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河的觀后感600字
悲傷逆流成河,哪里有美而傷感的畫面,華麗而沉重的劇情,將我們帶入一個酣暢淋漓的悲痛世界,看完悲傷逆流成河后,你知道怎么寫一篇悲傷逆流成河觀后感嗎?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悲傷逆流成河的觀后感60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悲傷逆流成河的觀后感600字1
《悲傷逆流成河》這電影講述了校園霸凌,男孩女孩之間感情的故事。
當這個電影還沒出來的時候我一直很期待,它是改編郭敬明的同名小說。我一開始被吸引是因為全是新人演出。
去電影院看的那天,我特地選了第二排的位子,想離熒幕近一點。
影院一黑,先出來的是一棟棟老建筑,小胡同里,鄰里之間離得很近,女主易遙,從小父母離異,他的媽媽靠幫別人按摩而得到錢。男主齊銘家庭和睦,成績好,又是學校里的校草。易遙和齊銘是鄰居,易遙暗戀齊銘,而齊銘總是當她是朋友,他喜歡顧森西的姐姐顧森湘。
易遙的媽媽絲毫不想讓她看到她的工作或者是讓她間接沾染上,可是不幸的是易遙因為一條毛巾染上了疣病,后來也就因為這種病,使得同學們她展開了一系列的欺負,會有的同學往他身上撒紅墨水,會往他頭上粘口香糖,會拿他的錢花等等。
后來易遙遇上了陽光男生——顧森西,他教易遙如何去還擊,始終陪在身邊,而齊銘只會因為易遙的還擊而生氣,他不知道易遙經歷了什么,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一切事物,當他知道易遙得了疣病的時候他會質疑易遙是不是做過一些什么,而顧森西不會。
易遙在還擊的時候,惹惱了唐小米,而遭到唐小米的欺負,她叫人把易遙約出來,由于易遙轉發的那條短信,顧森西的姐姐顧森湘,來到廢棄的后校區,顧森湘進去時小心翼翼,看到一個男的走了上來,拼命往上跑,跑到了天臺,想再往后走,碰到欄桿,可是欄桿已經腐化,顧森湘就這樣從樓上跌下來摔死了。
唐小米接到顧森湘死亡的消息,震驚的說不出話。在警局,易遙不停的哭著解釋不是她干的,所有人都冷漠的從她身邊經過。
在還沒查清楚真相,大家就說易遙是殺人兇手,這個時候顧森西已經不會再出現在她身邊了,因為他的姐姐間接被她害死了。而齊銘直接就認定是易遙故意為之。易遙絕望了,以死證明自己的清白,在大家眼皮子底下跳入了河里,在易遙跳入河的時候,老師攔住了齊銘,卻攔不住顧森西。岸上的人都在喊顧森西快回來,卻沒有一個人喊易遙快回來,這是全片最悲傷的一刻,那種悲傷,是隱形的,只有真正懂的人才懂。
齊銘不是老師攔住了他,而是自己攔住了自己,老師攔不住顧森西是因為他可以為了易遙放棄所有。
雖然最后的最后,顧森西也跳了下去,卻也只是撈回了一具已經漸漸冰冷的尸體……正如易遙所說,殺死她的是所有人,也包括她自己。
在電影最后還采訪了幾個曾經被霸凌的學生,校園霸凌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有些是表面有些是暗地里。
在電影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是在嘲諷易遙,大家總覺得說這些沒事,可從來沒想過別人因為你的話而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別人做什么自己就跟著做什么,從不考慮這樣帶來的后果。
最可恨的是唐小米、最懦弱的是齊銘、最無辜的是顧森湘、最溫暖的是顧森西、最有愛的是媽媽、最絕望的是易遙。這就是網友對電影里的人物的概括。
悲傷逆流成河的觀后感600字2
忙里偷閑,觀看了《悲傷逆流成河》。不是沖著郭敬明的才華橫溢,也不是沖著落落的生花妙筆,更不是沖著小時代式的逆天顏值美少年,只為遵從內心對青春的無限眷戀。
齊耳短發的易遙,滿臉倔強,每一寸肌膚、每一個毛孔都洋溢著逼人的青春。只可惜原生家庭慘淡,備受鄰里非議,校園暴力__更是令她苦不堪言。
看著齊銘和森湘童話中公主、王子般的存在,易遙內心的歆羨油然而生。聞著帶香味的衛生巾,心里五味雜陳,貧窮不僅限制了她的想象力,也締造了她的卑微感。
舉步維艱,再怎么青春的年紀也載不動滿眼的哀傷!
森西這個陽光大男孩,絕對是易遙人生道路上的雞血制造器,黑暗中的正能量發光體。他為易遙打抱不平,教她“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看似荒.唐,實屬無奈之舉。在那個校園欺凌管制條例不甚明了的時代,他們以暴制暴雖是下策,卻情有可原。
唐小米是校園暴力的施暴者也是受害者,她家境優渥,父母卻疏于管教。在高二時期轉學,跟她的斑斑劣跡脫不了干系。她睚眥必報,功于心計,優越感和虛榮心扭曲了她的靈魂,使得她誤入歧途,也間接毀滅了女神森湘。
面對校園惡霸,有一部分學生是從眾心理,他們欺軟怕硬,墻倒眾人推,也有一幫表情木然的旁觀者,他們敢怒而不敢言,三緘其口,明哲保身,直至瞅準了時機,在勝券在握的情況下,路見不平一聲吼,這股子大義凜然讓他們胸前的紅領巾更鮮艷了,經年以后,當回首往事,便成為牛逼哄哄的談資。
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觀眾對此片褒貶不一。唱衰者表示,如今熟讀郭敬明的那群年輕人早已步入社會,新生代們對影片難以產生共鳴,而且隨著觀眾審美的提高,這種缺乏內涵、脫離現實的悲慘人生經歷早已寡然無味。叫好者卻不以為然,他們或者認為校園暴力題材別具一格,或者認為青春情愫永遠能夠讓人怦然心動。
對我個人而言,電影票買得也算值了,只是部分“郭敬明”式略顯矯情的臺詞讓人偶爾出戲。落落解釋說,“或許是因為青春期的緣故,大家傷春悲秋時會說一些比較文縐縐的話,等到真正成熟了,反而不會再用那樣的語言?!?/p>
“你們沒有旁觀者,都是施暴者!”,易遙在海邊對同學們的控訴讓人咋舌,畫面稍顯違和,但是看著就是讓人解氣暢快!
畢竟這種電影拍來也不是為了名垂千古的,能讓觀者痛快一時也不失為一種成功。
金牛座的守護星是金星,從金星上看日出,太陽會從西邊出來的。森西便是那從西邊出來的太陽,為易遙量身打造。
能有森西這般知己,易遙三生有幸,她的人生因此而豁然開朗,甚至后來她的生命也因他而得以保全。暫不考慮接下來現實的世界中他們能否走下去開花結果,人生中能有這樣一段純潔明亮的愛情已然羨煞旁人。
再見青春,再見美麗的疼痛,再見遙遠的幻想,再見燦爛的憂傷。對于逼近而立之年的我而言,一字一句都戳中痛點,眼淚不一定應時而下,內心必定是漣漪陣陣。
不想呼吁什么,只管碎碎念,一切關于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愿所有的殘酷都能繞道而行,愿所有的青春都能被溫柔對待。
悲傷逆流成河的觀后感600字3
《悲傷逆流成河》是一部以學校霸凌為主線的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我第一次發現學校霸凌如此可怕。可是我感觸最深的卻不是這點,而是影片給人的另一個啟示:青春太短,再怎樣浪費也別辜負了自我。
電影的女主角易遙,是一個家里貧窮,默默無聞的自卑女孩。她買不起新校服,沒有錢看病,與母親關系不好,連生了病都不敢告訴母親。
之后又因為轉學生唐小米,受到全班乃至全校嘲笑,孤立,排擠,被欺凌。她想反抗,卻又不敢。所以她將自我包裹在堅強的外殼里,表面上波瀾不驚,其實心里早已血流成河。
她害怕,她軟弱,她孤立無助,她就像一匹待宰的羔羊,想掙扎卻無能為力。要不是顧森西一步一步地帶她爬出泥潭,她早就倒下了。
學校欺凌固然可怕,但打敗自我的,永遠是自我。如果你連自我都放棄了,這個世界也沒必要給你期望。即使所有的厄運都發生在你身上,即使上天將所有光亮都從你的世界抽走,你也依然能夠笑著向前走。心中有光,世界便會明亮。
易遙的生活是黑暗,她覺得一切完美的事物都厭惡自我。在家,她是“賠錢貨”,在學校,她是“病原體”。久而久之,她也對這個世界悲觀起來。
而我反感的,正是易遙身上的悲觀,她厭惡世界,看不到絕望下的期望,她說出的每句話,都是對生活深深的絕望。也許是因為在黑暗中呆久了,忘記了光明的樣貌。外在因素使易遙不得不這樣,豎起身上的刺,對抗整個世界,可她卻忘記了,即使生活在陰溝里,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歸根結底,是易遙對自我的自卑,她太瞧不起自我,也瞧不起期望。她自卑自我的出生,自卑自我的性格。可她從未想過讓自我變得強大,她自以為看清了世界,卻不明白:自我都瞧不起自我,又憑什么讓別人來高看你?生活是可能讓我們遍體鱗傷,可是到之后,那些受傷的地方,必須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既然這樣,為什么不讓自我變強,用自信代替自卑呢?
其實每個人可能都自卑過,再成功的人,也跌進過低谷。
小時候,我也自卑過,為什么有人能出口成章,滿腹詩書,而我什么都不懂?可惜自卑不是我的強項,我將它化作動力,變成我成長的墊腳石。我開始很多閱讀,背誦古詩。幾年后,我也變成了那些我以往自卑過的人,我自信了。
青春太短,別把時間浪費在埋怨生活,厭惡世界上,多做些自我喜歡的事。讓長大后的自我,回頭望時,是心滿意足的樣貌。
別在最美的青春里,辜負了最好的自我。
悲傷逆流成河的觀后感600字4
今天下午看了《悲傷逆流成河》整場劇中,我一共哭了三次。
第一次淚崩是在易遙跟齊銘在海邊吵架時,易遙對齊銘說你生活在光亮里就覺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
易遙想抓住齊銘,可是齊銘就像手指間的光,溜走了 。
是啊生活環境完全不同的人又怎么能奢求對方去懂呢,可是她們明明是在一起的,是從小到大在一起的。
“你和我的在一起是那種和顧森湘的在一起嗎?”齊銘斬釘截鐵的說了一句“當然不是”。
當然不是,他對易遙的只是同情和憐憫,他把對她好當成了自己一種義務。什么都是,卻不是愛情。
當易遙捶打著齊銘訴說著她的不易時我多么希望齊銘可以緊緊的抱住她,可是他沒有。
他們從陌生中走來,又向陌生中走去。
《悲傷逆流成河》
第二次淚崩是看到“媽媽帶你看病去”這句話。
易瑤媽媽其實還是很愛易瑤。當易遙撞見她媽媽和別的男人,她媽媽打她罵她,可轉頭就流了淚。
為什么愛不能好好表達,為什么人年少時,一定要讓深愛的人受傷。
誤會讓我們錯過了多少,做到解冤釋結,更莫相憎是多么難。
第三次淚崩是在易遙跳海時,她奔向大海的時候,畫面感太強了,真的好難過。
輿論暴力和謠言遠比想象中的可怕,嘴里說出的話你不知道它有一天會變成什么。有可能會是一縷溫暖的陽光,但也有可能是一把傷人的劍。
有時候,你因為自己的嫉妒,害怕,無聊而說的那句話帶給別人的可能會是無窮無盡的黑暗,你也不會知道,那個你傷害過的人會不會勇敢的面對,你也不會知道她的身邊是不是有個能帶給她溫暖的顧森西。
“我叫顧森西,西是影視歌三棲的棲去掉木字那個西”
“你為什么不是希望的?!?/p>
如果說遇見顧森西之前 ,易遙生命中的光是齊銘 ,那么當校園暴力降臨在易遙頭上時,當所有人都侮辱她,齊銘的態度亦是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齊銘你知道嗎?易遙是喜歡你是愛你的。
可是齊銘還是一樣的窩囊廢,渣男一個,他還是不相信易遙,我甚至討厭他喜歡顧森湘,電影里最終易遙跳河他也沒有像顧森西一樣沖上去,感覺他和其它人沒有什么區別,是將易遙推向死亡邊緣的兇手。
而顧森西的出現的的確確給了她微弱的希望, 甚至讓她第一次覺得, 她是值得被愛的 。當她覺得生活會因此有所改變時, 所有的一切又天翻地覆的變了。
這一切,因為成長,而成長又好難,我還是想做個傻子。
悲傷逆流成河的觀后感600字5
我們有溫暖的家庭環境、良好的學校教育、一群不管多么社會還是很善良的同學,我們是多么幸運啊。或許這部影片帶給我們的思考,不是校園霸凌本身,還有很多更深層次的東西。
校園暴力?校園霸凌?是的,道法課上和新聞播報上不少見。可是,有多少人像之前的我一樣,看完聽完覺得,哇這好可怕,可是這離我好遠啊,我永遠都不可能碰到這種事情,然后就匆匆讓自己的思緒轉到其他事情上去了?
直到我看了這部影片。
《悲傷逆流成河》近期熱映,大眾點評評分高達9.1。片末,媽媽問我,如果你遇到了校園暴力,你會怎么辦?我說,我不會遇到。是的,我們生活在大城市里,上著好學校,我們絕大多數人永遠都不會遇到。但我們很有必要思考一下這里面反映出來的問題。
讓我們把目光暫時從施暴者和受害人身上移開,看看他們周圍的那群人。
易遙最后跳河前有一段長長的自白,是全片中最讓人淚目的地方。她說:“你們都是兇手,動沒動過手都一樣!”
看別人動手,看大家都排擠,自己也跟著——我自己什么都沒有做,我不用負責,這不是我的錯。很多人這樣想。
他們,這些旁觀者,這些同流合污的人,這些沒有幫助受害者的人,需要負責嗎?
我們確實應該對熟視無睹的人充滿氣憤,但試問:假如你們班所有人合伙欺負一個同學,你會跟他親近、為他打抱不平嗎?路邊發生校園暴力事件,你會毫不猶豫第一時間報警嗎?當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不是“會”而遲疑時,我發現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而我們應該做出一些改變。我不想過多地說社會冷漠人心險惡,我只想從法律和道德來看這件事情。
理論上客觀上講,只要法律沒有明文規定見到校園欺凌要上前解救或者報警是公民必須做到的義務,只要是沒有施暴的人就不需要負責。
但從感性上講,從道德層面上看,我們應該幫助受害者,我們有責任為他們維護權益。
又一次,法律和道德的沖突。
“__案”,于歡因為自己的母親被侮辱而持刀傷人,法律上是判故意傷害罪的罪犯,道德上是保護母親的孝子;
“__案”中看到自己男友殺害閨蜜江歌的劉鑫沒有出手相救而是躲在屋內,她沒有觸犯法律,但她受到了強烈的輿論攻擊和道德譴責;江歌母親想聯系劉鑫卻遭其抗拒,劉鑫還說出活該之類的話,江歌媽媽翻出劉鑫家庭住址等隱私發布網上,法律層面屬于人身攻擊,但得到了網友一片支持;
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情況下不可能兩全,但正義感是法律和道德共同維護的。
悲傷逆流成河觀看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