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
一定收獲不少,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小編帶來最新的《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帶來參考。
最新的《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篇1
弱小和無知從來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劉慈欣《三體》
迫于被隔離無聊,買了大表哥2準備好好玩一玩,結果玩起來驚嘆于對那個時代細致的描寫和刻畫,突然對南北戰爭后的美國西部世界很感興趣,就很想看看那個時代的書。
原本打算看《湯姆叔叔的小屋》,但是印象中這是一部悲慘的小說,于是百度一下南北戰爭時期的名著。
首先跳出來的就是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鼎鼎大名如雷貫耳,毫不猶豫地開始看了起來,傲慢使我并沒有認真地去了解故事背景,直到讀了書一段時間后才發現這是在英國發生的故事,奧斯汀也早在南北戰爭開始之前幾十年就死了。
但一件事情既已開始,便沒有中途停下的道理,就這樣幾天把它看完了。
看完只覺得封建社會女性地位的低下,她們一輩子最大的夢想不過是嫁一個門第高貴、家財萬貫的丈夫,而其自身價值則毫無體現,或者說僅僅體現在做一位好妻子罷了。
請不要懷疑我用封建社會來描述那個時代,盡管英國率先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有所萌芽,但封建地主式的生產方式并沒有大規模改變,女性仍舊只能在家里做做針線活,絕大多數時候仍舊只是男人的附庸罷了。
而遠在萬里之外的中國,則徹徹底底還在封建社會,乾隆剛剛賓天,《紅樓夢》問世也不過數年,女孩子的不幸在東西方并無不同,大觀園中的歡聲笑語,不過是家破人亡中公府千金作下流的開端罷了。
在《傲慢與偏見》中,母親一味地希望女兒們都能攀上高枝,全然不顧對方的人品道德如何,家教涵養如何,有錢有地位是第一要素。
為此不停地將女兒們往當時社會中比自己家有地位的人面前推,而實際上這也絲毫并不是為了女兒們的幸福著想,只不過是為了自己能夠在丈夫去世之后能夠有一個好的養老之處罷了。
這與《紅樓夢》中,賈府賣掉迎春探春有何區別,自己的親生骨肉,根本不被當作是“人”一樣看待,只是一件可以被交易的商品罷了。
雖說作者并無此意,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當時的社會竟把這樣的事情當做理所當然,生了女兒非但不能讓自己家里蓬蓽生輝,反而還會有個外人要來繼承自己的家產,那不如找一個有錢有權的外人,這樣自己還能過得好一些。
于是我翻開這本書,書里面沒有朝代,歪歪斜斜,有的只有“吃人”這兩個字。
200年前,喬治王時代的英國女性,大清的女性,生來的命運只有一個,嫁人,嫁一個能給自己家庭帶來好處的人。
200年過去了,如今的女性和男性都有了許多追求自我的機會和權利,權利哪里來的?是黃老爺們的恩賜嗎?
這中間是流過血掉過皮的,沒有斗爭誰會愿意將自己手中的權利拱手相讓?
“槍在手,跟我走”固然很熱血,但是如果說只知道“誰贏幫誰”的話,那自己就永遠贏不了。
之前看《大明王朝1566》的時候,就覺得,不要靠海瑞,也不要靠嘉靖,那些所謂欺上瞞下、中飽私囊的事情,從上到下都知道,知道又如何,海瑞這個青天大老爺能做主嗎?
與人斗其樂無窮,唯有自己去斗爭,自己去爭取,才會有“婦女能頂半邊天”的盛況。
權利是斗爭出來的。
最新的《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篇2
從母系社會過度到父系社會的時期,以后的時期都是以男性為為社會主導,而女性由于自身的身體條件加上繁衍的子嗣漸漸從社會主導地位沒落,而在劇中女主角伊麗莎白就是生活在那個年代,從古至今人們在擇偶機能上無一例外的就是男強女弱,《傲嬌與偏見》一開篇就說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為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鄉下小紳貝家的舞會就是名副其實的交際場。單身漢和待嫁的小姐們在擁擠的空間里交換著被蘇格蘭紅酒加熱過的曖昧眼神,在舞池中被歡快的節奏煮的沸騰。
棕栗色頭發的伊麗莎白是貝納家最出眾的女兒之一,但他和姐姐簡的執意和妹妹麗蒂婭的輕率幼稚不同,她對愛情有更加獨立的見解,她相信自己對男人的判斷,她認為愛情不是應該由物質簡單的決定,她也不會因為適婚年齡到了而勉強與他人度過一生,她更不會為了成為一個莊園的女主人而嫁給自己不喜歡的人。
當他第一次見到達西的時候,達西冷峻的表情令他心生厭惡,達西并不習慣于小村的小舞會上的熙熙攘攘,也對于伊麗莎白的母親那種勢力討好感到厭惡,所以便有了在伊莉莎女白眼里的傲慢。讓她對這個擁有半個德比郡的男人產生了難以消除的偏見,也讓原本的一見鐘情變得疏遠。
在那個暴雨的夜晚過后,達西流下了一封信,信里帶著溫暖的語言,真誠而感人她對伊麗莎白說的話都不是真的除了那句我愛你。當伊麗莎白更她父親說我愛達西''她父親大跌眼鏡說了句我甚至覺得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配得上你。但她卻很堅定的說是的我愛達西。
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婚姻應該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而經過深入了解,拋棄虛榮心與偏見,才能建立幸福的婚姻。
最新的《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篇3
最打動我的細節:
1、老父親對女兒的愛和理解。
2、伊麗莎白敢愛敢恨的性格。
3、為朋友加油鼓勁且超有紳士風度,不害怕誤會的男神達西。
對工作的啟發:
無。
對生活的啟發
1、紳士風度是一個男人畢生的修養。
2、追求自己內心所想,敢于走自己的路,喜歡自己喜歡的人,但不強求,拒絕自己不喜歡的人,但保留足夠面子。
3、要做一個懂得孩子心思的父親。
4、真心為自己朋友(或親人)的幸福而開心,為他們的苦難而流淚,就像大姐二姐的情感。
5、老頭和老太的生活,相互依靠,自給自足,很幸福。
以下是精彩網絡評論摘錄:
1、優秀是能力,敢于優秀是勇氣,遇到能欣賞你的人是運氣。
最新的《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篇4
對于《傲慢與偏見》這部名著自己已心馳神往很久。直到最近在“得到”吳軍老師的專欄《硅谷來信》中多次被提到過,終于找來電子版書和電影,在這幾天看了起來,小說還沒看完,但電影看了一遍又一遍,主要是被女主角伊莉莎白獨特的氣質,還有英式鄉村的唯美畫面深深吸引。
電影改編自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丁的同名小說。故事圍繞英國鄉紳班納特家里五個女兒的婚姻大事展開,家里的父母親為了孩子們的婚事可算是操碎了心。可見普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尤以中國的家長更是事無巨細,樣樣操心。
大女兒吉英是全家最美麗的姑娘,在當地及各種舞會中總能得到男士們的青睞,老母親總是以此為傲,一心一意想促成與新來當地的闊少彬格萊先生的美滿姻緣。只因性格隨和又過分含蓄,讓對方及其周圍的人感受不到愛的熱度,從而差點與真愛失之交臂。如果故事沒有戲劇性的轉折,那真該為吉英可惜了,因為對方有品有貌,經濟條件又好,這樣的人放在現在也是很難尋覓啊。所以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不論男女都很重要。
因為二女兒伊麗莎白是本劇的女主角所以我放在一邊不談。讓我們再來看看其她女孩。
三女兒曼麗不夠漂亮,因此總想以才藝來表現自己,于是專注于彈琴唱歌想贏得別人的關注,可能是太想得到認可反而顯得做作,以至于在舞會中受到眾人的嘲笑。幸運的是她們有一位非常智慧的,在關鍵時刻出現,一邊幫著解圍,一邊安慰受傷的女兒。
家里最小的兩位女兒實在是不敢恭維,兩位“小主”說的好聽是性格活潑,其實自始至終就是鬧騰,可能年齡小也可能是從不看書,性格過于輕浮,頭腦簡單,用她們父親班納特的話來說非常愚蠢。最小的女兒不顧全家人的顏面還與一位道貌岸然的士官私奔,做父母恨的牙癢癢,但也只能接受。這可能就是父母的宿命,好的壞的都只有全盤接納。
二女兒伊莉莎白,有著漂亮的外表,率真的性格,雖說只會彈一點鋼琴,但表現的自然大方,讓在場的人看了甚是喜愛。更加寶貴的是對姐妹們的深厚情誼,姐姐在外有病,徒步較遠的路程去看望;妹妹與人私奔,心急如焚。還有不管走到哪里身邊總有書為伴的場景。雖然性格中有所固執,因偏聽偏信對男主有偏見,但從那雙又黑又大的眼睛里可以看出會思考有獨立見解的女孩,只有這樣的女孩與其接觸久了,才能贏得男人的心。
電影取名傲慢與偏見,緊扣主題,男主角達西是個非常富有的貴族單身,外表不茍言笑,初到新地,對不認識的女孩,沒有主動邀請單身女孩跳舞從而被大多數人主觀地誤解為傲慢,對他的偏見,在故事的一開頭就呈現地淋漓盡致。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看到達西非常有貴族氣質,正如吳軍老師在《硅谷來信》中談貴族精神中提到的“責任”、“榮譽”“從容”“優雅”,最終獲得了伊莉沙白的芳心,收獲到了他們的幸福。
故事看完,要做什么樣的人一目了然,自己也要多想想“責任”、“榮譽”“從容”“優雅”這八個字,以便來不斷迭代自己。
最新的《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篇5
別擔心這世界上沒人配得上你,任何東西都比沒有感情的婚姻更值得去選擇和容忍。跨階級的愛情,只有自己堅持才會遇見。
“我真的不敢相信會有人配得上你”這是影片末尾,女主父親說的話,父女情深,濃濃的父愛。
女主找到了這輩子的終生幸福,想征求父親的同意,看到父親的點頭,女主給了班納特老爺一個愛的擁抱。
女主伊麗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有四個姐妹,母親整天操心著為女兒物色稱心如意的丈夫。
新來的鄰居賓格來先生和他朋友達西她們一家人單調的鄉村生活。
超贊的電影,英倫田園的風景美麗如畫,紳士淑女的愛情曲折如實,家庭階級的制度曲折起伏。
初次見面,晚會跳舞,達西先生對伊麗莎白一見鐘情,女主伊麗莎白卻對男主的傲慢態度產生了偏見。
女主去男主那邊接姐姐吉英回家,女主上車的時候,男主牽住了女主的手,怦然心動。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被賦予浪漫,很多人是為了而結婚,不是每個人都有決定幸福的權利。
女主母親想照顧好五個女兒,剛好家中堂哥非常照顧她們一家,女主母親提議讓女主嫁給她的堂哥。
面對堂哥的求婚請求,女主果斷拒絕了,因為不喜歡。盡管遭到母親的各種反對,女主堅持自己可以找到的終生幸福。
好美,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你的淑靜,節約,以及其他種種可愛的優點。你嘴角揚著迷人的笑容,自信,聰明,獨立。一半夜色,一半火焰,內心剛毅,眼光清澈,你的眼神,驚艷了時光都盛世美顏。女主的美,無形中吸引住了達西。
女主存在偏見,男主很傲慢。
門不當戶不對,還是會被社會所嘲諷。貧窮會使人自卑心自尊心膨脹。女主覺得男主出身富貴家族,自己的身份地位、家庭財富實在不敢高攀男主。女主覺得自己跟男主不是同個階級層次的人。對于男主的做事方式,價值觀,女主存在偏見。女主覺得男主家庭很有錢,覺得男主嫌棄自己家庭的卑微,母親和妹妹的教養。
男主看到女主的母親以及幾個妹妹缺乏家庭教養,父親也只是各種忍讓逃避家庭瑣事。男主覺得除了女主,以及女主的大姐吉英非常淑女典雅,有文化,有禮儀,有氣質。男主認為女主的出生家庭背景有失教養。男主從自身家庭背景來判斷,說話舉止有點傲慢。
有個人,沐浴著晨曦,露水,走向你!你把我的軀體和靈魂都占據了,我愛你,從今天開始,我不想與你分開。
我的心愿和情感依然如舊。對你的愛就像朝陽,無聲無息,卻占據了全世界。
傲慢是剛開始的男主,偏見是剛開始的女主。
傲慢與偏見,從不相同,不要讓偏見遮擋尋愛的目光。永遠不要用外表與外人評價來最終判斷一個人惡劣,即便第一面對方給你留下了傲慢的印象,即便一開始,你便對他有偏見。
男主達西第一次向女主伊麗莎白告白這份愛,女主赤裸裸拒絕了,不留任何情分,不帶一點猶豫。女主說出了那句話:我永遠也不會嫁給你這樣的男人。男主受傷了。
男主后來才知道,自己做的很多事情被女主誤會了,后來男主默默做出行動,最終打動了女主的心意。
男主幫助女主最小的妹妹爭取到了想要的愛情,也鼓勵勸自己的好友告白求婚女主的大姐吉英。最后一刻,男主還讓自己的姨媽打聽女主此時此刻真正的想法。
情感是在態度在生理上一種較復雜而又穩定的生理體驗。生活中蘊含了情感,人的大腦可以感受到這種情感,從而產生了各種態度。
愛的熱烈,他遠遠的走了過來,我心里充斥著什么。她只能把她自己設身處地放在,那些思想隨著感覺的暖意而發亮。那些從定罪中延伸出來的爭辯的人上思考問題。她一定能感受到激情的變化。
曾經所有的傲慢,其實都是偏見。有些傲慢,是需要一個人獨自享受的。
偏見,終究不容許你只做一個生活的旁觀者。偏見,也并不是我的本意,總有一個人在愛你。
生活的真意不過是自然產生。愛是藏不住的,眉眼之間可以透露。
我愛你,最真摯的愛。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愿我們都能找到愛情。
我渴望這樣的愛情,不摻雜任何東西。千千萬萬次答應你。
明明你也很愛我,沒理由愛不到結果。感情就是這樣,莫名的喜歡,莫名的向往。要是他沒有觸犯我的驕傲,我也很容易原諒他的傲慢。
最新的《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篇6
今年暑假,我有幸觀看到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傲慢與偏見》。對于一個喜歡看電影的人來說,能在看電影的同時了解到一些名著內容,提升自我文化素養,確實是一件好事。我鮮少去閱讀厚重的世界名著,僅僅會閱讀精簡版,了解大概內容。但是,在觀看完《傲慢與偏見》這部影片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去翻看原著。大概,這就是這部影片的精彩程度,能讓我想不斷回味。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樣的單身漢,……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描寫了幾對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小說沒有重大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而是以幽默細膩的筆觸展現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生活的畫面,表明了作者對于愛情的態度。這是一場美好結局的愛情故事,對于我個人,是比較感興趣的。
女主角伊麗莎白從電影當中來看她是一個非常有主見、勇敢、不卑不亢、對自己愛情堅貞不渝的人。譬如說在第一次聚會時,達西對眾位班納特小姐的浪漫方式表現表示不屑時,伊麗莎白說跳舞就是一種表達浪漫的極好方式,之后便揚長而去了。在面對凱瑟琳夫人的種種咄咄逼人的問題時她從容不迫地解釋這一切,并且鄭重有力的維護了家庭的尊嚴。凱瑟琳夫人為了讓她出丑叫她彈奏鋼琴時,她極力辯解但最后還是硬著彈了,雖然彈得不好但卻沒有顯得絲毫的慌張。最后面對凱瑟琳夫人的質問時任然堅決的說“我不能答應與達西先生永不訂婚的事情,你今晚侮辱我的已經夠多了!我不想再說了,請你離開我的家!晚安!”多么勇敢堅定的女孩!
男主角達西是一位上流社會的貴族,如此鋒芒畢露的顯赫地位,怎會使他不在心中擰成一份傲氣?是的,他傲慢正是因為如此,才讓人們忽略了他身材魁梧,一表人才的形象。任憑他財產再多,人們也只會認為他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不好逢迎。這是人們對達西先生的偏見。
而事實上,隨著影片的劇情不斷地推進,我們會發現達西真實的為人卻并不是這樣的,他慷慨大方且有一顆誠實正直的心。而女主角伊麗莎白一開始對他也有偏見,但所幸,他們最終還是打破了這層隔閡,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這部影片給我的很深的印象,還是本片中的舞會片段。小提琴音樂響起,伊麗莎白與達西逐漸沉浸在其中,兩人產生心電感應,周圍的人頓時消失了,舞廳中只余下兩人深情凝視,手拉著手翩翩起舞,沉醉于歡快的音樂旋律之中。但沒過多久,周圍嘈雜的人群一下又出現了,兩人倏地從幻覺中驚醒,互相對望,恍若隔世。很唯美,很感人。同時也讓我學習到舊時英國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了解到了不少英國文化。這也是我的收獲之一。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我很喜歡的影片,它帶給了我很多感動,很多思考。
最新的《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篇7
一部前天晚上看的愛情電影。和爸爸一起看的,本人表示其實如果是看愛情電影,我更傾向于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待著,抱著一個東西自己一個人看。因為那樣子可以跟著主角在那里飚英語情話。
看完這部電影后,想起曾經同桌問我說我的擇偶標準是什么。我說那他的呢。他說她的擇偶標準就是,要么幽默,絕對不要高冷。要么是大男子主義型的。我說那好呢,我也喜歡幽默的,但是也不介意高冷的呢。同桌說高冷的特別不好。其實我也想讓他看看這部電影了,這部電影的達西是非常高冷的人,但是一般高冷的人都比較鐘情,可以有自己的主見,而且他是男主,一般男主的形象總是別人喜歡的形象!
那次我是這么跟同桌說的:我的擇偶標準就是不要對我太好!不要一開始就對我特別好,要從愛上我的那一刻才開始對我好。是的,就是這樣!同桌當時開玩笑說,那你現在周邊的那些男生都不符合哈。我只能笑笑,說是呢。
是啊,其實不喜歡那些對每個人都特別好的人,其實也不是說不喜歡,只是不會愛上,不會喜歡,會對這些人有好感,但是不是那種可以在一起戀愛的好感。其實,我的擇偶標準或許簡單說起來就是:看過傲慢與偏見那部電影不?里面的達西就是我的!
今天不是剛好寫了有關傲慢與偏見的影評嗎?最后一句我是怎么寫的,好像是:達西是我的吧!
和好友爭的面紅耳赤。逛他的朋友圈,才發現原來他也有看,是今天看的,今天發的動態,截了圖,然后說:幸好是個完美的結局。我留言評論說:前天看,今天寫觀后感。
結果就和她聊了一下,聊要買的書,聊過幾個星期去圖書館借書。其實應該是過幾天吧,但是我不確定,所以跟他說過幾個星期再去圖書館借書,畢竟我現在這里還有幾本沒有看完。現在爺爺那邊的圖書館是免押金借書了,也不用借書卡了,嗨森!
然后好友在私聊下跟我爭達西。我自己一個人對著手機狂笑。我弟特別訝異地看著我,不為其他,因為我沒事對著手機笑。我們為達西,然后發表情。足以讓我笑到嘴酸......
她說我也看傲慢與偏見,我說恩,喜歡達西。她說她看的時候又犯花癡了,現在回想還都想笑。哈哈哈哈。他說達西長得特別帥,正好配的上他的形象。于是就開始說達西是誰的了......然后就用各種表情來表示自己對達西是真心的。笑噴!
好友在那里跟我犯了好久的花癡,說達西的各種好,然后我就發了個表情滾。我說她不該看的,又有人搶了。她也發了個表情,我們這邊:腦膜嘿肥仔。達西你的你噠去搶。我發個表情:我還能說些什么呢。
其實不是為了達西而跟好友爭的,是為了好友而跟好友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