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清明節心得體會觀后感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大的春祭節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清明節心得體會觀后感600字左右,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年清明節心得體會觀后感600字左右1
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關于清明節的知識,也為了讓學生豐富對傳統清明的認知,在這清明節剛過之際,我們響應學校號召,開展了“清明節主題班隊活動”。
本次活動的主題定位是“又是一年清明時”,活動由新的兩位小主持人_和_擔任。他們兩個已經利用時間對活動內容做了詳細的了解。圍繞“清明節”的來歷、民風民俗、緬懷革命先烈等內容,他們倆進行了一系列安排。
下午第三節課,班隊活動課準時開始。我首先簡單介紹了一番本次活動的主題,之后兩位小主持人登場。活動在一首描寫清明的古詩中開始。接著,學生們一起追根溯源,了解了“清明節”的來歷。傳統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學生又了解了“寒食節”的歷史故事,對清明節承載的文化底蘊有了認知。然后,全體同學們一起觀看了清明節曲阜舉行的盛大的祭孔儀式。隨后對現在社會上一些祭祖陋習進行了批判,并提出了文明過清明節的倡議。比如可以進行踏青春游、放風箏、蹴鞠、斗雞等傳統項目,也應不忘革命志士,緬懷革命先烈。學生們還講述了劉胡蘭、邱少云、董存瑞等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最后,在主持人的倡議下,大家表示要繼承革命遺志,做一個有孝心、有志氣、有禮貌、有紀律的新時代好少年。
小主持人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活動內容。最后,我利用知識競答的方式讓學生又鞏固了一系列關于清明節的知識,好多同學也得到了一顆顆糖果。雖然只是小小一顆糖,但是孩子們答對題目后的高興,得到糖果后的愉悅都寫在臉上。
小小一次班會,在自由的氣氛中孩子們了解了清明節的諸多知識,在精神上受到了一定的熏陶,也收獲了快樂。
2022年清明節心得體會觀后感600字左右2
近日,六小少先大隊組織各班召開了以“文明清明祭祀”為主題的班會,旨在引導學生度過一個“健康、安全、和諧、有序、文明”的清明節。
班會課上,同學們在班主任的積極組織下,準備了豐富的相關材料:有的以中華經典誦讀的方式,敬先賢、頌英烈;有的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述革命傳統,引導學生珍惜幸福生活,立志奉獻社會;有的班級精心制作了關于清明節的PPT,探索徽州清明節的文化內涵,讓學生了解節日民俗,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各班主任還對學生進行了文明祭祀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要注意出行的交通安全,特別強調要增強自身的防火方面的安全意識。號召同學們要積極行動起來,自覺擔當起文明祭祀的倡導者、踐行者、宣傳者和監督者,積極影響和帶動爸爸媽媽移風易俗,強化文明祭祀的觀念,共同營造一個平安、文明的清明節。
2022年清明節心得體會觀后感600字左右3
中華民族有慎終追遠、崇功報德的悠久傳統,而清明節則是承載這一傳統的重要節日。人們在清明節不但祭掃先人墳塋,同時也紀念民族的杰出先賢,諸如黃帝等人物的祭祀活動都在清明期間進行。而全國各地的烈士陵園在清明節期間,也接待了一批批的參觀群眾,清明節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
新時期以來,平民英雄在全國如群星般涌現,他們中有一些如流星劃破天空,燃盡了全部的光和熱,讓人們感到了道德的溫暖,看到了善行的力量。因此,在清明節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全社會都不應該忘記那些已逝的平民英雄。
對于已故英雄的家人來說,他們渴望平靜的生活,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對于社會公眾來說,銘記英雄,是對英雄的告慰。平民英雄付出生命,是為了社會更美好,而對生命和奉獻麻木不仁的社會,絕不是一個美好的社會。
2022年清明節心得體會觀后感600字左右4
清明節,是我國人民緬懷先人,烈士的節日,為紀念這個有著深遠意義的日子,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我系精神文明建設,體育系利用清明時節召開思想政治課。
4月3日,思想政治課由輔導員主講,以“文明祭掃”為主題。班會課雖然形式簡單,但是有著豐富的內涵。一是,對為全面正確的了解清明節,維護國家尊嚴,獻身民族獨立解放、國家繁榮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的無數英烈表達我們的追憶和緬懷;二是,在和平年代,我們廣大青年,作為社會主義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更應該堅定理想信念跟黨走;三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應該抓緊在學校的機會,努力增長知識和才干,努力成為四個新一代的人才。
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這次班會課旨在通過以“文明祭掃”為主題這一形式教育廣大學生銘記歷史,展望未來,努力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活動收到了預想的效果.有很多學生表示:看到今天我們幸福的生活,想一想革命烈士,我們沒理由不好好學習,并表示今后一定要全面落實好“文明祭掃”。將來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準備時間在宣傳中力度不夠等。
我們要從這次“文明祭掃”班會課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發揚優點,改正缺點。讓我們全系學生共同努力,把體育系辦得越來越好。讓廣東理工學院越辦越好。
2022年清明節心得體會觀后感600字左右5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么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樂呵。小心翼翼地跟著爸媽后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于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后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里。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著春風輕舞,偶爾有幾只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著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念書,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欲斷魂”,爸爸跟媽媽不聲不響地拔著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著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干凈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爸爸的臉,爸爸凝視著一張張寄托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卷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2022年清明節心得體會觀后感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唐朝詩人杜牧寫的古詩《清明》。
今天是4月5日,我爸爸一大早就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似的。”媽媽和我一唱一和,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八口人來到祖墳前面,伯母和媽媽先是仔細地把祖墳上的雜草拔干凈,接著又將帶來的一些水果,菜和茶杯放在墓碑前。同時,爸爸和伯父點燃了鞭炮,爺爺和奶奶點了幾柱香。我和姐姐學著爺爺和奶奶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么話。他們在說些什么,我也聽不清,但是我在心中念念有詞說到:“我要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這樣才能對得起我們的祖宗。”我知道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處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后,伯父拿出酒,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在墓碑前面的土地上。
祭奠好祖先后,我們一家人就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在途中,我心想:“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做個有用的人,好好孝敬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