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范文
看完電影,感覺有這樣的三個合伙人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一個掌舵、一個偏激、一個潤滑。任何合作都應該是有沖突的合作,如果沒有沖突,沒有不同的意見,那么就意味著一方的盲目忍讓。但是沖突總歸是要重新走到一條道路上的的,除了雙方的坦誠溝通,以及必要的妥協,第三方的潤滑自然就必不可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范文1
寒假時,出于對于黃曉明的喜歡,我觀看了《中國合伙人》這部影片。雖然這部影片片早在2013年便已上映,朋友也向我推薦過,可是直到這個寒假我才觀看了它。
電影開始于80年代,成東青,農村出身的土鱉,兩次高考落敗,眼看就要屈服于當農民的命運,他最終一搏,背下整本英文字典,從明眸變成近視眼,第三次試考,考上燕大;孟曉駿,精英知識分子,強烈自信,內心認定自我永遠是最優秀的那個。王陽,八十年代的浪漫派,樣貌俊朗,熱愛文學,一生夢想是當個詩人。這樣三個各走極端的人在燕大相遇,戲劇性的建立友誼,共同走過人生的變化。他們跟那個年代的大學生一樣,都懷抱著一個美國夢。可是,他們簽證的結果卻是兩個成功,一個失敗。失敗的就是成冬青,但最終,他們三個中僅有孟曉駿去了美國。之后,成冬青和王陽白手起家,辦起了英語補習班,而孟曉駿也在美國遭受挫折后回國了。他們三人經過自我的努力創立了新夢想,之后,他們卻因為公司的是否上市產生了矛盾,王陽在自我的婚禮上說:“千萬別跟丈母娘打麻將,千萬別跟想法比你多的女人上床,千萬別跟好朋友合伙開公司”。然而,在應對新夢想遇到的挑戰時,他們又凝聚起來,共同應對挑戰。
這部影片是一部勵志影片,雖然里面的很多場景我從未經歷過,可能也不會有機會去經歷,可是當影片的結尾,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放上來的時候,除了俞敏洪、徐小寧、王強,還有張朝陽、王石、楊瀾,甚至還有老干媽,我還是震撼了,也產生了奇怪的共鳴。它里面的場景似乎離我很遙遠,可是,青春是所有人都會經歷的,我的青春沒有他們那樣轟轟烈烈,可是也有我自我的特點
看著這部電影,我又想到了我自我,和成冬青一樣,我也來自農村,當然,此刻比八十年代要好很多,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也在慢慢提高,農村的孩子上大學的機會大了很多。我此刻是一名師范專業的學生,日后,我也將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站上講臺,為學生講授知識。此刻我在學習時也會遇到困難,可是,當一想到成冬青能從一個對于不會說英語的土鱉成長到一個一口流利英語的精英,他付出的努力最終得到了回報,那么,我此刻為此付出的努力也會獲得回報。正如中國合伙人中的臺詞所說“我們僅有在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求期望”。
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范文2
看了《中國合伙人》覺得劇情與人物好多方面都有點假,但是想一下電影就是生活的另一種展現,中國合伙人三位主角從不同的方面對我這個奮斗在城市的農村青年有著激勵作用。
我很嫉妒成東青又傻又聰明
黃曉明一開始是一個土鱉,感覺是一下老實膽小的人,但是因為在外做家教而被學校開除后開自己的培訓機構,突然就成了一個很有管理能力,很厲害的一個老實,回到現實真的想了想機率挺小的。
首先不否定,中國合伙人看了之后確實感覺中國有很多有能力的人而且很多方面已經不像以前一樣了,我們有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了美國。我們非常自信,黃曉明扮演的成東青的原型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我非常佩服成東青,因為我雖然感覺他傻傻的但是好像有種特別的功能,特別是英語,他學習英語怎么那么厲害,或許是我嫉妒吧,因為我一直想學好英語但是一直學不好,成東青成了我的榜樣,我也好想像他那樣把整本英語詞典都能背下來,真的太神了,我漢語詞典也認不完全。
現實生活壓力大,王陽心態我最喜歡 佟大偉扮演的王陽說實話我看完整部電影后感覺他是活的最瀟灑的一個,但是我感覺他一點也不像搞技術的,這跟現實中差別也太大了,現實生活中搞技術的這么文藝的人真的很少,劇中他突然說一句要結婚了,婚禮上說了三句讓人很記憶深刻的話,可以看出他其實是一個非常成熟現實的一個人,而且活的很明白,比成東青更懂得生活,只能說我也很想有他這種心態,在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真的感覺有時候很累,但是生活要繼續,明天會更加美好,所以我們要勇敢面對。王陽是我最想成為的人,跟大眾影評網上一些網友說的一樣,真的我也想也為他這樣的人,挺不錯的。
孟曉駿我不喜歡,但是我很認可他這個人
再說說鄧超扮演的孟曉駿,真的一開始我挺不喜歡這個角色的,感覺他的條件比較好有點看不起別人,出國后失意我非常理解,他是個愛面子的人,回國看到成東青辦的學校應該是當時看見自己哥們混的比自己好有點不敢承認,也害怕。最后他們三個一起把學校辦的越來越大,到最后要上市,最后才知道孟曉駿很多不被人知道的苦經歷,他想要證明自己,跟有些人在公司很努力卻得認可一樣,他很努力但是平常不被人看到,他需要一種成就感,他很有能力,對市場把握很準也非常會創新非常大膽,我想這是值得我去學習的,敢想敢做,因為是男人,我們需要成就,我們不甘平庸。
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范文3
孟曉駿和王陽以往的夢想是去美國,成冬青本來只想去北京,之后在他們的熏染下也變得想去美國了。那么美國真有那么好嗎就像城市的燈火雖輝煌卻始終不是為我們外地人而亮一樣,一個人漂泊在異國他鄉,那份辛酸苦楚可想而知。孟曉駿曾是出類拔萃的優秀學子,到了美國卻被殘酷的現實一次次地打壓,成了餐廳的打工者,他沒法改變這個世界,反而被世界改變了。
最終他回到了中國,抱著他傷痕累累的美國夢。而此前在人生中屢遭挫敗的成東青早已帶著王陽一齊成為了富人。看來在現實面前,與其抱著狂傲且不切實際的夢想,不如把自我置于大千世界中一個渺小的位置上,腳踏實地地辛勤耕耘,相信有付出就有回報,總會有一片屬于自我的藍天。孟曉駿意識到了這一點,決定跟著成東青一齊干,于是便有了他們三人組成合伙人的故事。
一番事業的成功,少不了引導者、創意者和參謀家,但這其中也難免會因意見不合而出現分歧甚至解散。當王陽感慨萬千地說“千萬不要和自我最好的朋友成為合伙人”時,成東青和孟曉駿都心酸無比。
然而真正的友誼又豈能因為利益的糾紛而變質當美國炸掉中國大使館,成東青的“新夢想”遭千萬人唾罵時,孟曉駿和王陽回到了他身邊,就像當年成東青保護孟曉駿和王陽逃出去而令自我被眾人毆打一樣,朋友就是在對方最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為其解圍。最終,在和美國人談判時,成東青說出了讓“新夢想”上市的決定,這也正是孟曉駿當初屢次提出而不被成東青采納的方案,此刻成東青抓住了美國人要告“新夢想”的時機,使“新夢想”在眾人的關注下走得更遠更好!
孟曉駿和王陽再也不做美國夢,他們為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感到驕傲!在他們心里自有一個美國夢,那就是將英語灑在自我的國土上。而成東青則一向堅持著他“紅旗不倒”的最初的信仰。所以他們是最優秀的合伙人,引進西方先進元素的同時堅持自我的中國創業理念,就像“新夢想”用中文諧音記英文單詞一樣。
是的,如果不能改變這個世界,至少不要讓自我被這個世界改變。
這是一部勵志片,看了讓人頗有收獲。
就說成東青這一主角吧!他是“新夢想”最大的股東。他的成功并不是沒有理由的,命運迫使他從十七歲開始就學會了背完整本詞典的本領。可想而知他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努力。他從不因失敗而氣餒,從不懼怕荊棘叢生。別人問他他的夢想是什么,他說他答不上來,但我只想說,應對挫折他從未放棄過,這一點足以讓他成就他所有的夢想!用“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來形容他再適宜可是了!
再說說飾演成東青的黃曉明,他淋漓盡致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搞笑、樸素、認真、善良的土鱉男主人公形象,讓我們捧腹大笑的同時深感憐惜。而成東青從一開始的老土到之后帥氣沉穩的成功人士的轉變,也著實讓我們眼前一亮!
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范文4
看完《中國合伙人》,印象最深的是黃曉明扮演的成東青,即原型新東方校長俞敏洪,在面對外國人的質疑怎么中國學生可以考那么高分數,肯定有作弊的時候,說的那句話:中國學生非常擅長考試,因為他們要面對全世界最難的題目!
整部電影最打動我的也是這一點。這是實話,中國的考試絕對是全世界最難的,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小學四年級的數學題目,我居然都完全做不出來了。從小到大,中國學生不知道要學多少知識,背多少文字,解多少公式,去擠那道殘酷的獨木橋,辛苦考上大學,出來之后再找工作,供車供樓……在這種充滿諷刺意味的循環里,《中國合伙人》提供了另一種成功的道路。時髦點說,它是一部成功學電影。
基本上,《中國合伙人》所講述的,就是成功學。不過和市面那堆充滿銅臭與欺騙的地攤文學相比,來自香港、曾執導過《甜蜜蜜》的導演陳可辛,多少對這個有著真實原型的故事進行了充滿理想主義的改編:基本大綱——三個80年代的第一批大學生,如何在時代大潮里翻滾掙扎,并最終贏得事業成功的過程。
劇中黃曉明的角色,來自偏遠山區,高考失敗數次,最終如愿以償進入燕京大學,隨后在大學里認識成績優異的鄧超和長發飄飄寫詩把妹的佟大為,三人以出國作為目標奮斗,卻最終只有鄧超拿到簽證;留在國內的兩人無奈之下成立英語培訓班賺外快,之后一步一步的成為了有幾十萬名學生的全球連鎖教育培訓機構。
顯然,這個故事很容易讓人聯想起聲明載譽的新東方,黃曉明的角色也容易讓人聯想起俞敏洪,留學教父的稱號更是進一步拉近了兩人的距離。不過實際上除了在某些細節的設定上有相似之處,兩者并不能直接劃等號——《中國合伙人》并不是俞敏洪的傳記或者發家史揭秘,它更像是《投名狀》的當代版與《社交網絡》的本土化結合,它所講述的,是“一窮二白的年輕人如何事業有成”這個中國當下的80后最感興趣的話題。
影片值得稱道的一點,時代的變遷感刻畫得精致細膩,80年代北京老航站樓的模樣,90年代北京機場的模樣,再加上如今新機場的模樣,在片中都細心的做了出來,而主角開的奧迪更是承擔著紀錄時代變化的重要道具,從奧迪100到奧迪A6再到奧迪A6L……不變的黑色經典款和四個圈的標志,一次次的將主角們在成功道路上的飛躍紀錄在案。
沒有什么作狀,黃曉明這個角色如何能成功,片中給出了足夠令人信服的理由。他能在去美國的班機上背下一本法律文書,憑借這種超強的記憶力,他啃下了一本又一本英語書,最終在出國無望后得以留校任教;隨后,又因為賺外快被開除,走投無路的時候,能在麥當勞里教學生英文教得遠近聞名。在那個全民出國淘金熱,電視上播著《北京人在紐約》,許國璋英語和美國大片征服大江南北的年代,主角的這份英語技能贏得了廣泛的市場,并最終吸引了在美國落魄刷盤子的鄧超和對事業毫不上心的佟大為,組成了一個揚名立萬的“中國合伙人”。
簡單的說這是一部意淫的勵志片是有失偏頗的,它的勵志只是影片中的一種情愫,充滿傷感的懷舊色彩占據了影片很大的篇幅,把故事放在1980年的開篇,更是讓電影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布滿雪花的電視機、的確良裙子與搪瓷茶缸等等物事里浮沉。和其他一些打著青春旗號為懷舊而懷舊的電影所不同的是,《中國合伙人》里的懷舊元素是流暢而自然的,同樣是利用90年代的流行金曲,《中國合伙人》不會出現在學校里想唱《紅日》馬上就給你來了完美伴奏再加全場熟悉完美合唱這種狗血橋段,影片里,Beyond的《海闊天空》出現在三人撈了第一桶金之后的小破KTV里,半醉半醒的數人操著半生不熟的粵語坑坑洼洼的吼著“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這一幕幾乎每個夜晚都發生在祖國城市的燈紅酒綠之處,那感覺但凡去過KTV的人都能找到。
影片的三個主角里,黃曉明的角色承擔起整部電影最重要的使命,他從一窮二白到腰纏萬貫,中間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都令觀眾得以思索。他從窮困的小山村走出來,他的母親找了村子里所有人借錢才供他讀完大學,他不敢回去,他害怕失敗,所以當他被學校開除,失去鐵飯碗的時候,他的那份絕望我完全可以理解,也同時理解了為什么他能那么不要臉的點一份雞塊就在肯德基坐一下午,頂著服務員的白眼給學生補課;也理解為什么他對上市一拖再拖,甚至不惜和最好的哥們翻臉。他是輸不起的,我們大多數人都和他一樣,輸不起。
而鄧超的角色是讓人同情的。他在學校里完美,優異的成績,出眾的女友,以及那張出國的簽證,都代表著他的成功。但是美國不是天堂,刷盤子連拿小費的資格都沒有,擁有一份給小白鼠喂藥的工作都已經是高人一等的生活,徹底摧毀了他的美國夢。異國他鄉的殘酷令他在回國的時候,看見黃曉明和佟大為開著奧迪去接他的那一刻,放不下這份尊嚴。他在紐約連打出租車都不敢想,可是當年條件差自己那么多的同學卻在國內開上了最時髦的奧迪100,這種強烈的對比刺激著他內心提醒自己如何拿回屬于自己的尊嚴,最終讓他和黃曉明走向兵戈相見的那一刻,成為全片最大的矛盾沖突。
除了過多的旁白喧賓奪主,剪輯太迅猛導致有些凌亂以及配樂在某些點不合時宜的煽情之外,《中國合伙人》出乎意料的精彩,難以想像這是一部陳可辛的電影。它不同于《甜蜜蜜》這樣充滿傷感的溫情脈脈,也不是《風塵三俠》這樣的輕盈瀟灑,更不是《三更之回家》那樣的冰冷殘酷。這部電影完全不像是一個我熟悉的香港導演的作品,影片里對于大陸這三十年來時代脈搏的把握非常精準,看完后你和朋友肯定能找到不少的談資,比如那個巨丑的胖子在講臺上唾沫橫飛的講段子,羅永浩在微博上罵了這么些年的俞敏洪,這次終于被校長揚眉吐氣了一把;就連那句“太天真”的英文,都能讓我們這群知道華萊士這事的人會心一笑……至于標題里的那句話,成功所需要的三個步驟是什么?看完電影,你自然會有自己的答案。
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范文5
《中國合伙人》講述了“土鱉”黃曉明、“海龜”鄧超和“__”佟大為從1980年代到21世紀,30年的大變革背景下,三兄弟為了改變自身命運,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屌絲逆襲”故事。
基本上是以新東方英語培訓學校為原本,俞敏洪說不是像他,因為他不期望人家叫他土鱉,可他確實沒有出國生活學習過,我看過他的演講,并且他也是我們江蘇江陰人,自古常州出俠客,他的愿望就是像徐霞客那樣走萬里路,讀萬本書,有夢想的人,就能實現自我的目標,必須要在自我的領域中做最好的。
真實的俞敏洪和電影中的黃曉明有差別的,黃曉明遷就自我的兄弟,把友誼看的比較重,而現實的俞敏洪更加強權,讓自我的兄弟服從自我的目標,他對于利益的分成為自我51%,其他兩人為49%,也就是說他們兩人就是聯合了俞敏洪也有一票否決制。所以應當用江陰華西大隊吳仁寶的類型來分析俞敏洪的個性,首先他有團隊精神,對于時政的確定很準確,沒有這樣好的教育市場,他們渾身都是本事也發不了大財。
這也是一個三個男人的故事,和我準備動手寫的結構是一致的,所以我在揣摩他們的心理,這部片子是香港導演陳可辛導演的,他賦予這幾個土鱉西方文化的內涵,把香港的無厘頭劇本讓北京少爺演繹,西方文化的幽默,導致這部影片的對白十分的經典,“千萬別跟丈母娘打麻將千萬別跟想法比你多的女人上床千萬別跟最好的朋友合伙開公司”。
更值得關注的跡象就是王石的新女友有田樸珺是這部影片的制片,也就是說王石在玩文化這塊玉石,他把在房地產領域賺的錢,用來拍電影,為大眾樹立了一個英雄形象,他們沖擊現實中道德倫理問題,張藝謀能夠當七個孩子的爸,王石能沖的過珠峰,有人諷刺他沖可是乳峰,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