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父親去上學》觀后感600字
假期的時候,爸媽為了讓我感悟在苦難環境下孩子的學習生存狀況,特地在網上找了一部電影《背著父親去上學》——在父母的陪同下,我們一起花了二個小時,在無言的感動中看完了電影。
這是一部感人肺腑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貧困山區的小朋友石娃的故事。石娃很小的時候,媽媽因病去世了。姐姐小學畢業,石娃7歲時,到了上學的年齡,由于家里很窮,只能供一個人上學,爸爸左右為難,只好用"轉勺子"的方法決定他和姐姐的命運。結果勺子把指向了石娃,石娃得到了上學的機會,而姐姐只得輟學在家。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不禁淚流滿面,石娃一家是多么的貧困。然而,就是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一家人互相體諒、互相關愛,是多么的幸福啊!
小的時候石娃騎在爸爸的背上,讓爸爸背著他上學;而兒子長大了,中風的爸爸為了不連累兒子,想出了一個極端的辦法——跳進了一口井。石娃把爸爸救了上來,為了不耽誤學習,又能更好地照顧爸爸,兒子毅然決定背上爸爸去上學。一個山區的苦孩子,以他瘦弱的身軀背起的不僅僅是一個生病的父親,他背負的是一個沉重而又充滿希望的未來呀。看到這兒,爸爸媽媽暫停了電影,爸爸告訴我,這絕對不是簡單的背與互背的角色轉換,這對父子,他們都互相照顧,誰也不放棄誰,誰也不離開誰,他們演繹出的是多么偉大的人間真情。
看看石娃,想想自己,我感到無比慚愧。我有一個勤勞聰慧的媽媽,知識豐富的爸爸,有了他們的呵護,我簡直成了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怕吃苦,怕受累,學習成績還需很大的長進。可我從不替父母著想,從不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記得有一次,我期中考試粗心成績不理想,爸爸非常生氣,我看到了他高高舉起的一只手,當時我嚇蒙了,可是爸爸的手還是慢慢落下來了,只說了一句:"把這張試卷錯題重做一遍,"便長嘆一聲回到了書房。現在想起當時我爸爸的心情該是多么的糾結啊!?
如今我知道了爸媽讓我看這電影的意圖。我想,我的父母也如同電影中的爸爸一樣,對自己充滿著無限的關愛與呵護,只是我們不應該把這些關愛視為理所當然,也要有反哺之恩。我暗下決心:一定要以石娃為榜樣,學習他堅韌不拔的毅力,學習他迎難而上的精神,發奮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