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影片觀后感600字
致青春是一部很好看的青春電影,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電影致青春觀后感悟,歡迎閱讀!
致青春影片觀后感1
今天看了《致青春》,讓我感到很無奈,光陰荏苒,青春易逝,如手中的漏沙,不停地流逝,而你只能干巴巴地看,你不能打破它,也不愿重來,卻讓你痛并享受著。
劇中女主角鄭微珍視友情追求愛情,敢愛敢恨,燃燒著青春,盡管好友因車禍逝去,情人拋棄,她卻享受著,她說每一個人是獨立個體,青春是片段,沒有誰錯和誰對,更不存在誰對不起誰,青春留下的只有回憶。天空寂靜無痕,小鳥卻在那里飛過!
青春不過如此,但只有認真經(jīng)歷了才有資格說。
而兩個男主角很招人恨,他們是先愛自己,再愛他人的,不管是愛面子的林靜,還是視人生如大廈容不得一厘米誤差的陳孝正,他們都褻瀆了青春,生活上成功,青春卻有缺陷。我可以理解他們卻不敢茍同。
現(xiàn)實的黎維娟嫁給了富豪當后媽,自尊心極強的朱小北成了學習方法“推銷者”,美麗有智慧在愛情面前卻毫無理性的阮莞為了讓自己的青春劃上句號,與前男友相約看大學時共同鐘意的樂隊時不幸橫招車禍花銷玉隕。不禁讓人感嘆:短暫的青春真難把握!
高考完了,真正體驗到如釋重負的真意,但新的壓力卻不期而至——不再有老師督促你學習,你不必再聞雞起舞,不必挑燈夜戰(zhàn),卻也不再有朝夕相處的同學與你并肩作戰(zhàn);不必看著黑板寫著“離高考還有——天”這個熟悉的漢字和讓人揪心的阿拉伯數(shù)字,不必跑去看升國旗聽國歌,再聽校長或老師講那些安全禮貌人生夢想校紀考試……卻也再也難看到或和藹或認真恪守或滑稽有趣的老師,再也不能為好友點歌,一起傾聽放學后的廣播了……
此時我想起前天剛考完試鈴聲響了合上筆蓋的一刻,我對自己說青春不悔我盡力了。看著同學有的撕書發(fā)泄三年來的抑悶,有的引吭高歌,雖然聽不懂,不知他在唱還是在吼,但可以知道他很享受很高興。老師看到學生所謂違紀,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番瘋狂后,我們拖著笨重的行李,高興返家,卻也留下了回憶,帶上了不舍與緬懷的心離開了。畢竟青春前奏可就告一段落了啊!
致青春,向青春致敬!
致青春影片觀后感2
一直想看《致青春》,據(jù)說是一部反映我們那個年代大學生的故事的影片。帶著好奇的心情,終于觀看了。
結果影片與想像中相差甚大。感覺更像是致女人的青春、女人的付出。影片中的鄭薇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孩子。為了愛情付出一切。兩段愛情里,愛情都被現(xiàn)實所擊敗。而那個叫做阮莞的女孩子,更是因為執(zhí)念獻出了生命。唯一一個現(xiàn)實的女孩子舍棄了愛情選擇了金錢嫁給了五十多歲的老男人,給兩個小孩當后媽。而那個中途輟學的假小子到最后完全舍棄了自己的過去,一切都籠罩在光輝的新生活里。這就是致青春里四個女生的結局。所以我更覺得這是一部關于女人的故事,而非青春。
影片所有的故事都圍繞著這在我們上大學的那個年代,現(xiàn)實中很難想像有那么多愛情故事,有那么多為愛執(zhí)著的人。大一的時候有女孩子談戀愛,會被認為不務正業(yè)。如果因此影響了學業(yè)而掛科,不僅讓我們覺得恥辱,而且很難理解。到大二以后,即使有同學戀愛了,但也是積極進步,共同上進的模式。
也許當年也有男生像影片里的張?zhí)烊灰粯樱恢蹦矚g著某個人,卻始終沒有表露。但看看現(xiàn)在的我們,基本上沒有因為愛情而耽誤了一生,或者執(zhí)念一生的。那些電影里的故事終究只是電影。
致青春影片觀后感3
青春終將腐朽,曲終人散時,才發(fā)現(xiàn)愛是那樣銘心,而傷害卻也同樣刻骨。是的,陳孝正公派留學了,前途和愛情中他選擇了前途,但我更感覺贏得是曾毓,她沒有得到的東西至少鄭微也沒有得到,青春是狗血的,就像陳孝正被公子哥許開陽的一群人打一樣,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尊嚴,就像許開陽可以送鄭微一塊名表,而陳孝正卻只能給鄭微一個拿不出手的玩具,陳孝正去美國之前的那句話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那種切膚之痛我無法表達,“我習慣了貧賤,但是我沒有辦法讓我喜歡的女孩子忍受貧賤。”自始至終我都覺得陳孝正做的是對的,當男人一無所有的時候,他不該去想愛情,更不用去辜負別人的青春,我不是在為自己辯駁,女人永遠都無法明白男人的理想和尊嚴或許永遠都比愛情重要。
鄭微說的:我們一起度過了青春,誰也不欠誰的,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想起了張愛玲曾說過那句話:“青春是個奇形怪狀的玩藝兒,短短的身子偏偏拖了一個長長的尾巴,像翅膀一樣的招搖著,久久不肯離去。”我想說的卻是那久久不肯離去的不是青春,而是記憶。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在鄭微身上找到自己當年的影子,每個年輕的女孩都會遇到自己生命中的陣孝正,而每一個陳孝正都要在經(jīng)歷過失去后才會蛻變成林靜,而每個鄭微在長大后都知道林靜才是最終最好的選擇。但是那個曾經(jīng)以為的阿正,完全消失殆盡了,而林靜,也不能陪你到最后。
可是青春卻是用來辜負的,可以說陳孝正辜負了鄭微,鄭微辜負了林靜,林靜辜負了施潔,趙世友辜負了阮莞,阮莞又辜負了老張,可是我卻又想起了桐華在《最美的時光》最后寫的話:對于陸勵成,也是這個道理,我相信,如果我問他,知道你得不到蘇蔓的結局后,你還愿意遇見蘇蔓嗎?你還愿意陪伴著她走過那段時光嗎?他的答案肯定是:我愿意。如果我問這些人你們后悔么,他們會說我不后悔。我再問陳孝正你再做一次選擇你還會出國么,他肯定還是會出國,我再問鄭微你如果知道陳孝正最終會出國,你還會愛他么,她還是會愛的。雖然終于他們在愛里失散了,但是他們還是飛蛾撲火般的愛了,卻愛的粉身碎骨灰飛煙滅零落成泥。
終于在愛里,兜兜轉轉,失散了,不兜不轉,都還是失散了,縱然飛蛾撲火般的愛了,卻愛的粉身碎骨灰飛煙滅零落成泥。愛情是足以焚身的烈火,不管是聰明人還是笨蛋,愛上了,都成了飛蛾。誰都知道飛過去會成為飛灰,但那又怎么樣,百年之后,不管燃燒過與否,我們都將成為塵土。
席慕容曾說過,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是怎麼樣的一個開始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云影掠過 ,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 ,逐漸隱沒在日落后的群嵐;遂翻開那發(fā)黃的扉頁,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含著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那些流淌在光河里的過往,隨時光一點點的匯成了回憶的海洋。這海洋中,有我們的愛恨情愁,有我們的責任,有我們的淚水,有我們一切一切的難以遺忘。我們作別青春,一路前行。路遇青春,道一聲:一切安好如昔……
致青春影片觀后感4
在這樣的'暮春時節(jié),趙薇讓大伙集體懷舊了一把,一部《致青春》鬧得滿屏紅紅紅火火沸沸揚揚,就像清水走廊開滿了的槐花,在據(jù)稱是人間的四月天里花香四溢綻放的濃烈又濃烈,就在你滿目晴朗、興致勃勃聽風賞花對春天的尾巴無限感慨內(nèi)心涌起無數(shù)個小九九時,一場春雨伴著雷聲閃電呼嘯而來……悠忽間,沒了。花香、鳥語……還有那些傷春悲秋的小情緒,都沒了。在俺觀影時,看見那個受謊言蒙蔽卻笑靨如花從銀幕深處歡蹦亂跳而來的女主,感動的眼淚鼻涕一把接一把,突然眼前一黑,戛然而止,然后字幕出,歌聲起,沒了,連帶著俺的眼淚和一鼻子的感動,都沒了。走出電影院,一切照舊,屌絲依舊要面對的是十元一碗的肉絲面和滿大街美眉卻無一個能牽手回家每天加班晚點苦苦奮斗仍只能月月脫光的骨感現(xiàn)實。
盡管如此,仍不能否認《致青春》是一部好影片!
起碼當我看見鄭微在宿舍用電爐煮方便面導致停電被宿管痛罵、翹課老師突襲點名而從床上爬起沖進教室用裝肚子疼的招數(shù)蒙混過關、高年級的師兄打著社團的幌子追慕美女、還有那些打撲克、喝酒、自習等橋段時,我就想起了那段在南湖邊蹉跎過的美麗時光——通透干凈、純凈溫暖,就像宿舍門前那條情人大道從枝椏間漏下來的陽光,盡管一地碎影,卻亮亮光光絢爛如夢。在這置換了的星空下,媽校情結迅速在俺的小宇宙發(fā)酵、膨脹、奔涌、泛濫,然后,我就想起那個喝白開水也能喝出卡布奇諾小資感覺的上鋪,想起每周五雷打不動回家在我們以為她這輩子都不會出武昌而在畢業(yè)后卻因為愛情奔向南方的武漢妹子,想起頂著狂風抖抖索索走過九孔橋趕去新教上課卻被風吹折的傘,想起森林公園的燒烤、學術報告廳里被賀衛(wèi)方批咱們啰嗦又啰嗦校名的講座,想起北山的小亭子、北苑的臭干子、校門口賣盜版書的書店,還有每晚放2元一場電影的模擬法庭,想起那場流星雨和《流星雨》,想起為證明愛情準備橫游曉南湖未曾想下水后再未起來的校友……一切的一切,就像開篇鄭微所做的那個天鵝絨般的童話夢,夢幻、美麗,卻總有一顆豌豆冷不丁在夢境里咯的心底生疼生疼,難以忘懷。
這就是青春,一段愛過、痛過、哭過、笑過,罵過,鮮衣怒馬,跨馬持劍,一心只愿,披荊斬棘,稱霸天下,囂張而青澀的時光。
正如致青春原著作者辛夷塢所言:“故鄉(xiāng)是用來懷念的,青春就是用來追憶的,當你懷揣著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將它耗盡后,再回過頭看,一切才有了意義——愛過我們的人和傷害過我們的人,都是我們青春存在的意義。”原來,細節(ji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經(jīng)歷過,你的青春,我曾經(jīng)在場。
作為鮮有機會進行藝術熏陶的我輩草根,評價一部片子好壞的標準,就是能否產(chǎn)生共鳴,這部致青春我想趙薇做到了。如果你在觀影時有過那么一點點小感動,就算沒看明白個中的愛與恨,也能證明情緒被成功的調(diào)動了,起碼,能看見自己的青蔥歲月,就算洋溢著大蒜味兒,在滿目憤懣無限扯淡的粗糲現(xiàn)實面前,也是一種不錯的追憶。
當然你要抱著看喜劇的念頭去看它也能夠成功發(fā)現(xiàn)笑點,譬如鄭微關鍵時刻的那句“是不是太小了”,同樣遲到如出一轍采用裝肚子痛的倆屌男,以及張開的“哪里都能開”的自我介紹……忽略掉影片后半段的支離破碎快速跌宕和一地雞毛,也許你會說不過就是一部校園DV,誠然,看過《十七歲不哭》、《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夢里花落知多少》,是沒覺著有多少新意。只是,當理想褪去,驕縱無影,在現(xiàn)實中摸爬滾打跌的鼻青臉腫時,看看當年熱烈而堅持的少年,那是一種光芒,引人入勝,是不是有些羨慕那些時光流逝卻沒能改變他們的人?微博上一位網(wǎng)友說“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其他的只有大學”。其實不然,只有當告別青春盛宴理想被歲月無情吞噬后,才會用鄉(xiāng)愁般熱烈的懷想。
再見面,輕輕問一聲:“能找到回家的路嗎?”
致青春影片觀后感5
昨日觀看了《致青春》這部電影,整個畫面溫馨、熟悉而又充滿著回憶的氣息,一個個熟悉的背后場景,在電影上看起來真是朦朦朧朧,煞是美麗!老公在東南大學畢業(yè),他總能在旁邊解釋,這個是東南大學的老教學樓、大禮堂、操場……
在電影中,特別喜歡鄭薇說的一句話:我們一起度過了青春,誰也不欠誰的,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想起了張愛玲曾說過那句話:”青春是個奇形怪狀的玩藝兒,短短的身子偏偏拖了一個長長的尾巴,像翅膀一樣的招搖著,久久不肯離去。“我想說的卻是那久久不肯離去的不是青春,而是記憶。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在鄭微身上找到自己當年的影子,鄭薇,導演趙薇,我想可能咱們的導演趙薇就是戲中的鄭薇。
總體上看,《致青春》在國產(chǎn)片中不算上乘之作,不是許鞍華似的沉悶文藝片,,但它有文藝片的調(diào)調(diào)。也不似商業(yè)片,它真的就從電影出發(fā),沒太多商業(yè)考慮的痕跡。。。更不是小清新,,可以說是貼近原本生活的,帶點重口味的 ,專屬于內(nèi)地人青春的寫照。看到微博上有人評價很高,但卻用搞笑片來形容,個人認為不恰當,有幽默感,是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的長處,但不能因為有幽默感,就說它是為了搞笑來的,《致青春》卻是在幽默的同時發(fā)人省醒。
最后,我很想知道鄭薇的選擇,但是聽了鄭薇的一番話,或許答案也就沒有必要公開了。這是覺來之筆,讓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