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的觀后感600字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致青春的觀后感600字,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致青春的觀后感600字1
你走進電影院觀看《致青春》了嗎?《致青春》成就了一部概括性強烈的大學生活的群體記憶,從入學到畢業,除了沒關注學習,其他基本上道盡了校園內的酸甜苦辣。更多關于《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觀后感盡在。
有句話常被提起,那就是“如果電影是一把刀的話,被雕刻的就是我們曾經流逝的時光”,這句話用在趙薇導演的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后簡稱《致青春》)上,特別恰當……基于影片濃郁的懷舊色彩,以及片中甲乙丙丁各色人物的輪番登場,《致青春》成就了一部概括性強烈的大學生活的群體記憶,從入學到畢業,除了沒關注學習,其他基本上道盡了校園內的酸甜苦辣。
這是一段被定格的時光,雖然講述的是別人的故事,但似乎每個角色都能在自我的回憶中找到類似者,在影片中配比著角色一一對號入座,當然,似乎誰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勾起當年的回憶。毋庸置疑的是,《致青春》將引發集體懷舊熱潮。
當未來的憧憬,一點點變為對現實的追索,我們這一代人,就唯有從回憶中尋找曾經的熱血與真情。那些散落在歲月之路上的葉片,有的早已枯黃斑駁,有的早已隨風飄散,《致青春》的價值在于,能帶觀眾重回曾經的青春,或許是曾經的經歷,或許是幻想的情節,但電影如一根火柴,劃亮之后,點燃了記憶,喚醒了早已沉睡的情節,甚至重新勾勒出對青春的回憶,一幕幕的悲歡離合,重新成為內心的回響。即使影片結束,火柴熄滅,但萌發出的青春情懷,卻不會那么輕易退卻,憶起的人和事,也不會在短時內忘記,被勾憶起的曾經的青春,無論酸甜苦辣風霜雨雪,如今回想起來,就如欣賞一件雕塑品一樣,都只留下騷動的青春,都只留下幸福的味道。
致青春的觀后感600字2
如果說回憶是風干了的果實,那么青春就是當年歷經風雨后最燦爛的果實。 ——題記
李大釗說:“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青春是什么呢?也許很多人聽完后會一愣,然后微笑著搖搖頭。對于我來說,青春就像生命中的一匹快馬,斗志昂揚,洶涌澎湃。
那樣的青春,不用耀眼,就像這本書里說的一樣。它記敘了幾個學生的大學生活,她們同樣的平凡,然而她們都有著自己小小的不平凡世界。在她們幾個人的情感故事里,我讀懂了青春。
那樣的青春,也許有些叛逆。也許我們在青春期都曾叛逆過,但它仍是最好的。我就做過一些幼稚的事情。有次爸爸腰痛,在家休息。我回來后,按了好幾次門鈴,叫了好幾次,都沒有回應,最后還是通過鄰居撥通了家里的電話才進的門。當時我就賭著氣,吃飯也不一個桌子,在沙發上呆呆地看著電視,卻不知道爸爸當時正忍受著難言的疼痛。青春時期做的事情是沖動可愛的,也許它曾經帶來一些不愉快,但正是這樣的青春教會了我們怎樣去生活,怎樣去愛。
那樣的青春,好比一把槍,如果把握好時機,就能讓敵人屈服于膝下;但如果在重要的時候失手,那最后就會狠狠地傷到自己。所以,我們都想獲得成功的喜悅感,那就得好好利用青春這把有沖擊力的槍,好好地搏一搏。我們還有幾年的青春呢?想想其實也很快,當時進校還是小個子的我們,轉眼間就初三了,時間流逝得這樣快,幾年里的單純青澀走到了沉穩大方,我們終將面臨青春對我們的考驗。
那樣的青春,是用來揮灑汗水的,不是用來偷偷哭泣的;是用來努力拼搏的,不是用來消遣蹉跎的;是用來體驗生活的,不是用來浪費時間的。讓我們乘風破浪,踏著涌動的波濤,揚起對青春理想的風帆,大膽駛向邊際。
那樣的青春,終歸有那么一個盡頭。它會帶來很多值得體會的回憶,它也會帶走一些無知的煩惱。這就是流逝的時間帶給我們的,這就是美好的青春。
致青春的觀后感600字3
影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是一部以青春、校園、愛情為題材的電影。以阮莞和鄭微兩個女生追求愛情的故事為主要線索,向觀眾呈現了一場青春愛情故事片。其風格明顯,前期以幾個大學生的情感經歷和大學生活的喜怒哀樂為主線,給人以青澀的感覺。但后期以畢業后的各自現狀和愛情故事的結局為主線,給人一種壓抑沉痛的感覺。
前后對比明顯,給人以極大的落差感。如果說前期阮莞男友的出軌、陳孝正因出國和鄭微分手以及黎維娟與前男友的分手可以說是悲傷的話,那么后期阮莞的車禍、黎維娟的嫁給金錢、鄭微面對的欺騙和受到的傷害就可以說是悲慘了。
其實該影片中的主人公在年齡上,無論是大學時期還是畢業之后都可以說是正青春,但影片名卻是終將逝去的青春。從更深一層次來看,歲月帶走的頂多是臉上的膠原蛋白,帶走的是一頭黑發,但真正把青春帶走的是在歲月中受的傷,是歲月中盡管擦肩而過卻傷你至深的人,是那些悲傷的故事。但從阮莞和鄭微所處場景的轉換中我們可以看到,校園中的她們也受過傷,也被愛情刺痛,但在校園中的基調始終是青春洋溢,充滿希望與激情,展示給我們的都是最美好,最純真的一面。但一旦走出校園,社會開始透明,現實對人心的考驗愈加殘酷,阮莞和鄭微受到的傷害開始放大,甚至讓生命停留在了青春。
校園是青春的庇護所,是愛情的天堂,是學習的圣地。身為一名學生,有的遠離家鄉,校園是我們唯一的歸處。我們受到校園這個大傘的保護,可以盡情享受青春的酸甜苦辣,永遠青澀,永遠純真。所以,當有一天,我們的青春也只能用來回憶的時候,回憶起來的場景一定在校園。校園生活美好而短暫,請珍惜。
致青春的觀后感600字4
一直在學校里,沒有機會看想看的電影,《致青春》吸引我了很久,但直到暑假,我才有機會看到。也許我是初中生,看慣了叛逆,看慣了好結局的愛情故事,看慣了虐心的電視劇情,看慣了職場上的陰險狡詐,卻還沒長大。
小說中的女主角鄭薇是新生代演員楊子姍飾演的,很像年輕時的趙薇,大大的眼睛,小巧的鼻子,沖動,直爽,像一個被慣壞了的孩子,可愛,任性,卻不屈不撓。‘玉面小飛龍’這個外號很適合她,一個80年代的小燕子。我以為她就這樣快樂,沒心沒肺下去,但后來她還是變成了職場精英,有淡淡的冷漠,如月光,索性她還有人愛,還保存一份天真。
阮莞是出了名的美女校花,也是最堅守愛的一個人,他為了自己第一次愛的趙世永付出了太多,他們倆的戀愛斷斷續續維持了六年,最后阮莞卻嫁給了一個只見過6次面的醫生吳江,聽起來很荒唐,但很現實。
林靜是鄭薇的青梅竹馬,是鄭薇口口聲聲說要嫁的那個人,但剛進大學就去了國外,很多年后才回來,他們倆兩情相愿,只是時間帶走了太多,不過最后他還是如愿以償的娶到了鄭薇。
陳孝生是一個封建刻板的理工男,他的認真誤打誤撞的吸引了鄭薇,經過鄭薇的瘋狂追求,他乖乖馴服,不得不承認鄭薇和他轟轟烈烈的愛過,那段時光被描寫的太美好,幸福和甜蜜,讓人覺得心頭一暖。可為了單親家庭的母親,只能拋下愛情追求事業,最后只得眼睜睜看見自己愛過的人不愛自己,娶一個自己不愛的有利用價值的歐陽小姐。這里還有好多好多人的青春,太多太多傷感的故事,他們的愛與不愛,都只是青春里的一部分,都被長大后生存的追求擊敗。有人在回憶,有人拼了命找回回憶,有人卻再也回憶不了。
故事是殘酷的,鄭薇和陳孝正這一對令人羨慕的男才女貌分手了,鄭薇和林靜結了婚,阮阮在結婚后地一次意外中身亡,很多人改變了當初,很多人再也找不回當初的愛。我不怎么懂,因為我還沒有經歷青春,沒有愛恨。
致青春的觀后感600字5
這是一個關于少年少女們在青春時期的選擇的故事。之所以說是“選擇”而不僅僅說它是一部愛情片是因為一個人的青春里不可能只有戀愛而沒有其他,學業、愛好、精彩的課余生活、個人價值觀的推翻與重塑等等,這些同樣都是青春的組成部分。
同樣是青春,有些人會選擇讓“追逐向往的愛情”占據生活的幾乎全部,比如說女主角鄭微,以及片中另一個配角施潔;有些人會選擇通過努力學業為自己的將來鋪路,而不愿讓其他事比如說戀愛這種事影響自己的前途,比如說男主角陳孝正(其經典名言:“我的人生是只能建造一次的大廈,不可以有一厘米的誤差。”)。在我看來,無論當初選擇了什么,只要在做抉擇時覺得值得,就已經足夠了;畢竟欲望是個無底洞,能夠知足常樂太過難得,得到了這個之后還想要同時得到為之失去的那個,無論選擇了什么都會有遺憾。我們不難聽到有混得還不錯的人抱怨“真后悔大學期間沒有正經談一場戀愛,就忙著學習忙著找工作了”,其實都一樣的,但凡當初沒有得到的必定會在將來以另一種形式作為果報得到償還,何因生何果。
影片中反映的一些事很真實,比如說朱小北在被誤會后進行辯解時被商店老板冷嘲熱諷“喲,還人格尊嚴哪”。為她被侵犯后的那種憤怒情緒惻然。
青春總是會和"遺憾"、"傷痛"、"做了錯誤的選擇"聯系在一起。而回憶總是會美化事實,若干年后時過境遷,無論當初的所做所選造成了多大的創傷多大的遺憾,大多數人還是會說"青春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