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電影觀后感700字
致青春是一部很好看的青春電影,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電影致青春觀后感悟,歡迎閱讀!
致青春電影觀后感1
如果從其中的友情上來看,大學里就不再像是高中初中,不是所有人在一起打打鬧鬧,可能在大學里畢業了,有的人可能連自己班的人的名字和樣子還對不上號,但不是本班的認識了不少,還有一些學哥學姐們。但舍友一定讓你的大學生活難忘,他們可能在畢業后天南海北,但如果有困難了,只用一個電話。當然也不止是舍友,對門的臨著的都可以。這幾年畢竟是在一起生活,一起經歷著從高中出來初步進入一個小社會的變化。
其實友情在這里沒有什么多說的,兄弟、姐妹,永恒的友誼地久天長,由于彼此間非常熟悉,而又有一定的生活距離,所以變得倍加珍貴。好的友情經得住時間的打磨,即使相隔多年未曾見面,見面后便相邀到家里吃飯, 也不會有什么拘謹,暢所欲言什么玩笑都敢開。因為很單純,因為沒有雜質,所以很美。
致青春,既然是青春,必然少不了愛情,但這貌似也分多種。如果我愛你,你愛不愛我又是一回事。有些愛情變得現實,這就開始有雜質,變的不同。有個小玩笑,小學的愛情死于換座位,初中的愛情死于換班,高中的愛情死于高考。而大學的愛情原因就多了 ,時間多了,可以經常在一起,彼此間逐漸熟悉,到非常了解,但很多卻是從一開始的我要給你幸福變成祝你幸福。可能是莫名其妙的分手,也可能是感覺到彼此不適應,或者是很累,又或者是大四分手季各奔東西。
但不乏甜蜜、美好。也許這是進入社會后最美的回憶了,也許有一點心酸,但彼此都記得那些歲月。大學里,還是去戀愛一場的好,也許到工作的時候,在沒結婚之前,很可能找不到一個愿意將自己的愛完全付出的,那時候都會有所比較,我付出多少,他又是多少,或者等待他不付出,我也不付出。最主要的是,那時候的我們工作了,便是生活,便要結婚生子,完成父母的愿望,過安定的生活。
海賊王里的黑胡子曾經說過:“人的夢想是不會終止的!”,但很多人的夢已經沒了,而大學又是一個談夢的最好的地方,而也是一個選擇的地方。 不論結果如何,我認為的只有一點,我會去考慮,哪一個選擇不會讓我后悔,不會讓我遺憾,而不是怎么做,可以讓我的利益最大化。我寧可笑著撿一粒芝麻,也不愿哭著抱一個西瓜。
未曾進過社會,也未曾經歷過現實會將人打磨成什么樣子,只知道對于很多人,現實沒有改變友誼,但愛情成為了記憶,夢想成了泡影。 所有的分別,即使是生離死別,也會在心中留下烙印。
青春,永垂不朽,也許懂了,也許只是知道了一部分,我的這部分的理解,在于一直擁有著友情、愛情、夢想的人們,這些人的青春,不會停息。這里的愛情哪怕是對愛情的向往,敢愛,即使沒有擁有,但非自暴自棄,等待安排;夢想也不是單單的有一個夢想,而是有一個追夢的心。
致青春電影觀后感2
最近《致青春》這部電影,真的不得不用“火爆”二字來形容了,短短上映十六天,票房已超過六億,以驚人的成績躍居內地電影票史排行榜第十四名。其實就我個人認為,這部戲之所以這么賣座,主要的原因還在于青春二字。青春二字看似平凡,沒有什么特殊的寓意但是卻能勾起人們塵封已久而且是早已腐朽的記憶。
春風吹拂,流年往復,時光一去不復返,我們帶著夢想著走在理想的海角前,卻又無法抑制的懷念過去,或許我們真的太過平庸,經不起流年往事的烹煮。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喜歡依靠回憶度日,喜歡將青春那些泛黃了的書頁拿出來重新翻讀,待到悲愴的秋風吹散時光的諾言,才猛然發現,原來美好的夢不等于昨天。
看完《致青春》之后,說實話我很喜歡。不過要問我最喜歡這里的哪個人物,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鄭微,這樣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孩,可以為了自己的愛情,放棄自己高考的志愿,千里追尋青梅竹馬的林浩,一份真情讓我感動。奈何命運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捉弄人,在這樣一個巧合眾多的校園里,偏偏上演了這樣一場人情冷暖的時差。
可能青春期的每個孩子都做過鄭微,可以為了自己所愛的人不顧一切,亦或許,真的在愛情面前,完美的天才也可以變成一個十足的傻瓜,但是最終他還是被陳孝正無情的拋棄了,一場徹骨的愛戀最終演變成了一個無果的結局。有人說陳孝正太無情,其實我倒是覺得陳孝正自始至終都做的很對,他不能確保自己有能力給鄭微幸福,繼續走下去可能結局也會出現悲劇,這時候我認為放手反而是最好的選擇。我相信看到這句話之后會有很多人反駁我一份真摯的愛情應該是不俱生活的苦難,即使面對貧窮生活的困擾也會在一起很好的生活的嗎,其實我不得不承貧困中的相依的確可以詮釋愛情的真諦。但是:
貧窮雖然可以提供我們前行的動力,但是它也可以阻擋我們婚姻的腳步,它會使我們忘記什么是真正的愛情,而帶著一份不忍與傷心徹徹底底的皈依生存本身,大家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其實貧窮是婚姻的墳墓。
男人就好比一顆參天大樹,愛情是綠葉,事業是紅花,如果一棵樹上一朵花沒有,那即使長滿了綠葉也是朽樹一株。
“愛情是一條河,我們都是瞎子,又有誰不是摸著石子過河的”當聽到林靜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中一陣悸動,愛情真的是條河,青春的我們都被它所淹沒,有的沉入了海底,有的人游上了岸,沉入了海底定格成了永恒,游上岸的成為了
我相信年少的我們都有對愛情的渴望,我們可以忘記時間,忘記地域,只為那份美好的憧憬與向往,以為可以天長地久,讓心靈棲居愛情的海洋,可是沒想到到了青春這場戲份的結尾,卻還是在與現實的賭博中輸掉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愛情不但是條河,同時還是輛車,阮莞上錯了車,成為了愛情的犧牲品。老張偷偷的上了阮莞的車,最后卻坐過了站。鄭微和陳孝正上了同一輛車,林靜和施潔上了同一輛車,最后林靜和鄭微在同一個站點下了車。我們很難說清這其中的是非曲折,到底誰對誰錯,我們只知道我們頂著青春的頭銜,做什么都不能算錯。
懵懂的青春,會遇到很多很多的人,有的人是你煮茗需要的薪火,有的人是你眺望遠景的樓閣,有的人是你夜晚照明的路燈,走過青春的檔口,我們又要將這一切全部交還給歲月,只留下蒼白的記憶與腐朽的傷痕。
那天做在寢室里,閑著無聊,打開了播放器看完了這部曾經風靡一時的電影,現在想想,其實這部電影拍攝的還算比較成功,最起碼它讓我們回歸了那個青澀的年代。
看完致青春我最大的感受有兩點,第一青春是用來懷念的,第二青春的愛情就像是紙飛機,開始總會飛的很高,但是卻總有落地的那一天。
致青春電影觀后感3
看了《致青春》這部片,感觸最深的就是,鄭微和莞莞2位女主人公,莞莞是個美麗的姑娘,即便不缺追求對象,但她還是那么堅定地選擇了那位她愛著的人---趙世永,即便世永有了一次意外的背叛,她依舊選擇了原諒他…可愛情就總是那么自私,大學畢業了,世永沒有選擇和她在同一座城市,所以即便這樣奔跑著的異地戀,也讓莞莞幸福地甘愿著奔跑于兩地之間…終于,在莞莞懷孕后,世永的那種驚慌讓莞莞徹底醒悟了,世永愛的只是他自己罷了。
而莞莞也因為愛的那么卑微,獻上了自己的生命,雖然這份感情付出了生命,可我有時候覺得愛情真的不是可以用理智說明這一切…莞莞就是愛的這么死心塌地…
鄭微,是個直爽開朗的女孩,敢愛敢恨…她的大學愛情,女追男的例子,成功地和陳孝正走在一起…陳孝正,很直白的例子,那種家庭背景,只能靠自己努力去獲得成功的男孩…鄭微在這份愛情里面,學會了如何去愛一個人,去對一個人好,她愛陳孝正勝于愛她自己…陳孝正在這份感情里面,雖然他也愛鄭微,但他更愛自己的前途…所以,在畢業季,他選擇分手,選擇了保送,選擇了到美國深造…幾年后,他回來了,為了綠卡,他和當地的女孩結婚后又離婚了…也許正因為經歷過那些現實的社會,他才明白他最愛的還是鄭微,只是當他回來找鄭微,想重新愛鄭微的時候,鄭微覺得,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誰也不拖欠誰…過去愛著的,現在未必還愛著了…即便當初愛的那么死去活來,可分離了就是分離了,選擇了就是選擇了,人生是沒有回頭路的,也沒有那多一厘米差距…所以最后,最深刻的感想莫過于,青春,注定埋葬過去,而能給予的,只是那一絲簡單青春的懷念…
致青春電影觀后感4
去電影院看《致青春》前一晚又把原著翻出來溫習了遍,畢竟隔了好幾年怕記混了細節。
看完電影后我覺得,真的,這個結局非常好!它彌補了我看完小說的一種揪心的遺憾!
小說版結局是鄭微跟林靜結婚,看完后我總覺得有一種說不清的惆悵、揪心、以及遺憾,總之就是不舒服。這個遺憾并不是說想微微跟阿正在一起,其實更不可能再跟阿正在一起。之所以覺得惆悵應該是覺得林靜的“七年”使得他不“干凈”了,是灰色的,我看不到他最真摯最純粹的東西,好像什么都賦予了一層模糊的東西,對,就是一種看不透的感覺,這種感覺讓我覺得林靜也終歸不是良人。也可能跟我個人追求一份純粹有關。 要是說跟阿正結婚,這更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覺得最好的還是當初微微說的“如果我不得不找個男人,我寧可像阮阮一樣,嫁給一個只見過六次的陌生人,也不會選擇你們。跟一個陌生的男人就這么過一輩子,我會認命,但是如果那個人是你,我不甘心!” 所以電影版這么處理我覺得是最好的。
看了電影版的親可能以為那樣處理是暗示微微還是和阿正在一起了。其實我覺得未必,最后說出了當年在海洋館的話只是讓我覺得那一刻微微應該是感到釋然,徹底原諒了這個給過他辜負的男人。但是原諒并不就是等于再次接受。當年沒說出來的話現在未必就有用,過去了就是過去了。
所以電影的這個結局我覺得是最好的,填滿了我看完小說后內心的空缺。“寧愿嫁給見過六次的陌生人……”
致青春電影觀后感5
看了這部電影,我始終有股氣憋在胸口,很多無奈只能嘆息……
青春終將腐朽,曲終人散時,才發現愛是那樣銘心,而傷害卻也同樣刻骨。是的,陳孝正公派留學了,前途和愛情中他選擇了前途,但我更感覺贏得是曾毓,她沒有得到的東西至少鄭微也沒有得到,青春是狗血的,就像陳孝正被公子哥許開陽的`一群人打一樣,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尊嚴,就像許開陽可以送鄭微一塊名表,而陳孝正卻只能給鄭微一個拿不出手的玩具,陳孝正去美國之前的那句話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那種切膚之痛我無法表達,”我習慣了貧賤,但是我沒有辦法讓我喜歡的女孩子忍受貧賤。“自始至終我都覺得陳孝正做的是對的,當男人一無所有的時候,他不該去想愛情,更不用去辜負別人的青春,我不是在為自己辯駁,女人永遠都無法明白男人的理想和尊嚴或許永遠都比愛情重要。
鄭微說的:我們一起度過了青春,誰也不欠誰的,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想起了張愛玲曾說過那句話:”青春是個奇形怪狀的玩藝兒,短短的身子偏偏拖了一個長長的尾巴,像翅膀一樣的招搖著,久久不肯離去。“我想說的卻是那久久不肯離去的不是青春,而是記憶。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在鄭微身上找到自己當年的影子,每個年輕的女孩都會遇到自己生命中的陣孝正,而每一個陳孝正都要在經歷過失去后才會蛻變成林靜,而每個鄭微在長大后都知道林靜才是最終最好的選擇。但是那個曾經以為的阿正,完全消失殆盡了,而林靜,也不能陪你到最后。
可是青春卻是用來辜負的,可以說陳孝正辜負了鄭微,鄭微辜負了林靜,林靜辜負了施潔,趙世友辜負了阮莞,阮莞又辜負了老張,可是我卻又想起了桐華在《最美的時光》最后寫的話:對于陸勵成,也是這個道理,我相信,如果我問他,知道你得不到蘇蔓的結局后,你還愿意遇見蘇蔓嗎?你還愿意陪伴著她走過那段時光嗎?他的答案肯定是:我愿意。如果我我問這些人你們后悔么,他們會說我不后悔。我再問陳孝正你再做一次選擇你還會出國么,他肯定還是會出國,我再問鄭微你如果知道陳孝正最終會出國,你還會愛他么,她還是會愛的。 雖然終于他們在愛里失散了,但是他們還是飛蛾撲火般的愛了,卻愛的粉身碎骨灰飛煙滅零落成泥。 終于在愛里,失散了,不兜不轉,兜兜轉轉,都還是失散了,縱然飛蛾撲火般的愛了,卻愛的粉身碎骨灰飛煙滅零落成泥。愛情是足以焚身的烈火,不管是聰明人還是笨蛋,愛上了,都成了飛蛾。誰都知道飛過去會成為飛灰,但那又怎么樣,百年之后,不管燃燒過與否,我們都將成為塵土。
席慕容曾說過,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是怎麼樣的一個開始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云影掠過 ,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 ,逐漸隱沒在日落后的群嵐;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那些流淌在光河里的過往,隨時光一點點的匯成了回憶的海洋。這海洋中,有我們的愛恨情愁,有我們的責任,有我們的淚水,有我們一切一切的難以遺忘。我們作別青春,一路前行。路遇青春,道一聲:一切安好如昔……
我想去買本書,在上面寫上”致那段被辜負了的青春“,如果將來我有個女兒,我會在她十八歲的時候把這本書送給她,告訴她這段時光我終究愛了誰又辜負了誰,我回告訴她這個時代的我們都應該慚愧,我們 愛自己勝過愛愛情。但我也要告訴她其實誰不用慚愧, 青春不是用來慚愧的,愛情不是用來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