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觀后感模板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小編帶來音樂之聲觀后感模板,對于各位來說大有好處,一起看看吧。
音樂之聲觀后感模板篇1
再次重溫了一遍《音樂之聲》被感動得幾處落淚。在我看來,這部影片堪稱經典中的經典。迄今為止在我看過的影片中,論喜愛程度它或許排不到第一,但論最佳影片的話,它卻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片中的音樂已是無可爭議的經典,《哆唻咪》《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音樂之聲》等歌曲至今讓我們耳熟能詳。而更讓我動容的,是隱藏在音樂背后的那博大而深沉的愛。這部影片是那樣全面而深刻的詮釋了愛,對子女的愛,對戀人的愛,對祖國的愛……都在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
說到片中的演員,或許大多數(shù)人最難忘的是活潑開朗、把音樂帶給大家的女主角瑪利亞。但我最喜歡、最難忘的卻是片中的男主人公馮.特拉普上校。從表面看,他似乎是個嚴厲、冷漠而又刻板的海軍上校。可是在冷俊外表的背后,他卻有一顆博愛的心。最難忘他的眼神,那時而嚴峻、時而又飽含無限深情的眼神。他含蓄而深沉的愛,都在這眼神中表露無疑了。 記得影片開始不久,男女主人公初次相見的情形:修女瑪利亞被派往上校家中給上校的七個孩子做家庭教師,當她在大廳中等候上校,看到上校家漂亮的舞廳時,情不自禁的跑進去關起門跳起舞來。突然舞廳的門啪的打開了,上校站在門口,一句話不說的看著瑪利亞。當瑪利亞不知所措的跑出舞廳后,上校說的第一句話就帶著訓斥的味道:“不要隨便亂闖房間”。這是上校的第一次登場,感覺很酷的那種。等下一個鏡頭看清上校的臉,我才發(fā)現(xiàn)這真是個英俊的男人,雖然在初次登場這幾分鐘的片斷里,瑪利亞似乎一直在微笑,而他都沒有笑過一次。其實我對這樣一開始不茍言笑的男主角總是很有興趣的,我喜歡從他們的語言、行為以及神情中去尋找隱藏在這冷漠背后的另一些東西。而這次很快就讓我找到了一處:當上校說起瑪利亞到來之前已經走掉了12位家庭教師,而上一位教師只待了兩小時就走了時,瑪利亞驚訝的問“孩子們有什么問題嗎?”上校答道:“孩子們很正常,是家庭教師的問題。”看得出,這其實是一位深愛自己孩子的父親。
當然正如《音樂之聲》這個片名,也正是瑪利亞把音樂帶給了大家。可是我認為這部戲真正讓人動容的,是隱藏在音樂背后的那博大而深沉的愛。。《音樂之聲》稱得上是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是一部影響深遠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藝術作品的范疇,從藝術史、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角度來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鑒。
音樂之聲觀后感模板篇2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戰(zhàn)爭時期的故事,講述了年輕活潑的修女瑪麗亞到退役海軍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照顧他的七個孩子。特拉普上校固然冷漠嚴厲,但終究還是抵抗不住瑪麗亞的純潔善良,兩人終于結婚,可惜剛剛渡完蜜月,他們的安靜生活因被納粹占領奧地利而破碎了。令人欣慰的是,在最后,特拉普一家與納粹軍官斗志斗勇,在修女院的幫助下逃出國境,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全劇都有音樂貫串始終,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無窮深情的《雪絨花》,歡樂有趣的《哆來咪》,以及調皮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都已成為人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以及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正是由于這一曲曲藝術佳作,在看電影的過程中觀眾能一直保持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沒有對人物的猜疑,有的只是漣漪般的輕快。在這部影片中,觀眾所能感到的只是人世間那種最淳樸、最簡單的友愛和摯愛之情。無妒忌,無懷疑,無痛苦,無暴力,無懸疑,永遠只是那輕松愉快的節(jié)奏!
看完電影,我感受很深,特別是瑪利亞的溫柔、善良、耐心以及她的堅強、勇敢和無私純潔的愛!我覺得原來那十二個家教為什么沒有最后留下來的原因應該是他們沒有耐心、他們并不真心喜歡孩子們、他們并不真正了解孩子們,而瑪利亞正好相反!她從一開始就喜歡這七個個性不同的孩子,并專心地往了解他們、愛護他們、教導他們,專心地往愛他們,所以最后孩子們從心里接受了她,從心里喜歡她,并在她與上校結婚后親熱地喊她“媽媽”。媽媽說一個好女人就是一所好學校,我看完這部電影后開始有點理解了。\
《音樂之聲》以音樂劇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楚性格特色的鮮活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既富有生動活潑的濃郁生活氣味,又布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感人的故事。與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風格是:它不僅具有濃厚的戲劇性情節(jié),而且有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和大量自然而又出色的人物對白。與同類影片相比,其語言獨具特色:既有用詞精練、韻律整潔、節(jié)奏規(guī)范、藝術性強的高雅詩歌歌詞,又有大量樸實、自然而又頗具風趣的日常生活對話。
音樂之聲觀后感模板篇3
這部電影,我很早以前看過一遍,只記得電影中的音樂很好聽。如今重溫,有了不一樣的感觸。
電影開場有將近兩分半鐘的時間,僅有風吹過雪地、高山、河谷、河流、平原等地的聲音,沒有人,沒有字幕。我疑惑是開錯電影了嗎?好像是什么風景欣賞的廣告!我很煩躁,很想把這一段跳過去看一看是怎樣回事。但一點點的好奇心讓我忍住了,繼續(xù)往下看。當主人公一出場,唱出:“群山生機盎然,處處音樂之聲,這是它們吟唱了千年的歌。山谷的樂音,充盈我心間。我想唱出,我心靈聽到的一切……”我突然覺得我是多么不純凈、多么焦躁、多么世俗!
第二處讓我感悟很深的是:瑪麗婭從修道院走出來,走在去上校家做家庭教師的路上,最終到他家門口的這一部分。一開始她很迷茫:“今日會怎樣,未來又會如何”“我到底是怎樣回事”“為何我如此害怕”!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她這些語言的表述,雖迷茫,但沒有抱怨,只是在一向反問自我,并且這一狀態(tài)僅有短短的三四句話,緊之后她就給自我打氣“一位上校和七個孩子”,她停頓了一會兒,立馬說“有何可怕!”我真是佩服!我佩服她不沉淪,立刻給自我打氣;之后更讓我訝異的是她對自我的進取鼓勵,最終變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這個過程她沒有空想,而是腳步不停,不斷地向目標前進。她從沒有抱怨別人,而是看清自我!她那進取、樂觀、熱情、自信,讓我想到電影開頭~僅有如此的人,才能聽到來自大自然的美妙樂聲~對,還有她的純真、真誠。
上校帶來的男爵夫人為什么不如瑪麗婭受孩子歡迎?這真的是感覺比語言快十倍。男爵夫人沒有用心愛孩子們,她只想得到有財富的上校,她的心機、應付、不發(fā)自內心愛孩子,最終讓她失去原本立刻屬于她的一切。而瑪麗婭用心愛孩子們,不趨炎附勢,不拍上校馬屁,她從真正對孩子好的角度出發(fā),內心純凈而充滿愛,陽光自信而和善,讓七個孩子和一個上校都愛上了她,并且讓這個家重新?lián)碛辛藲g笑和音樂!這,真讓人感動!
我反思自我,在權貴面前能否堅持自我,在別人的孩子面前能否真正地去愛。瑪麗婭,讓我想到“不獨子其子”這句話。她雖然是去當家庭教師,但她并不是應付完自我的差事就好,不是討好上校用哨子管好那些孩子就好,而是把那些孩子當自我的孩子去愛,才真正地影響了別人,進而改變了別人。
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
音樂之聲觀后感模板篇4
這位修女的名字叫做瑪利亞,瑪利亞在很多修女的眼中可以說是一個做事拖拖拉拉的人,做什么事都遲到。修女院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就把瑪利亞調出去做家庭教師,瑪利亞當然不情愿,所以一路上都好害怕,但是她不停的鼓勵自己,可是當她到達她所教的地點后,她的自信蕩然無存,因為,她要教的人是一位上校的孩子,她小心翼翼地走進去,她誤打誤撞來到了一間沒人的屋子里,她四處張望著,突然,一個管家出現(xiàn)在她面前,管家將她請了出來。上校出現(xiàn)了,他認真仔細地打量著瑪利亞,接著,上校一拿出一個哨子,他吹響了哨子,緊接著,有七個孩子依次從樓上跑下來,并且按順序站好。
瑪利亞看著他們,感到有些高興,因為她開始喜歡上這些孩子們了。漸漸的,瑪利亞開始適應這里的生活環(huán)境,并且開始教學,因為瑪利亞愛好音樂,所以她教的就是音樂,她帶領孩子們學起了音樂。首先,她將這七個孩子分成了不同的七個音階,從小到大排列,分完了以后,她就教他們唱歌。我說過,瑪利亞是一個超脫世俗的人,她不會像別人教音樂一樣,把孩子關在家里,她整天帶著孩子們出去體驗生活,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但是,這讓那位上校很不高興,因為這讓他丟盡了臉面,上校的孩子,盡然和一個教師整天在外面瘋玩,這能不讓他丟臉嗎。
終于,上校這次爆發(fā)了,瑪利亞這次帶著孩子們在湖里劃船,看見上校來了,興奮的向他招手,結果船翻了,他們掉進了水里,當他們從水里游上來時,上校已經忍耐到極點了,上校一氣之下,說要將瑪利亞解雇,瑪利亞尤為震驚,她感到失望極了。就在這時,上校聽到了從家里傳來的歌聲,上校停止了對瑪利亞的訓斥,開始追尋歌聲的來源,他疾步走回家,看見他的孩子們正在唱歌,他感到非常的欣慰,就問是誰教他們的,上校的妻子將頭一撇,朝著瑪利亞的方向望去,上校立刻明白了,連忙跑過去向她道歉,并且要求她留下來,瑪利亞很高興她能留下來,但是,這時的上校夫人可吃醋了,因為,她不能忍受他的丈夫和另一個女的那么親近。
在這以后,瑪利亞還讓上校的孩子進行了木偶劇表演,等等一系列活動。我們的電影就放到這里,老師告訴我們,最后瑪利亞和上校結了婚,而且還進行了一次逃亡之旅。看完這部電影,我知道了,沒有你做不到的事,只有你想不到的!
音樂之聲觀后感模板篇5
《音樂之聲》以音樂劇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既富有生動活潑的濃郁生活氣息,又充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感人的故事。我們可在簡單愉快的娛樂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時也會受到地道英語聽說情景的熏陶。最讓我喜歡的當然是它里面的天簌之聲。這是一部音樂劇,所以影片的開始便是由朱莉演唱的主題曲“音樂之聲”,它充分地表達了瑪利亞對大自然的熱愛。影片中,瑪利亞教給孩子們的“哆來咪”無疑是一堂灰諧生動的音樂課,7個調皮苦悶的孩子愛上了音樂和瑪利亞,他們一齊唱出了怡人的歌。之后就是影片中的故事場景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藍藍的天空,嫩綠的草原,清澈的湖水……這一切無不給我最完美的視覺享受。
全劇都有音樂貫穿始終,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像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音樂之聲》,簡單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無限深情的《雪絨花》,歡樂搞笑的《哆來咪》,以及調皮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都已成為人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以及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這部電影能讓你聽到,看到和想到美,看完影片后的人幾乎都是微笑的,更有人會輕輕地哼起里面的悅耳的歌曲。這部經典老電影,看了很多遍我感受很深,個性是瑪利亞的溫柔、善良、耐心以及她的堅強、勇敢和無私純潔的愛!
我覺得原先那十二個家教最后沒有留下來的原因就應是他們沒有耐心、他們并不真心喜歡孩子們、他們并不真正了解孩子們,而瑪利亞正好相反,能理解這些孩子去用無私的愛去愛他們,并藉著那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讓這個缺少愛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歡樂!她從一開始就喜歡這七個個性不同的孩子,并用心地去了解他們、愛護他們、教導他們,用心地去愛他們,所以最后孩子們從心里理解她,從心里喜歡她,并在她與上校結婚后親熱地喊她“媽媽”。
一個好女人就是一所好學校,我看完這部電影后開始有點理解了。
在看電影的過程中能讓人一向持續(xù)著簡單愉快的情緒,沒有猜疑,有的只是漣漪般的輕快。
音樂之聲觀后感模板篇6
前不久,老師在音樂課上為我們播放了音樂之片——《音樂之聲》。看完后,我深有感觸。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戰(zhàn)爭時期的故事,講述了年輕活潑的修女瑪麗亞到退役海軍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照顧他的七個孩子。特拉普上校雖然冷漠嚴厲,但終究還是抵擋不住瑪麗亞的純潔善良,兩人終于結婚,可惜剛剛渡完蜜月,他們的安靜生活因被納粹占領奧地利而破碎了。
全劇都有音樂貫穿始終,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無限深情的《雪絨花》,歡樂有趣的《哆來咪》,以及調皮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都已成為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以及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正是因為這一曲曲藝術佳作,在看電影的過程中觀眾能一直保持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沒有對人物的猜疑,有的只是漣漪般的輕快。在這部影片中,觀眾所能感到的只是人世間那種最淳樸、最簡單的友愛和摯愛之情,永遠只是那輕松愉快的節(jié)奏!
音樂之聲觀后感模板篇7
今天晚自習,我們帶領十一十二班的學生觀看了《音樂之聲》。看完后我的感觸很大。《音樂之聲》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實習修女瑪利亞因為性格問題被送到馮·特拉普上校家作女家庭教師。后來與上校相愛并結婚,可當他們度蜜月回來時奧地利卻被德國入侵,第三帝國要求上校到第三帝國任職。上校為了拒絕而打算連夜帶家人一起逃出奧地利。可行動卻被德軍發(fā)現(xiàn),最后他們在修女們的幫助下終于逃離了奧地利。這部電影有很多角色都令人難忘。
我難忘的是馮·特拉普上校上,他的愛國之情令我難忘。當他唱完時,看到期望祖國美好的希望破滅,不禁哽咽得無/法繼續(xù)唱下去,這讓我們看到了上校高尚的愛國情懷。馮·特拉普一家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拋下自己所有的財產和地位以及冒著生命危險逃出奧地利的行動讓我非常的感動。
從傳統(tǒng)的意義上說,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對于女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純真、熱情、美麗的瑪利亞后來成為了船長的妻子。影片為了表現(xiàn)瑪利亞和船長之間的愛情,安排了伯爵夫人這一角色。當然這位伯爵夫人也美麗,善解人意,而且還很富有,看起來是船長妻子的最佳人選,但船長最終還是選擇瑪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