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遠》影片觀后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馮志遠》影片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馮志遠》影片觀后感1
看過了電影《馮志遠》我才深深的了解了什么叫做辛勤的園丁,才懂得了什么叫做蠟炬成灰淚始干。作為一名教師的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馮志遠為了教育事業,為了學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年如一日,默默的為學生耕耘著。
1958年,馮志遠響應國家號召,自愿去到我國西部偏遠貧困山區支教,新婚一年,選取離別,難道就沒有眷戀?不!在他的心中,有對上海的牽掛,有對幸福的依戀,更有對妻子的不舍,但更多的則是愛祖國,甚至愛祖國勝于愛自己呀!要知道響應祖國的號召就是馮志遠的畢生理想啊!
一個來自大城市的年輕人,從此以后就把他的滿腔熱情和畢生精力都奉獻在這荒涼的沙漠中……艱苦的工作條件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但是馮志遠卻在那里整整工作了42個年頭!把他人生最完美的年華都奉獻給了寧夏的教育事業!
尤其令人感嘆的是馮志遠由于長期在惡劣的條件下工作,眼睛嚴重受損,最后雙目失明。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馮老師仍然讓學生攙扶著,堅持給學生上課!他愛生如子,那暖暖的師生情,燙慰我們每個人的心。
在他的心目中,寧夏的學生就是最重要的!
年界70的馮志遠由于身體原因不得不離開講臺,離開他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寧夏時。大街上滿是送行的人群,主題曲《遺愛》在耳邊一向清晰,歌聲中,我是越發渺小。
深受感動的我淚水一次一次的奪眶而出,我控制不住自己!
《馮志遠》影片觀后感2
馮志遠是一個很平凡的教師,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了四十多年,不求任何回報,不求任何名利。他只是一個平凡人,和世人一樣有血有肉;是的,他只是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上領悟教師這個職業的神圣好處。
“俯首甘為孺子牛”,他的事跡讓每一個觀眾堅信他真的把教育當成自己的終生事業在執行。有人告訴我像馮志遠這樣的人在如今的西部有很多!我想:正是由于有千千萬萬像馮志遠一樣的老師,才支撐起西部教育的一片天空!
看完影片,我又看了看有關馮志遠的相關的報道,馮志遠幾十年如一日,把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乃至畢生精力奉獻給了他所執著熱愛的教育事業。在他雙目失明無法走上三尺講臺之后,仍然堅持在學生們的攙扶下為學生授課,他所教過的學生有一萬多人,可謂桃李滿天下。這種忠于教育事業,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愛生如子執著追求的精神,令人感動,真的是感動,也許他的事跡如今還鮮為人知,也許他的事跡還沒能感動中國!但是這個大漠里的老師!是真真正正的感動了我!可能他將影響我往后的一生那么長久……
老師,一個多么神圣而又偉大的字眼?一個影響著多少學子畢生前途的職業?馮志遠用他的一生譜寫了一篇最為平凡,但卻極為感人的執教生涯,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僅是感動,還有千千萬萬學生,老師的一個典范,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典范。
看罷影片和相關報道,除了感動,還有些許慚愧!我也是一名教師,為自己一遇到困難就有畏難情緒而慚愧,為工作稍微多點就喊累慚愧……馮志遠像盞明燈,他告訴我什么叫奉獻,什么叫獻身教育事業,什么叫真正的教師,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將以馮志遠老師為楷模,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尊重和熱愛學生,將教育教學作為自己終生的事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馮志遠》影片觀后感3
影片里馮志遠老師站在會堂的講臺上說“起立”,臺下千萬個同學整潔地站起身,說“老師好”的壯觀場面,就是電影《馮志遠》中一個最為振奮人心的出色鏡頭。
影片敘述了馮志遠老師在寧夏中寧縣教書育人42年,清貧42年,培養出一萬多名學生,最后雙目失明的感人事跡,表達了馮志遠熱愛工作,熱愛孩子,對工作極度負責和默默奉獻的精神。
當我看到馮志遠已經雙目失明,卻還堅持上課,最終因體力不支而累倒在課堂上時,我的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啊,多么盡職盡責的好老師呀!他本來居住在繁榮昌盛的大城市——上海,可他卻心甘情愿到寧夏支教,千里迢迢地趕到那窮鄉僻壤——中寧縣的鳴沙中學。這里的條件一點不比上海好:透風的土坯房,冰冷的土坯坑,冒煙的土爐子,藥瓶改制的煤油燈,每月還只有十四斤的糧食供給……這么苦的生活,誰受得了呀?許多支教的年輕教師靜靜地離開了學校。我大惑不解:馮志遠怎么不和他們一起走呀?這時,我仿佛聽見馮志遠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你不懂,既然來到了這兒支教,就不能半途而廢,假如人人都因為怕苦而逃走了,那孩子們怎么辦?他們就讀不成書了。做人要對工作負責……”這時,我終于明白他為什么要那么勞累地為孩子們了。可是,超負荷的教學任務和先天性的眼病,依然使他的視力急劇惡化,最后竟雙目失明了!就算這樣,他還想要盡自己所能,為教學事業奉獻出一份光和熱。單就算是鐵打的人也會被累垮的呀!馮志遠最終累倒在課堂上。
縱觀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像馮志遠一樣盡職盡責?就說周恩來總理吧,他身為一國總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有工作都可以讓下人去做,可他總要親自過目,就算是這樣,他也沒喊過一聲苦,總是勤勤懇懇地工作,為國家,為人民默默地奉獻。直到老年,他生了病,還依舊夜以繼日地工作,一分一秒也不肯錯過。再說毛澤東,林肯……他們不都是對工作負責,為人民默默奉獻的人嗎?他們和馮志遠是多么相似呀!
啊,多么偉大的馮志遠呀!我一定要向他學習,長大為國家作貢獻!
《馮志遠》影片觀后感4
電影《馮志遠》講述的是盲人教師馮志遠40余載堅守講臺的感人故事。馮志遠教師支教邊疆,舍棄妻子與兒子,只身在外地教書。故事感人至深,在此,我想談一點我自己的感受。
馮老師拋家舍業,扎根邊疆,與黃沙為伴,與艱苦為伍,在一片浩瀚的黃沙上用自己一生的默默付出為自己學生的人生中開辟出了片片綠洲。古人云:大愛無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馮老師把邊疆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化成照亮童心的紅燭,照亮了那一顆顆會發光的星星。《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只是范仲淹的內心呼喚,更是馮志遠老師人生的真實寫照與至高追求。當馮老師白發坐在桌前,他是否還記得那個叫張建華的孩子“我要上學呢”的渴求,是否記得調動工作前夜孩子們含淚捧著的煤油燈,是否記得自己慷慨激昂地指揮同學們朗誦《海燕》……我想,在講臺上的馮志遠老師是幸福的,和學生在一起的馮志遠老師的是幸福的。
但是,馮老師退休前也曾說到自己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在家庭方面,馮志遠老師是極其不幸福的。可能會有人說,為了大愛,馮老師只能舍棄小愛;為了大家,馮老師只能舍棄小家。可是我認為,教師這個職業本來就是要帶給別人幸福,教會別人幸福。我們能要求所有的教師為了學生的人生幸福從而放棄自己全部的幸福與生活么?這是否意味著所有的教師只有放棄了自己的幸福才配叫做好教師呢?
很多人將好教師定義為一心為公,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誠然這樣的教師確實擔得起“人民教師”這四個字,但他們在將自己完全為國家付出時,對自己的家人是不負責任的。而且,馮老師40余載沒有家人的陪伴,少有感受家庭的溫暖,直到退休之后仍舊不得妻兒理解,心中充滿愧疚。讓這樣鞠躬盡瘁,為國家教育事業奉獻出自己全部的青春與熱情的出色教師在離職時對家人懷有愧疚,是體制與觀念的不完善。
教師應擁有完整的幸福,教師也應擁有完整的生活。這不僅是為了教師,也是為了學生。教師的教學狀態狀態對學生的影響有時候會比言語說教大很多。舉個例子,一個教師在進課堂之前生過氣,那么他的表情,語氣將會不經意地反映出他的心情。在這種氣氛下,講臺下的學生也將在這一節上戰戰兢兢。所以說,一個不幸福的教師將無法將幸福傳遞給他的學生。教師應有的幸福不能只來自于教書育人,桃李芬芳,與學生暢談古今,閑聊天文地理,也來自于家庭的溫暖,家人的關愛,家庭責任的承擔。
賦予教師擁有幸福的權利,讓教師可以有幸福到圓滿
的機會,并且讓幸福的教師將幸福傳遞給他的學生,讓幸福得以延續。
《馮志遠》影片觀后感5
“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對教師這一職業偉大性的最好描述。但這種偉大同時也是由教師的師德體現出來的,教師職業道德的水平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成長。一個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領悟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為學生樹立榜樣,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樹立為人師表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保持較強的勤奮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當好學生的表率。
馮志遠從教40余年,但卻從未評過職稱。他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為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用執著的信念和博大的愛心播撒著教育的火種,馮志遠同志新婚不久就響應國家支持邊疆教育事業的號召,來到寧夏中寧縣鳴沙中學任教,后又主動轉到石空鎮關帝中學。清醒的責任意識,使他始終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把祖國和人民的事業作為自己無上光榮的使命;使他能夠承受奏方面干擾、誘惑和沖擊,保持長久內在動力,把祖國的需要當作個人的需要,把自己的事業和人生價值與國家的發展建設聯系在一起。他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詮釋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深刻內涵。我們現在比馮志遠所處的環境優越許多。向馮志遠學習就應該深入研究教學內容,研究教學對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帶動深入的思考,把教書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以此支撐和提升教書育人的效果,增強教學內容的說服力和震撼力,我們要深入學習馮志遠同志扎根西部、默默奉獻的理想信念,淡泊名利、大公無私的高尚品德,熱愛教育、辛勤耕耘的樸實作風,育人為本、矢志不渝的敬業精神,不斷增強人民教師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受學生愛戴、讓家長滿意的教師。要以自己的師德去影響學生,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馮志遠的事跡,感染人,鞭策人,激勵人。他的事跡使我更感覺到,教師崗位是一種辛勞、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獲、一種享受。
今后,我要以馮老師為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以往我在工作中,有時會帶有急躁情緒,尤其在對待后進生時還不夠耐心,往往是批評多、幫助少,不能讓學生口服心服,從今以后,我要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師德修養,對待學生多一份耐心、多一份鼓勵、多一份幫助,力爭做到愛生如子,扎扎實實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經常加強理論學習,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讓自己無愧于教師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