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電影觀后感
現在,我們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過,現在的幸福生活來的?這可是戰士用自己滾燙滾燙的鮮血換來的。這個代價太大了!今天,讓我們來看看抗美援朝電影這部電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彩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抗美援朝電影觀后感1
在抗日戰爭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連天、濃煙滾滾的戰場。一個個滿身鮮血、汗流浹背、奮力拼搏的八路軍戰士們。萬山叢中,青紗帳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游擊健兒到處逞英豪;雁翎隊、敵后武工隊、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使驕狂一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敵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我還看到了19路軍組織的“敢死隊”出發前接受長官的指示。接著,“一、二八”的戰火首先在閘北燃燒。一個個19路軍沉著應戰。我還看到抗戰1月27日午后,日軍準備開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帶的上海居民紛紛涌向租界避難。最后,蔡延鍇軍長臨前線指揮……
“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的忠貞獎章,“血戰臺兒莊”的殺敵大刀,“武漢會戰”中斃敵3000余人的萬家嶺大捷中繳獲的戰利品……抗戰初期,國民黨數百萬軍隊對日軍進攻進行了正面作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決”的美夢。
“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圣天職!”“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堅持抗戰,堅持持久戰,堅持統一戰線,最后勝利必然是中國的。”
中國共產黨,率先吹響抗戰的號角。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推動下,國共兩黨拋棄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華民族全面神圣抗戰從此以燎原之勢燃燒起來。
這場在1945年9月3日贏得的戰爭勝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戰爭作文。從1840年開始到抗日戰爭勝利的105年間,幾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中國,而我們惟一贏得的,就是70年前的那場勝利。那是近100年來積貧積弱的中國第一次在一場生死存亡的民族戰爭中取得勝利,這場勝利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喚醒了沉睡了幾個世紀的中國。
歷史學家陳寅恪曾說:“國可亡,史不可滅”,因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__年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了解這段悲壯而可歌可泣的歷史,作為一名中國學生,無疑是責無旁貸,卻又是一件難以承載的任務。
同學們,戰士們就是這樣拋頭顱,灑熱血,用汗水和鮮血換來的新中國。讓我們勿忘國恥,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將來振興中華!
抗美援朝電影觀后感2
呂松山同志是山東牟平縣人,原先是一個油脂工廠的技術工人。美國帝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朝鮮戰爭以后,他便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部隊,在一個戰斗連隊里,當了一個名符其實的“戰斗小組長”,這是他感到最光榮的一個稱號!
隨著火光而起的炮火,從四面八方像雪花一樣的飛向敵人的陣地上。美國兵現在都像失掉靈魂一樣!有的伏在地上,頭恨不得埋到地下去,有的鉆到汽車輪子下,有的爬進工事去,頭也不敢露。有的跑掉了帽子也不顧,這真是一幅難以形容的狼狽相。
從遠處不到一千公尺的山地里,有十多個身手敏捷的戰士,在炮火的掩護下,通過了敵人機槍的封鎖線,很快地便接近到開闊地邊緣的河沿里。這就是攻擊部隊最先頭的一個突擊班。班前頭的第一名,便是突擊班里第一戰斗小組長呂松山同志。這個班的任務,是要直接攻擊敵人中心公路旁的一個核心工事,正好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敵人心臟一樣,然后兄弟部隊再把整個地區的敵人分割消滅。這個任務是艱巨的,因為突入敵人心腹時,是會受到敵人各方面的火力制壓的,不但補給有困難,傷亡也會大。可是,這些問題,他們無暇考慮,突擊班在班長的指揮和呂松山同志的領導下,很快而安全地接近到距離橋梁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這正是距攻擊目標最捷徑的地方——三百多公尺。
呂松山同志沒有絲毫猶豫地爬上了河床,一邊鼓勵著:“同志們!立功的時候到了!”大家在他的行動和鼓勵下,便一起翻身跳上開闊地,向敵人展開決定性的攻擊!這時候,給自己掩護的炮火,和敵人從各方面打來的槍彈,在開闊地上冒起一陣陣的灰塵和煙霧。突擊班的戰士們,冒著彈雨,穿過塵煙,在戰斗中前進,從死尸遍野的敵人身上補充彈藥!
英雄們有了槍彈,好比老虎長了翅膀!敵人的槍彈,那能擋得住他們的前進!在前進中一個兩個……五個同志都躺下了,負傷了,可是他們知道:這是敵人的垂死掙扎!愈接近敵人,勝利便愈有把握。一聲:“前進!”敵人的核心工事,就擺在英雄們的面前了。
奇怪!工事里一個敵人也沒有,只有一輛遍體鱗傷的坦克仍然躺在洞門口,地面上看不出一點異樣,也找不到一個敵人逃跑的蹤影,只有路旁一輛蓋著帳篷的汽車上,不知道是什么東西。班長走向汽車,想搜查一下。其余三個人正搜索著工事的周圍,“拍拍拍……”一陣沖鋒槍響,吱吱吱……響的子彈便飛到汽車上,班長的肩頭負傷了,呂松山同志端起沖鋒槍,“拍拍拍……”來不及瞄準便給敵人一陣威嚇的射擊!果然,不過十多公尺在公路那邊的兩個敵人,頭縮到地里面去了。呂松山情急生智,不等敵人抬頭,他便搶上前去,接連一陣痛擊!這兩個敵人倒下了。呂松山同志一見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心急發忙,滿頭只冒汗!
原來他面前是一個十多公尺長方的一個工事——休息掩體,從地平面掘下兩公尺多深,上面蓋著帳篷,和薄薄的一層土,偽裝得同地面一樣。這兩個被打死的敵人,正在這個工事的進出口,洞里面滿是美國兵,“哇!哇!”的叫。呂松山眼瞅自己彈夾的子彈快打光,如果射擊中斷了,說不定敵人就會往外沖,他急忙把開關撥到點發上,右手端槍一發一發的作點放封鎖洞口,左手掏出手榴彈,用牙咬開彈蓋,又咬住拉火圈,這樣齒手合作的把手榴彈投進洞口去。轟的一聲,只炸得敵人亂叫喚。趁著手榴彈爆炸的一剎那,又迅速換上了新彈夾,一陣槍響連著的便是一聲手榴彈。沒有間斷的一顆兩顆……他身上的四顆手榴彈投完了,工事里面的敵人還在亂咕嚕!這時候他只有最后喊:“快掩護!快掩護!”
可是,在公路那邊的兩個戰友,正在應付幾個敵人的反擊,根本無法分身,只有肩頭負傷的班長爬起來依托在汽車頭上,一槍一槍的向洞口射擊,替他掩護,助威!他在瞬間,從敵人死尸上,找到了四顆手榴彈,他照樣地一陣槍一陣彈的投到第七顆手榴彈,在帳篷縫的遠處,伸出來一條白色的毛巾,——投降的記號。呂松山同志右手端著滿匣子彈的沖鋒槍,左手拿著手榴彈,用大拇指頂起拉火圈,作好了應變的準備后,才停止了射擊招呼著:“歐開!歐開!頂好!頂好!”幾聲招呼后,敵人很有經驗地把槍托朝上從帳篷縫里一根兩根……數十根槍都丟到工事外,接著舉起雙手一個兩個……三十幾個同一姿勢的美國兵魚貫地走到洞外,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走到公路上。最后還有幾個特別膽小的怕死鬼,眼見一顆揭開彈蓋的手榴彈在他手上揮動,嚇得吞吞吐吐,抖抖擻擻的不敢走出洞外。這時候,呂松山太興奮了,他站了起來,用手去招喚他們,猛不防,“嘶!”的一聲,從旁的陣地上飛來一顆子彈,正打中呂松山同志的左臂上,他眼睛一冒火花,頓時汗如雨下,他鎮靜地堅持著:“歐開!歐開!頂好!頂好!”一直把最后幾個美國兵叫出來,交給跟上來的兄弟部隊后,他已經支持不住地昏倒了。等醒過來,四圍的槍聲響得很利害,他知道這是兄弟部隊在最后地殲滅敵人,他好容易掙扎了起來,離開火線,由戰地的救護同志們把他抬下來。
抗美援朝電影觀后感3
初冬,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過早的光顧了小城.接連兩天的小北風,直吹的天昏地暗,吹的人毛骨悚然.午飯后,風越刮越大,后來還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又過了一陣子,小雨竟變成了零落的雪花,紛紛揚揚,隨風飄撒.沒過多久,房屋,大地一片潔白.
看來,前幾天約定周末陪二叔去北郊池塘釣魚的事要泡湯了.
二叔是機關的離休干部,大號叫李震乾.年輕時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立過功,受過傷,后來轉業到地方一直擔任機關的工會主席.二叔為人厚道實在,脾氣也隨和,整個機關大院不分老幼都稱他為"二叔",而他的大號卻慢慢地被人們所遺忘.
我是聽著二叔的戰斗故事長大的:仁川登陸,二次戰役,北極熊團,白虎團.. ....說到高興處,他會拿出他的珍藏來炫耀一番:各式各樣的獎章,退了色的老棉褲,還有一個被二叔稱作美國貨的鴨絨睡袋.
二叔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兩個孩子都在外地,一年難得回家幾次.二老離休后多少顯得有些寂寞.為此,我幾乎每個周末都變著法的逗他樂.
"二叔",我推開了虛掩的門---奇怪,老爺子正趴在窗前一動不動的望著窗外發愣.他看見我走進屋來,轉過了身子,算是給我打了招呼,而嘴卻象著了魔一樣不停的說著什么.
我把二叔拉到沙發上,他這時好像才回過神來:"就是這個時候,也是這么個天氣".二叔拍了拍早已謝頂的光腦門,又從臥室取出有不少年頭的那個鴨絨睡袋,頗有感觸的說:"鴨綠江一別,轉眼已有五十個年頭了......" 二叔又把我帶到那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
"那是一九五0年的11月下旬,我軍發起抗美援朝的第二戰役.27日傍晚,我所在的志愿軍27軍80師238團奉命向美軍“王牌”部隊“北極熊團”的側后方穿插迂回.當時也是這么個季節,這么個天氣,這么個冰天雪地.不過,朝鮮要比我們這兒冷多了,雪下的也比現在大的多.
我們在朝鮮向導的指引下,一路上也說不清被藤蔓,荊棘扎傷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我只覺得渾身麻木,兩條腿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樣,每朝前移動一步,都要花費全身的氣力.就這樣,我們硬是按照上級的部署,第二天拂曉出其不意的出現在“北極熊團”的左翼.
我們最先看到的是山下的幾座帳篷,沖進去一看,一百多號美國兵正龜縮在鴨絨睡袋里做夢。戰士們一夜勞累頃刻化作一陣狂射,把這些號稱美軍王牌部隊的‘北極熊團’官兵干凈利落地送上了西天.
在一個被當作庫房的帳篷里面,堆積著整捆整捆的鴨絨睡袋,這些漂洋過海的美國貨隨后也就成了我們的軍需品了......"
我順手接過那個鴨絨睡袋:絲一樣柔順的咔嘰面料,輕軟又富于彈性的羽絨內芯.雖然經歷半個世紀的滄桑.而其當年的風采猶存---睡袋在手,一股暖意油然而生.
鴨絨睡袋上端有一個墨綠色的緞帶,上面模模糊糊還可辨出"MADE IN U.S .A"字樣.看來,這是地地道道的美國貨!
美國人是愚蠢的!"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方,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爭....."麥克阿瑟將軍在回憶錄中的坦誠表白.
為了祖國的安危,為了民族的尊嚴,年輕的志愿軍在"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戰歌引導下,毅然跨過鴨綠江,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一場殊死較量!這是國力與軍力的較量,民族意志的較量,血肉之軀和近代先進武器的較量!中國人民不可侮---美國最終低下了他那高傲的頭. 美國人又是聰明的!一個只有200年歷史的國家,能在短短的時間里,取得經濟,科技,軍事諸方面的巨大成就,實在使5000年的文明古國汗顏.
家禽源于中國,絲綢源于中國,而祖先的創造偏偏被"洋人"提早享用了幾十年!朝鮮戰場上小小的鴨絨睡袋,對中華民族既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又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啟迪!
我們反對災難,但是我們并不懼怕戰爭;我們渴望寧靜,因此努力去爭取和平.用和平創造財富,用和平攀登科技高峰;用和平再鑄中華,用和平重圓960萬平方的泱泱大國之夢!
告別二叔,已是深夜.回到家中,我特意取出自己的鴨絨復在身上,清馨,軟柔,暖透心田---我與共和國同生,更與共和國同夢!
抗美援朝電影觀后感4
我永遠忘不了青年時代那段軍旅生活,忘不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鴨綠江上空的激烈空戰驚心動魄,年輕飛行員的英雄事跡可歌可泣。如今五十年時光飛逝,青年時代早已別離,然而當年結識的那些戰友,卻時常在心頭夢境縈繞不離。純樸談笑、英發雄姿,又時常讓我詛咒那無端的別離。當年的戰友你如今在哪里?新聞媒介你能幫我把戰友的行蹤尋覓!終于有一篇報導她告訴我"《韓德彩將軍和美國飛行員延續四十四年的故事》"。這篇報導使我激動不已,她喚起我無深遠的回憶。
五十年前,我曾目睹了韓德彩擊落美國雙料王牌飛行員愛德華的那場空戰。1952年冬,板門店停戰談判已進行了一年半,但是談談打打戰事終未停過。美方把"空中優勢"做為談判桌上的籌碼,美機經常在三八線上空騷擾。為爭取主動權我志愿軍空軍遂加強對三八線上空的作戰。空軍第十五師奉命二度參戰,進駐大堡機場(遼寧省鳳城縣)實行遠程出擊,與兄弟部隊配合遏制了美機在三八線上空的肆虐。不到半年時間即擊落美李飛機數十架,戰斗中涌現出一批英雄飛行員。記得孫忠國、吳勝凱、蔣道平……等都擊落敵機四五架。年僅二十一歲的韓德彩已擊落美機四架。
這時美國空軍依仗其數量優勢,常常以多批次輪番與我戰機纖纏。更狡猾的是他們常避開我方雷達的監視,竄入我機場上空偷襲我返航著陸和滑行起飛的戰機。為此我軍常派出飛機在機場上空巡邏警戒,掩護正起飛和返航的飛機保證安全,并尋找時機將偷襲的敵機擊落。
那時部隊的文化教育工作也正緊張進行,以迎接全軍五月大會考。我在十五師警衛營第一連,任文化教員。利用戰斗空隙為連隊官兵上文化課。連隊分駐在機場周圍和大堡村的民房中,我們在上課時,經常看到敵我兩方飛機在空中鏖戰,藍天上噴氣機拉出的白煙縱橫交錯,就象古戰場上的車轍,有時飛機從高空到低空追逐格斗,有時低得連敵機的機徽都看得清楚。機場周圍的高射炮群射出的炮彈在敵機四周開出白花。有時敵機十分瘋狂,機槍子彈射在跑道上,就象散落的冰雹。
1953年4月7日下午天氣晴朗,我正在給官兵上語文課,指導學員閱讀《戰斗英雄張積慧的故事》課間休息時戰士們都在觀看那些忙碌穿梭的機群。有個戰士突然叫道:"不好!那邊一架美國飛機溜山根偷襲來了。"我抬眼望去,只見一架F86已咬住我一架經過四轉彎要著陸的飛機高度約有200多米。我心理一陣緊張,因為我知道美國的佩刀式F86要比蘇聯造的來格15低空性能好,況且還是偷襲呢,我怕自己的飛機吃虧。"快拉起來吧!"我心里暗叫著,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只聽幾聲沉悶的炮響,我機尾中部冒煙,我的心咯噔一沉。也就在這一瞬間,我另一架飛機忽從低空躍起,極其敏捷地咬住了這架F86,此后兩機上升下滑追逐撕咬。我的心也隨著這場空戰的變化時上時下。當那架F86再次擺脫追擊逃出我機射程時。我們都不約而同的面向高炮陣地高聲喊著:"高射炮,高射炮開火。"這時的我儼然是一位防空總指揮。其實高射炮此時是施展不開的。當我們惋惜敵機溜逃時,卻見我機已擺正機頭死死地咬住了敵機,旋即聽到"咚咚咚"。我機開炮。再向敵機望去但見那配刀式帶著一團煙火向西方落去。"打中了!打得好!"戰士們歡呼雀躍。旋即看見一張紅色降落傘徐徐張開下面吊著美國飛行員墜向地面。"跳傘了,美國人跳傘樂,捉活的……。"隨著喊叫戰士們抄起步槍向傘落方向跑去。"這堂文化課又泡湯啦。"我邊叨念邊跟著戰士們跑去。我的心嗵嗵直跳,是緊張還是興奮?說不清楚。然而我們沒跑出多遠,就見一輛嘎斯車由石頭城那邊開來,向司令部那邊駛去。車上戰士向我們招呼:"抓住了,美國飛行員捉住了!"目送遠去的汽車我這才回過神來,"怎么沒看到那美國飛行員呢?"真是又高興卻又掃興啊!
抗美援朝電影觀后感5
我們既然活著,就要活得有意義!——威廉.費爾普斯
戰場上的小草
清晨,我睜開眼,看見了戰壕上的一棵小草,青青的綠色上掛著晶瑩的露珠,與她周圍經過炮火洗禮的泥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初升陽光的照耀下,倔強地向世界展示她生命的意志,預報著春天的來臨。我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普通群眾,而是一名堅強的志愿軍戰士,但在那瞬間,這美麗的小生命竟強烈地震撼了我的全身心,讓我對生命的涵義有了更深刻的領略。“要打仗了,小草!”我小心翼翼地用手將她連根一起移植到一個人們不易踩到的角落,默默地祝愿她永遠常青。
總理故鄉的兵
我記不清他的“大號”,只記得由于他皮膚黑,同志們都叫他小黑。小黑與我都是淮安人,是周恩來總理故鄉的兵。那時他才十歲,閑下來的時候,總愛與我一起聊聊。戰友的感情深,一起上戰場的老鄉的感情更深,有什么話,他都愿意跟我說。沒人的時候,他常問我:“你怕死嗎?”我總是搖搖頭,而后,就見他在若有所思。忽然,他對我說:“為了毛主席,為了祖國,怕什么死啊!別忘了,咱可是總理故鄉的兵!”,這樣的自問自答持續了許多遍。他也時常給我講起他在故鄉的那個好姑娘,希望今生還有機會與她再見一面,不在乎在他復員的時候她已嫁了他人。后來,小黑調到別的部隊去了,就一直沒有他的消息。前幾年戰友在徐州聚會的時候,我也沒有遇著他,如果他在世,也是快七十歲的人了。
關于最愛的人
每當回憶起祖母慈祥的面龐,我的眼淚就要忍不住落下來。祖母是我今生最愛的人,她也是最愛我的人。十五、六歲的時候,為了筑豬圈,我常一早就去河蕩里“攬泥”。干完活,母親舍不得我,常“奢侈”的給我炒一點我最愛吃的“油炒飯”,我常偷偷地把它拿給組祖母吃。祖母總是對我說:“寶貝,你吃吧,奶奶老了,吃這么好有什么用啊,你吃了還要干活呢!”我在部隊的時候,祖母去世了,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卻沒有與她今生最愛的人見上一面。復員回鄉的時候,得知祖母是因一種病毒性腹瀉沒有藥治療,不斷地“拉肚子”、虛脫而去的,心中更不是滋味。母親對我說:“你奶奶去世的時候,不斷的喊你的名字,還說'發財啊,國愛;發財啊,國愛。'老人家一輩子受夠了窮苦的罪!祖母的遺愿至今沒有成為現實,我仍是一個沒有發財的種田人。但是,一天三頓吃“油炒飯”是不成問題了,每一次我吃著孩子們給我炒的“油炒飯”,就會想起我可憐的祖母,于是一口一口的咀嚼,一粒一粒的品味,不愿浪費每一粒!
……
有人說軍人、特別是中國軍人不懂得愛惜生命,我聽了非常生氣。天下沒有喜愛死亡的人,每個人都愛惜生命,特別是我們這些經歷了太多生生死死的志愿軍戰士,對“活著”的意義有著不同于一般人的更深刻的理解。說“不愛惜生命”,是為了保家衛國,愛惜更多更多的生命,讓我們的親人活得更好一些。于是,在軍號響起的時候,我們熱血沸騰;在槍林彈雨的戰場,我們勇敢穿梭!
我曾為了光明去穿越一片令人窒息的黑暗,有幸最終看見了燦爛的陽光,因此我更感到“活著”的快樂。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我無悔無疚,因我的人生在朝鮮戰場上已被賦予更深刻的意義。
要是你問我誰是最珍惜生命的人?我一定會說: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民志愿軍!石國愛 葉光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