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簡介觀后感600字
電影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愿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金剛川》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金剛川簡介觀后感60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金剛川簡介觀后感600字1
2020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70周年的日子,70年前這一場立國之戰可謂十分慘烈,尸橫遍野,犧牲了無數志愿軍戰士,讓英魂忠骨永遠沉睡在了異國他鄉的土地。“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也是這一戰讓強大如美帝主義的軍人跪下繳槍,新中國從此在國際立足。當我坐在影院,觀看以抗美援朝戰爭為主題的電影《金剛川》時,心中的情緒久久不能平息。70年后的今天,國家日益強盛,不再需要靠一場慘烈的戰役贏得威望,捍衛國家領土主權。
在《金剛川》的電影中,為我們講述了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愿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御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的故事。印象最深的鏡頭是只剩一條胳膊一條腿的張譯,哼唱著「長坂坡前張翼德,嚇退曹操百萬兵」,用僅剩的三枚炮彈,面對俯沖而來的敵機,毫不退讓躲閃,生生將其炸毀!這個鏡頭慘烈,英雄,也真實,恍惚間看到了挺胸膛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雙腿傷、忍痛爬、捐軀開路的許家朋,臥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云。這一幕幕在腦海中重疊交匯,激動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往事不回,歷史需要被銘記,當代有志青年肩負起新的歷史任務。今年的疫情何嘗不是一場戰役,內部的疫情恐慌,外部的輿論壓力考驗著我們的國家。我們再一次體現了黨的領導力,群眾的凝聚力,打不倒的意志力,幫扶弱小國家的大國情懷。當國內醫用物資通過鐵路運輸到他國的時候,中國再一次贏得掌聲。我不是軍人,無法守衛邊疆,但我能做一顆螺絲釘,做大國巨器中一顆齒輪也好。
金剛川簡介觀后感600字2
《金剛川》這部電影我很受感動。最讓我感動的是最后那一座人橋,那是志愿軍用犧牲精神筑成的最堅固的長橋,志愿軍工兵連反復修,以血肉之軀維護著關鍵的木橋,最終還是讓大部隊成功過江,到達前線陣地。
抗美援朝戰爭及取得的偉大勝利,不僅使朝鮮免遭了侵略者鐵蹄的踐踏、保衛了世界的和平,同時也有力地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打出了新中國應有的的國際地位,而且更主要的是新中國通過抗美援朝向世界宣告了,世界的事務、尤其是亞洲的事務沒有新中國的參與,是無法解決的。但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偉大意義并不僅僅在于中華民族在這場反擊侵略、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的戰爭中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也不僅僅在于中華民族通過這場戰爭實現了自身的崛起。
金剛川這部電影,讓我觸動很大。縱觀現今世界,風險無處不在,今年的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一些國家還在對抗病毒中。我們現在可以說控制的非常好,這些都源于那些無私奉獻的“可愛的人們”,是他們的付出,他們的無所畏懼讓我們可以安然的度過這場風波。我們能享受到平安自由的生活,也是無數堅守在各個行業戰位上的人們在為我們保駕護航。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堅守自己的“戰位”,堅守那份“執著”,讓他們的付出“值得”,同時我們也要向他們學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最后,我向他們表達崇高的敬意。我們要永遠記住70年前,那群英勇的戰士幫國家、幫我們抵御了戰爭,迎來了今天的和平和繁榮,我們要做的就是銘記他們,傳承精神。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向前!
金剛川簡介觀后感600字3
向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致敬
明天是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紀念日,我和爸爸觀看了電影《金剛川》。本以為戰爭片,會用濃墨重彩描繪戰役的大場面,但影片卻把重點聚焦在了一座橋。
隨著旁白切入,娓娓道出這段實力懸殊的戰爭往事: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了最終的決戰階段,為了確保金城前線的充足戰斗力,志愿軍戰士必須在指定時間內通過金剛川!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志愿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火力懸殊的情況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軀修補戰火中的木橋,“通過那座橋”是他們的共同目標。
這道橋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話:通過了,敵人的地獄;被阻擋,我們的地獄。
敵人當然不會放過這條生命線,轟炸機、榴彈炮、延時炸彈、燃燒彈輪番上陣,日夜攻擊,來來回回炸了七次,志愿軍也反反復復修了七次。電影通過不同視角,從修橋的工兵連,到敵方空襲的美國飛行員,再到掩護修橋、抗擊空襲的高炮班,最終這一切又都回歸到了橋面。和歷史一樣,任何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都是靠眾多人上下同心、并肩參與、相互影響、相互激勵!最終,成就出歷史。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為了保家衛國,前赴后繼,冒死修橋過川。關鍵時刻,在煉獄般的戰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沖不散的生命之橋、英雄之橋!
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動了我,張排長的哨子和吳班長的呼哨,是傳遞信息,傳遞情感的方式。在敵機準備炸橋時,他們選擇暴露自己,點燃明火,讓敵人的兇猛炮火朝著自己攻擊,炮位上的每一名戰士都目光堅毅……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贏這最后一戰,然后回家。但在這場異國他鄉的戰斗中,我想,無論是回家,還是犧牲,他們都準備好了。
一個個讓人揪心落淚的畫面,時刻提醒著我們,曾經苦難的中華民族,因為有了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長青,英雄常在。是你們讓祖國邊疆不受侵犯,讓鴨綠江畔的山水一色!
吾輩自強,篤定前行,好好學習,長大了努力建設更好的中國,是對先烈最好的緬懷!“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我要高唱著《英雄贊歌》,向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致敬!
金剛川簡介觀后感600字4
十月黨建活動,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金剛川》。電影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愿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愿軍在金城發動最后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的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的戰力,志愿軍戰士們在物資匱,武裝力量懸殊的情況下, 不斷抵御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暗流涌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從一位位戰士的眼神中,我們讀懂了視死如歸,無私奉獻,以及他們大無畏的斗爭精神,這種精神永不熄滅,中國肯定會越來越好!
無數先烈的鮮血,浸染了勝利的軍旗,浩蕩的鐵流里,我們看見了先輩偉岸的身軀,是他們在為民族爭解放,為人民爭自由的戰斗里,創造了偉大的功勛,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更不能忘記戰爭中犧牲的先烈,解放軍的豐功偉績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今天,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不應該忘記抗美援朝戰爭,更不應該忘記那些在戰爭中浴血奮戰的最可敬的人——志愿軍們,是他們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是他們保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讓中國人民免遭外國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長的我們應永遠銘記這段歷史,以他們為榜樣,時刻以祖國的強盛為己任,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堅強勇敢,刻苦鉆研,掌握科學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為中國的發展和壯大作出自己的貢獻。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饒和美麗。
讓我們銘記那些曾經奮不顧身向前作戰的志愿軍吧!戰爭雖已結束,但歷史將被印在我們的心中,英雄的事跡將千古流傳,作為后輩,我們將永遠致敬英雄烈士!
金剛川簡介觀后感600字5
電影《金剛川》不同于展現“絞肉機”似的戰場畫面,卻把視角聚焦在戰場中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戰士身上,他們的友誼、信仰與犧牲,好像講述的就是身邊戰友的故事,更加令人久久不能平靜。劇情簡單,但以小博大。影片所表達的抗美援朝的精神,是所有中華兒女都能夠感受到的。
看完電影《金剛川》,久久不能平靜,感動于革命先烈前赴后繼的拼搏,以血肉之軀保衛祖國的和平安寧。現在回想起影片中的幾個情節,還是不由得濕潤眼眶。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中國志愿軍在金城發動最后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愿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御敵機狂轟濫炸,一個個無名英雄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橋過江的故事,在暗流涌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金剛川》以四個不同的視角,展現了抗美援朝期間,志愿軍戰士在金剛川上補橋過江,抗擊美軍的戰爭故事。這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以高炮連為視角講述的故事。這個故事里最主要的兩個人物是兩名高炮手關磊和張飛。他倆是師徒也是戰友,但在我看來他倆勝似血脈相連的兄弟。在關磊開玩笑地說出那句:“想要這個炮位,用十發炮彈來換。”而張飛則認真地回答說:“可以。”其實觀眾們都知道這個炮位早已暴露,是敵機下一次的攻擊對象,但當那句“可以”說出時,我的眼角濕潤了……高炮連的戰士們不畏犧牲,用僅有的兩門高射炮和幾十發炮彈,抵御美軍接二連三的偵察機、轟炸機,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在夜里點燃火把,將自己視為敵機的活靶子,只為換取戰友們能夠快速過江。這一段將高炮連的戰士們刻畫的有血有肉、有痛有淚,將志愿軍戰士們無畏犧牲,誓死保衛祖國的決心展現的淋漓盡致。
正如電影中美軍接二連三炸橋失敗后所說的那句話:“不可能才是他們最厲害的武器”。是的,在當時軍事力量懸殊的戰爭中,我們憑的不是武器,是億萬萬中國人保家衛國的勇氣和決心,是我們無畏犧牲,只為換取后代和平安寧的信仰。正是有了這些,我們最終才能將美國人拉在板門店前談判。
抗美援朝期間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上甘嶺戰役中用身體堵住機槍的黃繼光,熊熊烈火中為不暴露目標壯烈犧牲的邱少云……
今日的我們何嘗不是受著昨日先烈們的護佑,才能生活在如今這美好的和平年代。
在那個年代,我們的祖國尚無如今這般強大的軍事力量,但中國人的精神,就是無可爭議的神話!無論何時何地,自強不息、英勇無畏的中國人,都可以讓列強們看一下,中國人這道人墻,永遠都炸不塌,中國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的步伐,沒有誰可以阻擋!
金剛川觀看感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