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四年級浪地球觀后感四百字
《流浪地球》片中的航天英雄劉培強為了全地球的生命、人類的延續,挺身而出,展開了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最后無私地奉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看完某一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流四年級浪地球觀后感四百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流四年級浪地球觀后感四百字篇1
昨天第二次看了《流浪地球》。在影片中總感覺有一種力量震撼了我,是特技效果還是故事劇情節?都不是。今天想起來,是影片中體現出來的英雄主義力量,這種力量蘊含于中國文化中。
《流浪地球》是一種災難類型片,英雄拯救人類的主題。這類片子好萊塢拍了很多。從場面到故事情節都很完善。在這種題材上同他們競爭,國產電影沒有任何勝算。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是挖掘出中國文化中的集體主義精神,創造了一個集體英雄的故事。最后拯救地球的是一個集體,他們的精神感動了更多的人。尤其是最后眾人推“撞針”的場面,真是讓人人血沸騰。至此這部電影真正利用了中國文化中的集體主義精神。這是電影的精神核心。
好萊塢電影的英雄只有一個人,這是西方文化強調個人的表現。東方的文化強調集體,如何在電影中體現這種文化?這部電影開辟了這種思路,從此中國也可以拍出英雄主義的影片,西方人也要從中國的電影中慢慢接受東方的價值觀。
影片中這一群人完成英雄壯舉的動力同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體現“家”的概念和堅韌的精神上。這是推動人物思想前進的動力。片中的人物除了宇航員劉培強之外,都是小人物。面對危機他們也有退縮和絕望,但是最后在彼此的精神的鼓舞下,一起完成拯救地球的使命。他們的心中都有一個“家”的概念,最初是“小家”,是對于親人的思念。最后演變成要拯救人類的激情。影片對人物心理這種轉變處理的非常好。幾次“拯救計劃”的失敗,影片中的人物也絕望過,但是最終明知希望渺茫但是仍然要奮力一搏。這種精神正是中國文化中堅韌的精神的體現,正像“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一樣,明知沒有希望,一次次失敗,卻依然堅持著。影片的震撼力正是從這里迸發出來。
這部電影的意義在于,把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精神作為電影的主題思想,并且以此為核心展開電影的內容。使得人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力量。使得電影有了感染力。當前的世界國家之間的競爭除了經濟、軍事、政治上的競爭以外。文化這種軟實力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在電影這個領域,我們的市場也長期被美國的電影占據。現在我們終于可以開始逐步奪回這個市場。并且向國外輸出我們的電影同時要宣傳我們的文化了。這是中國崛起的體現。
流四年級浪地球觀后感四百字篇2
我從來未敢想過若干年后的地球會冰雪覆蓋,沒有任何的光明。《流浪地球》無疑拓寬了我的想象能力,但真正口碑好的片子不僅僅是為了拓寬人們的想象能力,更是為了留給人們深刻啟迪的。
一 、要心懷希望
把希望放在第一說,顯示了它的重要地位。片頭初中生韓朵朵的班長夸張的語氣總是讓人忍俊不禁:“希望,是我們這個時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很多觀者在看到這一幕時,心情大致和韓朵朵一樣:“過分了吧?”但越到后面,希望就越顯示出了它的重要性。CN-171-11救援隊隊員們不計一切甚至肯犧牲自己來保全火石,為的不是希望嗎?希望,像鉆石一樣珍貴,它可以是盼望著東風來臨的歡喜期盼,也可以是17年堅守領航員空間站只求與親人團聚的父愛,可以是凄清夜晚的一顆明星。所以,我們要永遠心懷希望。
二、 好好活著
王磊上尉在最后時刻下達的命令——“好好活著”——讓人潸然淚下。生活中的不如意,在世界末日面前全變成了小事。有這么一句話:“不能跑的人想想不會走的人,不會走的人想想沒有腿的人,沒有腿的人想想沒有四肢的人,沒有四肢的人想想沒有思想的人。”人生在世,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在困境面前我們要學會昂頭,好好活著。記得電影中有一個情節是與劉啟一起逃出派出所的小黃毛問科學家老何死是什么感覺,老何當時說死很痛快。但當危險襲來時,他卻比誰都想要求生。這一調侃式的情節告訴我們誰也不想死,好好活著吧。
三、 珍惜身邊愛我們的人
劉啟和韓朵朵這一對兄妹在影片中可以說是感情最深的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劉啟和韓朵朵進入到通往地面的電梯時,劉啟把妹妹的頭盔一把拿過,一臉寵溺的看著她。雖然朵朵老是一口一個“戶口”叫著他的哥哥,但他們的互相珍惜,互相依賴,是很早就有了吧。堅守空間站的劉培強,也時時刻刻沒有忘記他的兒子。與四歲兒子分離的場景永遠定格在他的記憶里,這么多年,他從未放棄過在自己的窗邊畫木星形狀,他知道他對不起兒子的太多了。但沒辦法,他是領航員,他有事業。最后劉培強與劉啟的對話更是引人淚崩。身邊愛我們的人很多,請好好珍惜。
四、 不要永遠保持理智
擁有強大智慧的人工智能莫斯,被加加林時代的一瓶烈酒摧毀。它的一句“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讓我深受觸動。人類注定不能時刻用冰冷的數據解決問題。因為我們是人類,有血有肉有感情。理智能提高我們成功概率,但請不要永遠保持理智。劉啟如果保持理智,他不會為了妹妹的一句話對學校故障操作,會在最后關頭放開妹妹的手,如果劉培強保持理智,成功率0%方案不可能圓滿成功…..
五、 回家與傳承
劉培強說:“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地球是我們的家,但如果這個家沒有了人,便變得毫無意義。韓子昂回憶之前與老伴的幸福生活,語氣中洋溢著甜蜜,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味道。我想,不管人們是關注太陽,還是關注錢,不管家里的飯是咸是淡,只要有家,我們的生活便有了奔頭。老何在抽煙時看到的:“天冷了,記得穿秋褲”是否想起了他的家,他的媽媽?韓朵朵在韓子昂死后的那句:“爺爺不在了,我們的家在哪啊?”讓人心涼半截,韓子昂臨死叮囑劉啟的“當哥哥要保護好妹妹,帶她回家”讓人痛苦惋惜。
回家之后,便是傳承。劉啟作為航天英雄的后代,在片尾也成了一個航天人。而他的“流浪地球”計劃竟與劉培強當時執行的計劃那么相似。貫穿全篇中的“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更是讓我們學會傳承。
流四年級浪地球觀后感四百字篇3
今天去看了電影——《流浪地球》,電影中令人震撼的場景和催人淚下的劇情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這是一部根據“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片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太陽即將毀滅,地球逐漸變得極寒,為了生存下去,人們不得不進入地球的內部生活。就算這樣,地球還是擺脫不了毀滅的厄運。為了拯救地球,找回失散的家園,科學家們在地球的很多角落安裝了總共一萬座“行星推動器”,它們產生的動力能夠推動地球逐漸逃離太陽系,去尋找一個新的,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系。
而正當地球緩慢而平穩地離開時,木星卻要在很短的時間里以極快的速度撞向地球,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主人公“劉啟”和科學家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將所有行星推動器的能量轉換成熱能,再將熱能輸送到木星上,點燃木星表面的氫氣,推使地球反彈出去。可是,他們卻預算錯了。正當大家束手無策時,劉啟的爸爸駕駛自己的飛行器點燃了剩余的燃點,地球得以安全,但他自己卻犧牲了。
看完了這部影片,相信很多人都會被里面的臺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給逗笑了,同時,也被電影中的父子情,朋友情給感動的哭了。就是在那樣一個高科技的時代,人類在浩大的宇宙中還是顯得那么無能為力與渺小。而在災難面前,我們中國人卻沒有害怕,大家團結一心,發揮聰明才智,攜手共渡難關。每一個人的加入,就像江河匯入湖海,凝聚的人越多,就越有力量!
《流浪地球》是一部很優秀的電影,大氣又溫情。我想,不管是大人,還是像我這樣的小孩,看了這部電影后都會被它深深地感動。
流四年級浪地球觀后感四百字篇4
在20__年年初,我聽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這部著名的科幻小說改編成了電影,我想這一定是中囯為數不多且十分好看的科幻片了。
開始,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就給自己的兒子戶口講述有關木星的知識,也借此說明了當時太陽 系的狀況和其他背景。我認為這樣拍不儀給后文埋下了伏筆還給當時的背景作了介紹,十分巧妙。 這種方法應該也能用在£E文中,借助故事前的對白從而達到旁白的效果。
中間這部分,在戶口的姥爺死了這時,CN1711-11救援隊的一名隊員為了救戶口的姥爺挺身而 出,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姥爺的生命,我想這一定說明了整個救援隊并非只在乎"火種"的安全,
雖說戶口不知道,但這已經讓觀眾明白了。
在最后,戶口把點燃木星的計劃告訴了他的爸爸劉培強,帶著一隊人開始救援行動,卻發現推 進器的"波〃無法觸及木星,劉培強就操控飛船去"撞〃木星。這種力量一定是真正的父愛以及軍人的品質。
全片最后一句,"地球活了!"我認為意味深長。一是指地球死里逃生逃過一劫。二是與小說中一句著名的活相呼應"太陽死了!"一個是九死一生的激動,一個是無力回天的無奈。
整個影片中,最終讓韓朵朵相信"希望"的一定是戶口的不屈,劉培強的無私和泰獻,這也是 影片的精髓吧!
流四年級浪地球觀后感四百字篇5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一部國產電影刷屏了,很多人贊譽它為中國科幻電影里程碑式的起點,無論是特效還是劇情都堪稱一流。懷著好奇我走進電影院觀賞了這部影片。
《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影片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太陽吞沒的滅頂之災。為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一千座行星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在流浪的過程中,由于受到木星引力的影響,4000多臺行星發動機熄火。雖然在全人類共同努力下發動機恢復了運作,但地球已經突破了洛希極限面臨解體,人類文明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滅頂之災。主人公劉啟提出了“點燃木星”的方案,在其父劉培強的犧牲下最終成功化解了危機。
平心而論,在劇作和制作方面與好萊塢一線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流浪地球》的價值在于:中國終于能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價值觀和自己的主題,拍出有自己特色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里對“英雄”這個形象的塑造十分有東方韻味:為保住火石墜下深淵的無名司機;為了救韓子昂喪命的隊員剛子;發現智能機器人“莫斯”叛逃后協助劉培強,不幸犧牲的領航員馬卡洛夫;來自不同國家的救援隊不約而同放棄與親人團聚的最后機會,只為完成一個幾乎不可能成功的任務……所有人都拼盡全力,生死與共,“人類命運共同體”愈發清晰。
事實上,通過發動機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這個構思本身就極具浪漫主義,和中華五千年的家國情懷密不可分。影片中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對聯合政府說出:“沒有人,一切都沒有意義。”真正意義上的人,是感性兼有理性,是復雜情感的集合,是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溫度的,絕非空間站中儲存的DNA圖譜和電子檔案所能替代。因此,當劉培強知道希望渺茫時仍然選擇了犧牲空間站,去搏取那微小的拯救地球的可能,莫斯評價“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望。”正是對整部電影最好的升華。
“人類的勇氣和堅毅必將被鐫刻在星空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