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中國通史》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中國通史》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中國通史》觀后感
1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歷史。寒假期間,朱老師推薦我們看了一部紀錄片——《中國通史》。看了這部紀錄片完全改變了我心中對歷史這門學科的偏見,或者說,終于滿足了我內心對于歷史的需求。它讓我看到了一段生動的歷史,一個生動的中國。
《中國通史》以豐富的視聽手段再現自中華文明起源到1911年時期的浩瀚圖景,較全面地講述了中國古代歷史發生,發展過程,揭示了歷史發展趨勢及規律。每看完一集后都會有不同的'感觸,每一個王朝的興衰更替、經濟文化的發展、社會環境的變化都是其自身的發展規律造成的。
在《中國通史》中,背景、事件、人物彼此的關系交代得非常清楚,采用專家訪談,民風采集,史料呈現,3D動畫造景等多種手段為我們還原了那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復活了一個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特別是隋文帝楊堅再造統一的那一集,軍隊、戰船、天險、宮殿、城池,在3D技術的應用下,那么立體,那么現代,又那么富有古典韻味。古人的智慧和創造發明對我們今天的生活依然存在著影響。地動儀,圓周率引領了科學的發展,都江堰,大運河至今仍發揮著作用。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說:一個人如果能處在歷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獲得真知的人,因為歷史的經驗是最為豐富的一座智慧之庫。”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也都可以從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中獲得自己的感悟,然后以史為鑒,從而更好地把握現在,這才是歷史留給后人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七年級《中國通史》觀后感2
這個暑假我看了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部歷史專題片——《中國通史》。《中國通史》是一部百集紀錄片從第一集中華道路,第二集中華祖先,第三集農業起源,一直到第一百集帝制的終結。從遠古社會到封建帝國的敗落,一集集,一段段,為我們展現出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光輝歷史。這部紀錄片堪稱一本完整的中國歷史。
看了這部紀錄片完全改變了我內心對于歷史這門學科的偏見,或者說,終于滿足了我內心對于歷史的需求。以前我認為歷史十分乏味,無趣,但現在《中國通史》這部紀錄片讓我看到了一個生動的歷史,一個生動的中國。
在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十六集“孝文帝改革”,從拓跋鮮卑的改革努力,到首次嘗試失敗,進而回溯為什么要入主中原,再忽而轉到今日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大郡一家。而后,由孝文帝與馮太后的親民之舉,帶出春耕傳統、大同附近保存至今的黃糕習俗、秦漢以來的籍田活動等。因而有了橫縱大背景與個體人物事件交織的邏輯,讓用“穿越”去了解歷史不再只是無厘頭惡搞,而變成了一種精彩的敘事手法。
邏輯線索的另一個好處,是提供給觀眾更多自修的可能性。看完第三十三集“魏晉風度”,我第二天就去搜出了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看完第三十九集“魏晉佛教”,忍不住查了查慧遠和尚的《沙門不敬王者論》。這些史料,除非專業需要,很少有人會主動想起去研讀。
在看到《中國通史》的最后幾集時,基本上已經沒有人評論,觀看量也很少。但其實每一段歷史都會給人們帶來一份獨特的感受,一份別樣的體會,所以讓我們珍惜每一段歷史,別讓它被埋沒,讓所有人都能看到中國歷史的輝煌。
七年級《中國通史》觀后感3
是誰,擁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是您,我偉大的祖國媽媽!是誰,擁有屈原、林則徐、鄭成功這些偉大的人物?還是是您,我親愛的祖國媽媽!是誰,擁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等等流傳千古的唐詩宋詞?仍然是您我可歌可敬的祖國媽媽!
我感慨萬千,好像面對著洶涌澎湃的大海,歷史的巨瀾滾滾而來,民族的歷史,在這里匯聚,民族的文化,在這里升華,民族的精神,在這里傳承。
中華上下五千年,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有多少英雄豪杰匡扶正義,有多少志士仁人追尋真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李白,“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們為著民族利益 嘔心瀝血,他們為著民族尊嚴而獻身成仁,他們是民族的英雄,他們在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戰!翻開書卷,有的故事驚心動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無窮……它們在我心中激起了朵朵浪花。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 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當國歌在次響起時,已經是21世紀了,2008年北京奧運成功舉辦,神舟“一號”至“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21世紀的中國正在飛速發展。2010年上海世博會可以數十年來中國最盛大的活動了。上海世博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吉祥物是象征著和平吉祥的海寶。上海世博會吸引200個左右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吸引海內外7000萬人次游客前來參觀,從而以最為廣泛的參與度載入世博會的史冊。從而使上海世博會真正成為“世界人民的大團圓”。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祖國媽媽,我們愛您!
七年級《中國通史》觀后感4
我對中國古老的歷史文化只略懂皮一毛一。而這個暑假,我終于有幸能揭開這一層神秘的面紗而一探究竟了。
《中國通史》帶我領略了我國古代人民揮灑汗水,留下智慧結晶的土地,使我第一次知道中國原來有如此多的朝代,發展得如此之快,從文明社會逐漸誕生的先秦,到政局動亂的秦漢;從人才輩出的明清,到國力鼎盛的隋唐五代;從后人傳誦贊揚的魏晉南北,到草原民族崛起的宋遼金遠,再到近代。這套書簡單、直白的敘述,能將很復雜的事情三言二語道個明白,有見地,不人云亦云。它保留了文言文的古語,讀來如飲醇釀。我浸一潤在史料里,看這些幾十萬字的資料,從中獲益。它上訖舊石器時代,下訖清帝退位,探究中國歷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情況及其變遷。它重在勾畫歷史輪廓及史事變遷的因果,影響。不以人物忠奸智愚的考量標準。
《中國通史》猶如一捧清泉,透徹干凈,簡潔明了,滋潤我的身心,使我受益匪淺;它又似一葉小舟,輕輕柔柔,帶我在知識的海洋中獵取有用的信息,使我感慨萬千……俗話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個假期我手不釋卷,如饑似渴,對古代歷史充滿了好奇,飽覽了中國的民俗風情,對圣人孔子增加了解,大大拓展了我的知識面。
這是一本文筆俱佳,學、才、識三者具備的專攻史學家撰寫而成,影響巨大,讓不少文學作家就此得益,是閱讀愛好者的案頭書,大學的常用教材,值得一看。
七年級《中國通史》觀后感5
自從看了《中國通史》這個100集的電視紀錄片后,我對于中國歷史上的一些故事越來越有所了解了。
這個紀錄片從我們中國的古猿人開始講起,講到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我感覺它里面講的都是正史,沒有一個地方與民間神話扯上關系。
在看到世人都稱贊的孔子那一集時,我才知道,孔子還當過魯國的大夫。
在“六藝”中,孔子非常尊崇“禮”。這禮就是周禮,因為孔子的偶像是大名鼎鼎的周公姬旦。
在看到學生子路在戰爭中被人剁成了肉泥時,孔子很傷心,為了不讓他一看到肉醬就想起子路,他連忙讓家里人把廚房里剩下的肉醬全部倒掉。
在看到魯國的馬廄起火了那一段時,孔子一聽到這件事,還去問了這火傷到了人沒有。可見,孔子還是一個無比愛民的一位學者。
在他的弟子們看到了一個苦女子在墳墓旁哭的時候,弟子們問那個可憐的.女人為什么悲傷?可憐的女人說她的父親、她的母親、她的丈夫、她的兒子相繼被林間的老虎咬死后吃了。”那這位受夠了老虎的苦的女人,為什么不離開那個地方呢?因為那個地方沒有比老虎還兇的卿大夫專權。孔子便對他的弟子說:“你們記住了,苛政比老虎還要兇猛。”
孔子這句話說得非常對!
看了這集關于孔子的故事,我就想要讀讀《論語》這一本書了。因為我想多領悟一點孔子及其弟子、再傳弟子們給后人們的那些人生哲理。
七年級《中國通史》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