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致青春的觀后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微電影致青春的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微電影致青春的觀后感1
5月3號那天我終于忍不住去看了《致青春》,在樺甸讀書那會看場電影也就2塊錢,現在票價一下翻到了20倍,我依舊騎著快零碎的自行車,提著小食品來到了電影院,仿佛我又回到了讀書時。
《致青春》序幕是3D動畫,我還以為我走錯了放映廳,把眼睛睜大大的盯著屏幕,不想錯過電影每一個片段。這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嚇一跳,看完之后心里變得有些不開心,因為我有股氣憋在胸口,很多無奈只能嘆息了,強烈了引起我的共鳴。當青春不在時,曲終人散的時候才發現愛是那樣的刻骨銘心,最刺痛我的就是張開對阮莞的那種感情,甘愿做愛情的陪襯,我也懂得了滿天星的花語。電影中我印象最深的倆個人就是朱小北和阮莞,朱小北,倔強卑微,但仍然堅強的生活,假小子大女人。我覺得朱小北就是被體制教育毒害的一代,十年寒窗苦讀,就為了一時沖動,被學校開除了,沒了文憑,只能自己創業,做了體制教育外的工作,改名字叫劉云了。她想改變過去,當受到學校保衛處老師質疑時大聲喊出你這是對我靈魂的踐踏,人格的污染??吹贸鰜硭莻€要強的女孩,她從事做記憶大師的工作。但當許開陽問她你是朱小北時,他裝作了失憶,作為記憶大師的他,卻對許開陽裝失憶,這是赤裸裸的諷刺啊,太讓刺痛我的內心。再一個就是阮莞,阮莞是個非常溫柔漂亮的女孩子,可卻愛著那么一個不敢承當,不敢負責任的男人,現實生活也是越是美好的女子在感情方面越容易輕賤自己,她放棄了嫁給那醫生的機會,還是招架不住愛情的呼喚,最后一次告別,結果成了最后的“告別”。
她的死亡來的太突兀了,我被那聲巨響震蒙了,好友鄭薇看著阮莞的尸體,沒有哭而是責罵了一頓了,這難道不比哭更讓人心碎嗎?鄭薇由最初的蠻橫潑辣,到后來理智成熟,陳孝正由最初不喜歡吸煙,變得有事兒沒事兒抽倆口,歲月都無情的改變著你我他。影片最后的處理我比較能接受,沒有交代鄭薇與陳校正的愛情結局,卻又把什么都講清楚了,當影片結束時觀眾都紛紛離去,我沒有走,等聽著王菲的片尾曲,我開始懷念我的大學生活了。
青春就是一場盛宴,總有散席的那一天,這部電影讓我成長了許多也懂得了許多,我已經不是那個背著書包穿梭在圖書館與寢室之間的傻小子了,我是王技術員。
微電影致青春的觀后感2
看過了電影《致青春》,我在空間里發表說說“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有朋友轉發并回應我“青春逝去還早呢”!我思來想去,不知道該怎樣回復。
我們正值青春的時候,從來沒覺得它有什么特別,只是經常會聽到比自己年長的人的嘆息加夸獎:還是年輕好啊!想起古龍的小說里講過這樣一句話:茶只要還是熱的就不會太難喝,女人只要是年輕的,便不會太難看。瞧這話說的,其實豈只是女人呢,難道男人不是這樣嗎?誰人不想青春永駐呢,青春是什么?只是年輕的容顏嗎?你沒聽歌里在唱:今早的容顏老于昨晚……時光如流沙飛逝,難道青春是終將要逝去的嗎?
想起臺灣大眾銀行的廣告,其中有一篇名字叫做《夢騎士》,這是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廣告,五個臺灣人,平均年齡81歲,六個月的準備,環島十三天,1639公里,從北到南,從黑夜到白天,只為了一個簡單的理由:像年輕時那樣騎摩托車去海邊。影片用五個老人環島旅行實踐夢想的故事追問觀眾:人為什么活著?結尾只打出一個字:夢。這個廣告打動了很多網友,感人至深。誰說只有年輕才是青春呢,和他們相比,我們還在感嘆青春易逝,是不是有點可笑?青春也許真的無關年齡,有句話說得好“只要人心活著,青春總有來時”,青春是深藏心底的,更是激情澎湃的,夢騎士的眼中青春應該就是胸懷夢想吧。
青春是什么?是一杯熱咖啡,還是一支紅玫瑰?席慕容的眼中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張愛玲的眼中青春是一襲華美的爬著蚤的袍子,看過韓寒眼中的《青春》嗎?《青春》是一顆驛動的心,充滿著躁動不安的時光,蘊涵著對現實社會的悲傷不滿。無論是《獨唱團》、《青春》,還是《1988》,韓寒的東西都帶有著批判性的風格?!肚啻骸返闹鞔蚱v述了一個生活在上海郊區的一個年輕人的絕望,他月薪只有1200塊,背負了重多的生活重擔,看不到希望在哪里,讓我很難和有關青春牽上什么聯系,我想韓寒之所以起了這樣一個叫做《青春》的題目,應該是對我們這個社會的一種寄托和希望吧。青春這個詞,古人最早是用來說春天的,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蔥色,所以稱青春。春天的天氣變化無常,忽冷忽熱,這個季節充滿著復雜與矛盾,要不怎么會有許多人容易在春天生病?困苦的生活也如同人生春天的青澀,終究會過去。所以,無關年齡,無關容顏,青春還應該是心懷希望。
王菲在《致青春》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為誰辛苦為誰甜,這年華青澀逝去,卻別有洞天……”我覺得“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意境用在青春這詞上真是再恰當不過了,都說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是青春又怎會沒有遺憾,還好,我們總是不斷地擁有夢想與希望。
我這樣回復朋友的說說:是啊,春天才剛開始呢。
微電影致青春的觀后感3
一直在學校里,沒有機會看想看的電影,趙薇的《致青春》吸引我了很久,但直到暑假,我才有機會看到。
我本準備看電影,但還是擋不住書的誘惑,辛夷塢寫的書,花了很長時間去上海的最大書城買的,是電影紀念版的,包裝也很精致,只是字小了。
我幾乎一口氣讀完的,奇怪的是找不到一點共鳴,于是又讀了第二遍,才算看懂一些。
也許我是初中生,看慣了叛逆,看慣了HappyEnding的愛情故事,看慣了虐心的電視劇情,看慣了職場上的陰險狡詐,卻還沒長大。
小說中的女主角鄭薇是新生代演員楊子姍飾演的,很像年輕時的趙薇,大大的眼睛,小巧的鼻子,沖動,直爽,像一個被慣壞了的孩子,可愛,任性,卻不屈不撓。‘玉面小飛龍’這個外號很適合她,一個80年代的小燕子。我以為她就這樣快樂,沒心沒肺下去,但后來她還是變成了職場精英,有淡淡的冷漠,如月光,索性她還有人愛,還保存一份天真。
阮莞是出了名的美女校花,也是最堅守愛的一個人,他為了自己第一次愛的趙世永付出了太多,他們倆的戀愛斷斷續續維持了六年,最后阮莞卻嫁給了一個只見過6次面的醫生吳江,聽起來很荒唐,但很現實。
林靜是鄭薇的青梅竹馬,是鄭薇口口聲聲說要嫁的那個人,但剛進大學就去了國外,很多年后才回來,他們倆兩情相愿,只是時間帶走了太多,不過最后他還是如愿以償的娶到了鄭薇。
陳孝生是一個封建刻板的理工男,他的認真誤打誤撞地吸引了鄭薇,經過鄭薇的瘋狂追求,他乖乖馴服,不得不承認鄭薇和他轟轟烈烈地愛過,那段時光被描寫的太美好,幸福和甜蜜,讓人覺得心頭一暖。可為了單親家庭的母親,只能拋下愛情追求事業,最后只得眼睜睜看見自己愛過的人不愛自己,娶一個自己不愛的有利用價值的歐陽小姐。這里還有好多好多人的青春,太多太多傷感的故事,他們的愛與不愛,都只是青春里的一部分,都被長大后‘生存的追求’而一一擊敗。有人在回憶,有人拼了命找回回憶,有人卻再也回憶不了。
故事是殘酷的,鄭薇和陳孝正這一對令人羨慕的男才女貌分手了,鄭薇和林靜結了婚,阮阮在結婚后地一次意外中身亡,很多人改變了當初,很多人再也找不回當初的愛。
我不怎么懂,因為我還沒有經歷青春,沒有愛恨,10年后我再看這本書,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書后最后一句話讓我懂了些:阮阮,只有你,只有你的青春永不腐朽。
微電影致青春的觀后感4
就像地球少了自己還會轉一樣,就像愛了恨了還會繼續走下去一樣。沒什么想說的,也沒什么可說的,其實,青春就像一場無休止的步行,只有起點,但,永遠沒有終點。
是誰的青春,渲染了誰的年華?或是一次不經意的回眸對視,又讓誰的夢里花開漫山?就是這樣普通的笑顏,卻總能讓人如刀刻般銘記永遠。
這部致青春,可能我不理解其中真正的精髓,但正是如此,才能有旁觀者清的那種真實。我認為,這是一部很現實的電影,就像老電影中永遠存在的古樸氣質一樣,讓人會沉浸在其中無可自拔。那是一種很突兀的感覺,沒有理由,沒有道理的就這樣闖進心底,不知道現在是何時,是在何地,情緒跟著電影一點一點的走著,緩慢,卻又真實無比。
其實,用一句話來講,就是太現實了,現實的讓人心痛。
在電影里,共有三種不同的愛情觀,一種是勇敢,愛上了就追求;一種是堅持,選擇了就不放棄;一種是現實,物質條件占絕對主導。本以為第一種或第二種最后會獲得真愛,可是,卻是最后一種獲得了自己想要的一切。或許,得到真愛確實就是世上最難的事情,比金錢、名譽、地位都難,與其好高騖遠,不如面對現實。
電影中反復提到我們的青春永垂不朽,我個人認為青春它本就一直存在眾人的心中。每個人無論愿意與否,總有一天時光的痕跡就會悄無聲息地書寫在我們的面頰,刻到我們的靈魂,慢慢侵占我們的全部,可是當那時,再想要留住我們的青春年華,其實早就晚了。當某一天,我們已經進入職場,漸漸適應社會潮流;當某一天,我們已經變成小孩子眼中的糟老頭與老太婆,回憶起當年的青蔥歲月,回憶著每一個在自己青春留下或濃或淡色彩的那些過客,我相信,在那一刻,臉上綻放一定是像花一樣的笑顏。
無論我們多少歲,我們都青春過,或者我們以青春的心態生活著。每一個人的青春都是值得記憶的。
微電影致青春的觀后感5
女孩子通常為愛情不管不顧,男孩子卻不行,這是一種文化的制約。
男性通常需要通過外界的肯定才能獲得安全感,才能確認自身的價值。所以,男人是非常脆弱的動物,他永遠帶著一個厚厚的盔甲生活,為了保護他那脆弱的不堪一擊的自尊心。
很少男人可以拋開盔甲生活,很少男人可以愛女人勝過愛他自己,很少男人可以不做社會傳統價值觀念的人質。
所以,繞了一大圈之后的陳孝正回來了,他要重新愛鄭薇,他決定要過一種真實的生活。這個結局很好,這就是人的成長。
我們從小被很多觀念、教育、父母和社會等等因素所催眠。我們通常只是在執行外界給我們的指令而不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那些真性情的人無疑是人群中的一個異數。真性情的人通常都比較可愛,因為他們更接近于真實。
電影中的鄭薇義無反顧地去追求愛情。那就是青春,青春就是盲目的。青春的盲目就在于“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反正我喜歡你?!彼噪娪袄镉幸痪湓掃@樣說:我們都愛自己勝過愛愛情。
電影里最愛愛情的是誰?我認為不是那個可以片甲不留的女人施潔。而是老張?!拔覒汛е鴮δ愕膼?,就像一個竊賊懷揣著贓物一般,不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边@種愛是非常高貴的,它不染纖塵而兀自開放。這種愛是最自由的,不為外界所干擾,它可以一直開放而永不凋謝。
對于一個成熟的人,當你愛一個人愛到一定的程度,你會心生敬畏,你會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真的可以讓對方幸福嗎?”當你對這個問題不能給予肯定的答案的時候,你是不敢去愛的。
我們愛一個人總是想要得到,請問,你到底是愛對方還是愛你自己?你一定要認真想一想這個問題。
真正的愛,成熟的愛,一定是以對方的需要,對方的幸福為最高原則的。
只有成熟的人才可能享受真正的愛情而不被愛情所困擾。
獻給《致青春》,獻給逝去的迷惘歲月。
微電影致青春的觀后感
相關文章:★ 關于思政課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