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電影觀后感1000字
《第一書記》客觀的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經歷。真實而深刻的塑造了沈浩同志扎根基層、鞠躬盡瘁、真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的光輝形象,展示了當代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下面是由小編精心挑選的精彩范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第一書記電影觀后感1
懷著對沈浩同志深深的敬意,我走進了順義影劇院,觀看了這部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平凡而又偉大的《第一書記》。
沈浩是由安徽省財政廳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任職的干部。幾年來,他為小崗村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在小崗村的歷史上,一共有過四次紅手印的光榮記載,除了第一次分田到戶,十八
位帶頭人按下紅手印,立下軍令狀外,其余的三次全部是為了他們心中的好書記—沈浩。個紅手印是第一次挽留他再干一屆,個紅手印是第二次挽留他繼任書記,多個紅手印第三次挽留他永遠留在小崗……
500多個紅手印里,蘊含著小崗人民對沈浩書記的濃情厚誼,折射出一個共產黨員為了踐行入黨誓言,為了人生理想,為了人民大眾,甘愿奉獻,勇擔責任的高尚精神,而我們從沈浩同志身上學習的也正是這種精神。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每個人都經歷了黨旗下宣誓這一神圣莊嚴的時刻?!拔抑驹讣尤胫袊伯a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短短80字,對一名黨員提出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基本同時也是最高尚的要求。一名黨員,在工作和生活中時時刻刻掛念著誓詞,以此作為人生的奮斗綱領,那無論有無輝煌的成績,他都是一個合格的黨員,一個優秀的黨員。
黨員必須要講奉獻。這是由黨員的性質決定的。因為共產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每個黨員在申請入黨之前,都有學習黨的基本知識,都要明確入黨的動機。復雜的社會現實讓動機不再那么純正,但是作為一名黨多年考察的優秀分子,我們必須意識到,為黨工作就是在為自己工作,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
一個不講奉獻講索取,不講集體講個人的黨員絕對不是一名真正的黨員,而是混入黨員隊伍的敗類罷了。不能因此就否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抹煞黨在中國歷史上發揮的重大作用。偶爾聽有的黨員說“用共產黨的牧場,放養自己的駱駝”,便覺得悲哀,不知道出現這樣的黨員是黨組織的悲哀,還是他個人的悲哀。總之一個黨員在喪失了奉獻精神之后,他的黨員之名就僅僅是一件外套,只在他需要時穿上罷了。
黨員必須要講奉獻。在我國這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各項社會制度還需要完善的今天,黨員的奉獻精神尤其重要??箵舴堑?,汶川救災,冰雪侵襲、洪澇災害,哪里有急難,哪里就有鮮艷的黨旗在飄揚,哪里就有共產黨員堅毅執著,勇往直前的身影。祖國的需要,人民的呼喚,就是共產黨員的神圣使命,因為作為一名黨員,就要“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第一書記電影觀后感2
《第一書記》本月開始在首都各大影院放映。如果不是培訓單位組織觀看,恐怕我不會買票進影院。正像對近年來的“典型報道”缺少信心外,我對模式化的“主旋律電影”也了無興趣。但是進了影院,未及看完,已然落淚兩次。
在20日舉行的《北京高校教師觀看<第一書記>座談會》上,我提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兩個鏡頭:一是沈浩在回家過年的路上,被村民吳奶奶攔截吃年夜飯。村里人知道了,紛紛搬著桌子一起來湊熱鬧。席間,大家搶著給沈浩的妻子打電話拜年;二是沈浩去世后,女兒汪汪在鋼琴演奏現場對父親的真情告慰。
電影的感人之處,絕非只有以上兩個鏡頭。大家提到影院里身邊的觀眾紛紛落淚,所談到的感人鏡頭也各不相同。我認為,影片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破:
一、較好地體現了宣傳價值與觀賞價值的統一?!爸餍呻娪啊钡淖畲髥栴},就是說教性太強,觀賞性較差,因此往往“叫好不叫座”。如果不是單位組織觀看,大多數電影肯定會成為“票房毒藥”。繼《建國大業》在這方面取得突破后,《第一書記》也在這方面做出了可貴的嘗試。尤其是力邀眾多明星加盟(現在看來,實無必要),運用網絡語言(“小崗牛x”等),明顯借鑒了《建國大業》的策劃??梢灶A料,該影片的票房也會有不俗的表現。
二、較好地表現了沈浩的“七情六欲”,表現出普通人的情感。以往塑造典型人物的主旋律電影,往往求助于“豪言壯語”與豐功偉績?!兜谝粫洝穭t側重于寫“情”。這包括沈浩與母親、妻子、女兒的親情,與同學、朋友的友情,以及與村民之間的真摯感情。其實,在這些看得見的“情”之外,還有一個隱含的“情”字,就是沈浩多年來的工作原地踏步,小崗村的經濟發展多年來沒有起色,他對自己、對小崗的發展還有一種“一起突圍”,實現人生價值的殷殷之情。
三、在展現矛盾中成功塑造了一位“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基層干部形象。小崗雖然以“中國第一村”聞名,但多年來經濟發展停滯,在新農村建設中明星村鎮紛紛崛起的情況下,已是徒有其名。選擇到小崗掛職,沈浩其實面臨著幾對矛盾:一是原來省級機關的辦公、居住條件與村里的生活、工作條件的矛盾;二是對基層工作“盡忠”與對九旬老母“盡孝”的矛盾;三是處理日益緊張的家庭關系與復雜工作環境的矛盾;四是處理掛職期滿后等待升職與繼續被挽留作村官的矛盾......影片在以上矛盾的處理中,真實地展現了沈浩的思考與抉擇過程,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第一書記電影觀后感3
《第一書記》的原型就是優秀共產黨員沈浩同志,2004年2月,沈浩同志進取響應省委號召,作為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干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沈浩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干事創業,勤奮務實,勇于創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圣職責,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沈浩同志在廣大干部群眾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
當沈浩第一次進入小崗村的時候,因為雨天道路泥濘,汽車輪胎陷入了深深的泥漿,掙扎了半天也沒能走出去,這不禁勾起了他的感慨,要致富先修路??尚蘼芬膊⒉皇且患胂刖湍芨沙傻氖聝海こ藤Y金、工程機械、工人等都是要研究的,沈浩便一個一個突破,最最讓人頭疼就是公有資產被私人霸占,村民們忍氣吞聲,不敢伸張,最終不得不經過法律手段強硬的收歸回。這些看似簡單容易卻辦起來十分艱難的事情,沈浩同志一一處理妥當,為在小崗村開展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緊之后,一個新的紀念館、一座高架橋、一個高科技企業都是沈浩用愛民之心兌現了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用行動去譜寫了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服務宗旨,他不僅僅突破了自我的重圍并且贏得了村民們的愛戴。當他一屆期滿準備離開時,村民們用紅手印這個特殊的意義深遠的方式留下了他,當他兩屆期滿準備離開時,村民們又一次用“紅手印”要留下他。在他的努力下,在他舍小家為大家的放棄中,小崗村已經不在是以前的模樣,小崗村成為了安徽的小崗、中國的小崗、世界的小崗。
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中,我體會著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付出與偉大,他的事跡鼓勵著我、影響和教育了我,讓我在創先爭優的活動中,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要按照黨員的要求,進取主動兌現自我的承諾,為客戶、為群眾多做好事、多做實事,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自我的出色業績為中國共產黨建黨__周年獻禮。
第一書記電影觀后感4
這部影片觀后有幾點值得稱道:
一是真實。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我們現實中都能夠找到,并且是不用特意去找。例如,沈浩在去小崗村之前,在省財政廳工作時,每年的考核都是基本稱職,和全國大多數公職人員沒有區別,影片沒有把他塑造成多么與眾不一樣的人物。當沈浩為給小崗村修通鄉親們期盼30多年的公路,要在繁忙的京滬鐵路線上架橋,必須到北京鐵道部找人特批時,照樣拿著大包小包禮品,貼合現實中的人之常情。
二是感人。沈浩用實干感動了同學、用真誠感動了小崗村村民、用業績贏得領導的贊譽,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書記光輝形象。如果說掛職三年有“鍍金”嫌疑的話,那么掛職六年還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辛勤工作,“鍍金”就轉變為“真金”。
三是讓人信服。眾多影視明星在影片中再現了沈浩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帶領大家建設小崗村的生活片段,使觀眾信服并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萬世根本是做人。
普通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很生活,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沒有驚天壯舉,沒有槍林彈雨,也不是高大全。雖是一件件小事、一件件家長里短的瑣事,但都是老百姓需要、關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實事、好事,也都是不容易解決的難事。沈浩同志始終秉承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宗旨和信念,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全體村民的理解和擁護,稱得上是一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開拓進取的領頭人。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很值得我們學習。
感動過后要認真思考,和沈浩相比,我們的差距在哪里?
第一書記電影觀后感5
一是真實。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我們現實中都能夠找到,并且是不用特意去找。例如,沈浩在去小崗村之前,在省財政廳工作時,每年的考核都是基本稱職,和全國大多數公職人員沒有區別,影片沒有把他塑造成多么與眾不一樣的人物。當沈浩為給小崗村修通鄉親們期盼30多年的公路,要在繁忙的京滬鐵路線上架橋,必須到北京鐵道部找人特批時,照樣拿著大包小包禮品,貼合現實中的人之常情。
二是感人。沈浩用實干感動了同學、用真誠感動了小崗村村民、用業績贏得領導的贊譽,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書記光輝形象。如果說掛職三年有"鍍金"嫌疑的話,那么掛職六年還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辛勤工作,"鍍金"就轉變為"真金"。
三是讓人信服。眾多影視明星在影片中再現了沈浩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帶領大家建設小崗村的生活片段,使觀眾信服并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萬世根本是做人。
7月21日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境觀看了影片《第一書記》,片中講述了安徽省財政廳干部沈浩被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任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在任職期間,他工作出色、群眾信服,小崗村群眾兩度在他三年任期屆滿時團體摁手印將他留任的感人事跡。
可能由于我自幼生長在農村,當影片片頭音樂響起時,一張張純真質樸的臉、一條條泥濘的小路、一群群牛羊、一片片油菜花映入我的眼簾,這種感覺早已不是看電影,而是身臨其境,與沈浩一齊進入了小崗村。
有一幕讓我很感動,沈浩剛到小崗村時就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情景,說出他們的名字和家庭情景,可見這是一個多么仔細認真的人,他提前做的工作又有多少。之后沈浩開始挨家挨戶走訪,摸清各家的具體困難以及村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他經過收回村里團體財產、幫忙貧困戶、為小崗村修路、修大包干紀念館、為招商引資動員村民遷墳等一系列事跡贏得村民的信任、支持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