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千與千尋觀后感5篇
《千與千尋》講述的是一個叫做千尋的小女孩,在跟爸爸媽媽搬家的途中,誤入了神隱世界后的一系列遭遇。千尋的爸媽因為亂吃食物而變成了豬,千尋為了救爸媽,在白龍的幫助下給湯婆婆打工,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電影千與千尋觀后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電影千與千尋觀后感1
當千尋進入到這個世界,就像一個純潔的孩子進入到一個花花世界,她眼看父母一個個變成了豬,這里的豬象征的其實是一種餓鬼的心態,貪,怎么也不滿足,人們一個個沉溺于自己的欲望而變成只會貪吃,只會索取的豬(餓鬼)。
她害怕了,她不想吃這個世界的食物,其實是想斬斷自己的物欲,可是不吃東西會消失的,人生存需要必要的物質的。白龍拿來了食物,讓她在這個世界活下來。并且告訴她,必須去工作,只有工作就不會變成豬,其實也就是付出得到合理的報酬換取足夠的生活資料。
為了不變成豬,這個什么也不懂的孩子跑到湯婆婆要一份工作,湯婆婆給了她工作的機會,同時也拿走了她的名字千尋。
千尋是她最初的名字,也是她最初的樣子,最初的身份。
而小千是湯婆婆給千尋的樣子,這個是新的身份,這個身份就是在這里打工工作的身份。
如果一個人忘記過去自己的樣子,就再也回不去了,還好白龍給了千尋過去的衣服,讓她回憶起自己的名字。
人其實就是這樣一步步迷失自己的,我們來看看小千這個身份,這個是打工者的身份,看看澡堂里面的湯婆婆和員工,像不像忙忙碌碌的我們,想著怎么多賺錢,怎么少做一點工作,臟活累活不愿干,指使別人就很樂意,欺軟怕硬,每天計算著得失,我們變得越來越會在這個世界生存,我們追求更強,更成功,更高的位置,更多的戰利品。
電影千與千尋觀后感2
時隔多年之后,自己又一次觀看《千與千尋》,不想竟是與一群小朋友一起坐在電影院中。曾經的記憶和感受早已模糊不清,但這一次卻是真真切切的印象深刻,或許這才是成長之后應有的感悟。宮崎駿的作品就是這樣,在溫暖、純真、唯美的背后,總蘊含著更為豐富的內涵,可以讓不同的人關注不同的內容,展開不同的聯想,體會不同的情感。
作為一部動畫作品,《千與千尋》無疑是優秀的,也是成功的。整個故事充滿了奇幻色彩,卻又不失其現實意義,在隨著主線鋪陳的同時,許多情節都令人感動、發人深省。
這是一部關于愛的影片。恰如鍋爐爺爺所說“這就是愛的力量”, 那是給人以希望的大愛。無論是千尋和白龍之間純粹純潔的感情,還是千尋對待無臉男始終如一的和善,抑或是鍋爐爺爺、小玲對千尋的照顧關愛,乃至錢婆婆和坊巨嬰對千尋的喜愛,都讓人在緊張壓抑的外環境中感受到陽光和溫暖。
這又是一部影射成人世界的影片。千尋的父母從吃成豬到最后走出通道,無臉男從進入油屋后狂吃變大到最后恢復原樣,描述的正是成人世界的各種欲望誘惑以及個人的迷失與救贖。尤其千尋那句“不能吃太胖哦,會被殺掉的”,在引發觀眾一陣笑聲的同時更是耐人尋味。而“名字一旦弄丟,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和“不工作就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也指明了破壞困局的關鍵——不能忘記自己是誰,為什么出發,否則就會迷失;不能放棄工作,甚至妄想不勞而獲,否則就會墮落。
這還是一部指向環保的影片。從形如腐爛神的河神第一次出現,全身污泥、步履蹣跚,到經過清洗,滿腹的自行車、電器、生活廢棄物等垃圾噴灑而出,再到離去時騰空飛翔,光彩照人,前后鮮明的對比不禁讓人聯想到環境污染的嚴峻現狀。而白龍的遭遇更為可憐,本是棲身之所的琥珀川因為人類開發而被填建樓,他也由此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或許這就是白龍為什么要向湯婆婆學習魔法的原因。
這更是一部關于成長的影片。那個最初笨手笨腳、不懂禮貌、被他人排斥,但能夠朝著目標堅持不懈,最終得到所有人認可的小女孩千尋;那個不為他人所喜,但不忘初心,始終給予千尋無私幫助,最終得以找回自己名字的白龍;那個帶著面具,從單純無知到畸形瘋長,再重新回歸單純的無臉男;那個成長于溫室、足不出戶,在看到精彩世界后不愿變回原樣的坊巨嬰,這一個個角色都經歷了各自的成長。從他們身上,無一不襯托出我們在孩子教育方面的種種問題,足以讓我們對家庭教育進行一番深刻反思。
總之,這是一部讓我在多年后才漸漸看明白個中深意的動畫。而小朋友對我說在他眼中,印象最深的是無臉男,而非千尋和白龍。
電影千與千尋觀后感3
去年《龍貓》上映的時候,就想如果《千與千尋》也能上映就好了。還好,沒讓我們等待太長時間就傳來了好消息:《千與千尋》內地定檔6月21日。早早的就和友人訂了票,一起重溫童年、遇見經典。
在大銀幕上重新回顧宮崎駿的經典作品,是一次獨特而又有情懷的體驗。千尋的故事有著很深刻的現實意義,溫故而知新,童年觀看時大概只會注意到奇幻多彩的世界和冒險的經歷,只有長大后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人們為什么走進影院,為什么走進影院看一個看過了的影片?兩條看似互相矛盾但卻如同經緯線互相貫穿的理由可以充分揭示這種動機:一是希望看到平日里看不到、不同尋常、充滿想象力的東西;二是希望看到自己熟悉、了解、喚起共鳴,甚至里面有自己影子的東西。二者看似矛盾,但其實充滿關聯。這樣的動機和電影觀看效果一樣,電影史上最為成功的電影莫不如此。電影的劇情甚至人物的設定有時候看起來很荒誕,但內中卻包含了深刻的人性和思考。有些場景很不可能在現實世界中發生,非是最具想象力的藝術家才能創造,但卻是生活的折射,是人性的折射和對這個世界、對人類精神永恒的拷問。
《千與千尋》似乎在精神層面滿足了人們所有的期待和需求。宮崎駿筆下的魔幻世界、千尋與琥珀川的愛情故事,千尋的奇遇都充滿了無與倫比的想象力;美妙而悠揚的音樂和令人目不暇接的、每一幀如壁紙般的動畫描繪出了最奇妙、最精致的夢幻故事。勇敢與善良仿佛是人生的必修課,湯婆婆和錢婆婆的對比又像是宮崎駿暗示的人生哲學。雖然《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筆下的奇幻世界,但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勇敢善良的千尋、無家可歸的無臉男、甘為鷹爪的白龍,狡猾貪婪的湯婆婆何嘗不是這個世界的縮影?盡管故事發生在宮崎駿營造的奇幻世界里,但它卻能反應現實,在真實映射中讓人感動。
重溫《千與千尋》,我覺得其中的深意應是:告誡人們永葆人性的善良。法國作家雨果說得好:“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于偉大的人?!痹陔娪爸?,是人性的善良讓千尋找到回家的路,是人性的善良讓千尋幫助無臉男找到歸宿,是人性的善良讓千尋拯救了白龍的性命。
《千與千尋》讓人看到了人性的善良,給人以精神的鼓舞。在人生的路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貧困,不是厄運,而是精神和心境處于一種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生命,需要鼓舞與希望;心靈,需要溫暖和滋潤。幸福并非來自物質的充盈,它是一種用奉獻和犧牲為代價所獲取的愉悅和滿足感。暢銷全球的《讀者文摘》創始人華萊士曾說過:“只有人性的東西才能征服人心,即使在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人們還是會敬畏些什么,那就是看似簡單樸素的真善美。是真善美在拯救和平衡人的內心?!?/p>
電影千與千尋觀后感4
實驗小學舉辦了各種熱鬧豐富的迎新活動,我們五(10)班全體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一起相約學校錄播室,觀看感人至深電影《千與千尋》,以這種特殊的形式迎接嶄新的2020年!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千尋與他的爸爸媽媽從城里搬到鄉下住,可爸爸媽媽因為一時的貪心進入了鬼的世界,吃掉了鬼的食物,導致最后變成了豬。在這關鍵時候,千尋認識了一個叫白龍的男孩,白龍告訴她:“要想救你的父母,你就必須活下去,到湯婆婆那里獲得一份工作,才能不被魔法變成別的東西?!鼻ぴ诎埖膸椭?,幸運地獲得了一份打掃衛生的工作。在那里,她通過自己的善良幫助河神清洗身子,得到了河神的獎勵,同時她又用河神所給的藥丸救了白龍。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喚醒了無臉男、白龍、湯婆婆等人的善良,并且得到了他們的幫助,最終救出了自己的父母。
當千尋救出父母時,我的心猛地顫動了一下,不由地聯想到自己:從小媽媽就教育我要做一個富有愛心的善良的好孩子。記得有一次在步行街,有個盲人爺爺,搖搖晃晃的要過馬路。我連忙自覺地跑過去,將盲人爺爺扶過馬路。盲人爺爺向我致謝,那甜蜜的感覺至今難忘!還有一次在廣場,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弟弟不小心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我立刻扶起他,他對我感激不盡,連聲說:“謝謝你,大哥哥!”這聲“謝謝”讓我感覺很幸福很快樂!
其實,人在心中是有很多感情在爭斗:善良、邪惡、勇敢、膽小、堅強、懦弱。但這部影片告訴我們:不論你處在什么樣的環境,只要你以善良對待大家,不僅能喚起別人的善良,而且還能改變自己的處境,因為每個人都有善良的一面,正如孔子曰:“人之初 性本善”。做一個善良的人吧!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電影千與千尋觀后感5
日本著名導演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是一部鮮為人知的動漫電影。自2001年在日本上映后,就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好評,被稱百看不厭。
千尋是個十分普通的女孩子。她和我們一樣,被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困擾。那天,她和爸爸媽媽走在去往新家的路上。好奇心驅使著千尋的父母,使他們進入了一個神秘的小鎮。于是,一段神奇的故事便由此展開……
先是一連串的打擊:夜深了,“神明”們出現了;爸爸媽媽變成了豬;回去的路消失了。在我們看來,這些東西太不真實,太戲劇化了,可是,這對于千尋來說,是雷打不動的事實。她必須接受它,并學會面對。她要知道,她已不是家里的“小公主”,而是一個需要自己把爸媽救出來的勇士。
后來,在白龍、小玲、鍋爐爺爺的引導下,她漸漸地適應了小鎮的生活環境。并且開始在“湯屋”打工。最后,她靠自己的努力,拯救了被湯婆婆控制的白龍。 還在錢婆婆那里得到啟示,幫白龍找到了名字,并救出了自己的父母親。這全都靠個尋自己的勇氣、毅力與耐心。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她的善良。
就是這些因素,使千尋學會了獨立。就是因為獨立,千尋才會在最后獲得成功??偟膩碚f,結局是美好的。整部影片給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禁想起了剛學的一篇課文——《桃花心木》。文中借樹喻人,告訴我們要獨立。原話是這樣的:“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的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的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樹是這樣,人也一樣。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同學們,讓我們勇于面于生活中的困難與坎柯,學會獨立自主的去生活。向著更美好的明天,去努力拼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