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電影觀后感精選范文
《焦裕祿》這部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好影片,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樸實無華的電影語言,生動可信地再現了一個人民所渴望的黨的領導干部形象。下面給大家帶來焦裕祿電影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焦裕祿電影觀后感1 |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誘惑很大,許多人在金錢的誘惑中失去了自我,淪為金錢的奴隸,做出了許多危害社會和人民利益的事情。 學校爭創廉潔教育學校,要求觀看一部反腐倡廉的電影,不由得想起了十幾年前看過的電影《焦裕祿》。晚上,我坐在電腦前,再次觀看了電影《焦裕祿》,這個電影十幾年前曾經看過,雖然過去這么多年,很多具體情節都已經忘記,但電影中焦裕祿的形象始終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焦裕祿同志的事跡給了我新的感受,新的啟迪和新的振奮,使我再一次認真思索著人生的真諦,人當怎樣活著?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焦裕祿同志1965年逝世,距今已有四十幾年,四十多年來,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我們卻依然記著焦裕祿這樣一位共產黨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經深深地烙進了人們的心中。他俯首甘為孺子牛,鞠躬盡瘁為人民;他帶領群眾抗風沙、戰鹽堿、堵風口,造福蘭考人民;他心里裝著窮苦的蘭考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所以他人雖死而精神不朽。他的事跡感動了整整幾代人!
電影從焦裕祿1962年去蘭考縣就任書記一職展開。走進蘭考這片貧瘠的土地,迎接他的不是簇擁著的鮮花,不是經久不息的掌聲,而是衣衫襤褸滿面塵垢的孩子、是饑寒交迫逃荒要飯的災民,是大雪、是風沙、是饑荒、是荒蕪的土地。我對焦裕祿剛到蘭考去火車站看望災民這一段印象很深,大雪紛飛的夜晚,無數的災民拖家帶口、背井離鄉,擠上火車去要飯,火車開過之后,地上留下了半個發霉的窩窩頭,看著這一切,焦裕祿的眼睛濕潤了。
“我是您的`兒子,是人民的兒子,是毛主席派我來看望你們的!” 是的,他是人民的兒子! 為了蘭考人民能擺脫窮困,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祿心甘情愿地犧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 焦裕祿同志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里最艱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下鄉救災治澇的數月艱苦奔波中,總是自備干糧,手拿雨傘,和群眾一起戰斗。在那破舊的寫字臺前,他忍受著肝癌的巨痛,起草著治理風沙鹽堿的方案。他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從沒有考慮過個人的成敗,從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更沒有為求什么政績而去弄虛作假。他的心里裝著全縣36萬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他臨終前給女兒留下的唯一寶貴財產是一只老式手表。在他身上體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風采和不怕艱難困苦、廉潔奉公的高貴品質! 焦裕祿是這樣深沉地愛著人民,人民也是那樣的愛戴著他。
作為生活在21世紀的公民,我們生活的環境比焦裕祿同志優越很多,我們要向焦裕祿同志學習不畏困難,艱苦奮斗,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焦裕祿電影觀后感2
|
今天觀看了電影《焦裕祿》,進一步了解了焦裕祿同志的生平和先進事跡,感到很有意義。
他那種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現在的人看來,焦裕祿所做的那些訪貧問苦、慰問群眾、勘探風沙、查看災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副手,甚至于秘書代勞。但是,焦裕祿卻總是輕車簡從深入一線,那種“車”充其量就是破自行車,那種“從”無非是一兩個頂多三五個必須隨行的人員。他那種“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的思想,值得我們深思。
他那種吃苦在前的奉獻精神。對于過去縣領導心安理得享受著的特殊待遇,焦裕祿硬是帶頭給取消了。當女兒在向母親埋怨自己的衣服破舊的時候,當孩子們歡天喜地要吃魚的時候,當兒子一氣之下扔掉手中的窩窩頭的時候,我想焦裕祿的心肯定在滴血,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哪個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們過上好日子?在這些私情面前,焦裕祿想到的卻是如何維護黨的形象。這是一種痛苦的抉擇,也是一種崇高的抉擇!
他那種敢于承擔責任的負責精神。當上級來調查處理問題,別人又樂于替他承擔責任的時候,焦裕祿以坦白的襟懷和無畏的膽識,斬釘截鐵地承認是自己做出了決定。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展現出的是他對黨的忠心,是他坦蕩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態。
焦裕祿心里想著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因為他知道黨的形象,需要在為人民服務中去維護。在他的事跡里,沒有震耳欲聾的高談闊論,沒有故作高深的反復思考,他認準的只有一條:一切為了人民。人民群眾當時那么擁戴他,人民群眾現如今那么懷念他,就是因為“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的。
今天,通過觀看電影,我們不光是緬懷焦裕祿同志,更應該學習焦裕祿同志精神,努力干好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群眾路線。在工作和學習中要學習焦裕祿同志艱苦奮斗、艱苦樸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質,要結合工作和自己實際,接受學習教育,思想上要認識提高,著力重點,解決工作作風、工作紀律、工作效率、工作事業心。
焦裕祿電影觀后感3
|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上下機關事業單位都在組織學習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這是一件好事情。在當前的國情下,在人民群眾溫飽基本得到解決,很多社會矛盾比較突出的情況下,我們的黨和我們的黨員確實需要重溫一下幾代領導人的思想政治理論。
今天下午單位組織觀看電影《焦裕祿》,之前最早的時候我記得是在上高中的時候,學校組織看過,那時候可能更多的是為了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人物,學習他的奉獻精神,已經記不清楚當時是不是被電影的某些情節感染的潸然淚下,只是記得一個情節,就是用茶杯蓋頂著自己疼痛的胃部。今天再次看這個電影的時候,不僅僅是被其中很多的情節感動的淚如雨下,可能是因為自己當了媽媽的緣故;更多的是被焦裕祿這種精神所感動。從電影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為了人民群眾的溫飽,不顧自己的身體,不顧自己的名譽,做出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贏得了民心。他在河南蘭考縣雖然工作了只有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但是這一年多的時間,每一分鐘他的心里都想著人民,都為了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而忙碌奔波著。電影中有一位和焦裕祿一起的領導干部——吳書記,他的一言一行和焦裕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焦裕祿同志說過一句話: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黨就會滿意,人民群眾不滿意的事情我們的黨也不會滿意。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我們的黨代表的就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黨的一切工作就是以人民群眾為根本,如果是脫離了人民群眾,那么在那高談闊論什么政治思想,一切都是空談。
反思我們今天的社會,很多領導干部的所作所為已經脫離了人民群眾,有些甚至是損壞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今天當我們的物質條件比較好的時候,我們的精神世界卻很空虛,為什么?因為我們缺少了很多高尚的精神追求,比如奉獻、誠實、友善。
焦裕祿電影觀后感4 |
電影《焦裕祿》,看完之后,我深深地被焦裕祿同志的“為民之心”所感動.焦裕祿這個名字,體現了一種崇高而不朽的精神:為人民服務精神,無私奉獻精神,艱苦奮斗精神;他向每一個黨員干部發出忠告:永遠要做一個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公仆,絕不能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只有時時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贊成不贊成作為想問題、辦事情出發點和歸宿,人民才會擁戴你、支持你.
在火車站當滿載著逃荒的人們的火車隆隆離去后,焦裕祿撿起在一片狼藉中豁然躺著的那半個野菜窩頭在流淚,那是一個共產黨員心系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痛苦的淚;這樣的鏡頭在電影《焦裕祿》中比比皆是,相反為廣大觀眾重現了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而又光榮的共產黨員的形象.他是那么的偉大,卻又那么的平凡,他就生活在咱們的中間,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黨和人民的事業的奮斗中,鞠躬盡瘁,死而后己.他的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品質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起一座無堅不摧的精神豐碑.要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經濟,務必克服前進中一個個困難,這就要求咱們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既要解放思想,又要轉變作風,務必像焦裕祿那樣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實事求是、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天有黨一整套好政策,如果再有一批像焦裕祿那樣的好干部,群眾用心性和創造性必會大大發揚,我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必將如虎添翼,煥發出更大活力.在他性命終止的一刻,他還想著黨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蘭考的災情還掛在他的心上.他讓女兒采來一束麥穗放到他的枕邊,讓他一向聞著麥香離去.這就是一位堅強的共產黨員臨終前的遺言,把最
后的寄托,最后的遺愿都融入所走過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給世人悲壯的一幕.我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時期,那樣的環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祿這樣的悲壯人物,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愛戴他的.但我從影片中確實感受到了時時在在存在的歷史,沒有歌聲便沒有性命,尤如沒有太陽便沒有性命一樣.焦裕祿正是用他平凡而有偉大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性命的精彩華章.他的光輝形象就象太陽一樣照耀著大地,經久不滅.
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要把愛人民、為人民作為人生最大的追求,并將焦裕祿精神真正貫徹落實到自我的具體行動中來,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只有對人民群眾有赤子之心,對群眾掏出真心、傾注真情、使出真勁,才能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擁護.
焦裕祿電影觀后感5
|
作為七十年代的我,這部電影我還是第一次看。也已經很久沒有與同事、朋友一起看電影了。雖然這只是在學校的會議室看電影,但感覺還是很特別的。多少次我都是強忍著眼淚不讓它掉下來,畢竟是四十多歲的人了,總感覺看電影流淚是別扭的。不好意思流淚。可心中的感動卻是怎么也壓抑不下去,它是那么不可遏止的一陣陣翻涌在心頭。這部電影使我接受了一次次心靈的洗禮和靈魂的凈化,焦裕祿同志的事跡給與我新的感受、新的啟迪,使我再一次認真思索著人生的真諦,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焦裕祿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樣。自焦裕祿同志1964年5月14日因病逝世距今已有48年了。48年來的風雷激蕩,中華大地卻依然記著焦裕祿這樣一位共產黨人的名字,他的精神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
焦裕祿在蘭考只擔任了一年零三個月的縣委書記。他去世后在蘭考安葬時,一鏟鏟黃土灑在他的棺木上,人們看到的是老百姓撕心裂肺地呼喊,悲痛欲絕地痛哭,送葬隊伍綿延數里。這是普通老百姓對焦裕祿的懷念。老天也在悲嘆!蘭考人民失去了一個好書記,共產黨失去了一個好干部!他去了,可他留下的閃光的焦裕祿精神,這是我們終身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
可是,與焦裕祿相比,新世紀的這一代官員真是有著天壤之別!看看某某官員,整個房間的夾層里鋪滿了人民幣;某某官員的存折,多得疏忽到讓拾荒者撿了去;某某官員的老婆子女全送去了國外。可焦裕祿的小兒子連一頓紅燒肉都吃不上。深夜,焦裕祿挽著褲腿在泥水里護弄莊稼;可現在的官員們,哪一次出門不是前呼后擁并專配攝像機跟隨著作秀,生怕大家不知道他又為民辦了一點事?因此,取消特權,讓官員們回歸百姓吧!向焦裕祿學習,這是現代官員們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