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風聲的觀后感最新
《風聲》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了抗戰(zhàn)時期一名汪偽政府的高官被暗殺后,日軍要徹底搜查抗日地下組織,從而引發(fā)的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電影風聲的觀后感最新,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電影風聲的觀后感最新1
今天上午,去電影院看了電影《風聲》。
《風聲》講述:1940年春,原中國副主席汪精衛(wèi)與日本政府媾和,在南京成立新的“政府”。自此,對日抗戰(zhàn)進入新的“三國”時期——汪精衛(wèi)的南京政府,蔣介石的重慶,毛澤東領導的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勢成三足鼎立,各自為政,互為掣肘。汪精衛(wèi)上任后展開三大政策:在勢力范圍內展開建軍,清鄉(xiāng)剿共,同時誘招失意蔣派軍政要員入閣。
1942年10月10日,汪政府舉辦慶祝政府成立三十周年的盛大儀式,一名汪偽的要員被槍殺,引起了日本方面的高度重視。日軍特務課機關長武田懷疑這一系列暗殺行動是北平地區(qū)共產黨領導人“老槍”策劃的,希望抓住這次機會破獲他的組織。
武田調查到負責發(fā)送指令的“老鬼”就潛伏在剿匪司令部內,于是將最有可能接觸到電報的五個嫌疑人帶到了封閉的裘莊——偽軍軍事參謀部部長吳志國,偽軍總司令侍從官白小年,偽軍軍機處譯電科科長李寧玉,偽軍軍機處譯電科科員顧曉夢,偽軍軍機處處長金生火。
調查的期限只有五天,武田必須采取各種手段甚至殘忍的酷刑才能找出“老鬼”。被軟禁的五個人為了保全自己,也在處心積慮的觀察著周圍其余四人,都希望盡快把“老鬼”揪出來以便自己能夠安全的離開裘莊。吳志國亦正亦邪,白小年文質彬彬,李寧玉自持冷靜,顧曉夢灑脫嬌縱,金生火處事溫吞,他們當中誰才是真正的“老鬼”?短兵相接明爭暗斗之后,誰又能夠最終逃出裘莊?
結果是,白小年被折磨而死,相好司令都保護不了他;金生火怕受酷刑,選擇自殺;吳志國受盡酷刑后得以逃出裘莊;李寧玉被日軍特務課機關長武田“測體”排除嫌疑后離開裘莊;顧曉夢在民族大義面前選擇了犧牲。
影片結尾,我聽了顧曉夢在影片中最后的一段獨白:“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記錄,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諒我此刻的決定,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情。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于萬一。我的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卻將與你們同在。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不禁潸然淚下。
觀后,一方面被那些抗日勇士所感動,想起了趙一曼和楊靖宇,想起了八路軍、新四軍。另一方面,覺得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是多么幸運啊。生活中,還有什么解不開的心結呢。為生活瑣事,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不是無病呻吟又是什么呢。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和平環(huán)境,永遠記住民族曾經遭受的屈辱,永遠記住落后挨打的教訓。各盡所能,建設和諧的家庭,建設和諧的社會,為民族復興而奮斗。只有這樣,才對得起那些犧牲的先烈們。
為民族解放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電影風聲的觀后感最新2
人的一生,或短暫、或漫長,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而后離開這個世界,時間無情的吞沒所有,所有曾與你有關的記憶、有關的.事情,甚至你是誰,也將不會有人記得。身體將化為灰燼,名聲、榮譽、錢財將只是過眼煙云,那么“風聲”過后,留下的究竟是什么呢?
谷子地義無反顧、慷慨激昂的追求的是什么,難道只是那一枚勛章嗎?
顧曉夢、吳志國犧牲自己、奮不顧身,難道只是為保家人的平安嗎?
多少人不顧艱險、奮不顧身?多少人鋌而走險、義無反顧?風聲過后,留下了什么……
回首過往,從破除封建制度以來,中國人民經歷了長久的戰(zhàn)爭,長久的革命,長久的饑荒,使國民經濟低迷蕭條,科技落后,卻正是延續(xù)了中國人民這種幾千年來的不懈奮斗、堅強不屈的精神,如今,才有發(fā)達的交通路線,高聳云立的摩天大樓,高科技的載人飛船。正是一代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延續(xù),才會有中國的如此成就。
這是我第4次看《風聲》這部片子,第一次只是感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與日本人血腥刑罰的不人道,是義憤,是怒火;第2次卻十分感動,感動的是那些為解救民族存亡而奮不顧身、甘愿犧牲的精神,多少次,他們在絕望的時候,不曾想過兒女情長,不曾想過塵世世俗,而只是堅定的要將信息傳出,即使是付出生命;第3次卻感到了無力,那是一種深深的無奈,無奈于戰(zhàn)爭對人的摧殘,無奈于世間的世態(tài)炎涼,無奈于人們的麻木,人們之間的猜忌;而再觀這部影片,更多的是感慨,無數的地下黨員、無數的人民為了和平與解放流血了、犧牲了,顧曉夢、吳志國、谷子地只是還原了少之又少的為民族解放犧牲的人,董存瑞、劉胡蘭這些至今人們仍然能記得的名字,已經不再僅是他們的名字,太多我們無法知道、無法查證甚至無法記住的名字,是“風聲”過后留下的一種精神,是我們用來代替“奮不顧身、義無反顧、堅定不屈”的代名詞。他們的身體隕滅了,但是精神卻一直留了下來,他們可能并未曾想過自己會留名于世,他們只是用生命在民族危難之際,表達了對祖國的忠誠,而當我們心懷這些信念的時候,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懷念與回報。
電影風聲的觀后感最新3
我感動于顧曉夢的無謂,從一開始她便已經料定、也已經做好了犧牲自己的打算,她總是在為她的玉姐縫補著衣服,那是她留下的遺言,她是以怎樣的心情看著做著這些事?酒吧里跳著舞的她,是不折不扣的有錢人家的大小姐,驕縱任性的性格,“目空一切”的神態(tài),在第一次看《風聲》時,從未想到過她會是老鬼,會是那個默默無聞,潛伏得最深的人。是怎樣的環(huán)境使一個本該柔弱、驕縱的女子變得如此堅強?她可以對家人、對如親姐姐一般的李寧玉無情,無視玉姐的痛苦,就這樣一直蟄伏,就這樣讓李寧玉直接將自己暴露給日本人以傳出信息。當她終于以真面目與李寧玉相對時,確是決絕的準備犧牲的時候。在吳志國與她無聲的對話說“我頂”時,她含著淚將同志“出賣”,但她卻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正如武田所說:“她就是想死”。是因為只有死人可以離開裘莊,只有這樣才可以確定的將信息傳出去。
很多人感動于顧曉夢在煉獄中留下的話:“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為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與萬一,我的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將與你們同在,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而我最感動的是那句“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那是一種怎樣的氣魄,一個怎樣的千金小姐說出了這樣的話,一雙柔弱的肩膀是怎樣扛起這樣的重擔?在她面臨死亡的5天中,在她燦爛無畏的笑臉下,究竟隱藏著什么?面對著酷刑,面對著武田的威逼,她難道不害怕嗎?一雙如此柔弱的肩膀上究竟怎樣扛下這么沉重的責任?她是以怎樣的心情留下了這些話?
其實,這不僅僅是顧曉夢的話,更是無數默默無名的犧牲了的人們的話,他們?yōu)榱送瓿勺鎳唤o的任務,為了民族的生死存亡,他們舍棄了自己的小家,而轉身投入革命,面對著敵人的嚴刑,面對著敵人給與的屈辱,他們咬牙承受,即使以生命為代價也在所不惜。
這只是一種精神,一種敵人永遠不會了解的精神,正如曉夢的話: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永恒的精神、永遠的信仰。正是這份堅定的信念,支撐著無數中國人民在最艱難、最危險的時候,舍身成仁,英勇就義。他們用生命證明了、詮釋了這樣一種精神。
電影風聲的觀后感最新4
風聲,它的聲音是什么?是低聲的吟唱,是靈魂的呼喚,是眼神的堅持。我在流淚,看到了曉夢和吳志國兩只手緊緊的握在一起,眼神里的淚,那一句“我頂”,是我聽到最陽剛的話。我不知道,活著的人如何去面對死亡的恐懼,但是他們?yōu)榱诵叛鰣远艘庵尽侵緡鴮顚幱裾f:曉夢是用自己身體來傳出消息的。曉夢說;雖然我的肉體隕滅了,但我的精神和你們同在。
凜冽的風聲呼嘯而過,耳畔仍縈繞著吳志國那曲“空城計”,眼前仍浮現出顧曉夢那巧笑盼兮的身姿,仿佛她依舊坐在那里縫補著衣服。是的,她在那里,她會一直在那里,雖然身軀隕滅,但她永遠被定格在那一瞬間,深深地植入人們的心中,揮之不去。
裘莊上空擋住日月的烏云已經散去,危機已經化解,以一個年輕女子的生命為代價;抗日戰(zhàn)爭的硝煙已經散去,以數十萬、數百萬的生命為代價。正是他們用生命換取了今日的和平與發(fā)展,換取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解放,他們用鮮血詮釋了這種精神,用生命書寫了這種信仰。
風聲響起,烏云密布;風聲過后,雨過天晴。有多少人記住了風聲中究竟發(fā)生了什么?究竟帶走了什么?究竟傳遞了什么?究竟犧牲了什么?又究竟留下了什么?
是什么?是一種精神,一種堅韌不屈的精神;是一種信仰,一種不畏犧牲的信仰;是一份摯誠,用生命去守護的摯誠。
電影風聲的觀后感最新5
當《風聲》開始宣傳時,我就被它強大的明星陣容吸引了,眾多實力演員齊聚一堂,加上馮小剛的監(jiān)制我想自然不會難看,于是出于好奇心就上網搜了他們的宣傳片看了看,幾分鐘的剪輯營造出的有點詭異、恐怖氣氛的情景,讓我多少有點忌憚。自來就不喜歡看驚悚、恐怖的影片,所以即使期待,我多少還是有點打退堂鼓,生怕晚上噩夢纏身。
可是在這個檔期吸引我的也只有它了,衡量再三,最后還是老媽給我的定心丸,“就看你想看的!”,有老媽作陪我自然就放松不少,不那么害怕了,這或許就應了那句話“痛并快樂著吧!”,因為太想看了。
中午時分影院的人并不多,全場加起來才十多個人,好像包了專場似的,還好有老媽在,不然那氣氛我還真是不想待下去。影片的基調定位比較深沉,或許是想營造一絲緊張恐怖的氣氛吧,因為看過樣片和影片介紹,所以我多少知道點兒大概,可是當這幾位重臣齊聚一堂準備開審的時候,還是讓人不免捏了把冷汗,不敢設想等待著他們的都將是怎樣的結果。
《風聲》故事結構完整,影片節(jié)奏把握的非常好,不會拖沓,讓觀眾在導演的預設中一步步走進那個陰暗的審訊室,然而每一個殘忍至極的審訊手段大都一眼帶過,只是用聲效讓觀眾體會其中不堪入目的種種審訊手段,并且深刻的體會到那個年代,內憂外患,奸人叛徒的窮兇惡極,對那些為祖國解放事業(yè)奮斗的革命者,心中盈滿無比的敬意。然而,導演最高明之所在是沒有高調宣揚口號,而是用真實的視覺感受讓我們看到革命者頑強的毅力,為崇高的理想而獻出的有血有肉的真實人性的偉大。
人,沒有不怕死的,然而最高的理想或許能夠給我們最頑強的毅力,戰(zhàn)勝所有的磨礪,為心中那一團燃燒的火焰,為那血染的旗幟而甘愿奉獻生命,所以我佩服“顧曉夢”那大無畏的犧牲,佩服“吳志國”頑強的毅力,佩服那個時代革命者的精神。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社會里,在這里我們可以為自己努力,打造我們個人的精彩世界;也可以為家人努力,營造一個溫馨的生活;也可以為朋友努力,共造一個理想的王國,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先輩們用他們的鮮血,他們的頑強構筑的。在如今,我們或許已經淡忘了那些被歷史硝煙彌漫的人們,但是我想我們可以用我們的理想,我們的知識,我們的愛國情懷接下先烈的旗幟,繼承他們的理念,實現他們的夢想,讓祖國母親偉岸的身軀閃亮的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愛國,它不是一個口號,那是一種血濃于水的情懷。十三億人,傳承著祖國母親那溫暖的血液,在長江,在黃河的流淌中,孕育出華夏兒女自己的贊歌,而這些歌正是源于對祖國母親那深切的愛,那真摯的情,和那永遠也割舍不掉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