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觀后感范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經典電影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電影觀后感范文1
前天看到推薦,昨天就跑去看了這部自然紀錄片——《地球四季》。
這部影片其實需要用一點心去理解各個畫面和銜接,不知道小孩是否能完全看懂。整個影片隱去了血腥的畫面,而爭斗的畫面也顯得真實又不過分猙獰和可怖。
相比《我們誕生在中國》,這部影片并不那么煽情,而更多是一部自然界動物的生存記錄和權力的角逐。
影片里面自然的場景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雪景,銀裝素裹、千里雪白。白茫茫的平面里,一棵披著雪白輪廓的樹,獨矗于天地之間,鏡頭前完全沒有任何外力沾染的平鋪的雪地,細膩到如畫一樣,忍不住想躺一下那份純潔和綿軟,又不忍心去破壞那樣一份圣潔和高雅。
影片展現曾經的原始森林“黃金時代”和大自然里糾纏生存的各種動物,它們之間的食物鏈關系,讓自然之道循環,也讓原始得以平衡。而當人類開始介入繼而侵入,失衡的自然、強權的霸道,使得自然極度被侵害、萎縮,也使得大自然的動物們成為無力抗衡的弱勢群體,最終難逃悲慘的被獵殺、被驅逐或被馴服的命運......
在自然界原始的生存法則里,沒有過多的溫情,也沒有仁慈,有的只有如何生存的機警勇敢和機智勇猛。動物們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與生俱來的本能警覺,那些小生靈,能在第一時間就靈敏地捕捉到危險的氣息,從而迅速逃生。
經典電影觀后感范文2
電影《孔子》主要講述了公元前六世紀,屹立數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漸衰落,各諸侯國割據一方,為了達到稱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戰。此時社會混亂,民不聊生。一代大思想家孔子出身于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而深感憂慮,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想要就單單用一個簡單的“禮”字來改變當時的社會狀況結束那紛亂的社會是不可能的!所以,孔子在魯國碰壁后,被迫離開親人離開故鄉,開始他長達十四年之久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他率領著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在期間,他們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但是不管怎么樣,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想要被世人接受這些思想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最終孔子于晚年返回魯國,仍然不懈于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最終,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但是,禮崩樂壞終促成萬世師表。孔子逝世之后,其言行及思想終為后世所認同推崇,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謚“大成至圣先師”。從這部電影我們了解到孔子淵博的學識的同時,更讓我們了解到孔子真實的為人,他的家庭,他的教學,他的胸懷??盡管電影中有可能有捏造的地方,但是這還是讓我們了解到一個我們所沒有了解過的孔子,這樣呈現出來的這樣的一個孔子更令人佩服!
在電影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孔子為救回從季式葬禮上本要陪葬的一個小男孩,也為了反對那種沒有人性令人憤慨的陪葬制度,而在殿堂上那激揚憤慨的演說,在那朝堂之上,孔子舌戰群儒,圓形的會場,整個場景就像現在的英國會議,讓人忍俊不禁!而對待像公山狃那種小人,孔子的方法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句“給個話啊”完全把孔子的從容與智慧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充分地把孔子幽默的一面展現了出來!
另外,提到孔子當然不能不提他那些弟子們。在孔子所有的弟子中,顏回、子路、冉求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這三個雖性格各異,但是他們都非常尊敬他們的老師,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可以說真的是完完全全把孔子的思想收入心底呀!最后,子路選擇了幫助衛國,冉求則是回到了魯國效命!然而,最牽動人心的則是顏回,而顏回也是孔子最鐘愛的弟子,他外表雖然文文弱弱的但卻也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但是,最終卻也是英年早逝呀!而他死的那一幕,也真的令人震撼不已呀,為了挽救掉入水中孔夫子的竹簡,而放棄自己生命!當看到孔子抱著顏回尸體大哭的那一幕,我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掉了下來!當時我在想,孔子是有多大的魅力多大的才華才能贏得弟子如此的尊重呀!這也充分說明了孔子是一個怎么樣的人,他的禮儀他的儒雅他的胸懷他的大志都是讓人非常佩服的,我想著也是孔子能被世世代代人銘記學習,他的思想能夠流傳百世影響世代人的原因吧!
當初,在那紛亂的社會里,孔子的志向沒能夠得到實現!但是,如今孔子和他的思想影響著無數人,我想孔子當初的志向也算是實現了吧!我從電影《孔子》中也深切感受到,作為年輕的新一代,我們更應該學下孔子鉆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還有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為一個正直、有學問、光明磊落之人!
經典電影觀后感范文3
這是至今為止看過的最好的法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以前看過的法語電影多數以浪漫愛情為主題,但這一部不同,是以音樂和師生間的動人情懷為主題的。聽到莫朗奇的歌聲時,我就忍不住揮動雙手指揮,有一股強烈的愿望想學法語歌曲,怪不得那么多人說法語是最美麗的語言。
最近看上了戲劇大賽才有沖動想馬上看一下這一部電影。
“我從他的眼睛看到了很多東西,驕傲,被寬恕后的開心,第一次學會的感激。”莫朗兒的聲音真的稱得上是天籟。他在課室里獨自練習的時候不僅震撼了老師,我相信肯定也震撼了所有的觀眾。雖然戲劇大賽那個人拿了法語歌唱大賽的一等獎,但是我當時也沒覺得他唱得有多動聽,但是電影里面的小男孩似乎可以唱到人們的心坎里,觸動心中的那條弦。一開始離開的那位老師說叫馬修小心他,因為他有著天使的面孔以及魔鬼的內心。帥氣俊朗的外表下面總是隱藏著一顆常人不易察覺的敏感的心。他的感情是細膩的,熱愛著音樂的他在合唱隊里表現得漠不關心,深愛著母親的他在親人面前表現得冷漠安靜。馬修在一步步融化他內心外面的冰殼,最后終于在他臉上看到了動人的微笑。
不得不說馬修老師真的是一個十分值得人尊敬的老師,從他懲罰學生的方法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溫柔的人。讓惡作劇的學生停止他們的行為不是用體罰或者禁閉,而是讓他們見證惡作劇帶來的后果,讓他們為自己的后果負責,產生的內疚感會令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馬修會嘗試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不會輕易生氣,把學生的惡作劇和嘲笑一笑置之,還會善于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學生們也漸漸地接受這位老師。
派皮諾是一個讓人憐又讓人愛的孩子,每個星期六等著爸爸來接他,可惜他早已經是個孤兒,相比起其他孩子,他更羞澀膽怯,但是有著一顆執著的心。每次合唱合練的時候老師把他抱在講臺上,他也特別收到老師的關愛,最后終于幸福地跟著馬修老師離開。
其實,池塘指底的學生也不算是屢教不改的壞學生吧,他們在馬修老師的課上還是挺安靜的,按照老師的指示來作,只是很偶爾的時候才有一兩個學生不聽話。馬修老師很幸運地是,遇到了一群熱愛音樂的孩子,而他也是因為想施展自己音樂才華的老師,他既可以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同時也提起了學生的興趣,令他們從良。他們在最后表演的時候,我被他們深深感動到了,放牛班也有春天!老師就應該善于發掘學生的天賦,而不只是一味揪著他們的錯誤來懲罰。
經典電影觀后感范文4
一部好電影會給人的感悟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引用網友的影評,寫得很精彩——“楚門的世界》令我想起另一部影片——《黑客帝國》。這二者在劇情設置上頗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起初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的主人公,被一個人或一種力量支配著——《楚門的世界》中的制片人,《黑客帝國》中的電腦。
這不禁使人聯想到西方社會中特有的宗教意識:上帝與人。
上帝創造世界,也創造了人。
上帝把人安置在他創造的世界中。
這種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與影片中制片人與男主角的關系何其相似!
制片人眼中的楚門,不是一個turman,而是一個作品,他的最杰出的作品。
所以這個“作品”逃離在他看來是不能容忍的。他運用了各種手段,試圖將楚門留在他為他營造的環境里——這幾乎一度要了楚門的命。
一直到楚門克服重重困難站在了那道自由之門前,他仍然不愿意放棄。
然而對楚門而言,外面的世界遠比身后的伊甸園吸引他。
所以他走得毅然,決然。
制片人摘下眼鏡,一雙有些失神的眼睛里,我看見了父性的光輝。
也許,那即是亞當與夏娃離去后,上帝的眼神。”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哲人如此感嘆,但人生舞臺上的演員——我們,是不是時刻都有一種演戲的自覺呢?還是在上帝的欺瞞和安排下,忘我地做著無意義的事呢?快樂,不足以使我們熱愛這個世界;挫折,不足以使我們捐棄這個世界。上帝象那個天才的導演一樣,掌握著很好的度,他知道該在何時給我們當頭一棒,何時又給我們燒起曖曖的火爐,他使我們在痛苦中保持希望,在希望中忍受痛苦,因為痛苦制造著劇情的波瀾,也制造著收視率,希望則是賞給我們的出場費,使我們不至于中途罷演。
電影的末尾,楚門是覺悟了的,他正對著攝影機,真的向“上帝”罷演了。天才的導演恐慌了,他將失去觀眾,他竭力挽留楚門,告訴他離開了導演控制的世界是危險的,但楚門還是走出了那扇門,走向那個黑漆漆的末知世界,他說不管那個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不在乎。佛家有“頓悟”一說,并說人的本性自足圓滿,是人世的塵埃覆蓋了它,使它迷失。看來楚門是頓悟了,他要找回那個失去的自我,那個自足圓滿、自由自在的本性,也許,這便意味著人生的否定。
經典電影觀后感范文5
比起耿耿余淮,我應該更喜歡耿耿星河吧。最好的我們,最好的時光,最好的相遇,最好的愛情。也許星河再也不會像愛耿耿那樣去愛其他女生了吧。
在器材室的第一次相遇,在五班教室的第二次相遇……就這樣,耿耿這個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星河的心里。
一個喜歡畫畫,一個喜歡攝影。一個會畫下來她在海邊的回眸一笑,一個會拍下來他各種狀況下的照片。悲劇的是,那個她是耿耿,但那個他卻不是路星河。
喜歡那個紅色的摩托車,喜歡那個自由不羈的男孩,喜歡他對耿耿那樣純粹的愛戀……16歲的耿耿你好,我是16歲的路星河。可這十幾年里,耿耿依舊沒能喜歡上路星河,26歲的路星河向耿耿求了56次的婚,26歲的耿耿因為余淮拒絕了路星河56次。第一次的告白是水和鈉的碰撞,無需催化劑的火花,是那么的美;最后一次的告白依舊是它,可結局還是那個結局,耿耿還是沒有喜歡上那個默默付出的男孩。有人說也許就是有緣無分吧,誰讓你比余淮慢了一步,你的緊緊跟隨永遠也抵不上他的我來晚了。
后悔么,在自己最好的青春只愛了那一個人,而且到頭來那個人仍不喜歡你;心痛么,愛的那么深,得到的卻永遠是一句簡單的對不起;絕望么,你拒絕了我,可我真的除了你再也沒法去愛其他的人了。
我不是路星河,也不是八月長安,不知到道原因,但我想如果換做是我,也會這樣做吧,畢竟這種時光是那么的短暫,那么的美好,想做就做嘍,不留遺憾便可。其實看完《最好的我們》,會不自覺地去回憶高中那三年,可是我的高中很平淡,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聊天做題,自習拼命寫作業,當然也會有打打鬧鬧,嘻嘻哈哈。那是最好的我們,可我卻沒留住最好的回憶。高中分文理,耿耿會為余淮和朋友留下學理。我分文理,只記得身心疲憊,甚至我媽說我最后是扔硬幣決定的。可回憶起來,怎樣都是我思量再三的決定,但悲哀的是我選文理只是因為自己,沒有那個余淮,也沒有那個貝塔和簡單。
其實有點失落,覺得自己的高中太過于平庸,回憶太少,留下的太少。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真的希望可以遇見像路星河一樣的`男生,也許我不會是耿耿,但就算像洛枳一樣,深深地暗戀一個人也是美好的吧,好歹他們回想起來心里是有感覺的,不管是甜蜜還是痛苦都是最好回憶。還想和好朋友們一起學習一起發瘋,可以在不開心的時候喝到爛醉,可以在離別的時候放聲大哭,可以在課余時間手挽手地聊八卦和自己喜歡的男生……我只想記錄下最好的我們。
可現實是,時間只會不停的前進,那段時光終究回不去,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就像耿耿不喜歡路星河可還是相遇了。
經典電影觀后感范文6
《上帝也瘋狂》里講述了一個與世隔絕,與現代社會完全脫節的布希族。布希族居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地區,族人對現代社會的一切一無所知,過著完全自給自足,單純快樂的生活。他們與其他人類最大的不同是沒有所有權的意識,共享所有資源,沒有紛爭和矛盾。他們的文明落后,信奉上帝,仍抱有最原始的世界觀,他們認為自己是上帝的后代,甚至把穿著文明的現代人當做神仙。
布希族以小家庭形式聚居,與其他族人長期沒有聯系,電影的主要講述了基索的家庭。一個從天而降的可口可樂瓶改變了原本平靜和愛的基索家庭。他們都特別喜愛這個神奇而能多功能使用的物件,讓他們第一次覺得有東西是不能分享的,引發了爭吵搶奪等不愉快的事情。這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以基索家庭為代表的布希族人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很少,完全不了解科學的世界,無法用科學來解釋他們不了解的客觀現象,面對實實在在的客觀存在,只能認為是神的作用,只能用唯心的思想來解釋。
基索家人都認為給他們帶來不和的可口可樂瓶是上帝犯糊涂才扔下來的不祥之物,他們認為上帝應該愛護他們,而且一直也愛護著他們,給他們雨水和食物。事實上他們除了上帝,也確實沒有辦法解釋一個從來沒有存在于他們生活的世界的玻璃瓶子。人類社會和科學的發展過程,就是唯物用科學不斷否定唯心認識的過程。一般對客觀事物、客觀存在先有唯心的解釋,隨著科學的發展,再由唯物用科學還事物以本來面目。而像布希族人這樣的生活條件和方式,他們不需要解釋太多陌生未知的東西,所以他們的進步十分緩慢。而如果有一天他們更多的接觸到現代社會,認識的過程必然也會使他們接受科學的世界而摒棄他們原有的落后思想。
影片中同時以現代人的生活與布希族做對比,反映人類在文明和社會條件快速發展的現代環境中,卻是麻木,拜金,受欲望驅使在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的同時,也在破壞自然,蔑視自然規律。人類經過了漫長的認識和創造才獲得了如今文明的社會,但卻還需要不斷的認識和調整世界觀,價值觀。認識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就是要以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使最廣大的人民利益得到保障和正確的發展。從人類的發展歷程來看,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偉大的認識工具,對社會發展確實具有重要意義。
經典電影觀后感范文7
今天,我看了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這是一部充滿戰爭、叛亂、病毒無處不在,殘忍與美并存的電影。《戰狼2》動作場面恢弘,從水下激戰到冷兵器近身格斗,到最后的坦克大戰,用扣人心弦都不足以形容場面激烈!而最讓人熱淚盈眶的是一群鐵血軍人,義不容辭地擔負起了保家衛國的責任,維護祖國人民生命的使命。
這部電影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情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遇險難、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這行字出現在大熒幕時,傳遞給我的是一種叫做民族自豪感的東西在升騰,在發酵。而最讓我感動的畫面是一群鐵血軍人維護祖國人民生命流血犧牲。
當冷鋒用手臂揮舞著五星紅旗一路前行時。當這些軍人們義無反顧拼命時,內心震撼無以言表。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好漢。而這強大的國力和軍人本色才是我們有安穩生活的基石。
在這部電影中,我最敬佩冷鋒的精神。作為一名已經失去軍人身份的人來說,冷鋒完全可以立即從非洲逃回祖國,遠離戰爭,但他并沒有。他選擇了繼續戰斗,因為還有近百名中國人還在非洲遭遇戰爭;還有無數無辜的非洲人在生死邊緣上徘徊。因為他是中國人,他的身上還有狼性,還游流淌著中國人的血液。此時,讓我想到曹植說的一句話: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冷鋒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鋼鐵戰士。
《戰狼2》所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作為中國人應有的一腔愛國熱血!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這一股熱血,為偉大的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吧!
經典電影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