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02集觀后感
《大國崛起》給了《國富論》異常高的地位,著墨極為厚重,不僅大量引用亞當?斯密的原話,而且排出強大的專家陣容疊加贊賞,央視二臺正在播放的大型電視記錄片《大國崛起》,引起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廣泛的關注。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大國崛起02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大國崛起02集觀后感1
葡萄牙和西班牙,考航海了解地球,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但是,這兩個依靠掠奪迅速崛起、卻在戰爭中揮霍財富,而沒有發展工商業的帝國很快盛極而衰,世界舞場上第一場大戲落幕。“小國大業”,“大國崛起”,荷蘭這個面積只有兩個半北京的地方,如何撐起“大”'二字。荷蘭的崛起,是通過進一步將地理大發現的潛力進步一 步發掘。
英國的《大憲章》為人類的文明又推進了一步,英國通過光榮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完成了現代社會的轉型,走向了工業革命。當亞當。勒密以《國富論》指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后,英國人開始在本國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撐下,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國市場。
路易十四將法國的啟蒙教育得到了普遍傳播。拿破侖用武力方式將法國帶向了歐洲巔峰。然而武力不能維持這一-切。在后來戴高樂帶領下,恢復了往日光輝。
彼得- -世與葉卡捷琳娜都是好學,重視教育的人。使俄國出現了大批像列夫。托爾斯泰一樣的知識分子。正是在他們的思考中,逐漸創造了屬于自己的文明 列寧,是一個很成功很成功的人。很敬佩他,他保護了人民,世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國投資者。蘇聯經濟逐漸復蘇。又在斯大林的五年計劃的帶動下,使蘇聯成為了蘇聯強國。美國的崛起,在我眼里是-個奇跡,從五月花號上的一百多名的英國人到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各方面的世界第一強國。和美國的科技發展迅速離不開。
看來,這些國家的崛起都有幾個共同點。有對外擴張的歷史,都曾經稱霸世界,都經歷過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都在教育、工業、科技等某一方面有過突出的表現。再看看中國,要如何做才能成為一個大國。我想,中國能不能稱霸世界,這不重要。能不能成為工業、科技強國,這不重要。中國,這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他能這樣存活到現在,本就是個奇跡了。我想,中國一定也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推動著。
大國崛起02集觀后感2
《大國崛起》前言部分有這樣的描述“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先后崛起的國家,在歷史興衰和發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義。闡述其發展歷史,探尋其發展軌跡,總結其經驗教訓,對于今天的中國尤其大有裨益。”這就對本書的高度總結和概括。
《大國崛起》一書以“九大國”的興衰為主線,剖析其興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過大國崛起探究其對世界歷史及整個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為討論國家發展問題提供了可借鑒的歷史資源和文明資源。全書展示了九國通過不同方式、在不同時期內完成的強國歷程,既體現出各自鮮明的不可重復的時代特征和民族個性,同時也探討了某些相通的規律。在中國全力爭取和平崛起,大國復興的戰略發展時期,此書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時代性。激發了讀者對中國崛起強盛的希望和激情,這也就是我喜歡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臺上,九大國家應運時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通過本書不難發現,本來西方大國的定義并不是以國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來衡量,他們之間都或多或少的有著一定的共同之處:第一,曾經有過(或正在經歷)對外擴張的歷史或以進行殖民統治的方式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經經歷_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第三,就是在工業、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和社會改革方面有過突出表現或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曾經產生過重大影響。
總之,《大國崛起》一書帶給人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來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更替啟迪人們: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準事物變化趨勢,立足創造性地化解難題,促進生產力飛躍發展的過程。進入二十世紀后,尋求擺脫危機的良策,保持持續、良好的發展態勢,則是崛起的必然要求。歷史昭示我們,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重要歷史時期,只有世界所有國家緊密團結起來,共同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才能為人類社會發展創造光明的未來,才能真正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大國崛起02集觀后感3
我是一只雄獅,我不要沉睡在千年的安逸之中;我是一條巨龍,我不會任人欺凌和逆鱗;我是一只金雞,我要在世界的東方喚醒沉睡的太陽;我是中國,我要崛起!
憶往昔,英國用鴉1片和大炮打開了封建中國的大門,中國的劫難來臨;憶往昔,英法聯軍的鐵蹄踏進了圓明園,留下的是一片廢墟;憶往昔,日本軍隊發動侵華戰爭,在中國境內進行屠殺,中國猶如人間地獄……這是中國歷史上不可磨滅的恥辱。“落后就要挨打”,落后迫使中國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醒轉,而面對殘酷的戰爭卻只有蒼白無力的反抗。
看今朝,中國商船在索馬里遭遇海盜之后,中國軍隊立刻派船艦保衛護航;看今朝,菲律賓“黃巖島事件”中,中國外交部在同菲律賓的交涉中力爭主權,積極采取措施應對;看今朝,日本強占釣1魚島,中國外交同中國軍隊積極應對,巡艦與巡機帶彈運作……新中國已不懼任何國家的威脅,并以其強有力的臂膀保衛人民的利益,捍衛國家的主權。泱泱大國正從東方崛起。
中國夢,不僅存在于這個千年古國的心中,也存在于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的心中。中國夢點燃了羅陽心中的圣火,這位為新中國航母航載機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放飛了中國夢,也放飛了自己的夢;中國夢照亮了李文波的世界,這位南海守礁幾個月的戰士,守住了中國夢,也守住了自己的夢;中國夢指引著何玥前進的路,這位身患重病死后捐出器官的十二歲女孩,創造了中國夢,也創造了自己的夢……中國夢,是無數個中華兒女織成的七彩之夢,更是成就輝煌中國的務實之夢。
少年強則國強,我愿為中國夢之大國崛起而奮斗,以汗水,以熱血,以我永不言棄永不止步的中國精神!
大國崛起02集觀后感4
一直以來,對國家大事少有關心,08年即將過去,相信中國人對08年的記憶是深刻的,從春節的雪災,到汶川的地震,到北京的奧運會,到現在的金融危機。而我,進入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似乎長大許多,不再如以前,就只會想到自己,會想要了解更多,關心更多,畢竟每個人都是社會人。
《大國崛起》共分為十二集,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后的原因。第一集 海洋時代――葡萄牙西班牙;第二集 小國大業――荷蘭;第三集:走向現代――英國(16 - 17世紀);第四集:工業先聲――英國(18 - 19世紀);第五集:激情歲月――法國;第六集 帝國春秋――德國;第七集 百年維新――日本;第八集 尋道圖強――俄國;第九集風云新途――蘇聯;第十集 新國新夢――美國(17世紀 - 19世紀;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國(20世紀初 - 二戰結束);第十二集 大道行思。此紀錄片所說的“世界性大國”,不是人口和面積意義上的大國,而是在歷史“成為全世界的歷史”之后出現的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國家。
從航海開始,原來割裂的世界終于在地理上連成了完整的世界。每一集的名字已經概括了這一集要講的核心,從未看過如此長篇電視紀錄片的我,真的感到振憾。這些國家的名字,相信每個人都很熟悉,即使是對于世界歷史不了解的我。但也因為對世界歷史的不了解,我也無法解讀大國真正成為大國的原因。只是,看過之后還是略有感想。
一個深刻的感覺就是,從不同的人不同的口中,經常被提到的“文化、教育”,還有,每個大國進程中被提及的重要人物。他們的'事跡、他們的著作,有些我們很熟悉,有些我們并不熟悉,但他們所起的作用已經在歷史上留下了印跡。從海洋時代的哥倫布、麥哲倫,走向現代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工業先聲的牛頓、瓦特、亞當·斯密,帝國春秋的俾斯麥,百年維新的澀澤榮一,到風云新途的列寧,到美國的愛迪生、福特,這只是少數的代表,有所謂的政治家,更多的是啟蒙思想的思想家、作家,引領人類探索自然的科學家,工業革命中的發明家、企業家。“科學、技術、人才”,哪個國家的領導人,抓好這幾樣似乎一個國家的發展、發達就會到來,而這些也都源自于合適的教育,大國的發展是伴隨著教育的發展的,教育也不是固定不定,不同的時期有它合適的教育內容,這也才促進了大國的發展。日本的崛起,它的百年維新的“求知識于世界”的思想,融入于教育中,人才培養了,科技發展了,國家還能不強大嗎?即使作為中國人,現在的我對日本并沒好感,但不能否認的是它確實夠實力,我們要做的是像強國靠齊,學習人家發展旅途中的精華,一步步得壯大自己。還有,法國的先賢祠,也是這個紀錄片里讓我印象深刻的一處。真的好想進去一睹先人的風采,躺在里面的不僅僅是他們的身軀,更多的是他們精神,他們帶給世界的“財富”。也讓我們看到法國有多尊重人才,“居住著”的作家、科學家們要比政治家們多,說明什么,我想大家都懂。
大國并不是一直輝煌著,總是有些起伏。不少的國家都迷信武力爭霸世界,可最后都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家的財政不堪戰爭的重負,或是戰爭的失敗,帶給國家的最終都只是人民生活的蕭條。在和平中發展國家經濟,發展工商業才是維持強國的基礎。但日本的崛起卻是由于國門被黑般敲開,看到二戰后它的發展,當時心里只想到一個詞“痛定思痛”,為了不受欺凌,唯有比人更強大吧。
最后簡單說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幕吧,普魯士的小學紀念館,記得里面有一句話,它的未來在小學就奠定了;彼得一世的留學,因為第一次聽到一個君主可以如此跟普通人一樣生活,做工匠;德國人對歷史的承認,把納粹歷史寫進教科書,當時想到的是,為什么日本一再否認一些歷史呢?1970年的冬日,勃蘭特在波蘭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的下跪,“不必這樣做的他替所有必須跪而沒有跪的人而跪下了”,真的,淚珠在眼眶里打轉。600多萬猶太人,那刻可以安息了嗎?
歲月流逝,很多歷史還“活著”,活在一棟古老的建筑上、一段殘存的遺址間、一個偏僻的博物館里,或者活在當地人的衣食住行中、活在源遠流長的典禮儀式上、活在專家學者的考據里。歲月悠悠,有些歷史已經永遠消逝。但歷史依然如此沉重,不要再重復歷史的錯誤,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正確得勇敢得面對歷史,是現在的人應該做的。
無法說出多少大道理,我想觀后感,也就是觀后之感受吧,即使是微小的,只要真實的感受即可吧。最后引用一段話作為結尾“對于理想的大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關于大國的話題,也許是一個永遠無法窮盡的討論。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國崛起02集觀后感5
現在只要舉關于世界強國的例子,就會說美國,基本上,它已經成為世界強國的代名詞。美國,一個只有短短230年歷史的國家,如何走上這條無論在政治、經濟、科技...都位于世界之首或前列的強國之路的?真是值得我們沉思......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這一點是無可爭辯的事實。移民改變了美國的命運,美國歷史上的移民潮不但對美利堅民族性格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使得美國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能夠迅速崛起,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并為以后成為世界超級大國打下基礎。
美國崛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恐怕就得益于幾次戰爭了。開始的獨立戰爭那時無需贅言了。第二個就是南北戰爭,給美國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它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并讓美國人吸取教訓,更加團結。還有一種說法說是美國靠戰爭發家,一戰中,美國靠中途專轉賣軍火等等大發戰爭財,一戰后,美國成功崛起于世界之林中。二戰后,美國以無可撼動的姿勢與蘇聯一起成就了當時的半邊天。
此外,美國的地理位置優越。美國地處美洲大陸,兩面朝海,不易受到攻擊。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基本上都是在海外作戰,遠離戰場,使美國的現代化進程不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擾而被迫中斷。
從管理的角度而言,我覺得美國對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法制化程度很高。從開始就存在的《五月花號公約》,及后面的《獨立宣言》......一系列的法律條文的確立都為美國經濟持續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礎。另一個就是管理者的重要性突出在美國的整個經濟大發展中:華盛頓、林肯、羅斯福。三位美國最偉大的總統分別在美國不同時期為美國作出了非凡的貢獻。1781年8月,華盛頓率美法聯軍終于獲得了北美獨立戰爭勝利。華盛頓沒有仿效克倫威爾或拿破侖理所當然地成為這個新生國家的君王,他解散了大陸軍,交出了委任狀,并辭去所有公職。1862年5月,林肯簽署了《宅地法》,這一措施從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隸主奪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時也滿足了廣大農民的迫切求,大大激發了農民奮勇參戰的積極性。 1863年1月1日又正式頒布《解放黑奴宣言》,宣布黑奴獲得自由,從根本上瓦解了叛軍的戰斗力。而在19世紀的后半期,美國的發展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恰恰是在那個時期,很多的矛盾暴露出來。這就是羅斯福就職時面臨的現實。羅斯福“新政”不僅緩解了當時的危機,而且對美國社會甚至國際社會都產生了一系列深遠影響。
但美國也不是一個完美的所謂人間的“極樂世界”的國家。伴隨著其高速發展的,是對黑奴慘無人道的剝削、對印第安人幾近瘋狂的種族滅絕,對國內無產階級殘酷的壓榨。而直到今天,美國國內仍然有著諸如“種族歧視”、“社會貧富差距”等等問題。而且,由于美國本身的特殊性,這個年輕的國家缺少悠久的歷史,自然在行事風格上有些魯莽的色彩。
同樣,我們中國現在仍處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伴隨著中國經濟近乎于神話般的高增長,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被掩蓋的某些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也逐漸凸現出來。這些社會問題的解決,對我們能否實現現代化,能否實現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極度重要的意義。那么,在面對著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社會問題的時候,我們國家需要如何去做呢?瞧瞧我們強大的對手,我們或許就會得到某些答案吧!
大國崛起觀看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