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觀后感范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工智能》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工智能》觀后感1
這個片使人流淚。
人工智能的智能達到與人類相當的程度,就應當受重尊重,應當有人權。若進一步有了情感,那他就應該值得人去愛。人也只是一種運行智能程序的機器,靈魂只是一個神話元素。片中的小男孩從智能和情感上來講,跟人類沒什么區別,唯一的區別是構成他的物質基礎是硅、金屬等人造的東西。標志一個人的應該是他的價值觀、記憶等邏輯和數據層面的東西,而不是物質組成。
我想每個人身上都存在這善和惡兩種屬性,這是進化烙在人類血液中的本能。為了生存人們殺戮———這是惡的來源,同樣為了生存人們互助———善的.來源。我相信,若不需要殺戮即可生存,文明的發展會摒棄惡的一端,向善的一端前進。就如片中結尾的那一部分,另一種文明程度更高的智能體,他們向素不相似的人工智能小男孩傾注了愛,我想高度文明就應該是這樣的。
想起第五元素的結尾,女主角Leeloo不愿意挽救世界,因為她看到了人類史上太多的邪惡,覺得人類不值得救。Korben說還有愛值得去救,Leeloo立即從了。我把那個愛理解成愛情,覺得有點假。看了人工智能后,再想起這段劇情,覺得那個愛應該指人性中的善,是希望別人好的愛。
今天的世界,人尚且得不到尊重,更別提對人工智能的尊重。我想應該產生一種沒有神的宗教,塑造人類向善的價值觀,然后人類的文明程度會有質的飛越。
《人工智能》觀后感2
如果說感人的電影要分類的化,關于我們親情的更能打動人。《人工智能》就是講一個小機器人David被造出來之后被John家領養的故事。
David在沒有完全初始化之前顯得多少有點呆,但被媽媽初始化,知道自己的媽媽后,他的“人的情感”表現出來。他愛自己的媽媽,想得到媽媽的疼愛,和自己的真人的弟弟Jim因為要獲得母愛而吃醋。為得到玩具熊泰迪而玩驗證游戲。但在這些“爭奪”面前真人Jim顯得為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使用害別人的手段,欺騙David去剪媽媽的頭發,說這樣就會得到媽媽的愛。Jim的人類自私的一面就顯的那么刺眼,讓人對機器人David一邊同情一邊喜愛。
David被植入了人類的欲望,有了自己的愿望,并愿意為此去冒險,執著的追求。可惜他太小,知道的并不多,一直被Jim的得到媽媽的愛的謊言而追尋。但這也正是讓人感動的地方,他太小了,太天真了。
自然辯證法老師說人類被自己造出的工具所毒害,所影響,所牽著鼻子走。真的是這樣嗎?人類的自私,善變,嫉妒,懷疑……不更是可怕嗎?霍金曾說:“人類有沒有未來都是個未知數”。就是指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毀滅性。難怪《人工智能》里兩千年之后地球的主宰是高級機器人,而不是人類。
正如高級機器人所說:“人類對自己的意義可以有百般解釋,是這個世界的奇跡”。但愛也人,恨也人。
《人工智能》觀后感3
看完這部電影感觸最深的是那句,你是獨一無二的。這部有關未來科技的電影,對機器人是否會具有人類的痛覺和情感進行了探討。影片中的小男孩大衛一直渴望媽媽的愛,他認為媽媽不愛他一定是因為自己不是真的小男孩,所以一生都有執念,一生都很不快樂地想要找到能把自己變成真的小男孩的那個童話故事中的仙女。雖然他的被拋棄在他看來是因為他不是真的小男孩,所以他一直很苦惱。然而這里插個題外話,我覺得從另一個角度看,就算他是真正的小男孩可能也避免不了不被愛不被喜歡的命運。大部分人都是自私的愛自己的孩子,對一個母親來說,如果你不傷害到她的孩子,她可能還會對你微笑,說你只是一個調皮的小孩子,然而如果你傷害到了她的寶貝自然要另當別論了。
大衛是獨一無二的,他有人類的感情,會做夢,甚至比人類還要執著。整部影片除了小男孩找媽媽想要得到愛讓我感動以外,還讓我感動的是一直陪著小男孩的泰迪熊。它自己縫合自己的肚子,因為長的就是毛絨玩具的樣子,所以盡管有感情卻也只能被當作玩具,泰迪潛意識里一定也是渴望被愛的,能夠陪伴它的只有大衛,所以它也害怕被拋棄,被拋棄了也就意味著他得不到愛了。不過相比較來說,泰迪更多時候是在愛別人,這也讓我覺得它又可愛又可憐。
你是獨一無二的。是嗎,相比較你們說我是獨一無二的來說,我更愿意我是正常的,可以被愛的,可以得到愛的一個普通人類小男孩。
《人工智能》觀后感4
人工智能這部電影看完之后,我感觸很深。
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大衛的機器人來到期夢妮卡的家,起初夢尼卡很討厭他,認為自己的兒子馬丁是不能用其他人替代的,但漸漸的,夢妮卡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大衛,她已經把他當作第二個兒子了,她還把“超級玩具”泰迪送給了大衛。
可笑的是大衛對現實生活了解很少,再加上病好了的馬丁蓄意刁難他,他闖了很多禍:吃人類的食品,剪夢妮卡的頭發、傷害了馬丁……終于,在家人的反對下,決定要把大衛送到科研所去,想把他拆掉,但夢妮卡不忍心,只好把大衛丟在公路旁,讓大衛自己活下去,可憐的大衛認為他不是人類的小孩,所以媽媽不愛他。
大衛在叢林里呆呆的走著,心里一直想著藍仙女,他想讓藍仙女像把小木偶變成人一樣,也把他變成人,這樣媽媽就會愛他了,他走著走著,碰到了許多機智人,他們都被“月亮”抓起來了,送到機智人屠宰場,他目睹了機智人被殘忍的拆開,不過由于他的獨特,他幸運的活了下來,他和另一個機智人一起去找藍仙女,經歷了無數困難,他終于找到了,在海底找到了!
他一遍遍的乞求著藍仙女,可他并不知道那只是個雕塑,就這樣他被冰凍了起來,一直過了兩千年。兩千年以后,外星人把他救了出來,他們查看了大衛的記憶,很同情他,于是便幫助他,讓夢妮卡復活,可惜失敗了,夢妮卡只能活一天,于是大衛和夢妮卡高興地玩了一整天。
看完這部電影,我明白了,機智人也需要好好對待,他們也有感情,不要隨意踐踏他們。還有,我們要更執著地追求夢想,就象大衛,他成就了一個奇跡!
《人工智能》觀后感5
剛才觀看了《人工智能》這部電影,故事情節雖然較為平淡,但是我卻很感動。
故事講述的是小主人公大衛,第一個能夠感受人類情感的機器人,去代替一對夫婦生病的兒子,但是當這對夫婦的兒子再次回來時,就有了不同,母親不再像以前那樣愛護他,把愛幾乎給了自己的兒子,因為一些錯事,為避免危險,母親不舍但只好把他丟棄在荒郊野外,大衛覺得只要自己成為真人,就能回到母親身邊,他相信了母親在床邊講的藍仙女的童話故事,不幸的是在這時被捉到了機器人屠宰場,靠自己的情感感動的人們,得以幸免。然后通過百事通,得知藍仙女的下落,便出發去尋找。在海底找到了藍仙女,一直祈禱著,祈禱著成為真正的人類,就這樣過了兩千年,人類不復存在,外星人找到了大衛,在漫長的等待中,外星人幫大衛復活了母親,完成了大衛的心愿但只有一天,在這天中只有他和母親,這天他享受了母親全部的母愛,這天是他這兩千年來最快樂的一天。時間漸漸消逝,母親開始永遠的沉睡,大衛也陪著母親一起睡去。
故事就這樣結尾了,我相信大家也會被大衛感動,他對母愛的那份執著與期盼,不敢相信他其實是個機器人,他知道母親的苦衷,包容他的母親,為了得到母愛,苦苦等待2000年,這份信念也并未消逝,作為人類的我們或許也要自愧不如。大衛對母愛的那份執著,也好比是對夢想的追求,當我們被失敗與挫折打敗,被夢想所拋棄的時候,請不要放棄,繼續堅持那份執著與追求,不要懼怕時間的考驗,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中耐心等待,終有一天,會出現一位“藍仙女”幫你實現你的夢想。
《人工智能》觀后感6
藝術不分國界,正所謂日本的動漫讓人深陷,韓國的肥皂劇常常令人感動,中國的古裝劇令人著迷,而美國的科技片卻令人震撼,具有創新且腦洞新奇。
不知何時所上映的一部美國科技片,《人工智能》,雖說是科技片但也包涵了情感部分。簡單來說,因為生態危機,人們研發出了機器保姆,機器情人,他們外表與常人無異內部卻是芯片。后來研發出了史上第一個擁有愛的機器小孩——大衛。大衛的愛,是孩子對父母的愛,是永遠不會變的愛。無奈后來大衛被拋棄,因為他不是真人。大衛尋找故事中的藍仙子想要把他變為真人,拔山涉水在世界盡頭尋找群獅流淚的地方。
終于找到了,可是,藍仙子并沒有實現大衛的愿望,藍仙子無動于衷,即使大衛一遍又一遍的祈禱。畢竟故事中的人物也都是虛擬的。兩千年后,人類滅亡了,大衛還依舊存在,只是被冰封了兩千年。一些外星人來到了地球,尋找到了大衛,讀取了大衛的記憶也塑造了大衛記憶中的家。可是這個家并沒有大衛的媽咪夢妮卡,大衛很失望。再次向藍仙子祈求,大衛的媽咪可以復活,但是只有一天。
是的,夢妮卡復活了,她的心里沒有丈夫亨利,也沒有兒子馬丁,她的心里只有大衛。大衛很開心即使只有這一天,但是這是他這一生中最開心的一天。
不得不說,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震撼也給了我感動。可也說明人性的險惡,大衛只是一個孩子,他對媽咪的愛是永恒不變的。可是卻有人仇恨他,害怕機器人會代替人類。大衛用純潔的愛對待人們,可換來的卻是仇恨。
藝術不分國界,我很喜歡令我感動的影片,喜歡帶有哲理的影片。不僅僅是帶給人們樂趣而已,更是讓人們領悟的。
《人工智能》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