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國醫生》觀后有感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中國醫生》觀后有感,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電影
《中國醫生》觀后有感1《中國醫生》是一部新上映的感人影片,而我和爸爸媽媽也因躲避措不及防的大雨而有幸觀看。
它很像一部紀錄片,承載了許多疫情時期的感人案例。其中,不乏一些令人一看就忘不掉的鏡頭。
比如說在那個天臺上,他撕掉了那封遺書,并鄭重其事的告訴另一個人:“她想要的是你活著回去。”在那樣一個特殊時期,生死存活無人知曉,而這句話,堅定了他們必勝的信念;還有在那個小公園里,主任試圖勸說青年捐出自己長輩的遺體,好進行研究,制定方案,而那青年從哭訴到含淚答應,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使人心酸;以及當張小楓接過自己父母的死亡通知書后,眼里充滿了淚水,問:“一個孩子如果沒有了父母,該怎么辦?”雖只是短暫一個鏡頭,卻引人深思,禁不住潸然淚下。
然而,我印象最深的莫屬那個家庭了:先是母親不幸感染,在醫院一邊接受治療的同時,一邊艱難地產下孩子,讓人不禁感嘆母親的不易,而父親作為快遞員,為了賺奶粉錢,也感染上了病毒。而最終,他們一家人都成功出院時,更是讓人為之高興。
看了《中國醫生》后,我不禁回顧那段特殊的時光,夜晚,小區居民齊喊加油;醫生張定宇雖身患漸凍癥但依舊奮戰在一線;各地寫下請戰書……是什么讓他們這樣做?影片中也給出了解釋——集體主義精神。大家都在為他人著想,所以我們得以成功。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齊心協力,一切困難統統不在話下。團結,不正是我們從中學到的嗎?
電影《中國醫生》觀后有感2
我比較喜歡這部片里,對人的細致描寫,片中經常有給演員眼睛的特寫鏡頭,準確來說,是給演員眼神的特寫鏡頭。
因為影片講述的是金銀潭醫院在抗疫初期的事,在那個非常時期,大部分人都是戴著口罩的。
所以片中的大部分演員,大部分時間,要么就是戴著口罩,要么就是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
這時候,要想傳達一些情緒給觀眾,一般就會給眼睛特寫。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能通過眼神表達出情感。
其實,平日里,我坐公交車上下班,我就很喜歡觀察周圍人,觀察他們的表情、觀察他們對周遭人的反應,比如甲背著大書包擠著乙,乙微嗔微怒又隱忍不發的表情;比如車上上來一個身材姣好、穿著清涼的女子,周遭人或艷羨或嫌棄的打量眼神,我會在想,他們此刻心里在想什么,揣摩他們心里的想法。
這樣一來,冗長的公交之旅,仿佛也增添了不少樂趣和韻味。
但是,除去公交車這個場合,生活中大部分時候,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反應,我還來不及琢磨,就轉瞬即逝;或者手頭上有事在做,時間不容許我對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做太多的思考,就推著我急沖沖地往前走了。
看電影的時候,則不然,你作為一個旁觀者,能夠心無旁騖的去感知這個眼神,并且好電影的節奏也把握得比較好,留給觀眾足夠多的時間去揣測這個眼神、琢磨這個眼神、品味這個眼神。當然前提是,演員的演技也很到位,就靠眼神就能傳遞所有想說的。
《中國醫生》就有很多眼神傳遞情緒、眼神傳遞臺詞的鏡頭,經常是,一個眼神特寫,并留白一些時間,演員演得多,說得少(相對),給了觀眾很大的感知空間。我挺喜歡這樣的。
電影《中國醫生》觀后有感3
由劉偉強執導,劉偉強、李錦文共同監制的抗疫題材電影《中國醫生》今日發布首批劇照,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易烊千璽、歐豪、周也、馮文娟、宋佳在片中飾演的角色悉數亮相,展現出生動的抗疫一線眾生相。
電影《中國醫生》根據新冠疫情防控斗爭的真實事件改編,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同時兼顧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火神山醫院、各方艙醫院等兄弟單位,以武漢醫務人員、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為人物原型,全景式記錄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斗爭。圖片影片通過精心的創作與制作,既真實還原了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直面疫情奮力營救的場景,又著力刻畫了人民群眾并肩同行匯聚抗疫力量的動人景象。影片全景展現了風雨同舟、眾志成城的全民抗疫真實圖景,致敬在抗疫斗爭做出貢獻的每一位平凡英雄。
《中國醫生》演員僅憑眼神就傳遞出角色面臨的挑戰!
張涵予飾演的張競予院長,以”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原院長張定宇為原型,憑借超強的魄力與堅定的意志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面對疫情他眉頭緊鎖,但眼神中的堅定已經展現出了一個臨危不懼的硬漢形象。圖片袁泉飾演重癥醫學科主任文婷,馮文娟飾演的麻醉科主任辛未,宋佳飾演的婦產科主任黃佳慧,在一線并肩作戰。三人作為抗疫一線的女性代表,目光堅毅而冷靜,展現出女性獨有的溫柔而強大的氣場。
朱亞文飾演的廣東援鄂醫療隊醫生陶峻、李晨飾演的上海援鄂醫療隊醫生吳晨光、易烊千璽飾演的住院醫生楊小羊,在不同的崗位上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眼神傳遞出緊張但絕不退縮的勇敢與堅定。圖片歐豪飾演的外賣小哥金仔以及周也飾演的孕婦小文,作為疫情當中的普通人,樸素而動人的眼神讓人擔心他們命運的同時,也敬佩他們身處疫情暴風眼但依然堅強不懈努力活下去的勇氣。
電影《中國醫生》以精良的制作全景式記錄了中國人民的戰”疫“景象,傳遞出萬眾一心、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演員生動演繹了抗疫戰線上醫務工作者與普通人風雨同舟共渡難關的精神面貌,傳遞出絕不輕言放棄的堅韌態度。
電影《中國醫生》觀后有感4
我比較喜歡這部片里,對人的細致描寫,片中經常有給演員眼睛的特寫鏡頭,準確來說,是給演員眼神的特寫鏡頭。
因為影片講述的是金銀潭醫院在抗疫初期的事,在那個非常時期,大部分人都是戴著口罩的。
所以片中的大部分演員,大部分時間,要么就是戴著口罩,要么就是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
這時候,要想傳達一些情緒給觀眾,一般就會給眼睛特寫。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能通過眼神表達出情感。
其實,平日里,我坐公交車上下班,我就很喜歡觀察周圍人,觀察他們的表情、觀察他們對周遭人的反應,比如甲背著大書包擠著乙,乙微嗔微怒又隱忍不發的表情;比如車上上來一個身材姣好、穿著清涼的女子,周遭人或艷羨或嫌棄的打量眼神,我會在想,他們此刻心里在想什么,揣摩他們心里的想法。
這樣一來,冗長的公交之旅,仿佛也增添了不少樂趣和韻味。(東野圭吾的一部小說《積郁電車》,對高峰期地鐵里挨著的每個人的心理進行了一環扣一環的描寫,盡顯這種觀察的樂趣。另外有首叫《十點半的地鐵》的歌,也是類似一個旁觀者對公交上的人群百態進行了獨白描寫)
但是,除去公交車這個場合,生活中大部分時候,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反應,我還來不及琢磨,就轉瞬即逝;或者手頭上有事在做,時間不容許我對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做太多的思考,就推著我急沖沖地往前走了。
看電影的時候,則不然,你作為一個旁觀者,能夠心無旁騖的去感知這個眼神,并且好電影的節奏也把握得比較好,留給觀眾足夠多的時間去揣測這個眼神、琢磨這個眼神、品味這個眼神。當然前提是,演員的演技也很到位,就靠眼神就能傳遞所有想說的。
《中國醫生》就有很多眼神傳遞情緒、眼神傳遞臺詞的鏡頭,經常是,一個眼神特寫,并留白一些時間,演員演得多,說得少(相對),給了觀眾很大的感知空間。我挺喜歡這樣的。
電影《中國醫生》觀后有感5
“中國醫生”“最美逆行者” “白衣天使”,這些新詞在新型冠狀肺炎爆發時顯得格外新穎。
《中國醫生》講述的是新冠疫情從武漢爆發,到被從武漢全部清除的過程。
江院長為了讓各醫院減輕壓力,也為了更好了解新冠疫情,于是將所有的病人轉到了他所在的醫院,而且他每時每刻都在前線。
江院長的妻子也得了新冠,但是因為醫院沒有床位,無法入院醫治。不為人知的是,江院長本身也得了一種恐怖的無藥可救的`疾病——漸凍癥。
在疫情期間,每一個小插曲都是這么的感人。一位小護士突然向主任醫師說:“我想回家,我已經一年沒見我爸媽了。你看我的臉……我……”小護士的臉上全是防護口罩勒出出的紅印。醫生大怒:“就你一個人是這樣,你看看你身邊的人,他們和你不一樣嗎?誰不想回家啊?他們有說嗎?”這時小護士對面的一個醫生說:“她爸也感染了,沒床位不能治。”全場一片寂靜……
一個看快遞的老人與醫院的文醫生認識。他自己得了肺炎,但是很明白自己去只能是多占一個床位,而現在又沒有床位了。他不想讓文醫生心里有負擔,于是他選擇放棄治療。在臨死前,他向文醫生發了一條語音:大意是,“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也沒有床位。文醫生,你還有幾個快遞放在我這兒,疫情后別忘取。”
從普通民眾到護士,到醫生,到支援隊,哪個不是在為控制疫情而盡力。他們哪一個不是普通人呢,也只不過是多穿了幾件防就沖在了第1線。
這就是中國,這就是中國醫生,這就是中國力量。
電影《中國醫生》觀后有感6
2020年的一場新形冠狀病毒風波十分的嚴重,這場疾情全球死傷慘重,只有中國的醫生及時治療。
新冠病毒把醫生再一次推到了最前列,他們是新時代的逆行者。在這場疾情中,醫院就是修羅場,醫生就是戰士!那些醫生從疫情剛開始就已經救人了,其中有一幕何其的震撼人心,當金銀潭醫院院長張競予問誰想參加這次的救治時,所有的醫生都陸續舉手報名,那一聲聲驚天動地的吶感,又是多么的堅定不移。
我在這部電影中很崇拜2個人。張競予他的金銀潭醫院只是個傳染病醫院,可他仍愿意救治那些患者,甚至把金銀潭醫院所有的醫生都召拿起來,連行政人員都叫來維持秩序。為了拯救那些無辜的生命,全醫院都出動了。物資不夠床位緊缺,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要救人,實在沒有的話就向其他醫院借;在這危急時刻,全中國上上下下一條心,連到中國研究的外國人都不可思議地問:"你們是怎么做到讓一千萬個人都居家的?"可這在中國上下一條心來看,簡直是最簡單的事
還有就是外賣員金仔,自己的妻子還住在醫院,還有個嬰兒,可他還是堅持為他人送快遞,起初他是不愿送的,可一個母親打電話時他聽到了那頭的嬰兒哭聲就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心的驅使下,他也決定為這個社會做點什么。
我們應該尊敬那些一線醫生,把他們的付出銘記于心。
電影《中國醫生》觀后有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