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經典電影觀后感
《傲慢與偏見》是根據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改編,由焦點電影公司發行的一部愛情片,由喬·懷特執導,凱拉·奈特利、馬修·麥克費登、唐納德·薩瑟蘭等聯合主演。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傲慢與偏見》經典電影觀后感五篇,衷心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 篇1
閑來無事就想著看一些經典的電影,一來打發時間,二來充實下自己,畢竟是經典,我想看一看對自己還是非常有好處的,起碼不落伍。
看的是1940年版本的,還是黑白的畫面,看這部電影說實話并沒有想象中一樣產生什么震撼的感覺,但是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里面人物的表情,非常豐富,這也是外國片比國產片好的地方,國外的電影演員表情都非常豐富夸張,很帶感。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英國小鎮的普通鄉紳家庭,家里有五個女兒,都正處于妙齡時期,因此鄉紳的太太非常著急的想為五個女兒找到好的夫婿,然而由于自己處于中產階級,家境不算優越不能為女兒們準備豐厚的嫁妝,并且鄉紳太太也非常勢力,愛慕虛榮,因此急切地想尋找有錢的富貴人家。恰好在附近的尼日斐莊園里來了兩個倫敦過來的年輕人。兩個人不僅英俊瀟灑而且還多金,這可樂壞了鄉紳太太。
趕緊想方設法的想認識兩位有錢人,于是回家想方設法的想讓鄉紳去拜訪兩位公子哥,誰知鄉紳早已經做好安排,給了兩位公子哥一場舞會的入場券,舞會那天鄉紳太太帶著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五個女兒一起去參加舞會,在舞會上其中一位叫賓格利的有錢人一眼就看中了大女兒簡,而另一個叫達西的有錢人卻對賓格利說不喜歡跟這樣行為粗魯的中產階級交往,恰好這些話被簡的妹妹伊麗莎白聽到了,從此他就對達西產生了很深的偏見,認為他太傲慢。
可是正是由于伊麗莎白并不像其他女人那樣對達西很恭維討好,反而引起了達西對他的注意和好感,開始追求她,然而他依舊不能完全放下他高傲的.姿態,依舊采用一種很高傲的態度來追求伊麗莎白,因此導致第一次求婚被伊麗莎白毫不留情的拒絕,然而隨著妹妹莉迪亞跟克魯特軍官的私奔以及達西給伊麗莎白寫的信告訴他克魯特軍官的為人,并且表明自己的想法,以及之后在達西的努力下莉迪亞和克魯特的順利結婚,這些事讓伊麗莎白改變了對達西的看法,最后兩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部電影就是圍繞著年輕人之間的情感戀愛件講述了英國中產階級和貴族之間那種關系,貴族的傲慢,中產階級也對其持有偏見,電影以小見大,其實反映的是兩大階級之間的斗爭。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 篇2
對于《傲慢與偏見》,我只能確定我看過電影,又大概記得自己之前是讀過書的,但不管哪一種,都沒有什么具體印象,慚愧。這次是真的讀完了,記下一些想法,也告訴后來的自己。
主要講了一對年經人,因彼此的傲慢和偏見,互相不順眼;后經過一系列的事情,瓦解了傲慢,也糾正了偏見,產生了深深的尊敬和愛意,并最終走到一起。關于伊麗莎白的偏見和達西的傲慢,以及他們兩人思想的碰撞,soulmate,愛的火花,我不打算說太多,因為主人公在作品中是有得到最多的環境、心理描寫的特權的。但有一點,發現其中一些情節和戲劇矛盾,在其他很多后來的作品中有重現,但經典到底是經典,它會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不管被后世如何模仿借鑒,卻厚重如初,總不失色。
關于班納特夫婦的一些想法,卻讓我深深的感覺到:同樣的事物,人們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會有不同的認識和感悟。全書看來,班納特先生是女主伊麗莎白的知己,是一個有智慧、有涵養、知榮辱、懂進退的紳士;而班納特夫人,聒噪、愚蠢、無知、無禮。伊麗莎白說,自己是紳士的女兒,可見她以父親為傲;同時,她也不止一次的抱怨母親讓她們丟盡了面子。
這樣的描寫,開始不覺得有什么,但越往后,越讓我覺得難受。班納特先生是一個紳士,但他并不是一個好父親,他沒能無私的愛他的每個孩子,而且我敢說,他在女孩兒們的成長中是缺席的。當麗迪雅要去布利屯的時候,伊麗莎白勸說父親阻止麗迪雅,認為她去了會更加放肆,會失去所有的德行,讓全家人蒙羞;但父親毫無作為,說問題沒有那么嚴重,說自己無能為力。
當麗迪雅真的出事后,如果不是關乎他自己的顏面,如果不是他人的推動,我甚至相信,他會像科林斯信中建議的那樣,放棄麗迪雅,不認這個女兒。班納特先生的修養,是自私任性的,班納特夫人的悲劇之一是有一個這樣的丈夫。反觀班納特夫人,她著實讓人難以喜歡起來,但她仍然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她愚蠢短見,但對女兒們,卻是用盡了所有的見識和能量去愛,她在她淺薄的世界里,殷切得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得到她觀念里的幸福生活,她真誠的盼著她們好。她盡她最大的努力,去做一個好母親,這一點,她強過班納特先生千萬倍的!
如果能進一步思考,我們或許還會發覺,班納特夫人的荒誕無知其實離我們那么近,她持有的是我們很多人正默默踐行著的觀念,只是我們都不曾也不愿直面我們的真實想法。當這些觀念戲劇性的呈現到我們面前,我們甚至不認識它并為它的荒誕而哈哈大笑,再沒有比這更諷刺的了!有時間的再去看一下電影版,重溫那份感動。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 篇3
今年暑假,我有幸觀看到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傲慢與偏見》。對于一個喜歡看電影的人來說,能在看電影的同時了解到一些名著內容,提升自我文化素養,確實是一件好事。我鮮少去閱讀厚重的世界名著,僅僅會閱讀精簡版,了解大概內容。但是,在觀看完《傲慢與偏見》這部影片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去翻看原著。大概,這就是這部影片的精彩程度,能讓我想不斷回味。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樣的單身漢……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描寫了幾對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小說沒有重大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而是以幽默細膩的筆觸展現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生活的畫面,表明了作者對于愛情的態度。這是一場美好結局的愛情故事,對于我個人,是比較感興趣的。
女主角伊麗莎白從電影當中來看她是一個非常有主見、勇敢、不卑不亢、對自己愛情堅貞不渝的人。譬如說在第一次聚會時,達西對眾位班納特小姐的浪漫方式表現表示不屑時,伊麗莎白說跳舞就是一種表達浪漫的極好方式,之后便揚長而去了。在面對凱瑟琳夫人的種種咄咄逼人的問題時她從容不迫地解釋這一切,并且鄭重有力的維護了家庭的尊嚴。凱瑟琳夫人為了讓她出丑叫她彈奏鋼琴時,她極力辯解但最后還是硬著彈了,雖然彈得不好但卻沒有顯得絲毫的慌張。最后面對凱瑟琳夫人的質問時任然堅決的說“我不能答應與達西先生永不訂婚的事情,你今晚侮辱我的已經夠多了!我不想再說了,請你離開我的家!晚安!”多么勇敢堅定的女孩!
男主角達西是一位上流社會的貴族,如此鋒芒畢露的顯赫地位,怎會使他不在心中擰成一份傲氣?是的,他傲慢正是因為如此,才讓人們忽略了他身材魁梧,一表人才的形象。任憑他財產再多,人們也只會認為他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不好逢迎。這是人們對達西先生的偏見。
而事實上,隨著影片的劇情不斷地推進,我們會發現達西真實的為人卻并不是這樣的,他慷慨大方且有一顆誠實正直的心。而女主角伊麗莎白一開始對他也有偏見,但所幸,他們最終還是打破了這層隔閡,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這部影片給我的很深的印象,還是本片中的舞會片段。小提琴音樂響起,伊麗莎白與達西逐漸沉浸在其中,兩人產生心電感應,周圍的人頓時消失了,舞廳中只余下兩人深情凝視,手拉著手翩翩起舞,沉醉于歡快的音樂旋律之中。但沒過多久,周圍嘈雜的人群一下又出現了,兩人倏地從幻覺中驚醒,互相對望,恍若隔世。很唯美,很感人。同時也讓我學習到舊時英國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了解到了不少英國文化。這也是我的收獲之一。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我很喜歡的影片,它帶給了我很多感動,很多思考。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 篇4
臨近高考,不知為什么有了看書的想法,總是想看點什么,雖然床頭的《瓦爾登湖》與《教父》還沒看完,但還是想看點新的。邊在書架上隨意翻找,突然找到了一本《傲慢與偏見》,便饒有興趣地準備看看。
翻了幾頁,便不禁為貝內特先生的幽默語言折服。從:如果來了20個有錢的單身漢,我一定一一拜訪,到:你咳嗽的時機不對,我時刻感到作者時時透露出的幽默與智慧。
看書之前我總喜歡看看電影版,因為人物更形象,便于架構整個故事,看書時故事也更清晰明了。就索性先看完了電影版。飾演伊麗莎白的凱拉奈特莉曾演過《模仿游戲》、《加勒比海盜》等著名電影,也是我比較喜歡的女演員。我懷著這樣的驚喜,慢慢看了下去。
劇情大體與書中相同,但是刪去了赫斯特先生與赫斯特小姐,故事更加簡潔短促。講述了一開始因為自大、目中無人而讓他人討厭的達西先生,在與伊麗莎白逐漸接近的過程中,終于被伊麗莎白了解其真實為人,達西放下了傲慢,伊麗莎白放下了偏見,最終走到了一起。故事線十分的多,我只講了其中的一條,從前后順序上一環扣環,從人物關系上也組成了一張無形的網,劇情輕松又不會無聊,盡管沒看完小說,但我覺得作為電影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本片最讓我驚喜的是攝影與場景、戲服。正如評價一樣:每一幀都是一幅油畫。我不禁深深為這部電影而折服,隨處可見的美肆意堆砌,仿佛隨手一截圖就是一個高水準的壁紙。真的是太美了!——這是我對這部電影最大的.影響。場景的布置也十分用心,貝內特一家雖大卻簡陋,雜亂,看起來甚至有些不干凈。而達西,賓利,凱瑟琳夫人的家則富麗堂皇。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家具陳設,都隨處充滿著美感。
傲慢與偏見是可怕的。唯有放下內心的自大,才能看清自己,看清他人,并改變對他人的偏見。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 篇5
看了電影《傲慢與偏見》后,感覺很好,非常喜歡活潑、聰明、不做作的“偏見”小姐伊麗莎白和外表冷漠但內心感情豐富的“傲慢”先生達西。
在《傲慢與偏見》中,我覺得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都有可愛的一面。然而在眾多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還是主人公伊利莎白,她有頭腦、有主見,敢愛敢恨,不為金錢和地位所動,執著追求自己的愛情;但是她也有自己的缺點,有時候會憑借自己的感覺做出不準確的判斷,并執著于自己的偏見。
在我看來,《傲慢與偏見》構思精巧,措辭幽默,情節跌宕起伏,諷刺極有力度;作者用極細膩的筆法將伊利莎白的心理活動描寫得惟妙惟肖,并塑造了伊利莎白的獨特形象:她喜歡笑,會勇敢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她不卑不亢,有主見卻又任性;她聰慧過人,理智中又有豐富的情感。另外,這本書還時時刻刻提醒現代女性:婚姻必須有感情基礎。影片在兩小時內雖不能盡情地展現出伊利莎白的心理活動,但改編者適度地整和、夸大、改變了原著的幽默情節,又夸張了人物個性,使影片更加妙趣橫生。影片對威克漢姆的塑造不象我想的那樣有所丑化,而是十分尊重原著,讓一個帥氣,有風度,談吐典雅風趣的男人出現在我們面前,使對威克漢姆的罪惡很熟悉的我們更覺回味無窮。
電影很吸引人的另一方面在于因為它很好的還原了英國古典鄉村風貌,不論是場景、衣服還是道具都使人相信這是在十九世紀初的英國鄉村。還有兩場場面熱鬧龐大的鄉村舞會,眾多演員整齊的跳著那個時代的社交舞,使人們陷入到只有在閱讀小說時才能感受到喧鬧。
《傲慢與偏見》蘊藏著許多智慧,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看待一個人,不僅要看其“表”,更加要看其“里”,不要執著于對其第一印象的偏見,否則就會產生誤解,不能很好的認識、了解這個人;一個人在其他人面前要適當的展現自我,不要表現過于冷漠或者傲慢,不然會使其他人不敢或者不愿接近;你所處的環境以及你周圍的人物,在別人對你的印象與評價中,會起到非常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