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2022觀后感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托納托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里主演的劇情片,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2022觀后感五篇,衷心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
《海上鋼琴師》2022觀后感 篇1
有一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后,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但是1900真的孤獨嗎之后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的流動的音符。他其實不孤獨,他讓我們孤獨,沒有天才的華麗沒有天生的不俗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沒有充盈的內在沒有在這個世界得到認可和滿足,所以我們孤獨;我們從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飄忽,所以我們孤獨。
作為這世上存在的一個人,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種各樣的稱號和身份。出生的時候父母為我們取了一生的代號即名字,我們要上戶口登記注冊,等到十八歲了要去辦理身份證;我們在學校是學生,工作了又要評職稱,我們被別人介紹時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呢當這些東西都被去除之后,我們還是我們嗎我們還能找到自己嗎1900是一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孩子,他不屬于哪個國家也沒有我們傳統好處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資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跡,可能也沒有多少人記得他的存在,他也沒有一座存放他遺體的墓穴,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真真實實地活過,他用什么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向覺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他藐視規則,藐視這個社會認可的規則,他害怕上岸其實是拒絕上岸,藐視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對自身的認可,他能夠輕易打敗爵士樂的開山祖師并對他表示鄙夷,他能夠靠他的才華賺取無數的名利但是他拒絕音樂與自身的分離,他能夠用音樂去探究所有人的心靈,能夠在音樂里去旅行,能夠尋覓到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沒有常人那樣去要去追,他輕輕地將這些丟進了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生活在一個與自己對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確定的。絕對自由的人也是煩惱和無所依靠的孤獨者。人雖然有選取的自由,但他應對的未來的生活卻是混沌而沒有目標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來,他只明白人生的真實的終結就是死亡。死亡作為人生的最后歸宿,對于個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好處。所以存在主義者都是悲觀者,在他們眼里,人生是一場杯具。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場杯具,是他自己能預料到的杯具。“城市那么大,看不到盡頭,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的選取我無所適從。漫漫無盡,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潰那樣的日子怎樣過我無法遺棄這艘船,寧可遺棄自己的生命。”
我喜歡閉上眼睛,反反復復地聽1900幫忙好友克服暈船時彈奏的鋼琴曲,想象著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隨著海浪起伏搖擺。那時的音樂是能夠將人吞噬的,讓你忘乎所以讓你自由自在,讓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讓你無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飛翔,能感受到旋轉,能感受到跳躍,就想初春的遠行,夏日的沖浪。那里只有完美,只有存在的完美,我以為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完美存在。
之后我才明白生活的大多數時候其實是孤獨的,是我們心里無處安放的孤獨,不被這個世界所認可的孤獨。1900是孤獨的,所以他選取一輩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們呢我們沒有一座屬于自己的城,讓我們來安放我們的孤獨,讓我們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一切,所以我們比1900更孤獨更可憐。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再繁華再喧鬧,我都只是一個人仿佛置身孤島,這時我那么孤獨但卻沒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這個城市越來越鄙棄孤獨,它不允許你孤獨它不給你時間孤獨,它讓你覺得孤獨是可恥的,它要讓你融入外面喧囂的海洋戀愛的洪流,它要你和別人一樣,上岸,走同一條路,一條望不到盡頭的路。
你拒絕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雙重的孤獨,外在的內在的,所以你更孤獨。而融入,那是一輩子都不會快樂的旅程,你踏著陸地是那樣的輕飄飄,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還是孤獨,無處安放的孤獨。
《海上鋼琴師》2022觀后感 篇2
11月電影《海上鋼琴師》在內地院線以修復的畫質重新上映,這部豆瓣評分9。2的神作,是無數人,無數藝術家,無數男女心中的摯愛。吉賽貝·托納多雷作為這部電影的導演,曾成功塑造有《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天堂電影院》等經典作品,從人性,美麗,藝術,倫理各個角度完美的塑造了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大師”。
我和朋友在17號看這部電影,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這部電影的導演一定是個藝術家,一定是個鋼琴家。”用話語描述這段最經典的片段——在那個暴風雨夜晚,1900帶著麥克斯彈的那段華爾茲,隨著“維珍尼亞號”在海水上下左右蕩漾,彌散在大海深處,鋼琴在金色的大廳里旋轉、飄移,仿佛優雅的黑天鵝在冰湖起舞一般,那無比歡快的琴鍵,麥克斯那傻缺的嬉笑聲,這樣的場景一生難得,如夢似幻,飄逸、瀟灑、浪漫到極致,完全不像是真實。直到鋼琴最后撞碎在船長的房間,才仿若讓這個夢醒過來。
1900是電影的主人翁,他出生便被他的移民父母拋棄到船上,本來他的父母是把他拋棄在富人區(“維珍尼亞號”巨輪上的有錢人、貴族消遣的地方),希望他被有錢人撿走,過上好日子。但是,他最后被一名打算從富人區撿點值錢的玩意的黑人曠工收養,開始了他在海上,準確的說是船艙下面的工作場的生活。他在飄搖的大海船艙下幸福滿足地長大。
直到在7歲左右,一場飛來橫禍,讓養育他的黑人礦工不幸意外死去,養父的去世讓這個孩子失去了所有的安全感。他在養父的尸體被拋下大海的那個時間,仿佛聽到了大海的聲音,海鷗的歌曲,那一秒的觸動,讓他違背規定離開船艙走到了富人區,那里鶯歌燕舞,和他生活的僅有一墻之隔卻是兩個世界。
他在玻璃窗下聽到了鋼琴的演奏聲,他的臉與玻璃窗上畫著的天使的手掌重疊,仿佛告訴人們,1900一個被上帝親吻的鋼琴天才在此時就要開創屬于他的紀元。
1900長大了,他用他的生命中所有的熱情注塑在演奏鋼琴曲中,他為富人演奏,也為移民演奏,無數人聽了他的曲子,說他是最厲害的鋼琴天才,讓他下船去陸地的黃金殿去演奏賺錢,他一一拒絕。隨后他遇見了麥克斯,他最好、唯一的朋友麥克斯,他們一起演奏,歡聲笑語,他遇見了人生的初戀,麥克斯勸說他下船和他的初戀一起結婚生子開始新生活,并且他的初戀對他表示好感,并告訴他自己的住址,種種跡象表明只要他下船他就可以得到一切,他的愛情、他的安穩快樂的人生——這也是整篇電影最溫柔,最美麗的片段。
但是,當1900終于決定人生第一次走下甲板的時候,他看著一望無際的城市,城市的工廠里冒著滾滾黑煙和天空融合在一起,無數蜂窩般的房子,無數來往匆匆的行人,讓他感到害怕、恐懼、不安……1900懼怕了,他回到了船上,荒廢地度過了一段時間,麥克斯問他:“為什么不下船?”他說:“延綿的城市應有盡有,卻唯獨沒有盡頭。”
“拿一部鋼琴來說,從琴鍵開始,又結束。你知道鋼琴只有88個鍵,隨便什么琴都沒差。它們不是無限的。你才是無限的,在琴鍵上制作出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活的慣。”而陸地對他來說,是另一架鋼琴,一架不屬于他的鋼琴,無法演奏,無法歌唱。
“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反正沒人記得我存在過,而你是例外,麥克斯,你是唯一一個知道我在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個,而且你最好習慣如此。原諒我,朋友,我不會下船的。”
藝術家的偏執,藝術家對藝術的瘋狂執念,讓1900在生命的盡頭,仍堅守在船上。爆炸聲響,巨輪徹底消失,1900也隨著火花消逝在“維珍尼亞號”上,有人說1900根本不存在,他只是麥克斯臆想出來的一個不存在的朋友;有人說1900根本不存在,他只是一個爵士樂的擬人化形象;有人說1900根本不存在,他隨時出現,隨時消失,他的出生,他的經歷,沒有一個人可以證明,哪怕最后他死了,都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影片已經結束,我們平凡的生活卻沒有結束,世界的盡頭和人生的彼岸,永遠存在正在追求美麗燦爛夢想的追夢人,他們永不泯滅,永不停歇,永遠如春花燦爛,如秋葉靜美,如同那紅紅的玫瑰“明知會散落仍不懼盛開”。
《海上鋼琴師》2022觀后感 篇3
《海上鋼琴師》確實給了很多人很大的感觸,對于喜歡他理解他的人來說,影片中的鋼琴師1900或許就是我們內心的寫照,1900他純粹,無害,執著。這位從未涉足塵世,未被世俗同化的海上鋼琴師,將自己的一生都留給了大海。一條船,一片大海,一架鋼琴,這便是他的世界。對于1900來說,這就是他的一切。正如那句話一樣“欲望少了,世界就小了”,在1900的世界里,少了世人無盡貪婪的欲望,所以他的世界很小卻又很大。這個世界大到他可以在上面“譜出無限”,這個世界便是由那架鋼琴,那條船,那片大海支撐起的。在有限的琴鍵上譜出無限,這是一種意境一種精神上的追求。
很多人不能理解1900,認為他懦弱,不敢面對現實。可是我們為何不朝另一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呢,面對世俗的浮華榮耀,面對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1900想堅持的只是自己內心最初的,最純粹的東西,那便是他的音樂。這就像是一個人他拼命想要堅守住自身最寶貴的那份東西一樣,對于1900來說這份最寶貴的東西便是他對音樂的忠貞與執著。離開了那艘船,離開了大海,來到陸地后,他或許會名聲大噪,他的音樂或許會受世人的追捧,可是最純粹的東西一旦商業化后他就完完全全變質了,他早已失去本身最質樸最寶貴的特質,對一位熱愛音樂,熱愛鋼琴的鋼琴師來說,這樣比死會更痛苦。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在向我們刻畫出一位執著音樂的鋼琴師的同時,更像我們傳達出一種精神,一種信念: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這種精神讓我在為這位偉大的鋼琴師惋惜的同時更讓我對他肅然起敬!1900代表了我們這一類人的夢想,他做了我們想做的那一類人,他幫助我們實現了我們心中無法實現的夢想。難怪有人要說這部電影確實過于虛幻和浪漫,當然,對于現世的情況來說,確實如此。可正是因為這樣,我們一類心中有同樣信念的人才會被影片所深深觸動。希望每一個喜歡《海上鋼琴師》的朋友都能體會到這部電影帶給你的感觸與力量,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這樣,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心中的“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2022觀后感 篇4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看后,我久久地呆愣著,仍然沉浸在電影所營造的情境里。電影主人公1900的一生是傳奇的,他出生后成了棄嬰,被輪船上的鍋爐工丹尼收養。他聰明異常,很小的時候就會讀報紙上的文字,在輪船上度過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以及中年。在1900八歲的時候,收養他的丹尼不幸被鐵鏈撞擊而死,1900再次成為孤兒。還好,船上的每一個人都寵愛他,都把自己認為好的教給1900,因此1900成長得很快,也很快樂。
一個偶然的機會,1900來到了頭等艙,他見到了鋼琴,被那美妙的音樂吸引,憑借超人的天賦,1900首次碰到鋼琴便能彈奏樂曲。后來他的彈奏技藝突飛猛進,成了乘坐尼亞號旅行的人難以忘懷的回憶。1900對鋼琴的癡迷導致他對其他,比如愛情方面的絕緣。他一生沒有真正俗世的情人,一生與鋼琴為侶,他對鋼琴的理解、對大海的癡迷,對夢想的堅持,對維吉尼亞的堅守,這些讓我感動的地方一一在眼前浮動。
1900對音樂的理解超凡脫俗。每一次的演奏,樂隊指揮都得親自告訴1900要傳統的音樂,常規的舞曲,可是每次彈奏一曲或半曲后,1900總會根據現場的情況彈奏符合人們心情和當時情境的曲子,把全場的氣氛嗨起來。爵士樂鼻祖杰尼聞聽了1900的故事后,決定要來與其一決高低。比賽現場,杰尼傲慢至極,侮辱1900。但是其所彈曲子,1900亦能當場模仿。第三回合時,杰尼說:“我要讓你輸得屁股尿流。”密友邁克斯激將1900,1900決定反擊,驚呆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杰尼輸得心服口服。這場比賽我覺得1900不僅勝在鋼琴彈奏的技藝上,更贏在人格的魅力上。1900在一開始更愿意讓杰尼贏得這場比賽,他對杰尼抱持一種惜才、欣賞的態度,這種愛護他人才華的心胸著實令人欽佩!
1900對音樂的摯愛令人感動。一首首樂曲是他的一首首流動的詩。他看見一個人的形色和表現便能猜透他的心境,然后創作出適合這種心境的樂曲,這鋼琴就是他的心靈。在大家都遠離要報廢的維吉尼亞,好友邁克斯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他,告訴他維吉尼亞將要被炸時,1900說:“我沒法舍棄這艘船,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1900平靜而堅定地選擇與船共存亡,與音樂共存亡,與夢想共存亡。
看著1900,突然讓我想到了陶淵明。一個對鋼琴癡迷,一個對詩文眷戀,矢志不渝;一個終生生活在船上,一個歸隱于田園,與世無爭。這種生活的態度有點道家的思想,與我們所受的教育相悖。我們儒家的教育都是鼓勵人要積極入世,要上進,要立功、立德、立言。1900選擇這樣的道路是該褒呢還是該貶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我們也只不過是選擇陸地生活罷了。
誰選擇的對呢?1900所言:“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他因為看不見陸地生活能給他帶來什么,而且有無盡的不可預知性,沒有盡頭,所以選擇了更能給他確定性的大海,選擇了船上。陸地上的我們是否比1900有更長的目力,看得更遠,能看到世界的盡頭?“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漫無止境,茫茫無際。”我們是否也為生活中的這些不確定、無所適從而愁苦?煩擾?
1900的傳奇人生有很多耐人咀嚼的地方,且行且品吧。
《海上鋼琴師》2022觀后感 篇5
這是一個美麗而又傷感的故事,除去這些帶給人更多感覺的能夠歸結為一個“謎”字,到處充滿著不解。這是一個屬于他的故事。用黑白鍵譜寫了他人生的序曲,靜靜的海上奏響只為獻給那些能夠讀懂它的人。海上鋼琴師一部傷感的電影。
一段輕快的薩克斯結束帶出的是冒著黑煙的巨大的遠洋輪船。先前的寂靜瞬間被轟鳴般的歡呼聲所代替,遠處的自由女神靜靜的矗立著,看著向她揮動手臂的人群,人們即將踏上陸地或者是踏上他們的另一個未知的旅程。
1900一個特殊的名字,不經意的被添煤工人發此刻鋼琴架下,沒有過多的懸念,就是一個被拋棄了的孩子。然而這個小插曲卻能夠看做是一場特意的安排,一個預示著成為鋼琴天才的鋪墊。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愛1900,他教他讀書,像對待親生的兒子一樣照顧他,然而幸福的日子總會離去,一個人也必定會經受一些磨難才會更加成長。Dannyboodman的死訊是1900成長的有一個契機。影片中失去親人的1900靜靜地靠在窗邊看著眼前翻滾的大海,這也似乎預示著他一生將于大海牽扯不清。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師,沒有別人的指導卻能無師自通的彈奏出如此美妙的音樂。他從沒踏上過陸地卻透過收音機了解各地的風俗人情,以至于把剛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己的追求,他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樂,在影片開場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領著吐得一塌糊涂的____進入大廳,搖搖晃晃的船上他卻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穩當,出人意外的主意卻給人帶來了莫大的快樂,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鋼琴隨著大海的翻滾在大廳中無拘無束的游離,滑行。差點砸到腦袋的大吊燈,被破門而入氣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長,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礦堆上還是依舊的談笑風生,這是否就是真實的1900。他遇到過真愛,想要為此付諸行動開始他的另一個生活,但是故事往往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完美,或許到此刻我還在疑惑為什么下船對他來說是如此的可怕,記得他以前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為他會帶著對那個女孩的愛而去找他,但是他的腳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個世紀,一個足矣讓他思考完善的時間,他說陸地沒有盡頭。”這種沒有盡頭的感覺讓他害怕,鋼琴的琴鍵是有盡頭的,這讓他覺得安穩。
吹著康恩牌小號的max也就是整個影片的線索,他引導著我們進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眼睛看著1900傳奇的一身,新的出發,他用他的小號成功的在船上謀得了職位,暈船讓他偶遇了1900,最后的賣小號讓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在冥冥之中。讓他跟1900有牽扯不斷的聯系。
有時候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為吸引我們眼球的一個賣點,正是因為天才的隕落才讓我們感到扼腕嘆息,一個小小的孩子在沒有理解專業訓練前就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音樂。這個在影片中仍然是一個謎,或許正是因為導演的沒有直接點出我們才能更加的迷戀這個彈奏著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賽又一個成為我們了解他技藝的媒介,與鋼琴大師的比試,雖然一開始就明白故事的大概發展走向,但是令我驚嘆的是影片中的演員竟然能如此出神入化的將鋼琴演奏的如此之極致,或許是作為一個鋼琴的外行人來評價海上鋼琴師這個場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這一段也十分緊張,會讓看的人一時喘但是起來,似乎到處都彌漫著令人窒息的氛圍一種從兩個比賽者身上散發出來逼人的氣場,他們那時候是強大的,個性是1900的表現,就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
輪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個影片也是在一艘遠洋輪船上發生的人們因踏上陸地而興奮,而他電影的主人公1900卻選取永遠的留在船上,等著時間流逝等著船漸漸老化,等著人們漸漸遺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到了好友,原本想靜靜的消失,就像他靜靜的躲藏在廢棄的游輪中等待毀滅,在油輪中成長,在游輪中度過他的歡樂時光,海是寂靜的又是波濤洶涌的,他是屬于大海的,輾轉于各個國家,卻從未離開船一步,那最漫長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間的停頓,陸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但是就像中國的浮萍一樣,離開了船離開了海他就沒有了根,在期間也有動搖是不是他的膽量不夠,沒有人清楚,也沒有人會理解,在影片的開始他了句話是從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要你有一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也不會被人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