終于聽到有人對他說“你好”。
這個故事告訴小朋友們,朋友不是等來的,是自己通過努力找到的。
這個故事告訴大朋友們,伴侶不是等來的,是自己通過努力找到的。這個故事告訴大朋友們,想要的結果不是等來的,是自己通過努力找到的。命運,大致也是如此。甚至沒有書中那么美好,經過努力尋找,還不一定能找到,但是不努力,不尋找,則一定沒有想要的結果。
電影《海王》觀后感5
周六我和媽媽一起看了《海王》這部電影。電影講述了海王和他的弟弟奧姆爭奪王位的故事。
電影一開頭就演了一個看燈塔的一個男人看見了一個海之國的女人,就把她帶回家。一開始那個女人對這個男人很警惕,可過了一陣自后他們兩相愛了,然后生下了海王,之后有海之國的人來帶走海王的媽媽,可她把那些人都殺了,然后說:“我必須要回去了”。海王的爸爸很傷心,可那也沒辦法!
海王長大后就去海之國了,可他得知他母親已經死了非常傷心,他弟弟奧姆和他展開了對決,海王輸了。然后去拿到了真正的三叉戟去跟奧姆大戰一場,奧姆大敗,然后海王的媽媽也回來了。最后海王當上了海中之王!
電影結束后有個彩蛋,是海王的爸爸終于等到了她的妻子,他們又重新相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