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靈》優秀觀后感范文
《美麗心靈》通過對納什傳奇的一生進行獨特的敘述,在羅素-克勞和詹妮弗-康納利的精彩詮釋下,把原本已經傳奇色彩濃厚的故事講述的更加美麗動人。今天的小編給大家分享了《美麗心靈》優秀觀后感范文五篇,希望能幫到你。
《美麗心靈》優秀觀后感 篇1
《美麗心靈》是一部關于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做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癥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于戰勝了這個不幸,并于199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是一個真人真事的傳奇故事,今天納什繼續在他的領域中耕耘著。 我覺得這部影片當中得大書特書贊頌的是偉大人物背后的默默支持的女人。納什的妻子艾莉西婭的故事比電影中更感人,是她以鋼鐵堅強意志,以自己做程序員的微薄薪水,長期耐心拯救同時得了精神分裂的丈夫與兒子,那種不放棄不拋棄的精神,終于使倆人回復正常的軌道上來。納什在諾貝爾獲獎發言對妻子的致謝,相信每一位觀眾都能體會到一份人間至寶貴的親情與愛意。///影片中每個人都有一顆美麗的心靈,納什的妻子,納什的老同學,納什的同事,普林斯頓里的學生,每個人都給予納什寬容與接納,正是這種真切的人文關懷,讓這個天才在受重大打擊之后依然有安身立命之所,并最終讓偏離軌道的他象恒星一樣高掛天際重放光芒。
在整個影片中,納什出現的幾個幻覺形象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說非常有代表性。一個是納什為了緩解內在對失敗的焦慮創造出的第一個幻想中的人物——葡萄牙室友查爾斯。查爾斯與納什拘謹的個性完全相反,在納什遭到打擊,陷入焦慮和絕望之后出現,他不停地鼓勵納什,承認他是天才,自憐自苦的納什無疑正需要這樣的認可和鼓勵。因此,幻覺的出現一方面預示著納什的病癥爆發,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卻也正是納什無意識的自我治療。查爾斯也無疑就是納什本我意識的一種體現。納什理性的控制下,一切發于自我的感情都通過查爾斯的舉止來宣泄。納什被捉弄時查爾斯罵人,納什低落放棄時查爾斯不羈,納什論文通過時查爾斯在門外欣喜若狂,等等一切,兩個截然不同的性格個體構成了納什的分裂性格,也是他精神分裂的原兇。
影片中納什還出現了國防部官員帕徹的幻覺,這是由納什的英雄情結產生,代表著罪惡的 原 型,他 野 蠻,粗 暴,專 橫,破壞力十足。不 能 不 說,納什的這部分構想,扯不開關系。普林斯頓大學里教授的關于蘇聯威脅論的講解,兩次出入五角大樓破譯國。家安全部攔截的蘇聯密碼,英雄主義和精神分裂的雙重作用構建出帕徹的原型。對于一個密碼破譯專家來說,發現并解決迷惑事件是他的職業病,納什破譯了密碼,但卻并未弄清這些不連貫詞語代表的含義,人性中天生的好奇心,促使他構想一個神秘人物,他帶納什去探究,賦予納什神奇的身份與權力。可以說,帕徹的出現,也是納什本我的一種體現,是納什英雄主義的原型。
至于那個小女孩瑪休,她更可以被看作是納什真實自我的投射:孤單,無助,楚楚可憐,需要別人的愛撫。卸下“天才”的人格面具后,納什在本質上就是這樣一個純真又脆弱的大孩子。偉人們有越高的建樹,就會越顯得孤獨無助。
于是,在這三個有納什的真實自我構建出來的本我人物不停的糾纏中,納什喪失了社會中的自我。理性和現實原則與精神分裂的納什已相去甚遠。這三個本我人物的鞭策,納什近乎瘋狂的研究符號學理論,納什的成就,一方面也就是由這三個虛構人物的自我成就,但這種自我成就的背后,更加加深了納什的精神分裂,矛盾激化到高潮。曾經一度在觀看電影的時候,自己都分不清楚在這部影片中,哪些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要怎樣去區分接受自己眼睛看見的事物。
透過《美麗心靈》這部電影,我了解到:天才與凡人的區別在于是否能將普通事物與科學原理向結合,但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創造性的思維,如題——美麗心靈。
《美麗心靈》優秀觀后感 篇2
《美麗心靈》這部電影,情節感人,畫面很美,而畫面的背景肯定好多是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取景,同時也對為什么美國的大學能夠人才輩出,而中國的眾多高等學府空喊多年口號,卻連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出不了得到了一個不錯的解釋。
從學習態度上來看,電影中的美國大學生非常注重個性,注重創新。
美國的大學生自習的圖書館規模可能沒有咱們的圖書館大,但是他們卻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比較舒適的讀書環境,一個僻靜的環境,一個可以進行自由討論的環境。
普林斯頓大學里的老師之間是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總歸合作多于競爭的環境,而且,允許異類的存在。在普林斯頓大學里,老師和學生友好的相處,相互啟發,富有創造力的教書,富有創造力的學習。
《美麗心靈》給我的啟示是:創新、合作和交流是大學生必備的三個素質。
《美麗心靈》優秀觀后感 篇3
類似的外國電影看過一些,都是一些某個人因為某些力量,戰勝了很大的苦難,最后有一個完美的結局的,可是,看今天的這個電影,它所講述的是一個病人獲得諾貝爾獎的過程,給人的震撼無以復加……
當人處于極大地壓力之下,個人把自己管理得好,或許會激發出無限的潛能,可是,壓力所用不當,就會產生惡果。我看不很清楚,或者說是我的知識和見識都太淺薄,我只能很表面的看出一些原因。以前看電視劇雙面膠和蝸居的時候,我就想,每一部影片既然拍出來,就有他的教育意義,會反映出一些問題。
沒有多少的天才活在我們中間,我們大多都是平凡人,我們在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也會產生恐懼,就像,今天看到了一個同學的QQ狀態,她說,每個人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可是不斷的成熟,我們學會處理,如果你學不會,那就是個人的問題了。我就是一個不大很會處理人際關系的人,有時候會因為這些而苦惱,當失意的時候,沒有人在身邊安慰和鼓勵的時候,只能一個人默默地撐下去……
影片中的主角,在最后的諾貝爾頒獎典禮上說,他的妻子是他走到今天的唯一動力,這就是愛的力量,再有一些時候,用愛的力量來說似乎片面,不如說是相信的力量。我就很相信相信的力量,即使我沒有蓋世才華,我也勸別人要相信相信的力量,盡管有時候我也會心情低悶,可是,我相信,在每個人的心里,都會有那么一股永遠不變的力量,或許親情,或許愛情,它會支撐著我們一直走向彼岸,走向我們心目中的遠方……
《美麗心靈》優秀觀后感 篇4
如果你發現自己是個數學天才,并且年紀輕輕就致力于數學界的最高榮耀——菲爾茲獎,然而自恃甚高的你苦苦追求至高榮耀的熱情卻被冰冷的世界無情的打破,你被確診為精神病,一瘋三十年,你會不會有足夠堅強的意志走好將來的人生?《美麗心靈》改編自20世紀偉大數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的人生傳記,簡述了納什教授靠自己內心克服心理疾病的傳奇人生。
片中他得精神病的一段,影片描寫刻畫生動傳神,讓觀眾深切感受到了納什的痛苦與郁悶。在剛進入普林斯頓的時候,由于他性格不善社交,但又極其渴望得到理解與支持,他自己幻想出來了一個很要好的室友。室友善解人意又熱情好動很能照顧納什的內心,一直鼓勵和安慰他。畢業以后,納什沒有找到女友---他的性格缺陷讓他在人際溝通寸步難行,所以他又創造出大學室友的侄女,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孩,以滿足他對家庭生活的渴望。美蘇爭霸的時期,他看到北約與華約的黑影不分伯仲地徘徊在街道上,緊張的神經迫使他又想象出一個老密探,對方很看重他的數學才能并委托他為美國國家情報局工作,破譯蘇聯間諜通過報紙傳遞的密碼信號。這時候他的人格分裂處于最嚴重的階段,甚至因為人格分裂癥危及家人的人身安全,妻子也因此想要離婚。
這三個人在數十年間時刻縈繞在納什的身邊,干擾他,影響他正常的生活。他知道他們不是真實的,但是又無力說服自己相信這一點,因為他們時刻陪伴在他的身邊,跟他交談,理解他的內心。這樣的生活一天天都在困擾著他。直到有一天,他要抱小女孩的時候突然醒悟——這一切都不是真的,三十年來任憑時光流逝,三人的容貌卻不曾有絲毫的變化!納什幡然悔悟,沖出家門,攔在即將駕車離家出走的妻子面前。大雨淋濕了他的頭發,他凝視車窗后的妻兒,用他那含混不清的語調說:“我明白了,他們不是真的。因為他們沒有變老!”從此納什完全適應了三人,能夠將三人置之度外,過上了正常的生活,還因為大學時期發表的《博弈論》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一時間名滿天下。
我覺得納什的故事體現了人類的偉大之處:一個人在精神世界如此凋殘零亂的狀況下,依然不放棄任何轉好的可能。而在狂亂和絕望的掙扎中,他沒有放棄理性之光,沒有放棄一個智慧生物對世界的觀察能力和思辨能力。他在觀察自己心中生成的幻像時,依然能注意到他們沒有隨時光流逝而衰老,從而證明他們是虛幻不實的,這讓人深深感動,也因為自己和他一樣,為自己被冠以人類的名號而驕傲。即使是瘋狂如斯,也堅持使用理性,人因為肉體而脆弱,卻因為理性而堅強。
《美麗心靈》優秀觀后感 篇5
納什,一個經濟學史上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納什均衡理論的奠基人,這個理論,毫不夸張地說,改變了經濟學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重新詮釋了這個時代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定義。
在進化博弈論方面相當有造詣的日本經濟學家神取道宏(Kandori Michihiro,1997)對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的名言“你甚至可以使一只鸚鵡變成一個訓練有素的經濟學家,因為它必須學習的只有兩個詞,那就是供給和需求,”曾做過一個幽默的引申,他說,"現在這只鸚鵡需要再學兩個詞,那就是納什均衡"。可見納什均衡在學術界所占的地位。
當然,這只是納什傳奇色彩硬幣的一面,其驚人的成就。而硬幣的另一面,納什的個人經歷,才是其傳奇色彩的點睛之筆。
在年紀輕輕就攀上了杳無人跡的學術高峰后,納什面對懸崖峭壁,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最終墮入了自己思維的深淵。如電影所介紹的,納什內心深處想要“To be distinguished, to be matter”的欲望是他在身邊的同學們上課趕論文時自己巋然不動,立志尋找和創立一個原創性理論的動力。
然而這種想要與眾不同的欲望,也是最終在其學術成就滿足后,在戰爭剛結束的背景下使其幻想為拯救國家做機密的情報工作,并且在得知自己其實存在精神疾病后尋找陰謀論的罪魁禍首。此時曾經打破定式,為其得出原創性理論的想象力成為了納什逃避現實的工具,
讓天才圓夢的獨特思維成為了讓其瘋狂的噩夢。
這種天才與瘋子僅隔一線的例子,在歷史上并不少見。無論是牛頓,物理學的鼻祖,在晚年陷入宗教,想要證明上帝的存在。還是梵高,抑或歷史上數不勝數的自殺的藝術家,對他們而言,瘋狂使他們在作品上成功,卻也使他們的人生走向清晰的痛苦或者虛無的幻想。
真正使納什具有超越前人的傳奇色彩的,是他最終學會了與瘋狂平和地共處,在幻想中真實地生活。
而能做到這一點,的確正如納什在姍姍來遲的諾貝爾領獎臺上所言,很大部分歸功于他的妻子,Alicia。
正如電影所言,如果納什的天賦是Unlucky rather than lucky,那么他的妻子的確是上天賜予納什心靈的救贖。這份感情,使納什最終在幻想與現實中找到了心靈支點。而30年在納什病間的精心照顧(雖然已經離婚),真正向時間詮釋了愛情的保質期。
有她和沒有她的區別,可能就是納什與那些天妒英才的悲劇人物的區別。
這份諾貝爾獎,對于納什而言,不僅代表了他學術上的成就,也是他在與瘋狂的對峙中勝利的標志。
當地時間2015年5月23日,約翰·納什夫婦遇車禍,在美國新澤西州逝世,納什享年86歲。他82歲的夫人艾麗西亞也在車禍中去世。
這份結局,也為納什傳奇的一生和納什夫婦曲折的婚姻畫上了一個宿命感的句號。
納什,是真正意義上的少數者。他以天才的姿態走上舞臺,以瘋狂的方式走下神壇,然后,the most distinguished of his kind,度過了幸福的一生。
天才,往往被作品完成的一瞬所定義。但,納什,教給了我們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