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的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
我原本就非常喜歡《千與千尋》,但那是一種建立在看評價、看老爺子其他作品之上的模糊的喜歡,好像我不看漫威,但我看漫威同人,我沒有貓,但是我喜歡貓。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千與千尋的觀后感5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千與千尋的觀后感1
宮崎駿真是天縱奇才。我有時候突發奇想,心想,如果人類研制出第一批延長壽命的藥,應該先發給老爺子。這是一種非常政治不正確的想法,但是如果沒有宮崎駿,多少人將會失去了夢啊。
不知道吉卜力缺不缺打雜掃地的,我看完第一部老爺子的電影千與千尋,就想要棄暗投明,放下筆,跑去給老爺子打零工……哪怕只是掃掃地也好。這太神奇了,我始終沒有辦法想明白,這種奇跡是怎么創造出來的,它是一個可以真正進入的世界,如此豐富,又如此完美,時時都在流動,在電影結束之后也沒有消退,而是在每一個觀眾身上延展,并且借此獲得新的生命。真的會有這樣的東西嗎?至少:宮崎駿的世界被創造出來的那一霎那,就拒絕了所有其他的表達方式,變得不可復制,沒有辦法做成漫畫、小說、有聲書或者別的種類。在電影之后,任何的形式都是狗尾續貂。
宮崎駿的作品其實是有跡可循的。老爺子長久鐘情于一些特定事物:天空、樹林、浮世繪、歐美元素,還有飛行。這些詞可以說是他所有作品的核心。在千與千尋里,這些元素被運用到了極致,白天看似廢棄的小鎮,霓虹燈,湯屋,稀奇古怪的神明,天空、大海……與其說是換湯不換藥,不如說是用這些藥配置出了各種各樣的藥水,有或解憂或療愈的功效。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一個世界,這世界既質樸又怪誕,既朋克又溫柔,還有一些日本特有的輕薄而詭譎的氣息。可以說這是“文質彬彬”的字面意思的最好例子;單單想到有這樣一個世界,就讓人感到快樂。
宮崎駿對于人類的態度很有意思。在這個世界中,現實是被拒絕的。現實最重要的構成成分,是“平庸”;然而宮崎駿完全摒棄了它,在宮崎駿次元里面,沒有平庸,人們要么非常美好,要么令人憎惡,要么在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微妙的平衡。享受這個世界的人不被允許進入:宮崎駿的世界,屬于孩子和老人,還有草木生靈。這是一種溫和而冰涼的拒絕,像云朵那樣,看上去軟乎乎的,手摸進去才發現是細小的冰晶。正是因為這是完全不屬于庸者的世界,我們這些平庸可恨的人才能夠在其中尋找到慰藉……宮崎駿不太喜歡人類,希望地球上人類盡快滅絕,動植物瘋長,他卻為無數人類提供了安慰:一個永無鄉。多奇妙啊。
千與千尋的觀后感2
宮崎駿說過:“所有的成長到最后總是一次旅行”。
這部影片原名翻譯過來是《千與千尋的神隱》,其中的“千”與“千尋”可以這么理解,“千尋”其實是原本的名字,而“千”是湯婆婆奪取原名后賦予她的新名字;雖然是同一個人,但你會發現,在這之間是從“千尋”到“千”,最終再到“千尋”,可以理解為從原本的自我認知到迷失自我,最終找回自我的一個過程。
影片其實從頭至尾也沒有把任何一個人物定義為絕對的反派,這很符合宮崎駿的風格。
宮崎駿說過:“所有的成長到最后總是一次旅行”。
在鬼氣森森的街上,父母因為貪吃奉獻給神明的食物,被變成了豬。千尋離開了父母的庇佑,孤身一人闖入一個陌生的世界,為了解救父母,也為了解救自己,不得不學會獨自成長。但是成長的路.上當然少不了“貴人”的相助,像八爪魚一樣的鍋爐爺爺、性格率真耿直的小玲姐姐、涌泉相報的無臉怪,-群可愛的小煤球、喜愛寧靜生活的錢婆婆,當然,更少不了男主角白龍,這些生活在神魔鬼怪世界里的人物同樣具有- - -顆善良的心,他們在千尋最無助的時候給了她幫忙和關懷.
千尋是幸運的,她既沒有在溺愛中沉淪,也沒有在絕境中沉陷,那一點點的苦難,來得剛剛好。她眼中的世界會有艱辛,但卻不失溫暖,她能夠倚靠自己,卻也沒有失去對人世的諒解
面對每一個命運的打擊,人都以其最高的精神娛樂著自己。從舊時少年的離家修行,到釋迦牟尼的出走得道,所有成長到最后總是一次旅行。當那段飽含清冽和憂傷的旋律在耳邊飄蕩起來,當千尋靜靜地坐在長座位上,面對空空落落的車廂,站臺的鐘聲敲響,沿途的風景映照于她的臉上,也許我說不出那許多的字,我惟有滿含熱淚,在心底用一種極度婉轉的聲音輕輕吟唱。很喜歡電影里面的一句臺詞:有些事情經歷了,就不會忘記,只是暫時沒有想起來罷了。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初心,也想起了為什么要出發。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么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千與千尋的觀后感3
現實生活中,在孤單寂寞時因為感念到別人的一點善意或一絲溫暖,便毫不猶豫地付出所有的真心,無所顧慮的,奮不顧身的,千方百計的,卑微而熱烈地去對一個人好,期待著別人的回應和接納,然而往往是落得自己一廂情愿。
之后的旅程,無臉男一直給予千尋無聲的陪伴,無臉男最終在旅途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陪伴友好、善良的錢婆婆。
我們記得要忠于自己的內心,無論走出多遠,也別忘了為何出發,別丟了自己。
只要付出努力就會有收獲
影片中白龍對千尋說,她必須在湯屋找到一份工作,通過自己辛勤的努力,才有可能救出自己的父母。千尋努力的擦拭著地板、浴缸,從原來的做不好到最后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現實生活中,我們無論在生活、學習還是工作中,只要我們肯努力去改變,就一定會有收獲。
大多數女人總是一邊喊著胖要減肥,健身卡辦了一年用不了幾次,運動鞋買了跑不了幾次。很少有人能堅持到底。看影星們苗條的身材讓人羨慕吧,他們背后付出的努力才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堅持鍛煉就收獲了身材和健康,堅持學習就擁有了有深度的頭腦和有趣的靈魂。
往事不可留戀不可追
電影最后,白龍對千尋說:“我只能送你到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他還囑咐千尋,要一直走到隧道口,千萬不要回頭。
生活、工作、學習中我們也許都會犯錯,那么不要糾結于過去,在錯誤中一步步成長。
我們不可留戀過往,無論前期生活如何艱難或榮耀,我們也不能因此就駐足不前。因為生活永遠在向前走的。
千與千尋的觀后感4
認真看了宮崎駿先生的很多動畫片,一定要找點規律的話,就是他對美的追求,喜歡用少女做主要人物,電影中一定有愛、有夢想和飛行,熟悉的日本克制內斂的情緒里有忍耐、恩慈、和包容。宮崎駿的動畫里特別喜歡表現飛行的場景,這是一種對自由的向往,也許我們這些真正的飛行人才能有更深的體會。
另外,宮崎駿先生特別喜歡描述夏天的場景,少年都是短褲,少女都是裙子,裙踞飄飄,夏天和少年都是生命的旺盛的體現。在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個鏡頭就是千尋在夏花中奔跑,她一路走來的這夏日風景里,我們也不經意間與自己撞了個照面。
2001年至2019年,彈指一晃十八年,(在敵營的都解放了),當年的千尋已經變成了千尋的媽媽,貪吃的爸爸已經快變成了鍋爐爺爺,但走進影院,畫面一亮,久石讓的鋼琴一響,還是一陣顫栗從腳到頭,電影的畫質很好,看到我很多以前沒有關注的細節,錢婆婆給千尋幸運頭繩一直在千尋的頭上熠熠發光,我以為電影是一場美麗的夢,但現在再看,電影中愛和守護,一直伴隨我們多年。
“眼中之景,即心中之景”,十八年過去了,電影的畫面還是美!時光變了很多,沒有變的還是我們一直渴望追求的親情、正義、慈愛、勇氣、勤奮、和堅持,對美的追求沒有變。
千與千尋的觀后感5
記不得是哪一年的夏天。忽然就傳來一束暖陽,坐在車的后座。那車窗都開著,夏日的燥熱聲。車窗內吹來的涼爽的風。果然這是動漫的夏天。就這樣,我進入了千尋的世界。當《千與千尋》再次大火時,我不得不重視了一下這部動漫。它既包含了殘酷的現實又帶著溫柔的治愈。
故事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故事開始沒多久,千尋的父母就因過分貪婪而吃成了兩頭豬。初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因過分貪婪,自作主張拿了不該得的東西,后期千尋再次找到豬的時候,“少吃點哦,不然真的會被殺掉的。”直接點破這是一個現實問題,如果你好吃懶做,下場是無法自控。
千尋是和父母一同來到這個世界,但是在后面的過程中,父母變成了兩頭豬,所以自己得孤身面對這樣一段驚險的旅行。一個人的一生,總會的有那樣一段自己的旅行。沒有人陪著。那是陪伴你的人,下車的時候你一定得,笑著給他們告別。
有這樣一個片段,臭氣熏天的河神,遭到了所有人的嫌棄,千尋找到高級水為他清潔,我都不隱身為這是一個現實的環境問題,不僅僅是水污染,而是一個大意義的環境污染。
還有一個場景是巨嬰, 需要別人為她做好一切,卻擁有一個龐大的身體。全盤包干,讓他什么都不會,這樣的溺愛并不能稱為愛,反而是一個害了他的行為。我們也應看透這層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