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遺愿清單》觀后感范文大全
《遺愿清單》是由羅伯·萊納執導,杰克·尼科爾森、摩根·弗里曼、西恩·海耶斯、比弗莉·托德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于2007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兩位身患癌癥的病人,機緣巧合之下相識結為好友。二人決定在余下的日子里,完成他們內心所想的“遺愿清單”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遺愿清單》觀后感,以供學習與參考。
《遺愿清單》觀后感一
生死問題和生活的意義,做為人存在的終極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在《莊子》上有個故事,曾經坐懷不亂的魯國大夫柳下惠(季)有個弟弟叫盜跖,他是我國盜賊行業的創始人。據說他有手下九千,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樞戶,驅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萬民苦之。NB哄哄一臉正義的孔老二和柳下惠是好朋友,自己的好朋友有一個臭名昭著的弟弟讓自己覺著很丟面子,于是就說要幫柳下惠教育弟弟清理門戶。孔老二好不容易見到盜跖后,先給盜跖帶了一大堆高帽然后自以為是的講了一大堆道理,盜亦有道的盜跖不吃那一套,把孔老二好一頓反駁和埋汰。具體怎么埋汰的不說了,有興趣的自己查,反正埋汰的孔子四肢麻木,雙眼失神,面如死灰,垂頭喪氣,落荒而逃,埋怨自己是沒病吃藥,虎口拔須,閑的蛋疼。
其中在盜跖講的大道理中,有一段說的很好。“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托于無窮之間,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也。不能說其志意、養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大體意思就是,活著快樂就好。在埃及,人們相信死后進入天堂,會被問到兩個問題,然后會根據這個兩個問題的答案,決定是進天堂還是下地獄。第一個問題是你是否找到了你人生中的樂趣;第二個問題是你的人生是否給別人帶來了樂趣。問問自己,看看自己死后坐著電梯是上升到100層A座的天堂,還是該下降到-18層B座的地獄。
有這么兩個美國老頭,一個是辛苦了45年的技師,一個是億萬富翁,兩人都患了不治之癥,碰巧住進了同一個病房成了病友。共同經歷了對絕癥的“否認,憤怒,抵抗,消極,認同”心理五階段后,仍被告知還剩半年時間。老技工也曾經有過理想,但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再做技工,過去的45年中他努力工作,放棄了很多自己喜歡的東西。他覺著45年轉瞬即逝,還剩下半年該做回自己,老技工給自己列了一個單子,寫下了死前要做的事情。億萬富翁覺著有趣,也寫下了幾個,并出資一塊來個死前大冒險活動。他們兩人高空跳傘,刻紋身,開跑車跨越極限賽道,在長城上飆摩托車,到埃及看金字塔,去印度看泰姬陵,一塊周游世界。他們兩個人在活著的最后歲月悟出了生活的意義,笑的哭出了眼淚,他們死的時候眼雖然閉著,但心是打開的。
還有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個美國商人坐在墨西哥海邊一個小漁村的碼頭上,看著一個墨西哥漁夫劃著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幾尾大黃鰭鮪魚,這個美國商人對墨西哥漁夫能抓這么高檔的魚恭維了一番,還問要多少時間才能抓這么多?墨西哥漁夫說,才一會兒功夫就抓到了。美國人再問,你為甚么不待久一點,好多抓一些魚?墨西哥漁夫覺得不以為然:這些魚已經足夠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美國人又問: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時間都在干甚么?墨西哥漁夫解釋: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幾條魚,回來后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里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過得充滿又忙碌呢!
美國人不以為然,幫他出主意,他說:我是美國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我倒是可以幫你忙!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抓魚,到時候你就有錢去買條大一點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魚,在買更多漁船。然后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漁船隊。到時候你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子,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然后你可以自己開一家罐頭工廠。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個生產、加工處理和行銷。然后你可以離開這個小漁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磯,最后到紐約。在那經營你不斷擴充的企業。墨西哥漁夫問:這又花多少時間呢?美國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墨西哥漁夫問:然后呢?美國人大笑著說:然后你就可以在家當皇帝啦!時機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賣給投資大眾。到時候你就發啦!你可以幾億幾億地賺!
漁夫問:然后呢?美國人說: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隨便抓幾條魚,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里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墨西哥漁夫疑惑的說:我現在不就是這樣了嗎?
其實那兩個美國老頭的故事,出自一個電影,是我今晚上剛看完的《遺愿清單》。關于生死或者存在和活著的問題,年紀輕輕的我是沒有什么發言權。挺羨慕墨西哥漁夫的,能像莊子一樣大度開容的看問題,但我還做不到如此的沒心沒肺。我想了想,我前半輩子大概會像那個老技師一樣了,沒有資格去追尋更多自己喜歡的東西,但希望,在死前,能像那個老億萬富翁一樣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等等,這,這好像就是那個美國人的主意,看來企管碩士就是這個命了。總之,人固有一死,活著的時候快樂就好。
《遺愿清單》觀后感二
遺愿清單這部電影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玩轉生前事,講述兩個將要死去的老人不愿意呆在醫院等死,果斷列出清單,把想要做的事情統統的完成一次,最后兩人被葬在高山之巔,完成了最后一個遺愿,欣賞壯麗的風景。電影看完的時候,又是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說實話,兩位男演員非常的出色,對于人物的把握很到位。
電影很普通,沒有錯綜復雜的情節,也沒有投資龐大的特效。兩位老人像是在娓娓和你對話一般,講述著他們的故事。說實話,吸引我的是這個電影題材,同類型探討死亡的影片確實不多,因為這種片子通常沒有市場,而且死亡這個話題也很沉重,所以很多電影也都繞道而行。遺愿清單上映后,也確實經歷了兩邊倒的評論,有說好的,也有搖頭的。
通常人們都不想知道自己確切的死亡時間,人們總是愿意相信一切都會天長地久。可是這又是非常沒有常識的一件事,人總要死的,而且有時候會很突然,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時候離開你所熟悉的一切,這并不是電影,而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說不定有一天也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地震、海嘯,也許是一場急病,甚至有時候無意中的摔倒都會要了我們的小命,誰知道呢,人生充滿了未知和驚喜。
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我們捫心自問,我們的愿望都實現了嗎?或者說,這一世活夠了嗎?還想做什么呢?電影最后的時候,卡特對著愛德華說,上天堂必須回答正確兩個問題:1,你找到生命中的快樂了嗎?2,你為他人帶去快樂了嗎?
經常聽到很多人討論生命的意義,也經常聽到人們說諸如:給世界留下了什么,或者改變世界就是生命的意義,也有人會說信仰和愛。更有灑脫的人會說痛快喝酒痛快吃肉就是人生的意義。
的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所以生命的意義對于每個人都會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在我們得知就要死亡的時候,總有那么多未完成的事情來不及履行,甚至好多都是想了無數遍的事情了,帶著遺憾死去誰都不愿意,可是為什么平時活著的時候總也想不起來做呢?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死去,總以為我們時間很多。
遺愿清單這部電影其實是想告訴我們,把握現在。沒錯,不管明天會發生什么,我只在乎現在,也就是活在當下。心里的愿望在有機會的時候不要放棄,要勇于追求,因為每個人都不知道明天我們會在哪里。
與活在當下意思接近的一句話就是,每天都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曾經一段時間,我非常喜歡這句話,把它當成是自己的坐標來執行,那段時間,我發現自己的行動力變得非常的好,拖延的習慣也改善很多,可見,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我們總是自欺欺人的告訴自己,我們還有太多的時間可以揮霍,可是事實上呢,也許每天都是我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了,所以,朋友,開始行動吧,不要讓人生充滿遺憾,至少,把我們想了很多遍的事情去做了吧,因為時間不等人,不是嗎?
《遺愿清單》觀后感三
電影講述了兩個老人的故事。
身患絕病但是并不愿意在接近死亡的時候默默無聞的老去。最后,在愛德華的鼓勵之下他們選擇了去體驗生命之中沒有做過的事情。去跳傘、去環游世界、去爬山、泡吧......
電影開始的鏡頭展現了兩個老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條件,但是愛德華卻沒有家人來照顧自己,一直出現的也只有自己的助手,而卡特雖然貧窮,但是生活的卻很快樂。兩位不同階層的老人在夜晚病情來襲的過程中平等,在他們在病房中的一切。兩位老人因為重病在病房中相遇,互相傾訴著自己的生活和對于余生的安排,而最終他們都在生活中最后的幾個月生活的非常有意義。在自己的生活中沒有留存遺憾。
在最后的沖突爆發的時候富豪對卡特大吼,卡特沉默。從后面的劇情中可以知道卡特回到家中認真的寫了一封信,在自己病重的時候交給了愛德華。兩個人依然對于彼此保有著深厚的思念,摯友的位置始終在彼此的心里。在生命的最后的幾個月里彼此對于另外一個人的生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也真正尋找到了生命的價值。
電影中著重描寫了兩位老人的家庭,在卡特追尋自由的時候他的妻子成為了最大的阻力,卡特勤勤懇懇的工作了45年為了自己的家庭,卻從沒有機會去追尋自己的生活,而愛德華為了讓自己的女兒脫離渣男只手也是做出了令女兒不能原諒的事情,但是最終兩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庭并且和自己的家人達成了一個很好的和解。
愛德華為了讓卡特重新回到他的家庭當中,特意找了一個金發女郎,用這種方式喚醒了卡特對于自己家庭的想念,影片也由此進入了末尾當中,兩位老人都對于自己的家庭做出了和解。
《遺愿清單》觀后感四
總要等到死亡時,我們才會發現人生還要好多事情沒有去做。
時間如白駒過隙,要珍惜當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些道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早已經爛熟于心,但是我十分肯定,可能等到我們面臨死亡時,依然會和兩個主角一樣,有好多事情沒來得及去做。
其實并不是我們不知道,而是明知道卻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給自己找借口。比如我自己,總說想帶著老爸老媽來一場旅游,總是暢想找一個互相喜歡的人共度人生,想出一趟國,想學畫畫,想開一家特別一點的服裝店但我就只是想想而已。
去旅游得有錢啊,難道讓爸媽和自己一樣窮游?一邊羨慕那些在早早年紀就找到自己喜歡的人的女孩子,一邊在家一睜眼就開始打游戲到大半夜。每次和別人說以后要開一家店,悠閑地過自己的生活,再不像現在這樣拼死拼活地生活,然后剛憧憬完,自己又馬上否定,現在還不行,沒錢啊,等以后
然后一直以后,顯然,在我死時肯定會有一張比兩位主角更長的遺愿清單。
昨天和小G去公園看落日,她問如果有一個億和回到十年前,你想要哪個。她選的是一個億,我選的是回到十年前,相比錢,對我來說,青春實在是留下太多遺憾。我知道人生不應該有后悔,但是那些說著不后悔的人又是否真的不后悔呢?
如果我的時間重新來過,想跟十年前的自己說,做選擇前一定要好好想一想,不然過得十年之后,依然對人生懵懵懂懂,一無所知,過得渾渾噩噩。
當然,不管是哪個選擇,總會有好也有壞,就像《荼蘼》里的女主角,無論是選擇了家庭還是工作,生活總不會如自己所愿。但是一個億和回到十年前,我依然會選擇十年前,因為這十年的自己,過得真是錯上加錯,每一個選擇都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接著一個的出錯。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每一步似乎都走叉了,但是人生沒有后悔藥,自己的選擇只能自己去承擔,慶幸的是我還有那么一點時間,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在還沒有晚到要面臨死亡前,能有一些改變。
《遺愿清單》觀后感五
人活著常常夾雜許多遺憾,人活著也有許多的事情需要去做,但如果生命進行到了最后的關頭,你還有什么遺憾,還有什么事情需要迫切的去做?是否需要一個清單呢?我們叫這個清單,遺愿清單。
兩個老頭,陰差陽錯住進了同一家醫院的同一間病房。一個是富翁,一個是汽車工。兩人如此的不同,富翁有錢,汽車工沒有;汽車工有親人,而富翁沒有。但相同的地方是,他們在同一天知道了自己的死期,他們同樣沒有多長時間的活頭了。汽車工給自己列一個遺愿清單,盡管那都是些虛無飄渺的比喻,比如幫助一個陌生人,看到無與倫比美麗的風景等等,但是富翁卻發覺這是一個好主意,于是他們結伴出發,去做清單上那些沒有做但要在死之前做的事情。他們跳了傘,賽了車,去了世界各地,回來的時候一個變得更像個丈夫,一個變得更像個父親。幸運的是,清單在他們生命結束的時候完成了,所以生命完滿的結束了。
杰克尼克爾森和摩根弗里曼,兩個老頭,兩種風格,但是配合起來很和諧。尼克爾森還是那個頑童模樣,突然歇斯底里,臉上永遠壞壞的表情。弗里曼還是那個深刻形象,滿腹經綸,冷靜沉著,充滿智慧。兩個人飆戲的結果,誰也沒有戰勝誰,因為這樣的角色對他們來說似乎過于駕輕就熟了,很簡單,很本色,所以很出彩。
不過,影片不只是兩個影帝拉票房那么簡單,它一直試圖尋找生命的意義,雖然它并沒有明說。兩個老頭在完成清單的過程中,談論了很多,這些談話都不經意之間觸及了生命的意義。
首先,關于信仰。汽車工是個有信仰的人,他很虔誠,他和95%的人有一樣的信仰,但是富翁不,他說,如果我對著天空祈禱上帝還是不會帶走我的疾病,所以他不相信超自然力量,所以他沒有信仰。因為有信仰,所以汽車工始終忠于他的妻子他的家庭,因為不相信什么羈絆,富翁才白手起家獲得如今的財富。當然,影片并沒有告訴人們活著是否需要信仰,而似乎在說人應該堅持自己所相信的。有信仰的人相信信仰,沒信仰的人相信別人的信仰是bullshit,那無論如何,他們都能有自己的生命的意義。
但是影片同樣提出了兩個問題,傳說當靈魂見到上帝,他老人家會問兩個問題,你在生命中得到過快樂嗎?你可曾在你的生命里把快樂帶給過別人?似乎這是影片的主旨,他要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于你在生命中得到快樂,這當然包括很多,快樂也是指你所認為的快樂,還在于讓別人快樂,這也是為什么遺愿清單的第二條就是幫助一個陌生人。不用等到死,不妨現在就問問自己,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繼續下去,如果是否定的那么就想點辦法吧。
影片說有96%的人不愿意知道自己的死期,雖然每個人對于死亡的態度不盡相同,但恐懼卻多少都相似的吧。往往,死卻反映著生的意義。我們的一生難免經歷許多死亡,親人的或是其他什么,通過我們經歷的這些死亡我們看到的是生的可貴和生的價值。我們看到一個人是怎樣的狀態去死的就知道應該用怎樣的狀態去生。影片就是把兩個老頭的死和他們怎么去死呈現在我們面前,而你看了之后需要知道我們應該如何去生。幸運的是,我們還有時間,我們不能也不應該當自己面對死亡的時候才領悟生命的意義,才發現自己許多都沒有做而且還做錯了許多,那樣就晚了,那樣就虧了。
當然,不可能指望一部電影或一件事情能呈現生命真正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很恢宏,需要用心去悟,而且還不一定能悟到。但是無論如何,給自己快樂,給別人快樂,然后就可以驕傲的告訴上帝了。
其實,不是所有的美國電影都很沒內涵,只是美國人處理內涵的方式更娛樂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