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觀后感800字作文
《金剛川》則是以抗美援朝為背景,講述了志愿軍戰士捍衛交通要塞,不斷抵御敵機狂轟濫炸,一次次修補著金剛橋,支持部隊過河組織反擊的故事,《金剛川》于2020年10月23日在中國內地正式上映。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金剛川觀后感800字作文”,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金剛川觀后感800字作文1
今天我看了《金剛川》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美國的統帥克拉克想要占領朝鮮,而后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政府看透了美帝國主義的野心,因此應朝鮮政府的請求和中國人民的意愿,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中朝人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以難以置信的高度智慧和無所畏懼的拼搏精神,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正如"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
那天,我們上體育課,老師說:"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游戲規則是用一根繩子同時綁住兩個人的一條腿,然后圍著操場跑一圈,看哪組用的時間最短。"老師讓我們用抽簽的方式來分組,結果我抽到我最好的朋友---趙子晗,我高興地幾乎要喊出聲來。我想這還不簡單,憑我倆的默契,我們一定會取勝的。比賽開始了,老師一聲令下,我們就趕緊向前沖,可看事容易做事難,還沒走出幾米,我們就摔倒了好幾次,摔得灰頭土臉的,我們掙扎著爬起來,這可怎么辦?突然我靈機一動對著子晗輕聲說:"現在聽我口令,我喊一的時候我們一起邁綁著的腿,我喊二的時候邁另一腿。"子晗會意的點點頭。我們一起喊著口令"一、二、一二、……".在接下來的路程中我們跑的很流暢,最終我們在游戲中獲得了第一名。
這件小事讓我明白了: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就能戰勝困難。
小到一件事,大到一個國,中國人民在大災大難面前沒有屈服,"五·一二"大地震沒有震垮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的心;無情的洪水、泥石流沒有沖走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情。在災難面前我們偉大的中國人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用高超的智慧,無所畏懼的勇敢拼搏精神,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把困難踩在了腳下。
我相信,只要我們中國人民永遠跟黨走,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我們偉大的祖國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金剛川觀后感800字作文2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當聽到電影《金剛川》預告片中的這句旁白時,很多人或許會和我們一樣想著,這是一座什么橋?它到底有多重要?
1950年10月19日晚,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8、第39、第40、第42軍(以后又增調了第50、第66軍)和炮兵第1、第2、第8師以及一個高射炮團、兩個工兵團,分別從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輯安等地,先后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北部地區。
10月25日,入朝后的第一次戰役打響,兩水洞戰斗初戰告捷,這一天也被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這段歷史對于很多人而言,一知半解,或許更多人的記憶還停留在教科書上黃繼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跡,記得他們都擁有同一個名字,"最可愛的人"。
直到我們走進電影院,看完了《金剛川》——這部由管虎、郭帆、路陽,三大導演聯合執導的電影,把我們帶回了70年前的崢嶸歲月。
電影呈現出的故事沒有歌詞"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那種豪邁,甚至整個故事都不是歷史上的重要戰役,但它如同一個杠桿,輕松地把挑起了時代,用小切口打開了那段歷史。
雖然是三位名導共同執導,但《金剛川》并沒有同《我和我的家鄉》那樣以單元模式進行拍攝。它從炮兵、步兵、工程兵戰士三個不同視角講述同一個事件,在商業電影市場亦是一次創新性地嘗試,同時也是對多位導演合拍多視角組合片的一次升級。
金剛川觀后感800字作文3
向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致敬
明天是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紀念日,我和爸爸觀看了電影《金剛川》。本以為戰爭片,會用濃墨重彩描繪戰役的大場面,但影片卻把重點聚焦在了一座橋。
隨著旁白切入,娓娓道出這段實力懸殊的戰爭往事: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了最終的決戰階段,為了確保金城前線的充足戰斗力,志愿軍戰士必須在指定時間內通過金剛川!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志愿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火力懸殊的情況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軀修補戰火中的木橋,“通過那座橋”是他們的共同目標。
這道橋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話:通過了,敵人的地獄;被阻擋,我們的地獄。
敵人當然不會放過這條生命線,轟炸機、榴彈炮、延時炸彈、燃燒彈輪番上陣,日夜攻擊,來來回回炸了七次,志愿軍也反反復復修了七次。電影通過不同視角,從修橋的工兵連,到敵方空襲的美國飛行員,再到掩護修橋、抗擊空襲的高炮班,最終這一切又都回歸到了橋面。和歷史一樣,任何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都是靠眾多人上下同心、并肩參與、相互影響、相互激勵!最終,成就出歷史。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為了保家衛國,前赴后繼,冒死修橋過川。關鍵時刻,在煉獄般的戰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沖不散的生命之橋、英雄之橋!
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動了我,張排長的哨子和吳班長的呼哨,是傳遞信息,傳遞情感的方式。在敵機準備炸橋時,他們選擇暴露自己,點燃明火,讓敵人的兇猛炮火朝著自己攻擊,炮位上的每一名戰士都目光堅毅……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贏這最后一戰,然后回家。但在這場異國他鄉的戰斗中,我想,無論是回家,還是犧牲,他們都準備好了。
一個個讓人揪心落淚的畫面,時刻提醒著我們,曾經苦難的中華民族,因為有了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長青,英雄常在。是你們讓祖國邊疆不受侵犯,讓鴨綠江畔的山水一色!
吾輩自強,篤定前行,好好學習,長大了努力建設更好的中國,是對先烈最好的緬懷!“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我要高唱著《英雄贊歌》,向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致敬!
金剛川觀后感800字作文4
今日觀看的《金剛川》電影,主要講訴的是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軍戰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雄事跡。
電影分為了四個部分,以士兵、美軍、炮隊、橋四個視角完美展現了志愿軍戰士們護送大部隊過河時驚心動魄的一晚,炸掉一段橋就立刻修橋,不耽誤每分每秒,在這次戰爭中幸存下來的美軍空戰人員,感慨道:“太不可思議了,他們三個小時就修好了橋,美國人需要三天!”。我們犧牲了無數士兵,他們每個人都用血肉之軀發光發熱,我每每想到此處,都是無盡的心疼。同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炮隊,在漆黑的夜晚點燃火把,吸引敵機注意,甘愿自我犧牲,只是因為大部隊正在橋上通過。排長張飛被炸彈打中,只剩一條胳膊,一條腿,卻依然在奄奄一息的情況下,強撐著一口氣,成功打落一架敵機,他們都是年輕人,甚至還有小孩子,我不敢想象在當時的混亂之中我自己該怎么辦,是手足無措,還是臨陣脫逃。
最讓我感到心疼是,在最后一次敵機用燃燒彈把橋炸毀后,志愿軍同志們沒有選擇放棄,而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托起木板,搭建了一座“人橋”供大部隊通過!寫到這里,我已泣不成聲,河水淹過他們的頭頂,河水泡著他們,他們都沒選擇放棄,而是甘愿犧牲,旁白說:“說實話你們可能不信,我們沒有一個是怕死的。”看到此,我真的是非常敬佩為祖國犧牲的革命烈士們,是他們用自我犧牲換回了如今的太平盛世,這種精神需要每個人都牢記于心,我們不能忘記他們,也不能讓歷史,忘了他們。
金剛川觀后感800字作文5
最近抽空去看了拍攝時長只有兩個月的電影《金剛川》,作為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獻禮電影,通過多線敘事的方式重現了當年的戰場,重溫革命精神,也讓我在這兩個小時中領悟了什么是英雄。
什么是英雄?英雄是永不毀滅的意志。“橋”是一根線,貫穿整部電影。美軍用著先進的武器,一次又一次地轟炸橋,志愿軍戰士們一次又一次站起來、沖出去修橋,材料實在不夠時,用人的雙手撐起一座橋,“不可能,就是我們的武器”,直至完成大部隊準時過河的任務。此時的“橋”已不是普通的橋,是志愿軍戰士們意志的化身,是無論經歷多少炮火洗禮也不會毀滅的意志。這意志被滾燙的鮮血澆灌著,在焦灼的土地上散發光芒,中國之所以為中國,就是有著這樣千千萬萬的英雄,在最黑暗、最無助的情況下,站出來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一片天,用自己的信仰與血性扭轉困境,做到了“翻盤”。他們帶著鋼鐵般的意志屹立不倒,是中華民族的脊梁,面對這樣的英雄意志,我們怎能不肅然起敬?
什么是英雄?英雄是絕不后悔的奉獻。高炮連是其中一條單獨支線劇情,兩個對空高射炮和少得可憐的彈藥就是高炮連的全部身家,與美軍的裝備相差甚遠,就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掩護修橋,高炮連在炮位點燃火堆,把美軍的火力吸引到炮位,用全體犧牲的代價為修橋爭取了時間,同時也消滅了敵機。戰士們點燃火堆時,火光映照著他們臟兮兮的臉龐,照亮了他們堅毅的眼神,眼神中跳動著視死如歸的無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他們的軀殼是一個容器,裝載著他們奉獻的靈魂,彰顯著中華民族的血性和氣節,無私奉獻不后悔,可歌可泣立人間。
什么是英雄?英雄是定不回頭的勇氣。英雄的勇氣是面對勁敵不退縮,勇往直前的無畏。力量懸殊有何懼,英雄勇氣誰可敵。在高炮連僅剩一人時,他也要拖著殘軀,堅定地走向炮位,沒有回頭的背影讓人為之動容,感慨道“這便是英雄吧”,他們用血肉之軀鋪墊和平的道路,用壯士斷腕的勇氣披荊斬棘,用昂揚的斗志成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一個英雄會在戰場上退縮,沒有一個英雄會讓勇氣“回頭”,這便是英雄吧!
《金剛川》只是一個縮影,在那樣的年代里還有無數的“金剛川”,無數的英雄為國家、為人民、為了以后的安穩和平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即便時代在進步,歷史的浪潮也沖不走英雄氣魄,時間的旋渦也無法使英雄本色被遺忘。和平年代也同樣需要英雄,需要我們不忘英雄、捍衛英雄,傳承英雄意志,無畏無悔,永遠走在感悟英雄的道路上。
金剛川觀看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