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學(xué)生觀后感
《肖申克的救贖》的電影票房不佳,但華納家用視頻仍在1995年把32萬盒該片的出租錄像帶運到美國各地,這在當時是個冒險的行為。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學(xué)生觀后感5篇,衷心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篇一
《肖申克的救贖》主要講述的是兩位主人公安迪和瑞德在監(jiān)獄里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安迪如何一步步救贖自我和監(jiān)獄里的人。這部電影最令人感動的是安迪對待自由和期望的堅持與向往,無論在什么樣的情景下他都沒有放棄對期望的信念。
安迪對自由和期望的追求是最令人贊賞的,對他來說即便只是片刻的心靈上的自由也是很珍貴的,為此他讓獄友們喝上了本不可能喝到的冰啤酒;他堅持刻石頭,即便進獄也沒有拋棄自我的興趣;為了重溫音樂的完美,他不惜違反監(jiān)獄的規(guī)則而被獨自監(jiān)禁2個星期;為了建立圖書館堅持每2個星期寫一封信,6年不間斷;為越獄,19年靠一根小小的鐵錘挖除了一條地道。這一切,無一部體現(xiàn)了他對自由的追求。安迪也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他懂得利用一切資源來到達自我的目的,他用他的智慧改變了監(jiān)獄里的一切,同時也是很多人得到了心靈的救贖。
瑞德是此部電影另一重要人物,而電影正是以他的角度來講述安迪的一切的。如果沒有安迪的出現(xiàn),也許瑞德會步上老布的后塵。然安迪不僅僅解救了自我,更是解救了瑞德以及監(jiān)獄里的很多人。而瑞德的存在也是安迪最終越獄成功的重要媒介之一。瑞德和老布的例子也讓我們認識到體制化的可怕,人一旦體制化了,那么一旦他離開了這個體制就會活不下去。
影片主要是要告訴我們?nèi)魏螘r候、任何地點都不要放棄期望,只要自我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是能夠守得云開見月明的。正如安迪一步一步用自我的行動來救贖著眾人,同時也解救了自我,最終讓自我生活在自由的世界里。
觀看這部影片,我們學(xué)習(xí)到了無論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我們都不應(yīng)當放棄自我的期望,僅有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是能成功的。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篇二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勵志型影片,我看了很多遍,依然感觸良多。
影片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被誣謀殺自我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銀行家安迪被判終身監(jiān)禁來到了肖申克監(jiān)獄。他的與眾不一樣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終結(jié)成了很好的朋友。
安迪總是沉默寡言并舊能地維護自我作為一個正常人應(yīng)當保有的一切。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用自我豐富的金融知識幫忙獄卒們“合法”地逃稅,甚至幫忙典獄長洗錢,以此換得一些對囚犯、對自我稍微寬松的待遇。
然而安迪最終從一個新來的囚犯那兒得知了自我妻子被殺的真相,當他向典獄長提出申訴的要求時卻遭到了粗暴的回絕。因為此時貪婪的典獄長已將安迪當作自我謀取暴利的搖錢樹,他甚至不惜殺掉那個知情的囚犯從而將安迪永遠地留在肖申克來滿足自我對于金錢無止境的貪欲。
安迪對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滅之后,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我十九年來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獲得了自由。
是的,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電影。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現(xiàn)了取得自由的過程,它告訴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輕而易舉,甚至可能會依靠向強權(quán)妥協(xié)來換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訴你自由是那樣一個艱難甚至是必須穿越猥瑣與骯臟的過程。
而高大森嚴的肖申克監(jiān)獄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象征,仿佛我們在現(xiàn)實中經(jīng)常遭遇的一種冷酷的權(quán)威的代表。當我們對自我還懵懂無知的時候,我們便開始不斷地理解這種權(quán)威的訓(xùn)練、鍛造和暗示,我們不斷地被告誡要完全清除干凈自我內(nèi)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理解它的教化,從而贏得它的獎賞,獲得我們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實踐自我單純的夢想。他形象的表達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順從制度失去自我,還是懷有期望找尋自由。
然而,它雖然閃爍著自由與人性的光輝,卻是這么的英雄主義,當安迪最終爬出管道,滾到小溪里,鏡頭從仰角給了他一個全景,此時雷電交加,大雨滂沱,安迪靠著無比的毅力與信念獲得了自由,不,在鏡頭里不如說他自我已經(jīng)成了自由精神的象征;當安迪在海邊實現(xiàn)著出獄前對自我的承諾——天哪,這些形象在讓我們激動的同時又是多么的讓我們覺得可望卻不可企及。
肖申克的救贖把生命變成了一種殘酷的選擇。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們簡單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東西。相信自我,不放棄期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于自我的輝煌,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篇三
劇中的安迪因為妻子及其情人被殺而被誣陷入獄,并被判無期徒刑,由一個風(fēng)光的銀行家副總裁變成了一個囚犯,并在監(jiān)獄里飽受著各種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的一個人,心里還滿懷著希望和夢想,就是這樣的一個堅強的不可理喻的人,在那種很絕望的環(huán)境下生活了20年以后,在出獄根本就沒有希望情況下,還能有勇氣向他最好的朋友瑞德繪聲繪色地描述他出獄后想要的生活。他在監(jiān)獄里所說的那些好象天方夜譚的夢想,都是有根據(jù)的:讓吝嗇的警長請獄友們喝酒;會在太平洋的某小島度過余生……最后都實現(xiàn)了。不管現(xiàn)實怎樣,即使是在絕境面前,我們都應(yīng)該心存希望,不是嗎?就像安迪,當他最開始憧憬著要在澤華塔尼開個小旅館買一條小船,日落看星辰,走到沙灘,踩著海浪,感受自由的時候,澤華塔尼還在墨西哥,遠在天邊,而他在美國的肖申克,在監(jiān)獄里,連最基本的自由都沒有。然而他最終還是到了那個他夢想中的沒有回憶的地方,美的像天堂一樣的地方。希望就是這樣的一種東西,無論你自由還是不自由,在困境中或是在悠閑地享受生命,還在掙扎著或是已經(jīng)置所有的一切以度外,你都可以擁有,并讓你可以更加堅強地面對現(xiàn)實。人是要活在希望中的。
當瑞德告訴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安迪卻以實際行動告訴瑞德:“有一種鳥是關(guān)不住的,它們的羽翼充滿希望的光輝”。怯懦囚禁靈魂,希望還你自由。人就是不能失去希望,有理想才會對未來有必勝的信念。是的,就因為希望,安迪堅持了整整二十年的時間。二十年的時間。安迪拿來干嗎去了呢?他不斷的在活出自己的價值和展示他自己的才華,他一豐在鼓勵著其他人要擁有夢想,不要輕易放棄。在那樣的絕境下他都能深謀遠慮,足足用了20年時間去打造一條自己的人生路。安迪說:“有人忙著活,有人忙著死。”。
二十年,如果換成是我,我會怎么樣?是會變的和肖申克監(jiān)獄里任何一個普通的犯人一樣,被現(xiàn)實折磨的放棄思想和希望,變成一個麻木的體制化了的人,被徹底改造,混的好一點的話可能會和老布差不多,再好一點最多也就和瑞德一樣了,在監(jiān)獄里做一個能夠弄到東西的人,繼續(xù)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活得更接近一點正常人。還是和那個與安迪一起進來的胖子一樣,在一開始就向現(xiàn)實投降,不再掙扎,哭著求饒,最后被獄警活活打死。這些人我都不要做,我一定要成為安迪一樣的人,不放棄希望和夢想去改變現(xiàn)實。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還沒有象安迪承受的那么多災(zāi)難,就更沒有理由放棄勇氣和希望,努力就是救贖,就有希望。換個角度來想一下,其實我們現(xiàn)實的生活和他們也是一樣的,只是環(huán)境不同罷了。在我們的這個環(huán)境里面,我們都活的和他們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不管一開始我們會有怎么樣的理想,會有多么堅定的意志,不管我們是多么的想要把現(xiàn)實的生活變成自己想要的種種,最后我們都只能是被它所同化了,這也許只需要一瞬間的時間,也許會用上10年、20年、30年甚至是像瑞德一樣的40年,我們的意志一點一點地被各種事實消磨殆盡,我們的理想最后也會被自己所拋棄或者忘記,然后我們會象肖申克監(jiān)獄里的犯人們一樣,懶散地接受命運給予我們的各種安排,這就是生活——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我看到太多的人因為一點點的挫折就輕言放棄;當環(huán)境不如自己所想象的那樣時就只會埋怨這個社會,看完了這部片子后我一直在想我應(yīng)該怎樣面對困難和挫折,應(yīng)該活出真我的價值呢?我又將怎樣去影響身邊的人呢?將來我們又能給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什么樣的回憶呢?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篇四
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jīng)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內(nèi)頁被挖空的《圣經(jīng)》里,附著在安迪高大的身軀里,匍匐在500碼的下水道里,最后,那條僅有的骯臟之路把安迪送往美麗的新世界。這段充滿絕望與沉重的救贖之旅來自臭名遠揚的鯊堡監(jiān)獄、來自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原著、來自哲理導(dǎo)演達拉邦特的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贖》帶來的是恒久不變的真摯友情、百折不撓的靈魂鑄煉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
故事發(fā)生在1947年,銀行家安迪被指控槍殺了妻子及其情人,被判無期徒刑,關(guān)在鯊堡監(jiān)獄里。
好長時間以來,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觸,在大家抱怨的同時,他在院子里很悠閑地散步,就像在公園里一樣。老犯人瑞德是監(jiān)獄中的“權(quán)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幾乎有辦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香煙,糖果,酒。一個月后,安迪請瑞德幫他搞的第一件東西是一把小石錘,他的解釋是想雕刻一些小東西以消磨時光,并說會自己想辦法逃過獄方的例行檢查。不久,瑞德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國際象棋。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麗塔海華絲的巨幅海報貼在了牢房的墻上。
由于安迪精通財務(wù)制度方面的知識,很快使他擺脫了獄中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其他變態(tài)囚犯的騷擾。不久,聲名遠揚的安迪開始為越來越多的獄警處理稅務(wù)問題,同時他也逐步成為監(jiān)獄長諾頓洗錢的重要工具。由于安迪不停地寫信給州長,終于為監(jiān)獄申請到了一小筆錢用于監(jiān)獄圖書館的建設(shè)。監(jiān)獄生活非常平談,總要自己找一些事情來做,安迪聽說瑞德原來很喜歡吹口琴,就買了一把送給他。夜深人靜之后,總可以聽到悠揚的口琴聲回蕩在監(jiān)獄里。
其實,安迪都是為了能救贖自己而作準備!
當天夜里,風(fēng)雨交加,雷聲大作,已得到靈魂救贖的安迪越獄成功。原來20年來,每天都在用那把小石錘挖洞,然后用海報將洞口遮住。安迪出獄后,領(lǐng)走了諾頓存的一部分黑錢,并告發(fā)了他貪污受賄的真相。而諾頓在自己存小賬本的保險柜里見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經(jīng)》,里邊挖空的部分放著一把幾乎磨成圓頭的石錘。
瑞德獲釋了,他在橡樹下找到了一盒現(xiàn)金,兩個老朋友終于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濱重逢了。
和以往那些講述陰暗晦澀牢獄生活的監(jiān)獄片有所不同的是,《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講述友情、困頓、希望與夢想的電影,劇中的男主角冷靜的心態(tài)、不屈的斗志、足智多謀的設(shè)計、鍥而不舍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動。這部電影最能打動人心之處,便是自始至終都能給予人們希望。
希望不需要熱情,熱情的希望只是靈魂深處一次不經(jīng)意的沖動。在監(jiān)獄里,當生命的過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高漲的熱情都只能無可奈何地向失望舉起雙手,宿命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只有內(nèi)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謬,否則,人只有在面對冤枉時委屈和無奈、在面對壓制時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爛,甚或在平常的環(huán)境中寂寞和絕望。
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強者自救,圣者渡人。
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能在陽光下悠閑自得地呼吸。對于我們而言,它就像空氣,平常得讓你根本不去想失去它會怎樣,但是自由對于那些高墻內(nèi)的囚徒,尤其是那些注定一輩子都要呆在那里的人們又是多么珍貴而又遙不可及。安迪最后逃出鯊堡監(jiān)獄,是什么實現(xiàn)了對他的救贖?是他心中對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
在《肖申克的救贖》里,我深深地為主人公安迪對自由一刻不息的渴望震憾了,當他從下水道逃向外面的世界時,當他迎著暴雨和閃電怒吼時,我的心也隨著他一同律動著,安迪所獲得的身體和心靈上的自由讓我覺得痛快極了。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值得再三品味的電影佳作。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篇五
觀看了《肖申克的救贖》,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主人公的精神震撼了,對主人公安迪來說:救贖的意義,不但是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獄友。他對獄友的拯救,表現(xiàn)在一種靈魂上的拯救,因為他一定程度上使他的周圍的人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是多么的可貴。瑞德就是其中一個。安迪和瑞德是兩個對自由持有一樣的期望,但卻有著不同態(tài)度的人。
最讓我感動的是安迪幫助獄警哈德羅逃稅,為獄友贏得每人3瓶啤酒的獎勵。 那是1949的春天,一群在工廠裝修的罪犯,在完工的第二天早上10點坐在我頂上,享受著溫暖的陽光下,呼吸著自由的空氣,享用著清涼的啤酒,接受特別的保護,個個臉上第一次洋溢著奇怪的笑容,他們坐著喝著啤酒、陽光灑在肩頭,覺得像個自由人一樣,感覺是在自家的屋頂上,享受生活。安迪沒有喝酒,他只是在笑,在享受自由的滿足。看到這里不知為什么我的眼睛濕潤了。畢竟,自由總是最快樂的,同時也代表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每個人都有這種被需要,使自己有重要感。
影片中最為精彩的一幕是,他在獄警辦公室里他關(guān)上房門打開麥克風(fēng)播放“費加羅的婚禮”。監(jiān)獄里所有的人,都驚呆了,他們在這個特殊的地方,第一次享受著音樂的美妙,盡管他們不知道是什么曲子,但是他們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感受到精神的自由。音樂的美,美得有點心痛,讓心靈不再有圍墻,不由得使我兩眼發(fā)熱。安迪則露出一種帶有勝利感的微笑。他利用自己在獄警中的價值以及依此得到的信任,再次給他的朋友,帶來自由的感覺--哪怕是一剎那。
最重要的是安迪為監(jiān)獄建立了一個圖書館。為了得到第一批書,他每周一封信,連續(xù)寫了六年。然后他增加到每周兩封,在安迪入獄的第二個十年間,圖書館落成。我認為這是他為肖申克建立了一個精神家園,讓他的獄友們,時刻感受到精神的自由,自由在心里,只屬于你。
湯姆的出現(xiàn),使他了解到殺害他妻子的真兇,他積極申訴,然而卻被關(guān)了禁閉,當他從禁閉室中出來,得知湯姆被殺,我想到他會絕望,然而他選擇了希望,因為他從沒放棄過希望。他準備越獄,臨越獄的前一天,他和瑞德的談話非常耐人尋味。
安迪反思了自己的錯誤,妻子的死 他要負一定責(zé)任。他笑談對他不公的過去,但他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而瑞德看到的是絕望,他告訴瑞德:其實選擇很簡單,要么忙著活,要么忙著死。臨別時他要瑞德為他辦件事,其實他是為朋友種下了生的希望。而瑞德也正因為對朋友的承諾,而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安迪最經(jīng)典的一句話是:“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墻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他們不能達到,也不能觸摸,那就是希望,只屬于你”。的確,正像安迪所說的,監(jiān)獄的高墻可以束縛住我們的身體上的自由,甚至于體制化的東西可以束縛住我們的精神上的自由,但唯有希望不可以放棄。失去希望的生活是灰暗的,沒有生氣的,甚至是沒有意義的。
安迪的心中一直就沒有放棄對自由的希望,而且他也一直在為自己的希望努力著——每天晚上都要用那個小錘去挖瑞得認為六百年也挖不穿的墻壁。而對瑞得和老布萊爾來說,他們早就放棄了希望,因為在他們看來希望只能讓自己更痛苦,甚至認為希望便是痛苦的根源。一個人能夠在19年痛苦的監(jiān)獄生活里,不放棄對自由的向往,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信念?所以他成功了,奪回了自己的自由。
也許人生本身就是一個監(jiān)獄,我們每個人,也許都是被社會“體制化”的產(chǎn)物,不是經(jīng)常有人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我要說的是“身不由己,心由己”。“雖然我們沒有翅膀,但是我們不能放棄飛翔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